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方言疏证
定价:68.00元
作者:戴震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3258240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是书乃清代为扬雄《方言》正伪补漏、逐条疏证的**个校本。以扬氏《方言》自宋以来刻本多种,疏漏难免,戴震乃据《永乐大典》本与明本对勘,并以古籍中所引《方言》文字参正,改正、补漏又删衍数百字。后清代王念孙又撰《方言疏证补》,以补戴氏不足。
目录
作者介绍
戴震(1724-1777),清代学者、思想家。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所展现出的那种坚韧不拔的学术精神,实在令人肃然起敬。从引用的文献材料的广度和深度来看,就可以窥见作者倾注了多少心血进行田野调查和文献考据。那种对每一个细微差别的斤斤计较,对每一个历史节点的反复求证,都透露出一种近乎偏执的严谨态度。这绝非一时兴起之作,而是数十年如一日沉潜于浩瀚学海的结晶。读着读着,我甚至能想象出作者在古籍堆中伏案疾书,与古人对话的场景。这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激励着读者也以更审慎的态度对待知识。
评分购买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它极大地拓展了我对相关领域历史脉络的理解深度。以往零散的知识点,在本书的宏大叙事框架下,终于被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仅仅是提供了答案,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如何提出更好的问题。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停下来深思良久,思考作者是如何构建出如此精妙的论证链条的。这本书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思考的大门,让我开始用一种更具批判性和系统性的眼光去看待那些曾经习以为常的概念。它带来的知识增益是潜移默化而又颠覆性的,让人感觉自己的思维结构都被重新梳理和升级了。
评分我尤其欣赏这本书在内容组织上的逻辑清晰度。虽然主题看似深奥,但作者的处理方式却极其平易近人。叙述的层次感很强,从宏观的背景介绍到微观的细节剖析,过渡得极为自然流畅,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引导着深入探讨的核心领域。阅读过程中,仿佛有一位学识渊博的智者在身旁耐心讲解,他总能在关键节点提供恰到好处的注释或引证,帮助读者搭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原本可能望而生畏的议题变得触手可及,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的学术普及效果。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典与现代交融的气息扑面而来。纸张的质感细腻而厚重,即便是初次翻阅,也能感受到制作者的用心良苦。封面设计上,那种留白的处理方式,既有传统书法的韵味,又不失现代审美的简洁,让人爱不释手。内页的排版也极为考究,字体选择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在细节之处体现了对古籍的尊重。每一次触摸和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安静的仪式,仿佛能透过指尖感受到文字背后的力量与沉淀。对于一个痴迷于书籍实体美感的读者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珍藏的艺术品,每一次把它从书架上取下来,都充满了愉悦感。
评分从纯粹的文学角度来品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自成一派,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律美。它既有古典学术著作的凝练与古雅,又吸收了现代白话文的生动与精准,形成了一种既不失庄重又不失活泼的语调。句子结构的长短搭配得宜,使得阅读节奏张弛有度,读起来朗朗上口,毫无晦涩感。尤其是一些论证性的段落,作者巧妙地运用排比和对比的手法,将复杂的观点阐述得酣畅淋漓,极富说服力。这使得即便是涉及艰深理论的部分,阅读体验也保持在一种高度愉悦的状态,让人忍不住一气呵成地读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