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孝道故事

中華孝道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寶庫 著
圖書標籤:
  • 孝道
  • 傳統文化
  • 中華文化
  • 傢庭教育
  • 道德教育
  • 故事
  • 兒童文學
  • 國學
  • 經典故事
  • 傳統美德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炫麗之舞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世界知識齣版社
ISBN:9787501235513
商品編碼:29903785843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09-06-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孝道故事

定價:20.00元

作者:李寶庫

齣版社:世界知識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50123551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孝親敬老是人的高尚品德的一麵鏡子。關愛今天的老年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民政部、教育部、國傢廣電總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和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聯閤開展“全國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教育活動”。
讀敬老書、做敬老事、寫敬老文、評選敬老好文章。

內容提要


《中華孝道故事》一書是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民政部、教育部、國傢廣電總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和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聯閤開展“全國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教育活動”的推薦讀物。
所選故事立足於真實,既有古人也有今人,既有名人更有普通人;篇篇感人至深,催人淚下,富於哲理;篇後點評,畫龍點睛;大師名傢題詞、配畫,堪稱具有全新時代精神、圖文並茂、雅俗共賞的“新二十四孝”。

目錄


序言(李嵐清)
談談孝道(任繼愈)
一顆閃耀人倫之光的璀璨明珠(李寶庫)
(上)近現代名人篇
1.毛給徐老祝壽
2.敬老二三事
3.深情憶母
4.鄧贍養繼母
5.李先念肉湯敬母
6.陳毅探母
7.許世友四跪慈母
8.譚嗣同臨危救父
9.魯迅敬母
10.硃自清深情憶父
11.馮玉祥買肉敬父
12.馬本齋以忠盡孝
13.楊振寜不忘恩師
14.季羨林先生的思母情
15.“石渠奬學金”的由來
16.梅蘭芳敬三小事
17.母愛,在冼星海的音樂中升華
(中)當代大眾篇
18.母親
19.母親是鍾
20.一袋父母“心”
21.兄妹爭相救父
22.三學子“典身”救娘
23.感天動地少年心
24.一餐之恩,養老送終
25.給保姆當保姆
26.撿迴個老媽養起來
27.郵遞員的鼕天
28.兩地母子情
29.為瞭母親的微笑
30.喚迴後娘的生命
31.我和啞巴父親
32.孝心暖公爹
33.俺爹俺娘
34.給父親搓澡
35.給娘洗腳
36.我為母親擀壽麵
37.背著母親上大學
38.雪域高原上的痛
39.
40.七十多歲的父親和九十多歲的爺爺
41.牽著母親過馬路
42.愛的針法
43.我的瘋子娘
(下)古代聖賢篇
44.虞舜孝順父母
45.原榖背簍
46.閔子騫勸父諒後母
47.子路背米孝雙親
48.韓信報恩浣衣婦
49.張良敬老得兵書
50.司馬遷不負父命
51.蔡文姬為父續書
52.李密盡孝辭詔書
53.王羲之和水餃師傅
54.顧愷之為母畫像
55.花木蘭代父從軍
56.孫思邈為雙親治病
57.白居易尊老敬老
58.黃庭堅親滌溺器
59.嶽飛敬師孝母
60.硃元璋嚮老秀纔賠禮
61.戚繼光牢記父訓
62.硃柏廬撰寫《勸孝歌》
63.鄭闆橋責行孝道
64.陳老漢貼對聯
後記
附錄一:孝親敬老歌
附錄二:二十四孝圖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中華孝道故事》:穿越古今的溫情與傳承 一、 一脈相承的中華文化基因 “孝”字,在中國文字的源流中,如同一棵紮根深厚的參天古木,枝繁葉茂,蔭庇萬代。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字眼,更是一種深刻的文化烙印,一種流淌在血脈中的情感紐帶,一種貫穿中國曆史始終的道德準則。自古以來,從《詩經》中“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的感嘆,到《論語》中“父母在,不遠遊”的叮嚀,再到“百善孝為先”的普遍共識,孝道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集體意識,成為構建傢庭和諧、社會穩定的基石。 《中華孝道故事》正是這樣一本,試圖從最動人的故事中,挖掘並展現“孝”字的韆姿百態,探尋它在中國社會中的演變軌跡,以及在現代語境下依然閃耀的光輝。本書並非對“孝”進行僵化的理論解讀,而是以引人入勝的敘事,帶領讀者走進那些感人至深的瞬間,體會那份穿越時空的溫情與力量。 二、 故事的維度:古聖先賢的典範與尋常百姓的真情 本書的內容,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壯麗畫捲,其核心在於精選瞭大量經典且富有代錶性的孝道故事。這些故事,跨越瞭漫長的曆史長河,既有來自先秦諸子百傢、唐詩宋詞中的記載,也有明清小說、民間傳說中的精彩片段。它們以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情境,詮釋瞭“孝”的多重含義。 古聖先賢的踐行與垂範: 書中必然會收錄一係列傢喻戶曉的古代聖賢關於孝道的實踐。例如,舜的孝行,在極端睏境中,麵對父母的誤解與虐待,他仍能不離不棄,甚至以自身的仁愛化解矛盾,其“二十四孝”中的“孝感動天”、“焚身購父”、“斷餅奉親”等片段,將生動地展現一個至孝之人如何在逆境中堅守道德底綫,以非凡的毅力實現對父母的感恩與關懷。曾參“割股奉母”的故事,更是將“孝”推嚮瞭極緻,體現瞭古人對於“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深刻體悟,以及在極端情況下,一種近乎犧牲的奉獻精神。董永“賣身葬父”,則將孝道與責任、擔當緊密結閤,在貧睏潦倒之際,以自身為父母的未來承擔起責任,其淒美動人的情節,無不觸動人心。此外,諸如黃香“扇枕溫被”,以孩子微弱的力量,為父母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體現瞭細微之處的體貼與關懷;陸績“懷橘遺親”,幼童不忘父母的饋贈,將孝心轉化為實際的行動,蘊含著淳樸真摯的情感。這些故事,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關於如何理解和踐行孝道的經典範本,它們以其獨特的魅力,跨越韆年,依然對後世産生著深遠的影響。 尋常百姓的溫情與擔當: 除瞭帝王將相、文人墨客,本書同樣不會忽略那些隱藏在曆史角落中的普通人的孝道故事。這些故事,或許沒有宏大的背景,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它們以最樸素、最真摯的情感,展現瞭“孝”在尋常百姓傢中的脈絡。比如,一位農傢子弟,在父母年邁體弱之時,日復一日地辛勤耕耘,隻為能讓父母吃上一頓飽飯;一位年輕的妻子,悉心照料公婆,將他們視為自己的父母一般,甘願付齣青春與汗水;一位遠在他鄉的遊子,即便身處貧睏,也時刻牽掛著傢中的父母,用微薄的積蓄寄去問候與關懷。這些故事,或許沒有載入史冊,但它們構成瞭中華民族血脈中最為溫暖的底色。它們告訴我們,“孝”並非遙不可及的道德高位,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是柴米油鹽中的默默付齣,是平淡日子裏的相濡以沫。本書將力求捕捉這些平凡中的偉大,讓讀者在其中找到共鳴,感受到“孝”最真實、最動人的力量。 三、 故事的深度:超越血緣的情感聯結與社會責任 《中華孝道故事》在講述具體故事的同時,更注重挖掘其背後蘊含的深刻文化意涵。本書將不僅僅止於故事的羅列,而是緻力於剖析“孝”在不同層麵的展現。 感恩與迴報: 孝道最核心的精神之一便是感恩。父母生育、養育之恩,如山似海。本書將通過那些為報答父母辛勞而付齣一切的故事,展現這份感恩之情的重量。無論是古代的“三年守孝”,還是現代的“常迴傢看看”,都體現瞭子女對於父母付齣的認知與迴報的願望。故事中,我們將看到,這份感恩,有時是物質上的供養,有時是精神上的慰藉,更多的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珍視與體諒。 責任與擔當: 孝道也意味著責任。在古代,子女有贍養父母、光宗耀祖的責任。在現代,這種責任則延伸為關懷父母的身心健康,讓他們安享晚年。本書將選取那些在承擔傢庭責任時,展現齣堅韌與擔當的故事。例如,在麵對傢庭變故時,子女如何挑起重擔,照顧年邁的父母;在父母生病之時,子女如何不離不棄,悉心照料。這些故事,將展現“孝”所蘊含的強大力量,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在責任麵前,不畏艱難,勇往直前。 尊重與理解: 孝道並非一味地順從,更重要的是尊重與理解。隨著時代的變遷,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方式也在發生變化。本書將呈現一些關於如何與父母建立良好溝通,理解父母的付齣與不易的故事。例如,子女如何在堅持自身原則的同時,尊重父母的意願;如何在父母年邁,思維方式可能發生變化時,給予耐心與包容。這些故事,將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孝”的智慧,它是一種情感的聯結,更是一種心智的成熟。 精神傳承與價值延續: 孝道作為中華傳統美德的核心,其價值在於精神的傳承。本書將探討,為何“孝”在中國社會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它如何影響著個體的品德塑造,如何維係著傢庭的穩定,如何促進社會的和諧。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讀者將感受到,孝道並非陳舊的教條,而是一種充滿生命力的價值觀,它在現代社會中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它提醒我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不要忘記那些給予我們生命、養育我們成長的人;它呼喚我們,用行動去詮釋這份深厚的情感,讓這份溫暖與力量,得以代代相傳。 四、 語言的溫度:古樸與現代的交融 《中華孝道故事》在語言風格上,將力求做到既保留古樸典雅的韻味,又不失現代讀者的接受度。故事的敘述將盡量貼近原文的神韻,用樸實而富有感染力的筆觸,勾勒齣人物的音容笑貌,刻畫齣情感的跌宕起伏。同時,在適當的地方,會加入一些解讀性的文字,幫助讀者理解故事的背景、人物的情感以及其所蘊含的深刻道理。這種語言的融閤,旨在讓讀者在品味曆史的厚重感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故事的鮮活與溫度,從而更容易産生情感上的共鳴。 五、 讀者群:跨越年齡與時代的溫情讀本 本書的目標讀者群廣泛,既適閤青少年閱讀,以幫助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孝道觀,理解父母的辛勞;也適閤成年人閱讀,在忙碌的生活中,重溫那些溫情的故事,反思自己的行為,增進與傢人的情感;更適閤老年人閱讀,在迴憶中尋找共鳴,感受到被理解與被珍視。無論年齡大小,無論身處何方,《中華孝道故事》都將是一本能夠觸動心靈、溫暖人生的讀本。 結語: 《中華孝道故事》,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穿越古今的情感之旅,是一次對中華傳統美德的深情迴溯。它將通過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告訴我們,孝道,不是沉重的枷鎖,而是生命中最溫暖的連接;它不是遙遠的教條,而是融入日常的點點滴滴。願這本書,能如一縷清風,拂過心田,喚醒心中那份最本真的情感,讓“孝”的薪火,在我們這個時代,依然熊熊燃燒,溫暖你我,傳承不息。

用戶評價

評分

我購買這本書,主要是被它散發齣的那種深厚的文化氣息所吸引。拿到手後,我立刻注意到它的編排結構非常巧妙。它不是簡單的年代順序排列,而是根據主題進行瞭精妙的劃分,使得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點深入探索。例如,關於“傢風傳承”的章節,引用瞭大量傢族內部的往事細節,那種跨越時空的親情羈絆讀來令人動容。更難得的是,書中對不同地域、不同階層的實踐案例都有所涉獵,這極大地拓寬瞭我們對傳統美德在社會各個層麵運行機製的理解。印刷質量毋庸置疑,紙張的選用和裝幀的牢固程度都體現瞭齣版方對內容的尊重。每次閱讀,都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讓心境慢慢沉澱下來,那些浮躁的念頭仿佛都被書中的沉穩力量化解瞭。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隻是抱著隨便翻翻的心態接觸這本書的,畢竟“道”這個話題聽起來總是有些遙遠和抽象。但沒想到,一旦沉浸進去,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節奏就牢牢抓住瞭我的注意力。作者的文筆極其老練,那種古典韻味中又帶著現代的清晰邏輯,使得即便是年代久遠的典故,讀起來也毫無滯澀感。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述故事時所采用的對比手法,將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的人們處理類似道德睏境時的差異展現齣來,這使得“道”的內涵不再是僵硬的教條,而是鮮活、可操作的人生哲學。書中對一些關鍵人物的心理刻畫入木三分,讓人在閱讀時能夠産生強烈的情感共鳴,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知識的層麵。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重新審視自我行為準則的契機,它沒有直接告訴我該做什麼,而是通過講述,引導我去思考“為什麼”。

評分

這本厚重的典籍,拿到手裏便有一種莊嚴肅穆之感。裝幀設計透露著一種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封麵材質細膩而有質感,字體排版清晰,即便是初次翻閱,也不會感到晦澀難懂。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古代先賢事跡的敘述方式,作者沒有采用那種乾巴巴的羅列,而是將曆史事件與人物的內心掙紮、倫理抉擇描繪得淋灕盡緻。讀到某個段落時,仿佛能看到那個時代人們麵對睏境時的堅韌與智慧。書中對於細節的把控極其到位,比如對古代服飾、禮儀的描繪,都力求還原曆史場景,讓人身臨其境。翻閱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沉思那些故事背後蘊含的深刻哲理。它不僅僅是一本記錄曆史的讀物,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現代人在快節奏生活中可能遺失的精神追求。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以一種極為考究和充滿敬意的筆觸,為我們保留瞭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産,值得反復品味。

評分

坦白說,我對這類傳統題材的書籍通常抱有一種審慎的態度,因為很多時候它們要麼過於說教,要麼內容陳舊。然而,這本讀物完全齣乎我的意料。它在保持內容嚴肅性的同時,敘事手法極其靈活多變,時而如高山流水般一氣嗬成,時而又像精雕細琢的工藝品般在關鍵處停頓,引人深思。特彆是對於那些處理傢庭內部矛盾的記載,那種細膩入微的心理描寫,讓現代人也能立刻理解和共情。書中的語言風格介於典雅與流暢之間,既有古風的韻味,又不乏現代讀者的接受度,節奏感把握得恰到好處。我甚至會把書中的某些段落標記齣來,以便日後在與人交流時,能更精準地錶達我的理解。這是一本真正做到瞭“立足傳統,麵嚮當下”的佳作,其厚重感絕非徒有其錶。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對我而言,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我發現作者在選取素材時,眼光極其獨到,避開瞭那些耳熟能詳、已被過度解讀的“大路貨”,轉而挖掘瞭一些相對冷門但同樣光輝的典範。這種“求真”的態度,使得全書充滿瞭新鮮感和說服力。我特彆欣賞那種潛藏在文字背後的“剋製感”,作者隻是鋪陳事實和語境,卻能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其中的巨大力量,沒有絲毫的說教腔調。每次讀完一個故事,我都會忍不住去查閱相關的曆史背景資料,這本書無疑起到瞭一個極佳的引子作用,激發瞭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更深層次的探索欲。它提供瞭一種紮實的、有根有據的文化自信,而非空泛的口號式贊美。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