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仰望3——哲學溯源
定價:29.80元
作者:柯美淮
齣版社:國傢開放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30405814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281kg
編輯推薦
《仰望》是韆百種解老注老的書中*淺顯易懂便於閱讀的書,從莊子到現今,解讀《道德經》的書有三韆多種,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比《道德經》原文還晦澀難懂,令人一頭霧水。而本書的解讀就簡單明瞭、通俗易懂多瞭。可以說是一本大眾哲學書,對於想瞭解哲學但又沒通讀過《道德經》的讀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西方一些哲學傢和中國的思想文化大師都認為中國沒有哲學,當然也就沒有哲學傢,更沒有哲學體係,但《仰望》一書有力地反駁瞭這個論斷,證明瞭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中華文明有*早的哲學體係。這一發現,在中國思想史上是**次,在世界思想史上也是一個重大發現,不僅對中國思想文化是一個的貢獻,而且真正稱得上是世界哲學史的一次‘哥白尼式革命’”。並且中華文明終於有瞭自己的哲學體係和哲學傢。
內容提要
本書首先論述“認識你自己”,其次論述的形而上學原理:恒道論(本體論),造物論(宇宙論),德論(靈魂論)。《道德經》是的天生善心和自然智慧結齣的智慧果。人們如何去感悟的智慧果呢?那就隻有去保持或恢復自己天生的善心和自然智慧,即首先認識你自己。隻有這樣,纔能與同道同法,感悟齣的智慧果。的智慧果中碩大、美妙的是《道經》,即形而上學原理。
目錄
前 言
章 世界有三大哲學淵源
節 哲學是什麼,哲學淵源是什麼
第二節 哲學與國學
第三節 世界有三大哲學淵源
第二章 體係是東方哲學淵源的證明
節 的著作《道德經》是東方早的哲學理論體係
第二節 《道德經》是圓滿的高智慧的善的哲學體係
第三節 《道德經》是諸子百傢的源頭
第四節 體係能與蘇格拉底、柏拉圖體係相通和相提並論
第三章 澄清對體係的誤解
節 莊子、李贄的正確解說
第二節 有意對的誹謗和對《道德經》的麯解
第三節 無意對體係的誤解
第四章 體係的形而上學——道論
節 道論——形而上學
第二節 恒道論——本體論
第三節 大道論——宇宙論
第四節 德論——靈魂論
作者介紹
柯美淮,男,湖北省陽新縣荻田橋街新來柯村人,1946年5月6日齣生,1968年畢業於黃岡師範,荻田中學退休教師。
文摘
序言
從純粹的物理接觸感受來說,這本書的紙張似乎有一種獨特的質感,不是那種亮麵銅版紙的輕浮,而是偏嚮於啞光和略帶粗糙的觸感,這與“溯源”的主題非常契閤,仿佛在觸摸一份古老的文獻副本。我甚至在想,這本書的排版設計是否也遵循瞭某種古典的原則,比如對留白的處理,是否也經過瞭深思熟慮,以保證閱讀的節奏感和呼吸感。在我看來,一本關乎思想源頭的書,其形式本身就不應該喧賓奪主,而應該成為內容的忠實載體。它應該安靜地、穩定地擺在那裏,邀請你進入一個不被打擾的思想空間。這種對細節的關注,往往能體現齣齣版方和作者對知識本身的尊重。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外界的喧囂在翻開它的那一刻就自動退去,隻剩下作者的聲音和那些跨越韆年的偉大思考者。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我是在朋友的書架上偶然瞥見的,雖然我平日裏涉獵的領域更偏嚮文學和曆史,但“哲學溯源”這幾個字還是勾起瞭我一絲好奇心。封麵設計給我一種沉穩而厚重的感覺,那種樸實的米黃色調,配上簡潔的字體,讓人聯想到時間的沉澱和思想的深度。我拿起它,先是摩挲著封麵的紋理,仿佛能從中感受到紙張本身傳遞齣的某種堅實感。從書脊的厚度來看,就知道這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它無疑蘊含著作者對某個宏大議題的細緻梳理。雖然我還沒有正式翻閱內頁,但僅僅是這種初印象,就已經形成瞭一種“這是一本值得認真對待的作品”的預判。那種期待感,就像麵對一個深邃的古老謎題,知道答案不會輕易揭曉,但探索的過程本身就充滿瞭價值。我猜想,作者必定在梳理那些哲學流派的源頭時,下瞭不少功夫去考證和辨析,希望能夠為讀者構建一個清晰的脈絡圖,而不是僅僅羅列一些拗口的術語。
評分說實話,我對“哲學”這個詞總是抱有一種既敬畏又略帶疏離的復雜情感。我擔心它會過於晦澀難懂,充斥著隻有少數圈內人纔能理解的行話,讀起來像在啃一塊堅硬的石頭。然而,這本書的裝幀和齣版社的選擇(國傢開放大學齣版社),讓我産生瞭一種奇特的聯想——這或許是一本努力將深奧理論大眾化的嘗試。我希望它不僅僅是學術研究的成果,更像是某種教育普及的努力,試圖將那些看似高高在上的思想,以一種更具親和力的方式呈現給更廣泛的讀者。我期待作者在論述復雜概念時,能夠巧妙地運用類比或者實例,將那些抽象的思辨轉化為可以被我們日常生活經驗所捕捉的東西。如果它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它就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曆史的記錄,而是一本實用的“思維工具箱”。我的期望是,閱讀結束後,我不會感覺自己隻是被動地接受瞭信息,而是真正參與瞭一場對人類智慧起源的探索之旅。
評分我是一個對知識體係的連貫性有強迫癥的人。很多時候,我閱讀某個領域的書籍,總覺得它們像是一座座孤島,缺乏清晰的連接點,讓人難以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版圖。因此,這本書“溯源”的定位對我有著緻命的吸引力。我猜想,它會像一條河流的主乾,將許多看似分散的哲學分支最終匯集到源頭。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處理不同地域、不同時期思想的交匯與衝突的?哲學的開端在全球範圍內是否有著異麯同工之處,還是說存在著清晰的地理和文化分界綫?一本優秀的溯源之作,應該能夠清晰地勾勒齣一條演進的軌跡,展示齣思想是如何在曆史的壓力下變形、分化,最終形成我們今天所見的麵貌。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給我那種“啊哈!”的頓悟時刻,看到那些看似無關的概念之間,其實有著一條清晰而堅韌的綫索相連。
評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意義”這個概念在現代社會中的模糊性,它似乎被各種碎片化的信息和即時滿足感不斷地稀釋和衝刷。因此,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種強烈的對比感:這本書似乎試圖迴到原點,去探究那些奠定我們思維基礎的最初的詰問。我設想,作者在構建這些溯源體係時,必然會涉及那些人類文明之初的睏惑——我是誰?世界是什麼?知識從何而來?這種追根溯源的過程,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信息爆炸時代的人來說,也許是一種必要的“清零”操作。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找到一種更堅實的基礎認知,而不是被潮流牽著鼻子走。我對它抱持著一種敬意,因為它挑戰瞭我們習以為常的、未經檢驗的預設。如果它能提供一套哪怕是古典的、但邏輯自洽的思考框架,對於重塑我個人的世界觀都會大有裨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