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新注 普振宇 校注

孟子新注 普振宇 校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普振宇 校注 著
圖書標籤:
  • 孟子
  • 先秦諸子
  • 儒傢經典
  • 注譯本
  • 普振宇
  • 思想文化
  • 國學
  • 古代文獻
  • 經典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品讀天下齣版物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齣版社
ISBN:9787010115580
商品編碼:29952604596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2-12-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孟子新注

定價:38.00元

售價:20.5元,便宜17.5元,摺扣53

作者:普振宇 校注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010115580

字數:290000

頁碼:25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孟子》是國學元典,目前圖書市場上雖然各種校本、注本比較多,但錯訛比較多。本書以宋代硃熹《孟子集注》(中華書局,1983年版)為底本,對《孟子》進行校勘和注釋。然後參以上海涵芬樓藉清內府藏宋刊本景印《四部叢刊經部》、1980年中華書局影印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1986年中華書局重印《諸子集成》本、康有為撰《孟子微》八捲本。曆代為《孟子》作注的學者比較多,清代以前大約就有75傢。《孟子新注》對原文的校勘,反復比照,擇善而從。凡對宋代硃熹《孟子集注》本有所改易者,盡量在注釋中一一說明。在注釋上,為兼顧社會各階層人士閱讀之需要,本書的注釋側重於難解字詞、曆史人物與事件、典章製度、曆史地名等等內容。對個彆難讀之句子加以竄講,並通釋全句。凡訓詁等方麵涉及各傢意見分歧之處,或擇善而從或齣於己識。對生僻字詞,加注漢語拼音。《孟子新注》原文之斷句、標點,與前人亦有異同,不仍舊貫。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孟子新注 普振宇 校注》導讀 一、 時代背景與孟子思想的傳承 孟子,這位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傢,以其醇厚仁德的學說,在中國哲學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繼承並發展瞭孔子“仁”的思想,提齣瞭“性善論”,主張“仁政”,其學說深刻影響瞭後世二韆多年的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思想。然而,孟子的著作,尤其是《孟子》原文,曆經韆載,文字古奧,義理精深,對於今人而言,理解和學習並非易事。 《孟子新注 普振宇 校注》的誕生,正是為瞭彌閤這一隔閡,讓孟子這位韆古聖賢的思想,能夠以更加清晰、易懂的麵貌呈現在讀者麵前。本書的編撰者普振宇先生,懷揣著對先哲的敬意和對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對《孟子》原文進行瞭嚴謹細緻的校勘與注釋,力求為讀者提供一部既忠於原文、又便於理解的優秀讀本。 二、 《孟子》原著的價值與意義 《孟子》作為儒傢思想的重要載體,其價值與意義體現在多個層麵: 政治哲學的高度: 孟子在戰國亂世中,提齣瞭“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這是對當時君權至上的深刻反思,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倡導的“仁政”,即以德服人,以禮安民,反對戰爭,反對暴政,為後世政治實踐提供瞭重要的理論依據。其“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更是激勵著無數仁人誌士。 倫理道德的典範: “性善論”是孟子哲學體係的核心。他認為人生而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這些都是善的端倪,隻要加以擴充,即可成為仁、義、禮、智。這一學說,不僅為道德修養提供瞭理論基礎,也對中國人的道德觀念産生瞭深遠影響。 認識論的貢獻: 孟子強調“盡信書,不如無書”,主張獨立思考,辨彆真僞,反對盲從。他在論辯中展現齣的犀利與深刻,至今仍能引發讀者的思考。 文學藝術的魅力: 《孟子》一書,文辭優美,論辯生動,充滿瞭形象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其“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的生動比喻,以及“雖韆萬人吾往矣”的堅定信念,都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 三、 普振宇先生校注《孟子》的學術追求 普振宇先生編撰《孟子新注 普振宇 校注》,並非簡單的文字堆砌,而是基於深厚的學術功底與嚴謹的治學態度。其校注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精益求精的校勘: 曆代《孟子》傳本眾多,文字訛誤在所難免。普振宇先生在校注過程中,廣泛參閱瞭各種重要版本的《孟子》,如宋本、明本、清本以及近現代的學術整理本,力求辨彆字句的真僞,考證詞義的準確,恢復原文的本來麵貌。每一次的文字校訂,都經過審慎的考量,力求做到字字有據,句句考證。 深刻透徹的注釋: 孟子思想博大精深,其語言錶達也常有獨到之處。普振宇先生的注釋, not 僅停留在字詞的解釋,更注重對孟子思想內涵的挖掘。他結閤《孟子》原文的語境,參考曆代名傢的注疏,深入淺齣地闡釋孟子所要錶達的道理,尤其注重對一些關鍵概念(如“仁”、“義”、“禮”、“智”、“性善”、“浩然之氣”等)的深入解讀。 清晰易懂的白話翻譯: 為瞭讓更多讀者能夠輕鬆接觸和理解孟子思想,普振宇先生對《孟子》原文進行瞭準確而流暢的白話翻譯。翻譯力求貼近原文的意境,同時又符閤現代漢語的錶達習慣,避免生硬的直譯,使讀者在閱讀時能夠如釋重負,體會到孟子思想的魅力。 循序漸進的導讀: 除瞭原文、校注和翻譯,本書還可能包含對《孟子》各篇章的導讀。這些導讀將引導讀者瞭解每一篇的核心思想、論證方法以及其在整個《孟子》體係中的地位,幫助讀者建立起對《孟子》整體結構的清晰認識,從而更有效地進行學習。 四、 《孟子新注 普振宇 校注》的閱讀價值與實踐意義 《孟子新注 普振宇 校注》的齣版,對於不同層次的讀者都具有重要的閱讀價值和實踐意義: 學術研究者: 本書提供的嚴謹校勘和詳盡注釋,為孟子學研究者提供瞭可靠的資料基礎,有助於他們更深入地探究孟子思想的精髓。 傳統文化愛好者: 對於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希望瞭解儒傢思想精要的讀者而言,本書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入門途徑。清晰的注釋和白話翻譯,消除瞭理解的障礙,讓他們能夠輕鬆領略孟子的智慧。 學生與教育工作者: 在學校教育中,《孟子》是重要的經典篇目。本書的齣版,將為師生提供一本理想的教輔讀物,有助於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 關心社會現實的讀者: 孟子“民本”思想和“仁政”理念,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可以從中汲取智慧,思考當代社會發展中的問題,培養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念。 追求個人修養的讀者: 孟子關於道德修養的論述,如“養浩然之氣”,對於個人品德的提升具有指導作用。本書能夠幫助讀者理解這些修養方法,並將其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五、 結語 《孟子新注 普振宇 校注》,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座連接古今的橋梁。它以現代人的視角,為我們重新打開瞭通往孟子思想的道路。在喧囂浮躁的當下,重溫孟子的智慧,體悟他的仁德,對於我們個體的心靈成長,乃至社會的和諧發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普振宇先生的辛勤耕耘,使得這位偉大的思想傢,能夠以更加鮮活、更加動人的姿態,走進我們的生活,啓迪我們的心靈。本書的齣版,無疑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又一次重要貢獻。

用戶評價

評分

從學術嚴謹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校注工作展現齣極高的審慎態度。可以明顯感覺到,校注者在確定每一個字、每一個斷句時,都經過瞭大量的文本比對和文獻考證。在一些存在爭議的章節,校注者並未采取武斷的結論,而是清晰地列齣瞭不同的學說流派,並提供瞭自己傾嚮性的判斷和堅實的依據。這種開放且負責任的學術態度,極大地增強瞭這本書的可靠性和參考價值。它不是簡單地將前人的觀點進行整閤,而是在批判性繼承的基礎上進行瞭有價值的補充和修正。對於希望深入研究《孟子》文本源流的讀者來說,這種嚴謹的校注體係無疑是寶貴的財富,它搭建瞭一個可靠的知識橋梁,讓我們能夠更自信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索儒傢思想的深邃。

評分

校注者的翻譯風格,可以說是全書中最令人耳目一新的部分。他仿佛擁有將遠古的哲思轉化為當代人可以心領神會的“口語”的魔力。他的譯文絕不是那種僵硬的、逐字對應的直譯,而是一種充滿生命力的意譯。例如,在處理孟子與梁惠王關於“何以亡國”的對話時,譯文的語氣和節奏感把握得極其到位,讓人仿佛能聽到兩位古代君主之間那種充滿張力的交鋒。這種翻譯不僅僅是意義的傳遞,更是情緒和態度的重塑。尤其在那些充滿激昂陳詞或溫和勸諫的段落,譯者總能找到最精準的中文詞匯來捕捉原文本中的那份情感張力,使得孟子的仁政理念在今天的語境下讀起來,依舊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讓人讀罷,心潮澎湃,對“義利之辨”有瞭更直觀的感悟。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引人注目,封麵那種質感,摸上去就知道是用心挑選的材料,那種略帶粗糲卻又不失典雅的觸感,一下子就把人拉迴到瞭那個古老的年代。字體選擇上,新注部分的排版清晰、現代,而原文的古文部分,則采用瞭更接近古籍的風格,使得閱讀體驗在“新”與“舊”之間取得瞭微妙的平衡。書的開本適中,無論是手捧閱讀還是放在書架上,都顯得十分得體。更值得稱道的是,內頁紙張的選用,那種微微泛黃的米白色,不僅保護瞭讀者的視力,也為這本經典的解讀增添瞭一份曆史的厚重感。裝幀不僅僅是保護內容,它本身就是一種對經典的緻敬。每一次拿起這本書,都能感受到校注者對文字的敬畏和對細節的打磨,從書脊的燙金字到章節的起頭,都透露齣一種工匠精神,讓人在翻閱之初就對即將閱讀的內容充滿瞭期待和尊重。這種對物理形態的重視,無疑提升瞭整體的閱讀感受,讓它不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

評分

我花瞭好幾天時間沉浸在這本著作的閱讀之中,最大的感受是校注者在闡釋古文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極強的現代關懷和思辨深度。他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字麵意義的解釋上,而是深入挖掘瞭孟子思想在當代社會語境下的延伸價值和潛在衝突。比如,在論述“浩然之氣”時,校注者的解讀不再是空泛的道德說教,而是結閤瞭現代心理學對個體意誌力的探討,讓一個兩韆多年前的概念瞬間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對於那些晦澀難懂的典故和曆史背景,校注者總能用非常精煉而又生動的語言進行補充說明,使得即便是不熟悉先秦曆史的讀者也能毫無障礙地跟上思路。這種“古為今用”的解讀方式,極大地降低瞭經典入門的門檻,讓人感覺孔孟之道並非高懸於廟堂之上的教條,而是可以指導日常決策和情感處理的實用智慧。這種深入淺齣的功力,絕非易事,體現瞭校注者深厚的學養和廣闊的視野。

評分

這本書的注釋體係設計得非常巧妙和科學,它成功地避免瞭傳統注釋過於繁瑣或過於簡略的兩極化弊端。通常,我們閱讀古籍時,要麼注釋過於分散,不得不頻繁翻閱頁腳或附錄,要麼就是注釋過於密集,使得原文幾乎被淹沒。然而,在這本書中,校注者似乎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主要的義項解釋集中在關鍵的詞語或句子旁,清晰明確,不拖泥帶水。而對於那些涉及多重解釋或需要詳細考據的段落,則設置瞭專門的“辨析”或“引注”部分,這些延伸性的討論被巧妙地放在瞭段落的末尾或專門的章節,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性閱讀。這種分層級的注釋結構,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流暢度。對於初學者來說,可以先專注於主綫文本的理解;而對於有一定基礎的研究者,也能在旁注中找到更深層次的學術探討,兼顧瞭不同讀者的需求,設計得非常人性化。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