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清乾隆年间纂修的《四库全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我国大部分的重要典籍,几乎涵盖了古代中国所有学术领域。而《文渊阁四库全书》是现存《四库全书》中完成早,保存较完好的一部。《文渊阁四库全书珍赏》系列丛书从《文渊阁四库全书》中遴选出具学术价值、出版价值的典籍,以原大影印、宣纸包背线装形式陆续推出。本系列精选《文渊阁四库全书》中的经典文献,按“经、史、子、集”四个大类整理,分别选出每类中的具学术价值、具收藏价值的典籍陆续推出,以飨读者。
End_Of_Item_Desc 盛世修典 国宝再造 文渊阁四库全书珍赏 徐霞客游记 原大影印 宣纸包背装 2函12册
内容介绍
《四库全书》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为宏大的文化工程,全书按照中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方法,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经为儒家经典,史为历代史书,子为诸子百家,集为各种诗文辞典。全书共36375册,收书3461种,79309卷,分装6144函,总页数238万余张,总字数近8亿,几乎囊括了清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其历史价值之高和版本价值之巨,堪称无与伦比。故该书被视为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为满足喜爱传统文化典籍的读者需要,打造当代新善本藏书,三希堂藏书隆重推出《文渊阁四库全书珍赏》系列。特邀学术名家从文渊阁《四库全书》中遴选出具学术价值、出版价值、收藏价值的善本、孤本、珍本,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推出,传统包背装。为忠实典籍原貌,再现原书风华,特依照原书规格、版式、大小原大原貌影印出版。
本书特点
1、底本:以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为底本。文渊阁《四库全书》乾隆皇帝御览,曾经两次覆校、两次补遗,收书全、校勘、缮写精、保存完整,学术界公认文渊阁本是《四库全书》中、有价值的版本,受世人关注。
2、精选书目:特邀研究专家,依据打造时代新善本的要求,精选《四库全书》中具学术价值、出版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善本、孤本、珍本,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推出。
3、原大影印:选用有“千年寿纸”之誉的特制高档手工徽宣,严格按照原书分册分函、版式大小影印,务求真实再现文渊阁《四库全书》的原始风貌。
4、手工打造:严格按照传统工艺手工续纸印刷、手工装订。全书300余道制作工序,除少数几道工序,全部采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以确保原汁原味,再现原书传统形制之美。
5、皇家气度:封面采用天然蚕丝织成的耿绢,内文特制手工徽宣,按原书红、绿、蓝、灰四色配染,分别对应经、史、子、集四部。函套采用黄色团龙花绫,再现文渊阁《四库全书》皇家奢华气韵,极富欣赏价值和典藏价值。
6、本套书丛书完全依循《四库全书》分函分册,原大影印,四个大类四种颜色,包背装订使读者如睹《四库全书》芳容。
End_Of_Item_Desc
这套书对我最大的吸引力,恰恰在于它“文渊阁”的出身。我们知道,《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充满了取舍和校勘,能保留下来的,往往是那个时代公认的权威版本。徐霞客的游记,其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早已毋庸置疑,但“文渊阁本”的特殊性在于,它可能包含了某些宫廷内府的审校痕迹,甚至是某些当时士大夫对游记的私下评议的侧面反映。我打算用放大镜,仔细比对一下不同册页之间的装订痕迹和页码的排列,看看能否从中推导出更多关于这部巨著在清代流传的脉络。这是一种考古式的阅读,比单纯读游记内容本身,要来得更刺激,更像是在解谜。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套书的“实用性”持保留态度,毕竟那十二册的体量,放在书架上更多是镇宅之宝的意义。我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一种精神图腾。我家里收藏了不少明清时期的刻本和抄本摹印,但像这样直接从《四库全书》文渊阁底本进行“原大”影印的,绝对是凤毛麟角。这意味着我们得以窥见乾隆时期官方校勘和收藏的最高标准。我很好奇,在放大到原大后,那些描述喀斯特地貌的细微笔触,那些对水文、地质现象的精准观察,是否能因为尺寸的还原而显得更加震撼。毕竟,古代文人的手札和记录,往往藏在对细节的把控之中。这套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内容阅读,它更像是一张进入明末清初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门票,是对那个时代求知欲的极致呈现。
评分这套《徐霞客游记》的影印本,光是“文渊阁四库全书珍赏 原大抄本影印 宣纸线装2函12册 中国书店”这些字眼,就已经让人心头一热,那种扑面而来的古典气息,简直能透过包装纸闻到墨香。我拿到书时,那种厚重感,包裹在精美的函套里,让人不敢轻易下手。我一直对古代的地理博物志抱有近乎痴迷的兴趣,尤其是徐霞客这位“行走的山水”。我最期待的,是看看当年抄录者的笔迹,那份穿越时空的连接感是任何现代印刷品都无法替代的。原大影印的价值就在于“真”,能最大限度地还原当时的阅读体验和书籍形态。光是想象,就能体会到每一页宣纸上的纤维纹理,或许还能捕捉到一丝半点历史的尘埃。这不仅仅是一套书,简直是一件可以阅读的文物。它的装帧讲究,线装的古朴与宣纸的温润,都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仪式感,让人在翻阅时,必须放慢速度,去尊重和体会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
评分作为一名深度历史爱好者,我更看重的是这种出版物所代表的文化传承精神。在数字信息爆炸的今天,能够静下心来,为一套重量级的传统典籍投入如此巨大的成本和精力进行“原大宣纸线装”的复刻,本身就是对文化责任的担当。这套书的出现,无疑是对那些试图“快餐式”阅读的潮流的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反击。它要求读者具备耐心,要求阅读空间必须安静,要求阅读姿势必须端正。这十二册书,放在书房里,就像是定海神针一样,提醒着我,真正的学问,需要时间来沉淀,需要媒介来承载,而这份沉甸甸的纸张和墨迹,就是最好的载体。我期待着在灯下,慢慢地享受这份与古人对话的独特体验。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阅读体验的人,特别是对于这种典籍,手感至关重要。中国书店的版本通常质量是有保证的,特别是宣纸线装的选用,这直接决定了翻阅时书籍的韧性和质感。这套书的装帧,两函十二册,意味着内容被细致地分卷保存,这在古代阅读中非常有利于保护和查阅。我希望影印的清晰度能达到极高的水准,这样才能清晰辨认出那些可能带有批注或异文的细微之处。如果影印墨色过浅或失真,那原大抄本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我常常想,当我们面对这些“活着的历史”时,我们真正想看到的,是作者的“心”,而那份心,往往就沉淀在纸张的颜色和墨迹的浓淡之中,这种感官上的冲击,是冰冷的电子扫描件无法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