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钱四娘与木兰陂(中华治水故事)
定价:18.00元
售价:13.5元,便宜4.5元,折扣75
作者:安武林著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1704436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1. 儿童作家安武林先生倾情奉献,借助MPR多媒体出版物,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治水故事,感受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
2. 通过央视支持人小鹿姐姐和国外友人的原声,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中华历史,提升英语水平;
3. 同名动画片即将登陆央视频道,DVD光盘同步上市,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安武林编的《中华治水故事(17钱四娘与木兰 陂MPR)(精)》讲述了北宋治平元年,钱四娘变卖家宅携来巨金动员莆田当地百姓动工截流筑堰,失败后投河以身殉陂。后李宏在智日和尚的帮助下,经数 载实终于在钱四娘的基础上修筑成木兰陂。木兰陂是当时福建非常大的引水工程,也是国内现存完整的古老陂坝工程之一。木兰陂至今仍然横卧中流,造福世人。
1. 儿童作家安武林先生倾情奉献,借助MPR多媒体出版物,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治水故事,感受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
2. 通过央视支持人小鹿姐姐和国外友人的原声,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中华历史,提升英语水平;
3. 同名动画片即将登陆央视频道,DVD光盘同步上市,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这部作品的魅力在于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探讨,治水工程只是一个载体。作者并没有将古人描绘成无所不能的英雄,而是真实地展现了他们在与自然抗争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包括牺牲、权衡和妥协。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水患预防”而非“灾后重建”的着墨,这种前瞻性的视角在古代文献中并不多见,也体现了作者现代的史学观。读完后,我感触最深的是,每一次成功的治理,背后都是无数次失败和教训的累积。这本书的行文节奏把握得极好,总能在紧张的抢险场面后,留出空间让读者沉淀思考,回味那些关于决策失误或远见卓识的片段。它让我重新审视我们今天所依赖的现代水利系统,也让我们看到,那些古老的经验智慧依然有着无法替代的价值。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更像是一部充满史诗感的编年史,但焦点始终锁定在“水”这个母题上。作者的笔触时而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某个地方因水而兴、因水而衰的兴衰史;时而又如洪水爆发,将那种惊心动魄的抗洪场面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个人对其中关于早期水利文献的考据和解读部分非常感兴趣,那些古老的文字记载在作者的解读下重新焕发了生机,让那些久远的决策者仿佛重新站在了我的面前。这种对历史文献的尊重和严谨的态度,让这本书的信服力大大增加。当然,阅读过程中偶尔需要查阅一些地图或背景资料,但这反而更增加了探索的乐趣,让我感觉自己是在亲手解开历史的谜团。
评分翻开这册书,我立刻被它那种沉稳而有力的叙事风格所吸引。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作者似乎是一位深谙水文和工程之道的学者,但叙述时却能用极其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治水原理阐释得清晰明了。我尤其欣赏它在讨论某个重大水利项目时,对前期勘探、方案制定、人力调动等各个环节的详尽梳理。这些细节的呈现,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古代国家治理能力的认知。书中对于不同历史时期治水思想的演变也有独到的见解,对比了不同朝代的优劣得失,使得整本书的论证体系非常扎实。这不仅仅是一本讲治水技术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古代社会组织能力和长远规划思维的教科书。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在那个技术和信息都极其受限的年代,他们是如何完成这些宏伟工程的,这简直就是一项壮举。
评分这本关于古代治水的书,读起来真像是一趟穿越时空的旅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描绘极其细腻,仿佛能闻到泥土和汗水的味道。书中对水患的描述,不是简单地罗列灾难,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的社会结构和民众的智慧。我特别喜欢它如何将宏大的工程叙事与普通人的生活细节结合起来,让人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韧性。比如,书中对某一具体堤坝修建过程中,不同阶层人物的互动描写,让我对那个时期的权力关系和社会动态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像很多历史读物那样干巴巴地堆砌事实,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让冰冷的历史变得有血有肉。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一种跨越千年的共鸣,那种面对自然伟力时人类的渺小与不屈,真是令人动容。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具有画面感,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作者似乎擅长捕捉那些被主流历史叙事所忽略的“瞬间”——比如一位工匠在深夜里对着图纸冥思苦想的场景,或者一位官员在洪水面前的艰难抉择。这些细微之处,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我发现自己不仅在读历史,更像是在看一幕幕精心剪辑的纪录片。尤其是一些关于河流改道或水库选址的描述,作者用清晰的逻辑链条,将地理环境、政治考量和工程技术巧妙地编织在一起,使得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对于那些对古代工程技术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宝藏。它没有故作高深,也没有过度简化,而是用一种既专业又充满人文温度的方式,带领我们进入了古代中国水利世界的深处。看完后,我对“国之大计,莫过于水土”这句话有了全新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