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就怕错过另一种人生,所以去看世界
定价:35.00元
作者:李心培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5126228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看点1:作者和老伴只是一对普通的北京老人,他们不愿遵从传统的含饴弄孙的晚年生活,于是50岁学开车、60岁学英语、70岁自学摄影,然后穷游世界,花甲老人尚能如此上进,当下的年轻人有什么理由怠慢生活。
●看点2:7旬夫妇4年时间50000公里,20个国家100座城市,传递的一种生活态度,不再是一本简单的游记;
●看点3:不同于市面上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记,作者用四年时间畅游100座城市,深入当地普通家庭,为读者展示出一般旅行所看不到的当地人平常的生活状态。
●看点4:犹豫没时间,没钱的年轻人,能从2位“穷游”老人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也可传递花甲老人自由行的热潮,让老人在“穷游”中释放自己,获取年轻正能量。
内容提要
一个背包,两个老人,三年时间,一百多个国家和城市,这是他们所有的故事。本书是一部励志动人的旅游书籍,它不但带你领略各地风貌,文化;还让你看到两位老人为了梦想执著付出的精神,带你体会人生的睿智与感悟。从他们同签证官的斗智斗勇中,你可以体会到与不同人打交道的艺术;从他们与古巴小伙弗瑞兹从陌生到熟悉,到共游古巴再到依依惜别的过程中,你会全方位地了解古巴人民的生活现状和他们对中国的深厚情谊;从他们同马赛司机巴泰克的交谈中,你会对马赛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他们在美国西湖小区的日常生活中你将体会到中美两种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从他们与千万富翁“老园工”施耐德的偶遇与趣事中,你将了解到美国的富人文化。
在他们身上,你可以感到一对阅历丰富却又童心未泯的老人对人生丰富而深刻的体悟,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和对结果的洒脱。他们丰富的人文底蕴,将带给你一个奇妙多彩、绝不会寂寞的旅行。
目录
作者介绍
李心培,一个北京普通的老太太,为了实现年轻时环游世界的梦想,六十岁开始从0学英语,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內取得了华尔街英语高级口语证书。随后,她和老伴踏上了环游世界的征程。
如今,年过七旬的他们已经走过了二十多个国家,一百多座城市,依然还在路上,依然对生活充满了激情。
作者在旅行中未做任何记录和收料,完全依靠回忆,用六个月的时间写就三十八万字游记。他们的故事鼓励了更多的同龄人踏上看世界的道路,也激励了无数年轻人坚持并实现人生的梦想。
文摘
序言
我通常对旅行文学不太感冒,总觉得无非是吃喝玩乐的堆砌,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远远超越了地理层面的探索。作者将每一次的“在路上”,都变成了一次对自身价值体系的审视和重构。他用非常冷静甚至略带抽离的笔触,去剖析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成功”、“幸福”的定义。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与当地人深度交流时的那种尊重和谦逊,没有居高临下的审视,只有平等的灵魂碰撞。我记得有一章讲到在非洲某个偏远村落里,物质匮乏到我们难以想象,但村民们脸上却洋溢着一种对当下生活全然的接纳和满足,这对我这个被“拥有更多才算幸福”的现代观念深深束缚的人来说,无疑是一记重锤。这本书没有提供标准答案,它只是提供了无数种可能性。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到底在追逐什么?那些每天为之焦虑的事情,放在更宏大的世界背景下,是否真的有那么重要?它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我固有的认知壁垒,非常值得那些对生活感到迷茫,想寻求精神出口的读者细细品味。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实在是太妙了!它不像传统游记那样按部就班地罗列景点和攻略,反而更像是一部由无数个闪烁的、充满哲思的片段串联起来的个人史诗。作者的文字功力深厚,对于细节的捕捉极其敏锐,那种文学性让我一边读一边忍不住停下来反复琢磨某些句子。比如他描述在北欧极夜中感受到时间流速变化的那一段,那种“世界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的感觉,光是想象就带着一种清冷而疏离的美感。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从不回避旅行中的困顿和迷茫。那些被骗的经历、语言不通的窘迫、孤独到极点的瞬间,都被他坦诚地记录下来。正是这些“不完美”,让整本书显得无比真实可信,而不是那种经过美化滤镜的“完美旅行Vlog”。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成长,往往发生在那些最狼狈、最意想不到的时刻。读完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深刻的自我对话,那些潜藏在心底的犹豫和不安,似乎都被这些文字轻轻地抚平,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坚韧的自我认同感。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篇幅不算短,但阅读体验却异常流畅,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它的节奏感掌握得极佳,张弛有度,时而像疾风骤雨般的冒险故事,让人肾上腺素飙升;时而又像午后阳光下的一杯清茶,缓缓地散发着人生的况味。作者在描述自然景观时,那种画面感简直要跳出纸面,我仿佛能闻到撒哈拉沙漠的干燥热气,听到亚马逊雨林的潮湿回响。但更绝妙的是,他总能在大自然的宏伟面前,将人的存在感降到最低,却又在个体情感的细腻表达上做到极致。这种“大景衬小情”的写法,赋予了文字一种深邃的张力。这本书对于如何更好地去“观看”世界,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本。它不是让你成为一个走马观花的游客,而是鼓励你成为一个有心、有感、有思的观察者。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新闻、看电影时的关注点都有了微妙的变化,开始留意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文化逻辑和人性挣扎。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或者故事,更是一种近乎生理上的“呼吸空间”。现代生活的节奏太快,信息爆炸,我们的大脑总是处于超载状态,很难有时间进行真正的内省。而作者的文字,就像一个精心构建的避难所,让人得以暂时抽离那份喧嚣。他用最真诚的视角,记录了那种“离开熟悉环境后,自我边界被不断拓宽”的过程。印象最深的是他对不同时间维度下自我认知的探讨,比如在地球的另一端,时差带来的那种“脱离日常轨道”的恍惚感,反而让他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是谁,想成为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参照系——世界是无限的,你的可能性也是无限的。它没有提供任何捷径,只是用最朴素的行动轨迹,证明了“体验”本身就是一种最高级的积累。对于那些总觉得自己被困住的人来说,这本书就像一剂强效的“精神兴奋剂”,它不会帮你搬开眼前的砖块,但它会让你清晰地看到,在砖墙之外,那片辽阔的天地是多么值得为之奔赴。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一个全新的世界观!我一直觉得生活就是围着眼前这一亩三分地打转,工作、家庭、柴米油盐,日复一日,好像一眼就能望到头。读完这本书,我才猛然惊醒,原来世界之大,精彩之多,远超我的想象。作者笔下的那些经历,那些在异国他乡的瞬间,无论是清晨的薄雾笼罩着古老的石板路,还是深夜里与当地人围着篝火聊着那些关于生命和自由的哲学命题,都让我这个“宅人”看得心潮澎湃。特别是其中一段关于在南美洲徒步的描写,那种脚踏实地的艰辛,以及最终登顶时看到的云海翻腾,那种混合着汗水、疲惫与极致的震撼,简直让人感同身受。这本书不是那种空洞的励志口号,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许多人因为安逸而错失的、那些可以拥有的更广阔的体验。它没有催促你立刻辞职去流浪,但它在你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让你开始思考,除了眼前的苟且,是否还有更值得去追逐的远方。那种对未知的好奇心和对生活本真状态的探索欲,被这本书彻底点燃了。我甚至开始默默地研究地图,盘算着下一次休假究竟该如何安排才能真正踏出舒适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