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六韬(中华经典藏书 升级版)
定价:25.00元
作者:陈曦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1011159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四书五经”、诸子家,经典的价值和魅力在流光岁影里,先贤圣哲的智慧光芒照耀着现活。为在古代经典与现代社会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中华书局推出“中华经典藏书”丛书。自2006年推出*辑开始,累计销售上册,销售码洋突破1.6亿元,成为广大读者阅读学习国学经典名著的主要版本。 为适应时代、市场及广大读者的需求,经过认真调研,中华书局决定推出升级版,从原来的50种调整为60种,其中增补的都是堪称经典的名著,其中既有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名著,也有适合广大师生教学阅读的重要作品。相信书店、读者会更加喜欢升级版的“中华经典藏书”。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好的文化普及读物,关键在于“桥梁”的构建能力。很多经典著作的魅力在于其思想的深刻性,但表达方式往往是它们与现代人之间的最大鸿沟。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尤其是在对一些诸子百家的核心思想进行梳理和总结时。它不会简单地罗列观点,而是会用现代社会中常见的案例来进行类比和阐释,比如在讨论“法家”思想时,会穿插一些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权责划分问题,使得抽象的理论瞬间变得具象化、可操作。这种巧妙的转换,让原本高高在上的“圣人之言”变得可以触碰,甚至可以应用到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它不仅仅是在“介绍”经典,更是在“激活”经典,让古人的智慧在今天的语境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读起来既有文化厚度,又有现实指导意义,让人深感物有所值。
评分我最近在沉迷于一本关于宋代文人生活的书,它收录了不少当时的诗词鉴赏和书信往来,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这本书的编校者明显下了大功夫去甄选那些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而不是简单地堆砌名篇。尤其是对几位知名大家书信的解读部分,那种对细节的捕捉,比如某次会面时的场景描述,或者对某个朝廷政策的私下议论,都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细腻而又充满智慧的内心世界。说实话,很多学术性的研究读起来会觉得枯燥乏味,但这里面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像是在听一位博学的长者娓娓道来,而非冰冷的学术报告。它成功地将历史的宏大叙事与个体的细腻情感编织在一起,让人读完后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宋瓷的清雅和文房四宝的墨香。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熏陶,让人对那个黄金时代充满了向往。
评分我对这套书里收录的那些关于古代兵法、权谋类的书籍特别感兴趣,但这往往是市场上最容易被过度解读和庸俗化的领域。然而,这套升级版做得非常克制和严谨。它没有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加入太多现代的、不切实际的“成功学”口号,而是忠实地保留了原文的精髓和逻辑推演过程。比如,在分析某个经典战役的策略时,它会详细列出当时的地理条件、敌我双方的资源对比,然后一步步推导出决策背<bos>的理性考量,而不是简单地归功于“天才的直觉”。这种深度的分析,让人明白古代的智谋并非玄学,而是基于现实环境的严密计算。这种对原典精神的尊重,使得这些看似“冷硬”的篇章读起来也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它教的不是如何“赢”,而是如何“思考”。对于任何一个从事管理或战略规划的人来说,这种逻辑训练比任何速成指南都要宝贵得多。
评分这套《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厚重的历史感和现代印刷技术的精细结合。我尤其欣赏他们对于排版的用心,字号适中,行距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这次我主要翻阅的是其中几本关于古代哲学和历史演义的作品,比如那本关于春秋战国时期谋略的书,里面的注释做得相当到位,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古文,都有清晰的白话解释,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很多老版本的经典书籍,最大的障碍就是文言文的理解,但这一套显然做了深入的调研和优化,让现代读者能够更顺畅地进入那个古老的世界。装帧上采用了精装设计,书脊的烫金工艺在书架上看起来非常大气,比起市面上那些轻飘飘的平装本,更像是一套值得珍藏的传家宝。而且,书的纸张质量也很好,不是那种容易泛黄的劣质纸,保证了书籍的耐读性和保存价值。对于想系统性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脉络的朋友来说,这套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既专业又易读的入门或进阶平台。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个比较追求阅读体验的人,很多经典书籍的“体验”往往毁于粗糙的印刷和低劣的装帧。但这次对这套《中华经典藏书》的体验,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它的封面设计既保留了古典韵味,又通过现代的材质处理,使其不易磨损,手感温润。更让我满意的是内文的注释系统。很多古代典籍中常见的版本差异问题,这套书的处理得非常专业,通常会在脚注中标明不同版本的处理方式,甚至会引用考证专家的观点。这意味着,即便是对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的读者,也不需要同时对照好几本参考书。这种“一站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它让我想起我高中时为了理解某篇古文,不得不在图书馆里跑来跑去查阅不同工具书的窘境,现在只需要翻开这一本书就够了,非常省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