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等职业教育旅游类专业系列教材:中国旅游地理
定价:28.00元
作者:杨方琳 等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7-01
ISBN:9787562436874
字数:
页码:35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等职业教育旅游类专业系列教材:中国旅游地理》内容主要包括旅游资源概述、旅游资源赏析、中国旅游地理客源地、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路线、旅游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旅游信息与旅游地图、中国旅游区划、八大旅游区、自助旅游、学科野外考察和调查等。
《中等职业教育旅游类专业系列教材:中国旅游地理》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旅游类专业的学生教材,也是旅游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用书。
目录
绪 论
第1章 旅游与地理环境
1.1 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
练习与思考
1.2 旅游业的区域影响
练习与思考
案例分析
第2章 中国旅游地理客源地研究
2.1 中国客源地地理概述
练习与思考
2.2 中国客源地地理分区
练习与思考
案例分析
第3章 旅游交通与旅游线路
3.1 旅游与交通的关系及旅游交通的特点
练习与思考
3.2 陆路旅游交通
练习与思考
3.3 水路及空中旅游交通
练习与思考
案例分析
第4章 旅游信息及旅游地图
4.1 旅游信息
练习与思考
4.2 旅游信息传播
练习与思考
4.3 旅游地图
练习与思考
案例分析
第5章 旅游规划与产品开发
5.1 旅游规划与开发
练习与思考
案例分析
5.2 旅游产品开发
练习与思考
案例分析
第6章 中国旅游资源概述
6.1 旅游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练习与思考
6.2 旅游资源分类
练习与思考
6.3 旅游资源评价
练习与思考
6.4 旅游资源赏析
练习与思考
第7章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7.1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分类
练习与思考
7.2 中国山河大势
练习与思考
7.3 中国自然保护区和生物旅游资源
练习与思考
案例分析
第8章 地理学现象和旅游资源的形成
8.1 地质地貌现象与旅游资源的形成
练习与思考
8.2 水体与旅游资源的形成
练习与思考
8.3 气候与旅游资源的形成
练习与思考
案例分析
第9章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9.1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分类
练习与思考
9.2 历史文化名城
练习与思考
9.3 古民居、古村落及古镇
练习与思考
9.4 古代工程
练习与思考
9.5 非物质文化遗产
练习与思考
案例分析
第10章 廊道遗产类旅游资源
10.1 廊道遗产概述
练习与思考
10.2 廊道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练习与思考
10.3 我国的主要廊道遗产
练习与思考
案例分析
第11章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1.1 旅游资源保护的意义
11.2 旅游资源破坏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练习与思考
11.3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
练习与思考
案例分析
第12章 林海雪原旅游圈
12.1 概述
12.2 重点旅游城市
12.3 其他旅游资源
练习与思考
第13章 京畿文化旅游圈
13.1 概述
13.2 重点旅游城市
13.3 其他旅游资源
练习与思考
第14章 黄河文明旅游圈
14.1 概述
14.2 重点旅游城市
14.3 其他旅游资源
练习与思考
第15章 江浙天堂旅游圈
15.1 概述
15.2 重点旅游城市
15.3 其他旅游资源
练习与思考
第16章 南海经贸旅游圈
16.1 概述
16.2 重点旅游城市
16.3 其他旅游资源
练习与思考
第17章 巴山蜀水旅游圈
17.1 概况
17.2 重点旅游城市
17.3 其他旅游资源
练习与思考
第18章 民族风情旅游圈
18.1 概述
18.2 重点旅游城市
18.3 其他旅游资源
练习与思考
第19章 荆楚长江旅游圈
19.1 概述
19.2 重点旅游城市
19.3 其他旅游资源
练习与思考
第20章 塞外丝路旅游圈
20.1 概述
20.2 重点旅游城市
20.3 其他旅游资源
练习与思考
第21章 雪域高原旅游圈
21.1 概述
21.2 重点旅游城市
21.3 其他旅游资源
练习与思考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辅助学习工具的配置上,显得考虑周全,几乎没有留下明显的短板。每一章的末尾都设置了结构清晰的知识点回顾和小结,这对于自学和复习非常友好,能让人迅速提炼出本章的核心要义。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视觉辅助材料上的投入,插图和图表的质量非常高,分辨率清晰,色彩还原度好,而且它们的功能性极强,绝非简单的装饰品,而是真正帮助理解复杂地理现象的有效工具。比如,在展示某个复杂水系分布图时,清晰的色彩分层和标注,比纯文字描述有效了十倍不止。再者,教材似乎还配备了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这些习题的难度和广度也控制得恰到好处,覆盖了从基础记忆到高级应用分析的各个层面。对于一套系列教材而言,这种工具性的完备性,直接决定了它在教学实践中的实用价值,而这本书无疑是做到了工具箱式的全方位支持。
评分作为一本面向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它的语言风格把握得非常到位,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避免了过度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这一点非常值得称赞。作者显然是在“教”而不是在“炫技”。很多地方的表述都采用了非常口语化但又不失专业性的方式进行阐述,比如,在解释某个地质构造对景观形成的影响时,会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辅助理解,而不是直接堆砌复杂的地理学术语。这种“翻译”能力,对于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它有效地拉近了教材与读者的距离,让他们能够自信地迈出学习的第一步。此外,教材中对一些概念的定义也做得极其精准和到位,通常在首次出现时就会用加粗或斜体的形式突出显示,便于读者快速抓住重点,这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教学经验。总体而言,这本教材成功地找到了专业深度与易懂性之间的平衡点,使得学习过程更加顺畅愉快。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色彩搭配沉稳又不失活力,那种淡淡的米黄色调配上烫金的书名,立刻给人一种专业而又不失亲和力的感觉。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非常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道林纸,而是略带哑光的铜版纸,翻页的时候几乎听不到声音,这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简直是一种享受。而且,书籍的整体排版布局也做得非常人性化,字号大小适中,行距留得恰到好处,即便是眼神不是特别好的朋友,也能轻松阅读很长一段时间而不会感到疲惫。装订工艺更是体现了出版社的用心,即使是反复翻阅核心章节,书脊也没有出现任何松动或脱页的迹象,这对于经常需要查阅资料的学生或者一线从业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加分项。总的来说,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它作为一套“系列教材”的严谨和对细节的追求,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精心制作的工具,让人愿意去珍惜和使用它。我对这种注重内在品质和外在呈现的出版物总是抱有好感,它为后续的知识学习奠定了一个非常积极的基调。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逻辑梳理得清晰无比,阅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被知识点噎住的感觉。作者显然是花费了大量心力去构建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比如,在探讨某个宏观区域的旅游资源构成时,作者不是简单地罗列名词和数据,而是首先从地理区位、气候成因这些基础要素入手,为读者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然后再逐步过渡到人文历史的交叉影响,最后落脚到具体的旅游产品开发策略。这种“筑基—拓宽—落地”的叙事结构,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认知负荷。我特别欣赏其中穿插的一些案例分析,它们紧密贴合教材的理论框架,用生动的实例将抽象的地理概念具象化,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鲜活起来。对于一个想全面掌握旅游地理学科的读者来说,这种结构设计简直是福音,它确保了学习的系统性,避免了知识点的碎片化,让人能构建起一个完整、连贯的知识网络。
评分翻阅全书,我感受到了内容的时效性和前瞻性,这对于一个快速变化的行业领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材似乎紧密追踪了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政策导向,例如,对于可持续旅游、智慧旅游以及区域协同发展等热点议题的讨论,都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态度。它不是一本停留在历史教科书层面的作品,而是真正面向未来职场需求的指南。我尤其留意到,书中对于某些新兴旅游目的地的介绍和分析,并没有采用陈旧的模板,而是结合了最新的数据和案例,这表明编写团队的调研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和深入。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要传授已有的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鼓励读者保持批判性思维,去观察和预测行业的变化,而不是墨守成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