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秘食指南
定价:28.00元
作者:伊莎贝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508615097
字数:
页码:14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美食家、大厨和享乐者们在家吃什么。
一个人在家吃什么,比他当着人吃什么更像他自己。下厨如上床,想象力永远比那三招两式重要。
一个人的食色世界,快节奏都市里的缓慢生活。
舒国治(作家、美食家)、娜斯(专栏作家)、沈清(媒体董事总经理)、殳俏(美食作家)、查传倜(金庸之子、高级美食顾问)、叶孝忠(专栏作家、旅行家)、大董(大董烤鸭店创办人、北京名厨)、纪晓华(香港专栏作家、美食节目主持人)、韩良露(作家、美食家、占星家)、李文荣(室内设计师)揭秘作家、名厨、经理人等数十位美食达人的私房
内容提要
《秘食指南》是向我们介绍了许多私家菜。其中包括:凉拌意式面疙瘩——北京、上海的西式食品超市里,都有冷冻的意式土豆团子卖。不知道专栏作家和食评人娜斯怎么想起来的,把它买回来给凉拌了,就清淡多了,又比中式面疙瘩有咬劲。五香油浸三文鱼配番茄及姜油醋汁——西式煮熟或煎熟的三文鱼,都像一块粉红色的木头,浇什么酱汁都不值得一吃。外滩茂悦行政总厨周宏斌的“油浸”做法,可以保持其鲜嫩肥美。
红烧肉蒸鱼——“冷冻的红烧肉是很珍贵的,可以有很多用途。比如切几片拿来蒸鱼,代替火腿用;或者切薄片夹馒头吃:或者切丁做寿司。
目录
作者介绍
伊莎贝,前美食杂志主编。美食专栏散见于《新周刊》、《经济观察报》、《金融时报》、中文网。
曾出版《私享家》一书。
文摘
对食物要有敬意
红烧肉蒸鱼
舒国治先生在上海的时候,有一次和他约在Amokka咖啡馆见面。他来的时候,手里拎了一只塑料袋,里面油乎乎儿只春卷包子。“朋友家的阿姨做的,很好吃,吃吃看。”他说。
美食家里像舒国治这样朴素、自然,始终对食物怀有珍惜敬重之心的,是个异数。看他的《台北小吃札记》,无论是说一碗面,或一只包子,都能唤醒你消失已久的原始朴素的食欲。
剩菜剩饭让舒国治说起来,都是那么有趣、馋人。
“一般人家烧一大锅红烧肉,吃不完,好是分成几包冷冻起来。冷冻的红烧肉是很珍贵的,可
序言
《秘食指南》开启了八卦的新秘境——别人在家关门吃什么以及怎么吃,其激动人心的程度,完全不亚于他们在床上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作家、美食家沈宏非
《秘食指南》,光是听这个名字,就让人充满了好奇。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食材,如果能被巧妙地组合,是不是就能激发出一场味蕾的盛宴?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份隐秘的探索欲。它不像那些大同小异的食谱,告诉你“鸡胸肉怎么做才不柴”,或者“茄子怎么炒才入味”,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饕,带着你潜入那些不为人知的饮食角落,去发现那些被遗忘的、或是被误解的美味。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中会揭示哪些让人意想不到的食材搭配,哪些隐藏在民间的小窍门,能够让家常菜肴瞬间脱胎换骨。这本书的价值,或许不在于提供多少“标准答案”,而在于它能否点燃我们对于食物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我们重新审视厨房里的每一件物品,发现它们背后蕴含的无限可能。它可能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像是一张通往美食未知世界的藏宝图,等待着我们去一步步解锁。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去“读懂”食材,如何去倾听食材的声音,然后用自己的双手,去谱写属于自己的“秘食”乐章。
评分这本《秘食指南》的出现,简直像是在我平淡无奇的烹饪生涯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我总是觉得,现在的食谱书,千篇一律,要么是网红甜点,要么是快手菜,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了那种让人眼前一亮、拍案叫绝的惊喜。而这本书的名字,恰恰戳中了我的痛点。我实在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秘食”?是那些用料奇特,一般人想不到的组合?还是那些流传在某个小地方,只有当地人才懂的烹饪技法?我脑海里已经开始勾勒出各种画面:或许是某个山村里,只用几种野菜就能做出让人回味无穷的佳肴;又或者是在某个老街的深处,一位老奶奶传承下来的独家酱料配方。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冷门”的食材,它们可能不常见,但一旦被发掘出来,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风味。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停留在“教”的层面,更能激发读者DIY的欲望,鼓励我们去尝试、去创新,在厨房里玩出属于自己的“秘食”花样。如果这本书真的能带领我走出“舒适区”,解锁新的味觉体验,那它绝对是我书架上最珍贵的收藏之一。
评分《秘食指南》这个书名,简直是给我这种“寻味猎人”量身定做的!我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四处搜罗那些不为人知的美味,无论是街头巷尾的小吃,还是山间野外的特色食材,都让我充满探索的冲动。而这本书,似乎预示着一场关于“秘境美食”的深度揭秘。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会呈现哪些令人拍案叫绝的“秘方”?它们是否源自某个鲜为人知的地域,还是某位隐世高人的独家绝学?我特别好奇,书里会不会介绍一些如何处理不常见的食材的方法,或者是一些能让普通食材“脱胎换骨”的独门烹饪绝技。我设想,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个对食物有着极深理解的人,他/她能够洞察食材最本质的魅力,并将其以一种最恰当、最能打动人心的形式呈现出来。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食谱,更能够传递一种关于“吃”的文化和态度,让我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背后那些鲜活的故事和传承。如果这本书真的能让我发现那些“藏在深处”的美味,并且学会如何去复刻它们,那么它绝对是我近年来最满意的一笔“寻味”投资。
评分我一直觉得,真正的美食,往往藏在那些不经意的角落里,它们不像米其林三星那样光鲜亮丽,却有着最朴实、最动人的灵魂。《秘食指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神秘又引人的气息,让我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那些不为大众所熟知的饮食世界,去发现那些被时间和地域所沉淀下来的独特风味。它会不会是一本关于如何发掘食材本身潜力的书?比如说,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激发出食材最本真的味道,让原本平凡的食物变得令人惊艳。又或者,它会介绍一些关于食材搭配的“禁忌”与“秘诀”,那些常人难以想象的组合,却能带来出乎意料的美味体验。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打破固有的烹饪思维,激发我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让我敢于尝试一些不一样的做法。它不应该只是一本教我怎么做的书,更应该是一本启发我如何“思考”食物,如何去感受食物,并最终创作出属于自己“秘食”的书。如果它能让我重新审视手中的食材,并从中发现新的乐趣,那么它就是一本值得我反复品读的宝藏。
评分说实话,初次拿到《秘食指南》这本书,我内心是带着一丝忐忑和期待的。所谓“秘食”,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感,既让人好奇,又担心它过于小众,难以实践。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隐藏在民间”的美食抱有浓厚的兴趣,觉得它们往往比那些被过度宣传的餐厅菜肴来得更真实、更有人情味。这本书会不会就是这样一本宝藏?我希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未知美食世界的大门,让我不再局限于那些熟悉的菜单和烹饪方式。我尤其期待它能介绍一些能够提升食材本身风味的技巧,而不是一味地依赖复杂的调料。有没有一些古老的烹饪智慧,能够让最普通的食材焕发出惊人的光彩?又或者,书中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食材搭配的“潜规则”,那些看似不搭界,实则能够产生奇妙化学反应的组合?我想,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够挑战我的固有认知,让我跳出舒适区,去探索那些隐藏在日常之下的、真正令人惊艳的味道。如果它能让我对“吃”这件事产生全新的理解,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是一次关于味觉的哲学启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