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图解山海经 9787511357779 中国华侨出版社

彩色图解山海经 9787511357779 中国华侨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汉] 刘向,刘歆,思履 著
图书标签:
  • 山海经
  • 神话传说
  • 奇幻
  • 彩绘
  • 古代文化
  • 中国神话
  • 华侨出版社
  • 图解
  • 绘本
  • 民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57779
商品编码:2991264833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彩色图解山海经

定价:45.00元

作者: 刘向,刘歆,思履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1135777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至汉初,与《易经》《黄 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全书共18卷,记载了 40多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个历史人物 ,400多个神怪异兽,仅31000余字,却包含地理、历 史、神话、宗教、民族、植物、动物、矿产、医药等 诸多方面的内容,是一部想象力非凡的上古百科全书 。它深刻并现货地反映了上古时代的生活图景,以丰 富离奇的幻想和浪漫诡异的笔调,对中国文化产生了 深广而久远的影响。
  《山海经》不仅是社会科学工作者重要的研究对 象,也是广大读者获得古代知识的宝库。要了解古代 的山川风物、奇兽怪鸟、神仙魔怪、金玉珍宝、神话 故事、不可不读《山海经》。但是,由于这部书年代 久远,文字艰深难解,许多读者因为文字的障碍,不 能饱览其全部风采。鉴于此,刘向、刘歆编写,思履 主编的这本《彩色图解山海经》,对其进行系统而全 面的诠释。

目录


导读
卷 南山经
一、南山一经
二、南次二经
三、南次三经
第二卷 西山经
一、西山一经
二、西次二经
三、西次三经
四、西次四经
第三卷 北山经
一、北山一经
二、北次二经
三、北次三经
第四卷 东山经
一、东山一经
二、东次二经
三、东次三经
四、东次四经
第五卷 中山经
一、中山一经
二、中次二经
三、中次三经
四、中次四经
五、中次五经
六、中次六经
七、中次七经
八、中次八经
九、中次九经
十、中次十经
十一、中次十一经
十二、中次十二经
第六卷 海外南经
第七卷 海外西经
第八卷 海外北经
第九卷 海外东经
第十卷 海内南经
第十一卷 海内西经
第十二卷 海内北经
第十三卷 海内东经
第十四卷 大荒东经
第十五卷 大荒南经
第十六卷 大荒西经
第十七卷 大荒北经
第十八卷 海内经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地理博物志,它描绘了一个与我们熟悉的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光怪陆离的远古景象。这部著作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战国至汉初,其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地理、神话、民族、物产、医药、宗教等多个方面,为我们了解上古时期的社会生活、信仰观念和自然认知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山海经》的地理描写尤为引人入胜。它以“山经”和“海经”为纲,详细记载了当时人们所认识的疆域。书中所描绘的山川河流,往往伴随着奇特的动植物和神灵鬼怪。比如,在《南山经》中,记载了“丹穴之山”,山上有一种鸟,名字叫做“凤凰”,它的出现预示着祥瑞。又如,“英山”上生长着一种奇特的草药,名为“玉英”,服之可以延年益寿。这些地理描述并非简单的罗列,而是充满了想象力和象征意义,将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除了山川河流,《山海经》还涉及了对遥远地域的想象。书中记载了许多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国度,例如“大人国”,据说那里的人们身材高大;“小人国”,居住着矮小的人种;还有“不死国”,那里的人们长生不老。这些想象中的国度,反映了古人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和对生命、宇宙的哲学思考。它们虽然不真实存在,却承载了中华民族对于奇幻世界的浪漫情怀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在物产方面,《山海经》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书中记载了各种各样的矿物、植物和动物,其中许多是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例如玉石、铜、铁等;草药如人参、甘草等;动物如虎、豹、象等。但更令人惊叹的是,书中也记载了许多神异的物产,如可以治愈百病的“甘草”,能够改变颜色的“玉石”,以及能够呼风唤雨的“龙”。这些物产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更寄托了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 《山海经》最令人着迷的部分,无疑是其中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书中记载了大量的神祇、怪兽和英雄故事,它们构成了中华神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我们熟知的女娲造人、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故事,都可以在《山海经》中找到其早期雏形或相关记载。书中的神祇形象各异,有的是半人半兽,有的是人形,但都拥有超乎常人的能力。怪兽更是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或凶猛残暴,或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这些神话传说,既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也是古人对道德、伦理、宇宙观的体现,它们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艺术和民间信仰。 例如,书中描写的“刑天”是一个无头巨人,他虽然被斩首,却依旧挥舞着战斧和盾牌,发出怒吼,展现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又如,“狰”是一种长着九个头,形状像牛的怪兽,它的出现预示着战争和饥荒。这些神话形象,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都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充满力量和想象力的远古世界。 《山海经》中的神话不仅仅是故事,更是古人精神世界的反映。通过这些神话,我们可以窥见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以及对社会秩序的理解。例如,许多神祇都被赋予了创造、拯救或惩罚的职责,这反映了古人对于秩序和正义的追求。而一些怪兽的出现,往往与灾难和不幸相关联,这体现了古人面对自然和命运时的无奈与恐惧。 此外,《山海经》还包含了丰富的民族志和民俗学信息。书中记载了当时与中原地区相邻或遥远的各民族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社会组织以及一些特殊的技艺。虽然这些记载可能带有一定的夸张和误解,但它们为我们研究古代民族关系、文化交流以及早期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资料。例如,书中描写的“三苗”地区,就记录了当地居民的服饰、饮食和祭祀方式。 《山海经》的语言风格独特,简洁古朴,富有节奏感,仿佛一幅幅生动的图画跃然纸上。虽然其文字本身并不像后世的文学作品那样华丽,但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其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历代文人墨客,如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 这部古籍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其内容本身,更在于它所代表的中华文明早期的一种独特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但又不是僵化的知识堆砌,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神秘感。它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得以一窥中华文明源头处那片充满想象的古老土地,感受古人那份对世界的好奇、敬畏与热爱。 总而言之,《山海经》以其瑰丽的想象、奇特的叙述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地理和博物著作,更是一部蕴含着中华民族早期文化、神话、哲学和想象力的百科全书。它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千年,依然吸引着无数读者去探索那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去感受那份来自远古的奇幻与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文化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它本身的定价。它成功地扮演了“文化桥梁”的角色。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对传统文化有着好奇心,但又常常被晦涩的文本阻挡在外。这本《彩色图解山海经》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面向大众的“奇幻之门”。它没有为了迎合市场而过度娱乐化,也没有为了学术严谨而故作高深。它只是用一种清晰、美观、有条理的方式,呈现了这部中国最古老、最富想象力的典籍。我发现,即便是那些我过去觉得索然无味的篇章,在配上精心绘制的插图和详尽的注解后,也变得引人入胜起来。它成功地激发了我继续深挖相关领域的兴趣,比如古代神话体系、早期图腾崇拜等等。对于任何想要系统、轻松入门《山海经》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非常明智且令人愉悦的选择,它让阅读变成了一场盛大的视觉与知识的双重盛宴。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过好几本不同版本的《山海经》,有的是纯粹的古文校注本,看着头都大了;有的则是过度“白话”的版本,为了通俗易懂,把原著那种韵味都给磨没了,读起来平淡无奇。而这一本,简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的翻译和注解,既保留了古籍的庄重和精确性,又确保了现代读者能够毫无障碍地理解其核心内容。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到古代祭祀、巫术或者早期医学知识的部分,作者的注释非常到位,没有一笔带过,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其背后的文化逻辑。我最欣赏的是,它不像某些版本那样,将所有内容都塞进密密麻麻的文字堆里,而是巧妙地利用了版面设计,让文字和图示、注解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呼吸感。在阅读那些描述奇珍异兽习性、药用价值的段落时,我经常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古人是如何观察世界的,那种朴素的自然哲学,透过这些文字,依然能让人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生命力。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阅读了,更像是一次与古代智者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

这本《山海经》的译注版本,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简直是为我这种对古代神话半懂不懂的“小白”量身定制的宝典。我一直觉得《山海经》这名字听着就高大上,但真正翻开原著,那晦涩的文字和天马行空的描述,简直是劝退神器。但拿到这本书后,那种感觉完全变了。它没有那种冷冰冰的学术气息,反而像是一个资深导游,手里拿着一张精美的地图,带着你深入一片神秘又充满奇遇的古代世界。光是那些配图,就足够我花上好一番功夫去品味了。它们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插画,而是真正花了大心思去考据和想象的成果,那些奇形怪状的异兽,那些光怪陆离的山川河流,在这些图画的映衬下,仿佛真的可以触摸到上古洪荒的气息。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某些地名或物产时,会引出一些相关的考古发现或者现代地理的对照,一下子就让那些遥远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是教科书里干巴巴的知识点,而是活生生的历史碎片。读起来一点都不累,甚至是一种享受,每翻开一页,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充满惊喜的探险,忍不住想一直往下看,去看看下一个山头,又藏着什么新的奇闻异事。

评分

我是一个比较注重细节的人,对书籍的装帧和纸张质感也有一定的要求。这本书的整体设计感真的没得说,拿在手上就有一种“值得珍藏”的感觉。装帧结实,开合顺畅,不是那种一翻就松松垮垮的平装书。纸张的选择也很考究,光线好的时候看,文字和图片都不会反光刺眼,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太大的疲劳。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装帧风格似乎在迎合“图解”这个主题,色彩运用得很大胆,但又恰到好处地烘托了主题的神秘感。很多古籍的再版,要么是守旧得像旧报纸,要么是设计得过于现代失去了古韵,但这本恰好掌握了那个“度”。它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阅读的美感,这种恰到好处的平衡,对于提升阅读的愉悦度至关重要。我甚至愿意把它放在客厅的书架上展示,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件工艺品。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于“地理”脉络的梳理。我们都知道《山海经》本身就是一部上古地理博物志,但没有地图引导,光看文字描述“某山在某水之阳,去某某地五百里”,对现代人来说就是一团乱麻。这本彩图版,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画几张示意图,而是尝试构建了一个相对连贯的“山海世界地图集”。在描述完某一个区域的山系和河流走向之后,后面通常会有一张对应的复原图或者路线图,清晰地标示出路径和重点描述的对象。这使得阅读的逻辑性大大增强了,我不再需要费力在脑海中去拼凑那些破碎的地理信息。通过这种可视化的方式,我仿佛真的跟随着书中描绘的路线,完成了一次虚拟的古代旅行,对古代中国先民的探索精神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这种地理学的梳理,让原本零散的神话故事有了一个坚实的“地理骨架”支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