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太后垂帘
定价:28.00元
作者:王开玺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7-04-01
ISBN:9787101052695
字数:
页码:25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选取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事件进行解读。
当时年不过26岁的慈禧太后,为什么能够推倒赞襄政务八大臣,成功地与恭亲王奕��发动了宫廷?慈禧太后是怎样一步步走上历史前台的?为什么能够掌握清廷高权力长达47年之久?慈禧陵隆恩殿前雕刻的凤在上、龙在下的“凤压龙”图案,隐寓着她什么样的心理意愿?……本书将拂却历史的尘埃,把其中的前因后果为你细细道来。
本书以慈禧如何从一个嫔妃,通过祺祥,走上清廷高权力宝座为线索,对祺祥发生的背景、经过、后果进行了全面的解读,进而对慈禧与奕?u007f成功发动的原因及其统治进行了历史反思。在叙述中,作者注重从细节入手,突出矛盾变化,刻画人物性情,把正史与野史资料有机地融合起来,叙事清晰,语言生动,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同时,对慈禧的有关传说及其他相关历史问题依据史料做了澄清和辨析,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该书图文并茂,附有近百幅相关历史图片,可帮助读者形象地感受当时的历史场景。
目录
引子:“灭建州者叶赫”
帝国危机
谁主沉浮:皇位本应是我的
无声之变:一张出奇制胜牌
封号问题:兄弟失和的导火线
异军突起:肃顺集团的形成与政绩
为政苛猛:肃顺播下失败的种子
君命难违:恭亲王奉命议和前后的处境与心态
热河风云
初露峥嵘:一个未被重视的女人
好男好女:镶蓝旗中的生死冤家
进退两难:咸丰帝的愤懑与无奈
托孤何人:咸丰帝的抉择
君权臣权:两个女人与八位男人的对抗
矛盾初显:权力平衡机制被打破
紧急联盟:是亲情所系还是情势所迫
始末
辅政垂帘:生死攸关的权力之争
无形兵谏:胜保、僧格林沁的态度
卧榻安枕:肃顺等人的麻痹与无知
出奇制胜:一场漂亮的宫廷
顾命无命:几家欢乐几家愁
太后垂帘:真正的胜利者
中兴未兴:帝国垂毙
历史的沉思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作者介绍
王开玺,1949年生,河北省辛集市人,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国近代史教研主任。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多属晚清政治史范畴。著有《晚清政治新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清通鉴·道光卷》(合著)、《两世人——末代皇帝传奇》、《南国烽烟》等。
文摘
序言
我必须承认,我一开始是被标题吸引的,但真正让我决定留下并反复阅读的,是作者对于“历史局限性”的探讨。它没有给出一个完美的结局,也没有让主人公实现所有未竟的理想,这恰恰是它最真实也最动人的地方。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即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依然有其不可逾越的边界。书中描写了太后试图推行的一项重要改革,涉及了土地兼并问题,听起来是造福百姓的壮举,但现实的阻力、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反扑,最终使得这项改革胎死腹中。作者没有用一个英雄人物的悲壮失败来收场,而是用一种近乎平淡的笔触,记录了改革失败后,太后独自在宫中饮茶的场景——茶是凉的,心是冷的,但她没有哭闹,只是默默接受了那个时代的规则。这种对“妥协与坚守”之间微妙平衡的描绘,非常高级。它不贩卖廉价的希望,而是揭示了在历史的惯性面前,个体能做的事情是多么有限,但也正是在这有限中,展现了人物灵魂的伟大。这本书读完后,让人久久不能平静,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历史的厚重感,而非仅仅关注于那些被戏剧化处理的宫闱秘闻。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高明,简直是一部教科书级别的范例。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也不是刻意为之的断裂式叙事,而是采取了一种非常巧妙的“回声”结构。故事的开篇似乎很平静,只是在描述宫廷日常,但你很快会发现,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对话和场景,都在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像一条条细小的暗线,缓缓收紧。比如,开头写到太后对某个南方省份的茶税提出了异议,当时只觉得是小事,但到了中段,涉及到漕运危机时,那段早先的“茶税”对话就如同惊雷一样炸响,将人物的远见和布局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前后呼应的处理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逻辑性和完整性,让读者在“恍然大悟”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而且,作者非常擅长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心境,比方说,每当朝堂局势紧张到极点时,窗外的天气总会突变,时而暴雨倾盆,时而大雪封城,这种天人合一的笔法,虽不新鲜,但在本书中运用得恰到好处,绝不显得矫揉造作,反而自然地将读者的情绪拉入到那个封闭、压抑的宫廷氛围之中。
评分我向来对历史题材的小说持有一种挑剔的眼光,总觉得很多作品为了追求戏剧冲突,把历史人物脸谱化了,把复杂的政治斗争简化成了简单的善恶对决。然而,这本小说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地方,在于它对“权力腐蚀性”的深刻剖析。它没有将太后塑造成一个一味谋权的恶妇,也没有把皇帝描绘成一个昏庸无能的傀儡。相反,作者用一种近乎冷静的、近距离的观察视角,展示了身居高位的人是如何一步步被体制和环境所异化。当太后面对幼帝的请求时,她内心的挣扎是极其真实的——那是母性与帝王本能之间的拉扯。有时候她想放手,回归到普通女性的温情,但下一秒,外部的压力、朝臣的猜忌,又迫使她必须戴上那张冷酷的面具。书中有一段描写,太后在深夜批阅奏折,窗外竹影婆娑,她看着一盏孤灯,手中握着的不是笔,而是天下苍生的重量。那段文字,读起来让人心惊,深切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的真正含义。它不是在歌颂权力,更像是在记录权力运行的沉重代价。这种对人性的细腻挖掘,使得整个故事的厚度远超一般宫廷小说,更像是一部关于政治心理学的寓言,引人深思,让人回味无穷。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挺怀疑的态度。封面设计得……嗯,怎么说呢,有点过于传统,配色和字体都像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古装剧海报,让我一度担心内容会不会也是那种老掉牙的“大女主复仇记”套路。可是,当我翻开第一页,被作者那股子行云流水的叙事笔法一下子抓住了。情节推进得极其自然,没有那种刻意制造的悬念,更多的是在历史的洪流中,展现人物的无奈与挣扎。它巧妙地避开了宫斗文学里最俗套的“毒酒一杯”或者“假孕骗局”,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权力的微妙平衡上。比如,书中对太后与朝中老臣之间那场关于漕运的博弈描写得入木三分,没有大喊大叫的口角,全是眼神、沉默和几句试探性的问话,但那种暗流涌动的感觉,隔着纸张都能让人感到窒息。作者对细节的把握也令人称道,无论是描绘御膳房里一道宫廷点心的制作过程,还是描述皇后册封典礼上繁复的礼仪规范,都显得极为考究,仿佛是历史文献的生动注解,而不是虚构的想象。这种扎实的功底,让整个故事的基调一下子就稳住了,不再是浮在表面的脂粉堆砌,而是有骨有肉的历史侧写。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塑造配角上的用心,即便是戏份不多的总管太监,也有自己鲜明的立场和难以言说的苦衷,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忍不住为每一个角色掬一把同情之泪。
评分说实话,我最近读了很多关于古代女性励志的书籍,大多是爽文模式,读完后感觉很畅快,但转头就忘了。但这一本,它带来的触动却是缓慢而持久的。它没有那种“看我如何吊打所有人”的快意恩仇,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悲剧性的美感。作者的文笔非常克制,尤其在描写女性角色之间微妙的友谊与倾轧时,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比如,描述两位曾经亲密无间的命妇,仅仅因为站位不同,眼神的交汇都充满了刀光剑影,那种“相逢何必曾相识,早已是陌路人”的沧桑感,写得极有韵味。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礼仪的描写,那不是简单的服饰堆砌,而是权力关系的体现。一个鞠躬的角度,一个眼神停留的时长,都蕴含着深意。读者需要跟着作者的节奏,去解读这些沉默的“语言”。这种需要主动参与阅读理解的写作方式,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挑战和愉悦。读完后,你不仅仅是听了一个故事,更像是参与了一场漫长的、关于生存智慧的课堂。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去斗,而是如何去理解“局”是如何形成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