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人应知的国学常识(二)(插图本)
定价:39.00元
作者:中华书局编辑部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5-01
ISBN:97871010738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不知您是否意识到,也许您说的每一句话里都含着“文化”——
“五谷杂粮”有哪五谷?“六亲不认”是哪六亲?“株连九族”都括谁?
为什么买“东西”不说买“南北”?为什么“败北”不说“败南”?为什么说话算数叫“一言九鼎”,换成“六鼎”“七鼎”行不行?……
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中国人应知的国学常识》里找到答案。
内容提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罗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采用杂志栏目式的方式,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许多重要内容、基本常识将在以后各册陆续回答。
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严谨准确。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看起来一目了然。
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假如您是学生,您可以把它当做课业之余的休闲读物,既释放了压力,又学到了国学知识。
假如您身在职场,工作繁忙,它“压缩饼干式”的编排方式,或许能成为您快速了解传统文化的加油站。
假如您退休在家,您会发现这样的阅读轻松有趣,滋养心灵……
目录
教育科举
法律文化
衣食住行
体育娱乐
天文地理
哲学宗教
语言文学
书画艺术
戏曲曲艺
文化典籍
考古文物
中华医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挑,硬壳精装,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心制作的。封面那种淡雅的米黄色调,配上精致的烫金字体,透着一股古典韵味,完全符合“国学常识”这个主题的格调。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的纸张,那种略带纹理的哑光纸,即便是看多了眼睛也不会觉得累。而且,作为“插图本”,这个部分做得非常出色。插图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简笔画,而是采用了不少传统工笔画的风格,对一些典故、礼仪、器物进行了细致的描摹。比如讲到古代的服饰制度时,图示的细节到位到刺绣的花纹都能看出来,这对于理解抽象的文字描述简直是太有帮助了。我感觉出版方在视觉呈现上是下了大功夫的,它成功地让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知识点变得生动起来,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和知识的留存度。这套书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件赏心悦目的陈设品,充满了文化气息,让人每次路过都会想伸手翻阅一下。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我最大的感受是那种知识的“厚重感”和“真实感”。很多国学普及读物为了追求流畅性,往往会过度简化甚至牺牲掉一些历史细节和语境的准确性,读起来感觉像是被“翻译”过的二手知识。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扎实,它引用的很多典故和出处都标明了其原始文献来源,给人一种非常可靠的感觉。例如,在阐述某个古代哲学家的观点时,作者不仅引用了主流解读,还辅以了不同时期学者的注疏差异,这种多维度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视野,避免了“一言堂”的僵硬感。我感觉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对传统文化浸淫已久、并且有深厚学术功底的人,他对待知识的那种敬畏心,是能透过文字直接传递给读者的。这让我在阅读时,不仅是在学习知识,更像是在与历史的先贤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觉非常充实。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和逻辑结构,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没有采用那种大杂烩式的编排,而是清晰地将国学范畴内的知识点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和归类。比如,它会先设“礼仪规范”一章,再细分到“婚丧嫁娶”、“宴饮之道”,条理极其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释每个概念时所采用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式讲解方式。对于一些核心概念,比如“仁义礼智信”,它不仅给出了字面解释,更穿插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事迹作为佐证,使得抽象的道德原则变得具象化、可感悟。这种结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入门门槛,即便是对国学一窍不通的人,也能跟着这个清晰的脉络逐步深入,不会感到迷茫或知识点跳跃性太大。整体阅读下来,感觉就像是在一位循循善诱的资深学者带领下,进行一场结构严谨的学术漫步。
评分让我非常惊喜的一点是,这本书在介绍传统文化时,明显注意到了如何将其与现代生活进行适度的关联和映射。它并非将国学知识束之高阁,变成只能供奉在博物馆里的陈旧文物。相反,作者在讲解一些传统礼仪或处世哲学时,会巧妙地穿插一些现代社会中遇到的类似情境进行对比分析。比如,在谈到古代的“君子之交”时,它会联想到当下快餐式的社交关系,引导读者反思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本质和深度。这种“古为今用”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它让读者明白,国学常识并非仅仅是过去的故事,而是可以指导我们今天为人处世、提升个人修养的活的智慧。每次读完一个小章节,我都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好像找到了解决某些困惑已久的人际关系或个人价值定位的钥匙。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非常“中正平和”,既不矫揉造作到令人望而却步,也绝不轻浮松散。它保持了一种恰到好处的古典雅致,用词精准而富有韵味。尤其在处理那些需要精确表达的文化概念时,作者选择的词汇往往能最大程度地还原古人的语境和意境。例如,描述古代文人的情怀时,它会自然而然地带出“萧疏”、“澄澈”、“旷达”这类富有画面感的词汇,让读者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同时,也同步感受到了那种文化氛围。这种语言上的功力,使得即便是相对晦涩的篇章,读起来也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顺畅感,完全没有现代白话文那种刻意的“口语化”倾向。它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以身作则地展示了当代人如何以一种得体、优美的方式来承载和表达传统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