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孝道故事
定價:20.00元
作者:李寶庫
齣版社:世界知識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50123551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孝親敬老是人的高尚品德的一麵鏡子。關愛今天的老年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民政部、教育部、國傢廣電總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和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聯閤開展“全國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教育活動”。
讀敬老書、做敬老事、寫敬老文、評選敬老好文章。
內容提要
《中華孝道故事》一書是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民政部、教育部、國傢廣電總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和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聯閤開展“全國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教育活動”的推薦讀物。
所選故事立足於真實,既有古人也有今人,既有名人更有普通人;篇篇感人至深,催人淚下,富於哲理;篇後點評,畫龍點睛;大師名傢題詞、配畫,堪稱具有全新時代精神、圖文並茂、雅俗共賞的“新二十四孝”。
目錄
序言(李嵐清)
談談孝道(任繼愈)
一顆閃耀人倫之光的璀璨明珠(李寶庫)
(上)近現代名人篇
1.毛給徐老祝壽
2.敬老二三事
3.深情憶母
4.鄧贍養繼母
5.李先念肉湯敬母
6.陳毅探母
7.許世友四跪慈母
8.譚嗣同臨危救父
9.魯迅敬母
10.硃自清深情憶父
11.馮玉祥買肉敬父
12.馬本齋以忠盡孝
13.楊振寜不忘恩師
14.季羨林先生的思母情
15.“石渠奬學金”的由來
16.梅蘭芳敬三小事
17.母愛,在冼星海的音樂中升華
(中)當代大眾篇
18.母親
19.母親是鍾
20.一袋父母“心”
21.兄妹爭相救父
22.三學子“典身”救娘
23.感天動地少年心
24.一餐之恩,養老送終
25.給保姆當保姆
26.撿迴個老媽養起來
27.郵遞員的鼕天
28.兩地母子情
29.為瞭母親的微笑
30.喚迴後娘的生命
31.我和啞巴父親
32.孝心暖公爹
33.俺爹俺娘
34.給父親搓澡
35.給娘洗腳
36.我為母親擀壽麵
37.背著母親上大學
38.雪域高原上的痛
39.
40.七十多歲的父親和九十多歲的爺爺
41.牽著母親過馬路
42.愛的針法
43.我的瘋子娘
(下)古代聖賢篇
44.虞舜孝順父母
45.原榖背簍
46.閔子騫勸父諒後母
47.子路背米孝雙親
48.韓信報恩浣衣婦
49.張良敬老得兵書
50.司馬遷不負父命
51.蔡文姬為父續書
52.李密盡孝辭詔書
53.王羲之和水餃師傅
54.顧愷之為母畫像
55.花木蘭代父從軍
56.孫思邈為雙親治病
57.白居易尊老敬老
58.黃庭堅親滌溺器
59.嶽飛敬師孝母
60.硃元璋嚮老秀纔賠禮
61.戚繼光牢記父訓
62.硃柏廬撰寫《勸孝歌》
63.鄭闆橋責行孝道
64.陳老漢貼對聯
後記
附錄一:孝親敬老歌
附錄二:二十四孝圖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厚重的典籍,拿到手裏便有一種莊嚴肅穆之感。裝幀設計透露著一種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封麵材質細膩而有質感,字體排版清晰,即便是初次翻閱,也不會感到晦澀難懂。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古代先賢事跡的敘述方式,作者沒有采用那種乾巴巴的羅列,而是將曆史事件與人物的內心掙紮、倫理抉擇描繪得淋灕盡緻。讀到某個段落時,仿佛能看到那個時代人們麵對睏境時的堅韌與智慧。書中對於細節的把控極其到位,比如對古代服飾、禮儀的描繪,都力求還原曆史場景,讓人身臨其境。翻閱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沉思那些故事背後蘊含的深刻哲理。它不僅僅是一本記錄曆史的讀物,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現代人在快節奏生活中可能遺失的精神追求。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以一種極為考究和充滿敬意的筆觸,為我們保留瞭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産,值得反復品味。
評分坦白說,我對這類傳統題材的書籍通常抱有一種審慎的態度,因為很多時候它們要麼過於說教,要麼內容陳舊。然而,這本讀物完全齣乎我的意料。它在保持內容嚴肅性的同時,敘事手法極其靈活多變,時而如高山流水般一氣嗬成,時而又像精雕細琢的工藝品般在關鍵處停頓,引人深思。特彆是對於那些處理傢庭內部矛盾的記載,那種細膩入微的心理描寫,讓現代人也能立刻理解和共情。書中的語言風格介於典雅與流暢之間,既有古風的韻味,又不乏現代讀者的接受度,節奏感把握得恰到好處。我甚至會把書中的某些段落標記齣來,以便日後在與人交流時,能更精準地錶達我的理解。這是一本真正做到瞭“立足傳統,麵嚮當下”的佳作,其厚重感絕非徒有其錶。
評分我購買這本書,主要是被它散發齣的那種深厚的文化氣息所吸引。拿到手後,我立刻注意到它的編排結構非常巧妙。它不是簡單的年代順序排列,而是根據主題進行瞭精妙的劃分,使得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點深入探索。例如,關於“傢風傳承”的章節,引用瞭大量傢族內部的往事細節,那種跨越時空的親情羈絆讀來令人動容。更難得的是,書中對不同地域、不同階層的實踐案例都有所涉獵,這極大地拓寬瞭我們對傳統美德在社會各個層麵運行機製的理解。印刷質量毋庸置疑,紙張的選用和裝幀的牢固程度都體現瞭齣版方對內容的尊重。每次閱讀,都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讓心境慢慢沉澱下來,那些浮躁的念頭仿佛都被書中的沉穩力量化解瞭。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對我而言,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我發現作者在選取素材時,眼光極其獨到,避開瞭那些耳熟能詳、已被過度解讀的“大路貨”,轉而挖掘瞭一些相對冷門但同樣光輝的典範。這種“求真”的態度,使得全書充滿瞭新鮮感和說服力。我特彆欣賞那種潛藏在文字背後的“剋製感”,作者隻是鋪陳事實和語境,卻能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其中的巨大力量,沒有絲毫的說教腔調。每次讀完一個故事,我都會忍不住去查閱相關的曆史背景資料,這本書無疑起到瞭一個極佳的引子作用,激發瞭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更深層次的探索欲。它提供瞭一種紮實的、有根有據的文化自信,而非空泛的口號式贊美。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隻是抱著隨便翻翻的心態接觸這本書的,畢竟“道”這個話題聽起來總是有些遙遠和抽象。但沒想到,一旦沉浸進去,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節奏就牢牢抓住瞭我的注意力。作者的文筆極其老練,那種古典韻味中又帶著現代的清晰邏輯,使得即便是年代久遠的典故,讀起來也毫無滯澀感。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述故事時所采用的對比手法,將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的人們處理類似道德睏境時的差異展現齣來,這使得“道”的內涵不再是僵硬的教條,而是鮮活、可操作的人生哲學。書中對一些關鍵人物的心理刻畫入木三分,讓人在閱讀時能夠産生強烈的情感共鳴,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知識的層麵。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重新審視自我行為準則的契機,它沒有直接告訴我該做什麼,而是通過講述,引導我去思考“為什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