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经典丛书:诗品
定价:30.00元
作者:钟嵘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5348323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盖《文心》笼罩群言,而《诗品》深从六艺溯流别也,论诗论文而知溯流别,则可以探源经籍,而进窥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矣。
钟嵘《诗品》,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诗论专著,它评论汉魏迄齐梁的五言诗人,显其优劣,定其品第,论述很有系统,发表了不少精辟的见解,与《文心雕龙》可称为南朝两大文论名著。
内容提要
《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盖《文心》笼罩群言,而《诗品》深从六艺溯流别也,论诗论文而知溯流别,则可以探源经籍,而进窥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矣。
钟嵘《诗品》,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诗论专著,它评论汉魏迄齐梁的五言诗人,显其优劣,定其品第,论述很有系统,发表了不少精辟的见解,与《文心雕龙》可称为南朝两大文论名著。
目录
诗品序
诗品上
古诗
汉都尉李陵诗
汉婕妤班姬诗
魏陈思王植诗
魏文学刘桢诗
魏侍中王粲诗
晋(魏)步兵阮籍诗
晋平原相(内史) 陆机诗
晋黄门郎潘岳诗
晋黄门郎张协诗
晋记室左思诗
宋临川太守谢灵运诗
诗品中
汉上计秦嘉 嘉妻徐淑诗
魏文帝诗
(魏) 中散稽(嵇) 康诗
晋司空张华诗
魏尚书何晏 晋 翊守孙楚 晋著作 王赞 晋 司徒椽(掾) 张翰 晋中书令潘尼
魏侍中应璩诗
晋清河守陆云 晋侍中石崇 晋襄城太守曹 摅晋朗陵公 何劭
晋太尉刘琨 晋中诗(郎) 刘(卢)谌诗
晋弘农太守郭璞诗
晋吏部郎袁宏诗
晋处士郭泰机 晋常侍顾恺之 宋谢世基 宋参军顾迈 宋参军 戴剀(凯)诗
宋征士陶潜诗
宋光禄大夫颜延诗
宋豫章太守谢瞻 宋(晋) 仆射谢鲲(混) 宋太尉袁淑 宋征 君工(王)微 宋征虏将军王僧达诗
宋法曹参军谢惠连诗
宋参军鲍昭(照)诗
齐吏部谢胱诗
齐(梁)光录(禄)江淹诗
梁卫将军范云 梁中书郎丘迟诗
梁太常任叻诗
梁左光录(禄) 沈约诗
诗品下
汉令史班固 汉孝廉郦炎 汉上计赵壹
魏武帝 魏明帝
魏白马王彪 魏文学徐干
魏仓曹属阮璃 晋顿丘太守欧阳建 晋(魏)文学应玚 晋中书【令】嵇含 晋河南(内)太守阮侃 晋侍中嵇绍 晋黄门枣据
晋中书张载 晋司隶傅玄 晋太仆傅咸 侍中缪袭 散骑常侍夏侯湛
晋骠骑王济 晋征南将军杜预 晋廷尉孙绰 晋征士许询
晋征士戴逵
晋东阳太守殷仲文 【宋谢混】
宋尚书令傅亮
宋记室何长瑜 羊曜瑶
宋詹事范晔
宋孝武帝 宋南平王铄 宋建平王宏
宋光禄谢庄
宋御史苏宝生 宋中书令史陵修之 宋典祠令任昙绪 宋越骑 戴法兴
宋监典事区惠恭
齐惠休上人 齐道猷上人 齐释宝月
齐高帝 齐(宋)征北将军张永 齐太尉王文宪
齐黄门谢超宗 齐浔阳太守(相)丘灵 鞠齐给(从)事中郎 刘祥 齐司徒长史檀超 齐正员郎钟宪齐(宋)诸暨令颜则 (测)齐秀才顾则心
齐(晋)参军毛伯成 齐(宋)朝请王 (吴)迈远 齐(宋)朝 请许谣(瑶)之
齐鲍令晖 齐韩兰英
齐司徒长史张融 齐詹事孔稚珪
齐宁朔将军王融 齐中庶子刘绘
齐仆射江元佑(柘)
齐记室王巾(山) 齐绥远(建) 太守卞彬 齐端溪令卞录(铄)
齐诸暨令袁嘏
齐雍州刺史张欣泰 梁中书郎范缜
梁(齐)秀才陆厥
梁常侍虞羲 梁建阳令江洪
梁步兵鲍行卿 梁晋陵令孙察
附录
历代《诗品》评论选辑
陆机《文赋》注译
《晋书·陆机传》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对这套书的选材和编排逻辑非常感兴趣,因为它似乎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经典,而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谱系。我注意到,这套丛书里有几本是专门梳理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形态演变的,比如从先秦的朴素自然观到汉代的浑厚博大,再到唐宋的精微内敛。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更立体的认识,而不是零散地去阅读某一篇具体的作品。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能够跨越不同的文学体裁,找到一条贯穿始终的文化主线。比如,它分析了书法、绘画、诗歌乃至园林艺术中共同体现的某种“韵味”,这种跨学科的整合分析能力,极大地拓展了我的研究思路。我感觉我买的不是几本书,而是一套完整的古代思想史的导览图,让我能站在更高处审视整个文化现象。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套书主要是基于一个纯粹的实用性考虑:我正在教我十几岁的孩子国学启蒙。所以,我更看重的是它在普及和教育方面的功能。这套丛书里有一个专门介绍古代修身养性和治家理念的册子,我尝试着给孩子朗读其中的一些篇章。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它没有一味地强调那些高不可攀的道德标准,而是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入手,比如如何对待朋友、如何管理时间。语言上,它做了大量的白话翻译和情景代入,让晦涩的古文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也能听懂。我们甚至一起讨论了书里提到的古代的“礼”和现代的“尊重”有什么异同。这套书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扮演了一个极佳的“桥梁”角色,它既保持了经典的学术深度,又降低了普通读者入门的门槛,非常适合家庭共读。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古代文学批评理论,所以对这套丛书里选取的其他几本非常感兴趣,特别是那本关于辞赋批评的卷册。我听说那本对宋代以来的文论发展脉络梳理得非常清晰,尤其擅长对比不同流派之间的思想碰撞。我个人感觉,很多时候我们读古代的作品,总是停留在“好不好”的层面上,而缺乏一个系统的理论工具去分析“为什么好”或者“好在哪里”。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套成熟的分析框架,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剖析那些千古名篇背后的匠心。比如,它对“意境”这个概念的阐述,结合了禅宗思想的渗透,让我茅塞顿开。读完后,再回头看那些熟悉的诗篇,仿佛多了一副透视镜,看到了作者构建世界观的底层逻辑。我期待着尽快把这套书里其他几本也集齐,构建起我自己的国学知识体系,不仅仅是作为知识的储备,更是为了提升自己审美和思考的层次。
评分这套“国学经典丛书”的装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看得出是用心挑选过的。我特意选的这本,主要是冲着它在传统文化领域里的一点名气去的。其实我对古籍的理解还比较浅薄,但光是翻阅这本书的排版和注释,就能感受到编者团队的严谨态度。书里的字体大小适中,留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舒服,长时间盯着也不会觉得眼睛干涩。比如,在解释一些生僻的典故时,注释部分往往能提供多个角度的解读,而不是那种僵硬的、单一的翻译,这点特别赞赏。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拿在手里把玩,都很有档次。尤其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封面烫金的工艺,低调又不失华贵,非常符合我对“经典”二字的期待。总而言之,从物理层面上来说,它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对普通出版物的期望值,是一次非常愉悦的“开箱”体验。
评分我更关注的是古代的哲学思想,特别是魏晋玄学对后世审美趣味的影响。这套丛书里有几本专门探讨古代“气韵”和“风骨”的书,简直是我的心头好。我记得有一次在论坛上看到有人讨论“士人精神”的衰变,当时讨论的焦点就是如何从文学作品中捕捉那种超脱世俗的傲骨。这本书恰恰就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文本和深入的考据分析,来佐证这种精神是如何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孕育、发展并最终固化的。我特别欣赏它引用的那些地方志和私家笔记,这些边角料往往比官方正史更能还原出鲜活的历史气息和文人的真实状态。读起来就像是和一位博学的长者在壁炉旁,听他娓娓道来那些被主流叙事忽略的精彩细节,让人欲罢不能,恨不得马上再去重读一遍《世说新语》来印证书中的论点。这种把理论与鲜活史料结合的方式,非常高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