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峻撰的《列子集释(精)》是当下流通广泛 的《列子》整理本。正文八卷及晋人张湛注以校勘精 良的湖海楼丛书本为底本,另集唐人卢重玄解、殷敬 顺释文,及有关列子本文和张注、卢解的校勘、训诂 与考据等,正文后则附录有张湛事略、相关叙录、历 代辨伪文字,所收资料较齐全,极大方便了学者研究 。《列子》内文中许多小段落,可以独立成篇,很有 启发性和教育意义,《愚公移山》《两小儿辩日》还 被选入语文教材,所以对一般读者,这也是一部有趣 的书。因此,现据新编诸子集成繁体本改排简化字, 收入中华国学文库。
前言
例略
征引诸家姓氏及其著述表
卷** 天瑞篇
卷第二 黄帝篇
卷第三 周穆王篇
卷第四 仲尼篇
卷第五 汤问篇
卷第六 力命篇
卷第七 杨朱篇
卷第八 说符篇
附录一 张湛事迹辑略
附录二 重要序论汇录
(一)刘向 列子新书目录
(二)张湛 列子序
(三)卢重玄 列子叙论
(四)陈景元 列子冲虚至德真经释文序
(五)任大椿 列子释文考异序
(六)秦恩复 列子卢重玄注序
(七)汪继培 列子序
附录三 辨伪文字辑略
(一)柳宗元 辨列子
(二)朱熹 观列子偶书(摘钞)
(三)高似孙 子略(摘钞)
(四)叶大庆 考古质疑(摘钞)
(五)黄震 黄氏日钞(摘钞)
(六)宋濂 诸子辨(摘钞)
(七)姚际恒 古今伪书考(摘钞)
(八)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摘钞)
(九)姚鼐 跋列子
(十)钮树玉 列子跋
(十一)吴德旋 辨列子
(十二)俞正燮 癸巳存稿(摘钞)
(十三)何治运 书列子后
(十四)李慈铭 越缦堂日记(摘钞)
(十五)光聪谐 有不为斋随笔(摘钞)
(十六)陈三立 读列子
(十七)梁启超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摘钞)
(十八)马叙伦 列子伪书考(节录)
[附]日本武义内雄 列子冤词(节录)
(十九)顾实 汉书艺文志讲疏(摘钞)
(二十)吕思勉 列子解题
(二十一)刘汝霖 周秦诸子考(摘钞)
(二十二)陈旦 “列子杨朱篇”伪书新证(节录)
(二十三)陈文波 伪造“列子”者之一证(节录)
(二十四)杨伯峻 “列子”著述年代考
后记
对于我这个对古代思想史略有涉猎的读者来说,最大的挑战往往在于辨析不同学派之间的细微差异,以及历史语境对文本理解的影响。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不仅仅是对原文的白话翻译,更是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上,嵌入了精到的注释和背景分析。例如,在讨论某个观点时,它会旁及其后世的争议,并列举出不同时期学者们的不同解读角度。这种多维度的审视,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文本的理解层次。我尤其欣赏其中对词源和古义的考证,很多看似平常的词语,在当时的语境下有着非常特定的文化含义,这一点如果不加说明,很容易产生误读。通过这种严谨的考据,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站在现代的角度审视古人,而是真正“走进去”与他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让我重新审视了“经典”二字的重量。它成功地在保持学术严谨性与普及大众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我发现,即使是初次接触这类古代典籍的朋友,只要跟着这本书的脉络走,也能顺利领略到其中的乐趣和智慧,而不会被那些生僻的字词和复杂的历史背景所劝退。对我来说,最珍贵的莫过于它所激发出的“再探索”的欲望。每读完一个章节,总会引发我去查阅更多相关的历史文献,或者去思考它对现代社会治理、人际交往的启示意义。这套书就像一把钥匙,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精神世界的门,让我愿意沉浸其中,不断地挖掘和体验。它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充满启发性的起点。
评分初读这套书的选篇和编排,我立刻被它那种旁征博引却又逻辑清晰的叙事方式所吸引。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教科书式的讲解,而是将那些看似零散的寓言故事,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既独立又相互印证的知识体系。读到某些篇章时,我仿佛能看到古代的智者们在竹林下,围炉夜话,探讨着人生的至理。作者在阐释那些深奥的哲学概念时,总是能找到极其贴切的日常现象作为比喻,使得晦涩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却又不失其原有的深度。这种“大智若愚”的表达技巧,实在是高明。它不像某些现代解读那样,试图将古人的思想“量化”或“简化”,而是保留了原著的韵味和弹性,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去品味。那种读完后,心中豁然开朗,又有所思,欲罢不能的感觉,是衡量一部优秀解读作品的重要标准。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对“精释”这个词是抱有一丝疑虑的,因为很多号称“精要”的解读,往往流于表面,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然而,阅读下去才发现,这里的“精”并非指篇幅的简短,而是指洞察力的精准和把握的力度。它在取舍材料时,展现出极高的智慧,知道哪些是需要详细铺陈的重点,哪些是只需点到为止的佐证。这种对核心思想的“精准打击”,使得阅读效率非常高,信息密度大而不累赘。我感觉作者像一位经验老到的园丁,修剪了冗余的枝蔓,让那些经典思想的精华得以最大限度地暴露在阳光下。它不像有些学术著作那样,堆砌大量的引文和脚注,反而让我在阅读时能够保持流畅的思维体验,真正抓住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精神。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典雅中不失古朴之韵。封面采用的材质手感温润,烫金的书名在光线下闪烁着低调的光芒,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充满智慧与哲思的时代。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内页的纸张选择,不仅阅读起来舒适,而且墨迹清晰,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我深知书籍的“体面”对于传承的重要性。这套书无疑在物质层面做到了极高的水准,让人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庄重与敬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艺品。那些精心设计的扉页和版式,无不体现出编辑团队对经典的尊重与对读者的关怀。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每一次捧读都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简单的信息获取。它让我想起以前在老书店里淘到的那些珍本,那种油墨的香气和纸张的触感,是冰冷的电子屏幕永远无法替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