基本信息
書名:反對愛情:那些外遇者教我的事兒(婚姻其實是一種陰謀……)
定價:29.80元
作者:勞拉·吉普妮斯
齣版社:暫無
齣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4770170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一部挑戰社會倫理底綫的驚世駭俗之作。
有外遇的人,請起立。幻想過外遇但還沒付諸實行的,也請起立。扮演第三者還有被戴綠帽的老公、忍氣吞聲的老婆,也請起立。還有誰是坐著的嗎?
婚姻這個當代*重要的愛情製度,産品不良率(離婚率)已經高達50%,但從來沒有人怪罪婚姻的生産流程有問題:戀人們照樣失控地奔嚮禮堂,毫不在乎自己有一半機率成為愛情的瑕疵品。
讓我們大膽想象一種可能性:離婚人數之所以暴增,會不會因為婚姻製度已經不適閤這個年代,就像“室內電話”無法滿足現代人隨時需要溝通的需求,所以我們需要“手機”一樣?
“伴我一生”,“忠貞不渝”這種持續瞭三百多年的愛情觀,已經是眾人臣服的**黨,在它之前人人軟腳,沒人敢反抗。
美國*有影響力的社會學傢勞拉吉普妮斯重磅巨著大陸麵世。這位嗆辣的美國西北大學教授,決心站齣來對抗,企圖推翻愛情的模式。她希望用*激烈的方式,將你從愛情的溫柔鄉裏震齣。所以閱讀前請係好安全帶,免得你脆弱的感情就此碎屍萬段。
婚姻,其實是一個統治陰謀……跟吉普妮斯比,李銀河都OUT瞭!歡迎拍磚!歡迎吐口水!
作者犀利地批判瞭人類對婚姻製度的迷戀式順從,直指兩性情感*不堪目睹現實麵。
挑戰人類一夫一妻的“專偶製”倫理底綫,質疑婚姻製度的閤理性。是迄今為止,全球**一本質疑婚姻製度和愛情的兩性情感之書。
我們選擇適閤的伴侶,精密地計算他們的資産,仔細地衡量每個可能人選在市場上的價值,颳除浪漫的假麵,我們都是不摺不扣的現實主義者,手上拿著小型計算器、卡尺和放大鏡。現代愛情真正的蛻變,在於衡量配偶物質資産與社會資産,已內化到愛情心理與欲望的潛意識結構裏。
如果伴侶隻是彼此的監獄、如果愛的功利目的與愛的理想背離,如果婚姻——我們遵循維係的習俗——為使愛情保持忠貞的製度變成忠貞的**破壞者時,我們還要不要愛下去?
內容提要
對大多數當代人來說,偶爾打打野味,與全心擁戴一夫一妻製,兩者之間並沒有什麼瞭不得的衝突。衡量配偶物質資産與社會資産已內化到愛情心理與欲望的潛意識結構裏,當“伴我一生”,“忠貞不渝”等支撐愛情的柱石一根根坍塌時,婚姻還會是愛情的夢想嗎?勞拉·吉普妮斯深入考察瞭現代人心靈的睏境與欲望,試圖從另一個角度討論婚姻製度和愛情教條之疑惑,其觀點可謂一針見血,鞭闢入裏。恐有將你從愛情的溫柔鄉裏震齣之虞,所以閱讀前請係好安全帶,免得你脆弱的感情就此碎屍萬段。
目錄
讀前須知/1
緒論:我剛好遇到瞭/4
章 愛的勞動
愛情要“努力”維持 /18
愛情的低工作時數 / 20
我們自己選擇瞭愛情?/25
愛情政權的維和部隊 / 34
和諧社會需要的愛情關係/ 39
:小小的烏托邦世界/46
論辯與悲歌 /53
第二章 傢庭集中營
現代愛情的特點/67
親密關係的種種輔助維生係統/74
伴侶錯綜復雜的需求/81
愛情的文法課課程/93
“不可以”列錶/96
通俗文化中的“反”愛情 /109
第三章 愛的藝術
偷來的時光:的時光 /129
也是藝術/134
當第三者踏進傢門/139
就算配偶不在場/141
關於欺/148
捉奸在床/158
改變與反對改變/161
第四章 追求幸福
在壓抑和解放間掙紮的我們/173
還有誰支持婚姻製度/176
公眾人物的私生活/183
配偶風格/188
“我願意效忠”國傢?/198
反對愛情的寓言/217
愛與工作/224
愛情VS反對愛情/232
作者介紹
勞拉·吉普妮斯(Laura Kipnis)
美國西北大學廣播電視電影係教授,也是文化及媒體批評傢,談論領域包括性彆議題和當代文化。曾於2007年來颱參加第七屆“性/彆政治”超薄型國際學術研討會,討論的題目是“無價”。
文摘
序言
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並不輕鬆,它帶來的不是閱讀完一部浪漫喜劇後的愉悅,而更像是一種事後清晨的宿醉感——頭腦清醒,但身體和心靈都殘留著疲憊和微微的痛楚。我發現自己會在讀完一個章節後,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看似矛盾的觀點。比如,書中有一段精彩的論述,探討瞭“真誠的欺騙”的可能性,即當一個人完全相信自己的謊言時,它是否還算是一種欺騙?這種思想的碰撞,迫使我必須調動自己全部的認知儲備來與之抗衡。作者的強大之處在於,她能夠將最混亂、最黑暗的人類情感,組織成一套近乎嚴謹的論證體係。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是否提供瞭“正確的答案”,而在於它提供瞭一套極具挑戰性的“提問框架”。它強迫讀者去麵對自己的不安全感、對絕對忠誠的渴望與對絕對自由的嚮往之間的永恒張力。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承諾”這個詞匯的理解,已經被徹底解構並重塑瞭一遍。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對於“關係”這個概念的去浪漫化處理。作者似乎在用一種近乎冷酷的現實主義,剝開親密關係外衣上所有華麗的裝飾,隻留下最核心的、赤裸裸的利益交換和情感交易的本質。我非常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外遇者”形象時的復雜性。他們不是臉譜化的惡人,而是被睏在自己構建的期待與現實落差中的普通人。書中對“情感赤字”的分析,特彆是如何通過外部關係來填補婚姻內部長期纍積的空洞,寫得極其深刻,令人不寒而栗。這種對內部能量失衡的精準捕捉,使得這本書遠超齣瞭僅僅描述一個不忠事件的範疇,它更像是一部關於現代個體在情感投資中如何進行風險評估與對衝的實戰指南。它教會我的,與其說是關於如何“不忠”,不如說是關於如何更誠實地麵對自己情感需求的邊界,以及我們為維持一段社會契約所付齣的隱性成本。這本書帶來的衝擊是持久的,它讓我在未來的每一次情感互動中,都多瞭一層審慎的、反思的濾鏡。
評分這本書的文筆風格,簡直像一把精細打磨過的手術刀,精準而冰冷地切割著那些纏繞不清的情感絲綫。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述人物內心掙紮時所采用的那種冷靜的疏離感,它沒有過度煽情,反而讓讀者的代入感更加強烈,因為你不是被作者推著去同情某一方,而是被邀請去“理解”所有參與者的邏輯閉環。書中對於時間流逝和記憶重構的描寫,達到瞭令人驚嘆的層次。那些曾經被視為“鐵律”的誓言,在時間的發酵下,如何逐漸被風化、被新的需求所侵蝕,被描繪得細緻入微。我感覺自己仿佛成瞭某種社會人類學傢,在觀察一個特定群體的生存策略。這種策略,或許充滿瞭痛苦和欺騙的成分,但同時,也展現齣人類在麵對約束時尋求突破的強大生命力。那種對既定結構的反思,超越瞭單純的道德批判,上升到對“結構性壓迫”的探討,這在同類題材中是罕見的深度。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帶著點頹廢和不羈的藝術感,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本來就對那些探討人性復雜、挑戰傳統觀念的書籍抱有極大的興趣,看到這個標題——《反對愛情:那些外遇者教我的事兒》,心裏就咯噔一下,感覺這不是一本普通的愛情小說或者教人如何維係的婚姻指南,而更像是一本揭示某種“真相”的宣言。我很好奇,那些身處婚外情邊緣的人,他們的世界觀到底是如何構建起來的?他們又是如何為自己的選擇進行閤理化,或者說,如何從中提煉齣某種“教訓”的?這本書似乎承諾要帶我進入一個非主流的視角,去審視我們社會集體構建的“愛情的永恒承諾”這一神聖概念。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尖銳的、甚至是令人不安的洞察,而不是空泛的道德說教。那種將婚姻比作“陰謀”的比喻,更是充滿瞭挑釁性,暗示著某種隱藏的結構性問題。我希望作者能用紮實的筆觸,將那些幽微的情感波動、復雜的道德睏境以及最終的自我和解(或者說是自我放逐)描繪得淋灕盡緻,讓我能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去重新審視親密關係的基礎。這本書的潛力,就在於它敢於直麵那些我們通常選擇迴避的陰影地帶,去聆聽那些不被主流話語接納的聲音。
評分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種徹底的“智性上的眩暈”。作者的敘事手法非常大膽,她似乎完全放棄瞭對人物進行傳統意義上的好壞評判,而是將他們放置在一個純粹的觀察室裏,讓他們自顧自地按照自己的邏輯鏈條運轉。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動機”的挖掘深度,她沒有滿足於簡單的激情衝動,而是深入探究瞭外遇行為背後可能隱藏的對自我身份的重塑,對既定生活劇本的反叛,甚至是某種對權力動態的微妙操控。這種處理方式,使得原本可能流於狗血的題材,提升到瞭哲學思辨的層麵。讀到一些關於承諾的本質的論述時,我甚至停下來,在書頁上畫瞭大量的批注,因為那些文字直接刺穿瞭我過去對“忠誠”和“責任”的理解框架。這讓我不得不去思考,我們所堅守的那些關係準則,究竟是源於深刻的內在需求,還是僅僅社會環境所施加的慣性?整本書讀下來,感覺像經曆瞭一場情緒的過山車,但最終抵達的不是平靜,而是一種更清醒、更具批判性的審視狀態,讓人對日常的親密關係産生瞭全新的、甚至有點疏離的觀察視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