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带着大宝养二宝——二胎妈妈轻松育儿经
定价:32.0元
作者:牛雯雯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12710696
字数:20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如果你已经生过二胎,本书将告诉你:
如何让大宝不嫉妒、二宝不骄纵
如何正确处理孩子之间的纠纷
如何让大宝、二宝手足相亲
如何处理与家人之间的育儿观念冲突
如何建立美好、和睦的家庭关系
内容提要
你还在纠结要不要生二胎吗?也许,看完本书你就有了自己的答案!
本书是专门为二胎家庭量身定做的育儿图书,作者结合丰富的育儿理论和生动鲜活的亲身经历,告诉广大二胎父母,生二胎前妈妈要做哪些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爸爸如何参与育儿、如何关爱妻子、如何做好家庭沟通的桥梁,生二宝前如何做好大宝的心理建设,生二宝后如何给大宝充分的爱和安全感,如何让大宝不妒忌、二宝不骄纵,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纠纷,如何培养孩子的手足感情以及如何应对两个孩子的喂养、疾病等难题,以帮助二胎家庭应对二宝出生前后的各种问题,让您轻轻松松养两宝!
目录
作者介绍
牛雯雯,育儿达人,在育儿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2010年在网上发表《齐齐家教笔记》,自此开始走上分享育儿经验和体会的道路。2014年生下二宝后,发表在广州妈妈网上的帖子《生二胎的那些事》被推荐为精华贴,随后在微信和微博上被千万网友转发,成为走红网络的热帖。
以帮助二胎家庭应对二宝出生前后的各种问题,让您轻轻松松养两宝!文摘
告诉大宝,二宝出生的真相
如果妈妈问大宝:“给你生个弟弟或者妹妹好不好?”大约会有两种不同的反应。
种情况,大宝坚定地一摇头:“不好!因为我不想有别人跟我抢妈妈!”有这种反应太正常了,越是年龄大的孩子,对“抢妈妈”这件事就认识得越清楚,父母完全不需要紧张。
第二种情况,大宝高兴地回答:“好啊!我好想有个弟弟跟我一起玩!”这种情况是不是就值得高兴?看起来大宝很喜欢弟弟或妹妹啊!哦,可千万别高兴得太早,他有可能是真的很喜欢有一个弟弟或妹妹,但更大的可能是,他还没有意识到弟弟或妹妹的出生会带来哪些变化。
无论是哪种情况,作为父母,都需要告诉大宝多一个小宝贝的真相。
怎样告诉大宝,二宝即将到来
当妈妈再次怀孕的时候,该怎么跟大宝说起这件事呢?
“妈妈有小宝宝了,你会多一个弟弟或妹妹跟你玩了哦!”
“你要有弟弟或妹妹了,你要照顾他哦!”
“真开心,我们家要有一个小宝宝了!”
大人把二宝的出生当作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可是对大宝来说,他会觉得这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吗?孩子的想法和大人可是完全不同的。这样急急忙忙地将这件事情定性,并且立刻就描绘未来、分配任务的表达方法,可能会让大宝感到失望、有压力或者抗拒。
想象一下,假如你跟大宝说:“你会多一个弟弟或妹妹跟你玩哦!”大宝听了非常开心,每天都期待弟弟或妹妹的出生。终于等到二宝出生了,大宝却发现这个小婴儿既听不懂也不会说,整天只知道睡觉,根本没办法一起玩耍!“爸爸妈妈在我!”大宝失望极了,他原本期待着二宝一出生就能和他玩耍,可现在,他必须得等上好几个月。哪个孩子能有这样的耐心呢?对孩子来说,“多个人一起玩”根本就是一张空头支票!也许这种说法能快速建立大宝对二宝的认可,可是当二宝一出生,这种期望会马上被打破,大宝对二宝的感情也就立刻被失望和愤怒取而代之。所以,这种不切实际的期待还是不要给比较好。
“你要照顾弟弟或妹妹”这种分配任务的做法,更是让大宝不知所措。也许大宝对即将到来的弟弟或妹妹还是一头雾水,完全搞不清楚状况,这时候,爸爸妈妈立刻就给大宝一项“照顾弟弟或妹妹”的艰巨任务,他会更加找不到方向。他连自己都还不能照顾得很好呢,怎么去照顾一个小婴儿呢?何况,他连小婴儿是什么样子都不完全知道吧?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邻居家的阿姨刚生了宝宝,我好奇地跑去看,以为小婴儿一定是白白胖胖很可爱,结果却看到一个红红皱皱、连眼睛都不会睁的小东西,裹在一大堆厚厚的棉被里,吓得我一个月都没有再去那位阿姨家。上初中的我尚且如此,何况更小的幼儿呢?
有的二宝妈可能会说:“那我表示下自己的开心总可以吧!”可是我要说,即使是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也要谨慎。
再度想象一下,当你正在热恋的时候,男朋友高兴地说:“今天好开心,认识了一位美女!”你的心里会怎么样?一定感到酸酸的,不是滋味吧?当大宝从妈妈口中得知,妈妈即将有个小宝宝,而且还很开心的样子,他的心里会不会也是这种酸酸的感觉呢?因为在大宝眼中,妈妈可是世界上重要的人啊!所以,也请你收起那迫不及待的开心吧!未来有很多机会来表达喜悦,但在大宝刚刚知道有二宝的时候,还是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比较好。
孩子天生敏锐的心,几乎本能地就能判断出二宝的出生将对他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当我们在告诉大宝这件事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好秉承这样的态度:既不夸大好处,也不回避坏处,不轻易评判,以真实的姿态面对大宝。
关于如何告诉大宝二宝即将到来,有一个小小的技巧能帮助二宝妈。那就是,让大宝做个知道消息的人。
当爸爸妈妈已经确定再次怀孕的时候,时间要告诉的那个人,不是爷爷奶奶,也不是外公外婆,而是大宝,而且还要当作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和大宝说。这样看起来是不是很奇怪?不,一点也不奇怪。如果你的朋友有一个天大的秘密,世界上谁都不知道,却只告诉了你,你会不会觉得自己很重要?没错,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让大宝感到,自己是爸爸妈妈心目中重要的那个人,甚至连有了二宝这么重要的事情都只告诉他一个人!
我还记得,自己是在一天晚上睡觉前跟齐齐宣布这个消息的。
“妈妈肚子里有个小宝宝了。”我对她说,并且要求她,“你要保密哦,因为只有你一个人知道,可不要告诉爷爷奶奶哦!”小家伙激动地连连点头,向我保证不会说出去。
可是第二天,不但爷爷奶奶知道了这件事,连隔壁齐齐的小伙伴们都知道了!因为她实在激动极了,也骄傲极了!这么重要的消息,却是由她来宣布的,她能不骄傲吗?
慢慢地,大家都知道了这件事。有朋友就逗齐齐:“你妈妈有小宝宝,就不喜欢你了。”她骄傲地把头一甩:“才不会呢,我妈妈喜欢我了。”可不是嘛,她是那个跟妈妈分享秘密的重要的人,无论谁也不能动摇她的地位。
怀胎十月,我们有很长的时间去告诉大宝,二宝出生后会怎么样。只要开头开得好,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当大宝知道有了二宝之后,爸爸妈妈千万不要急着表达自己的态度,而是先要观察大宝的态度,以不变应万变。大宝开心,我们就和他一起开心;大宝担心,我们就慢慢化解他的担心;大宝如果没什么反应,我们也不必马上行动,而应该继续观察大宝,并且多找机会让他接触小婴儿。
告诉大宝,二宝将带来哪些变化
大宝一旦知道自己即将有个弟弟或妹妹,他敏感的心就会从父母哪怕一个再微小的动作中知道,他的生活将会发生变化。不仅如此,孩子的好奇心也会让他不停地追问有关二宝的问题。与其等大宝来问,不如选择主动告诉孩子。我们要让大宝了解情况,避免大宝因为不了解而感到疑虑和担心,让大宝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这样,当二宝出生后,大宝就不会因为事出突然而产生强烈反应。不过,到底哪些事情该告诉大宝,这些事情又要怎么和大宝说明,都得三思而后行。好在怀胎十月,我们有足够长的时间,可以慢慢地和大宝解释这些事情,耐心地等待大宝去理解和接受这件事。
我怀上二宝之后身体上没什么反应,生活还是一如往常。但我想,到了后期我的行动会不方便,没办法像往常一样抱齐齐,带她去各种地方玩,如果到时候才跟她沟通,恐怕她很难接受。于是,我决定提前和齐齐说明这些事情。
该怎么和齐齐说才能让她理解,妈妈不能像以前一样照顾她,是因为妈身体发生了变化,变得比以前虚弱了,而不是因为妈妈不爱她了?如果挑选个合适的时机,直接跟齐齐说:“妈肚子太大了,不能抱你了,但妈妈还是和以前一样爱你。”这样也不是不行,但可能她还是不明白肚子大和不能抱她有什么关系。看到齐齐正忙着玩新买的皮球,我忽然有了主意。
“齐齐,我们一起来玩球吧!这次咱们来一个新玩法怎么样?以前你从来没有玩过的,我估计别的小朋友也没玩过。”我故意说得很新奇,好引起她的兴趣。
“好啊!”果然,她兴奋地跑了过来。
“我们来玩大肚子运水果的游戏吧!把球塞进衣服里,然后我们来运水果,就用积木当作水果吧!”我把积木拿出来放在客厅的入口,又拿出一个月饼盒当作篮子。我自己则坐在沙发作终点。
齐齐拿着皮球往衣服里塞,塞了半天终于稳定好了皮球。她这时才想起,我还没有皮球呢。“我的大肚子就跟你的皮球一样!你看,比你的皮球还大呢!”我拍拍我的肚子跟她解释说。
游戏开始了。齐齐端着装满了积木的月饼盒往沙发跑去。可是因为衣服里的皮球正好挡住了胳膊,她不得不把月饼盒端得高高的。一盒积木运了一半,她就喊道:“我的胳膊可真累呀!”
于是,她想了个偷懒的办法,打算把月饼盒放在高高凸出来的皮球上。果然这次不用端那么高了,可是跑到一半,皮球就从衣服里掉出来了。她不甘心,又试了几次,可是每次皮球都掉了下来。
“妈妈,你来运吧!”她懊恼极了,不愿意再运水果了。
我像她一样,高举着月饼盒来运水果,后终于运完了。我装作一副很累的样子,一屁股坐到沙发上喊道:“哎呀,原来大肚子运水果这么累啊!”
“妈妈我不想玩这个游戏了,一点也不好玩。”齐齐不高兴地说道。
“为什么不好玩呢?”我问她。
“我都运不完水果,皮球还总是往下掉!”
“嗯,确实是这样,有个大肚子实在太不方便了,而且还容易累。”我赞同地说道。然后我把齐齐抱到我的腿上坐着,搂着她。等她平静了一些之后,我对她说:“你有没有觉得肚子大的话,就没办法搬东西了?”
“嗯。”
“你看,妈肚子比你塞了一个皮球的肚子还大,搬起东西来比你还累呢!你搬了这么多水果,我只运了这么少一点。”
在我“糟糕成绩”的安慰下,她平衡多了。她看了一眼我的肚子,想和她的大肚子比较一下,不过没有比较成,因为她衣服里的皮球已经掉了。
“你的肚子好大哦,越来越大了,以后你就没办法搬东西了。”她很同情地作出了一个判断。
“唉,是啊,以后我只好坐着抱你了。要是想站起来抱你,可就没办法了。”
她听了,有点不舍地紧紧抱住我说道:“那你以后肚子没有了再来抱我!”
“好的,到时候我一定天天抱你!”我果断地回答她。
从那以后,齐齐很少再要我抱了。有时候忘记了我之前跟她说的话,又要求我抱,我跟她简单一解释,她就接受了。整个孕期,我们都很少再为这件事情发愁。
除了游戏的方法之外,把大宝当作一个大人向她请教,也是一个很有用的方法。别小看孩子,他们经常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想出很好的办法来。
有一次,我和齐齐谈起要去医院生宝宝的事。我发愁地说:“妈妈去医院生弟弟,要过几天才能回家,那谁来照顾你呢?”
齐齐摆出一副小大人的样子,回答说:“我已经是大姐姐了,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白天我去上学,放学回来,我就和奶奶一起去医院看望你和弟弟。我会给你带汤的,你不要担心哦!过几天你就回家了!”
我听了,真是惊讶极了。她明明还只是个3岁半的孩子呢,可是说起话来却好像一个成年人。我想,是不是因为我这样平等地和她讨论问题,让她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呢?无论如何,她现在正在安慰我呢,我不禁开心地笑起来,希望到时候她能说到做到吧!
不过,有时候也没有这么顺利,和她讨论的时候,她的想法并不总是符合我们的期望,而且也很难说服她采取我们的办法。
因为我们的新房子还没有收拾好,二宝出生后,我们还只能住在两室一厅的旧房子里。这样的话,我们一家4口,再加上爷爷奶奶,就显得很拥挤,两个孩子跟谁睡,我和老公一直都没有想好办法,就决定先听听齐齐的意见。
“弟弟出生以后,我们怎么睡觉呢?”我问她。
她只想了一小会儿,就给出了答案:“让弟弟睡我的小床,我睡在他旁边,然后你睡在我旁边,爸爸睡在你旁边。”
“可是这样的话,我离弟弟太远,就没办法照顾他了。而且,你和弟弟好不要睡在一起,否则你睡着后一不小心翻身压住弟弟怎么办?”
“那还是我睡小床,你睡在我和弟弟中间吧!”
“嗯,这样也行。不过4个人睡在一起好像有点挤啊!要不,你跟爷爷奶奶睡怎么样?”
“不好,我要和妈妈睡!要不让弟弟和爷爷奶奶睡吧。”
“可是妈妈晚上要给弟弟喂奶啊!”
“那我们就都睡在一起呗!”
本来我希望齐齐能跟爷爷奶奶睡,这是好的办法。可是齐齐这么固执,我说服不了她,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后便和老公商量了一下,还是采取了齐齐的方案。因为我和老公都觉得,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即使大人辛苦一点,也应该优先考虑孩子的感受,特别是当孩子处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时,更应该保证孩子心灵的满足。
化解大宝对妈妈身体的担心
怀胎十月,终有一日要分娩。当妈妈离开大宝要去医院的时候,很少有孩子会不担心妈妈。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在医院留下过痛苦的记忆,所以,医院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个好地方。可是现在,妈妈就要去这个讨厌的地方,还要住上好几天,甚至还要动手术,一想到这些,许多孩子简直就要害怕地哭起来。
因为先生是医生的缘故,齐齐并不讨厌医院。但尽管如此,在我收拾东西去医院的那天晚上,她还是爆发了一场歇斯底里的大哭。那场前所未有的大哭来得非常突然,前一秒她还帮我收拾东西,后一秒,当我拎起包和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就突然痛哭起来。她哭得满脸泪花,浑身发抖,上气不接下气,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妈妈我不要你去医院!”她的表情让我感到她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中。这完全是个意外,我和老公谁都没有料到她会害怕,要命的是,我们根本不知道是哪句话或者哪一个动作引发了她的恐惧。我只能认为,在妈妈踏出家门的那一瞬间,孩子本能的直觉让她担心妈妈,害怕妈妈会从此一去不返。
我一位朋友的经历,让我更加相信了孩子的这种直觉。
她也是一位二宝妈,由于需要剖宫产,她提前住进了医院。从离开家的那一刻起,她的儿子就不肯离开妈妈半步,甚至在她当天晚上进了手术室后,儿子仍不肯回家。无论怎么劝说,他都要守着病房里妈床,哪里都不肯去,固执地等着妈妈回来。直到后,因为实在太困,他歪在妈床上睡着了。
如果孩子的担心已经产生,那就需要一段时间来平复他的这种心理。有些敏感的孩子,可能要等妈妈坐完月子身体完全恢复才能彻底放下。当孩子看到妈妈因为分娩而虚弱的样子,看到妈妈艰难地翻身,他的担心可能会再次冒出来。假如一不小心让孩子看到妈妈流的血,甚至会再次引发一场激烈的大哭。由此带来的影响是,他很可能迁怒于二宝,认为是二宝让妈妈生病,让妈妈变得脆弱,他会将所有的责任都归结到二宝头上,并因此而讨厌二宝。他还可能因为过于担心而总是黏着妈妈,一步也不肯离开,做任何事情都要和妈妈一起,仿佛他一离开,妈妈就会不见了一样。
如果大宝刚好处于“死亡敏感期”,这个问题就更要慎重对待。5岁左右的孩子,会有一段时间对“死亡”这个话题特别好奇。他们会问些很难回答的问题:“死,是什么意思?”“人为什么会死?”“死的时候发生什么事了?”“妈妈、爸爸会死吗?”“我会死吗?”原本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困扰,让他们伤感、担忧,整夜不敢睡觉,如果恰巧在这个敏感期时,妈妈要去医院生二宝,大宝很可能就会怀疑“妈妈要死了”。
遇到这种情况,建议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父母对这个问题要坦然面对,不要逃避回答孩子关于死亡或者生命的问题。
尽管中国人传统地认为死亡不吉利,但其实死亡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哲学命题,当孩子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我们就应该为孩子有了哲学家的思考而开心。跟孩子平静地讨论这些问题,也能让我们自己对生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当然也不要刻意唤起孩子的兴趣,更没有必要去主动延伸和扩展孩子的疑问。如果孩子提出了问题,我们就如实地回答;如果孩子不问,就不必主动提起。
第二,不要对死亡做不恰当的解释,实话实说即可,但是要省略恐怖的细节。
有的妈妈会说“死亡就是永远睡着了”,孩子听了,可能会害怕自己睡着睡着也死了,从而不敢睡觉。还有的妈妈为了避免孩子伤心,把死亡描述得很美好,说“死后去的天堂很快乐”,结果真有小孩子让妈妈吃老鼠药,让妈妈去快乐的天堂睡一会儿。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真相:“人如果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涉及死亡的场面,有时候气氛会比较压抑甚至恐怖。比如电视上播放的新闻,可能会有车祸或自然灾害的可怕画面,这些一定要避免让孩子看到,以免留下心理阴影。
第三,不要故意强迫孩子勇敢、坚强。
如果孩子知道“死了就不能再回来”,他也许会伤心很长一段时间。这是人类的正常情感,如果家中养的宠物死去了,我们也会伤心很久。所以,孩子为此而难过,也是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可以排解心中的创伤。不要要求孩子不哭、坚强、高兴,等孩子悲伤的情感过去之后,自然会回到正常的状态。
生命的诞生和死亡是互相联系的两个概念。当我们谈论死亡的时候,也常常会谈论生命;没有生,就没有死。孩子疑惑人怎么死亡,也会相应地好奇“人怎么出生”。孩子知道妈妈要生宝宝了,也会有对“生”的好奇和探索。
“人是怎么出生的?”“世界上个人是怎么来的?”“我是怎么出生的?”“我出生之前在哪里?”这些问题和死亡的问题一样,需要父母们认真面对,而对待这些问题的原则和对待死亡是一样的。
无论如何,对于妈妈要去医院生宝宝这件事,父母要慎重地告诉孩子。
和大宝沟通时要注意措辞,一定不要把生孩子那个疼痛的过程告诉孩子,只需要告诉大宝:“妈妈要去医院,把弟弟从肚子里接出来。”同时和大宝约定好去看弟弟或妹妹的时间。此外,妈情绪要尽量保持愉快,将乐观的情绪传达给孩子,避免孩子产生恐惧。妈妈分娩后身体很虚弱,迫切需要恢复,但也要注意不要表现得太娇气,以免让孩子感到妈妈元气大伤。除此之外,妈妈在日常护理时也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孩子看到生产的伤口,换下来的卫生巾要马上丢出家门,尽量别让孩子看到血迹,避免让孩子产生恐惧的联想。
序言
推荐序
孩子是父母的故事,你的故事是否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孩子是父母的诗歌,你的诗歌是否意境优美、令人陶醉?
孩子是父母的论文,你的论文是否有睿智的发现、新颖的见解和独特的方法?
很久以前,我曾认为孩子“愁生不愁养”,养育孩子的职责主要是妈,男人要做一点自己的“事业”。直到有一天,儿子偷看了我放在书架上尘封多年的哲学书,与我在饭桌上讨论起康德、尼采、海德格尔、罗素、维特根斯坦等人时,我才真正意识到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职责。但那时我虽然感到责任重大,却从未把培养孩子作为一门学问来看待,有时还调侃太太看太多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书籍未免有些教条。我自诩能从形而上的逻辑学研究,穿越到形而下的广告学研究,将养育孩子视作小菜一碟。但是,当我阅读了曾是我的硕士研究生的牛雯雯写的《带着大宝养二宝———二胎妈妈轻松育儿经》一书后,顿时感到,世界上大的学问莫过于养育孩子,世界上的研究莫过于探索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人。特别是“单独两孩”政策出台后,很多年轻父母有机会生养第二个孩子,于是更具挑战性的难题便油然而生:年轻的父母做好心理准备了吗?如何让大宝接受、喜爱并帮助二宝?如何关爱、教育两个孩子,同时又不影响自己的事业?年轻的父母如何在“压力山大”、百事缠身的状态下沟通、协调与相亲相爱?如何处理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养育孩子方面的观念冲突和方式冲突?等等。
令人欣喜的是,雯雯的这本书将儿童教育的理论与自己的育儿实践和体会融合起来,用娓娓道来、有趣生动的故事,回答了上述难题。这对于打算或即将生二宝的家庭来说,无疑找到了有效的指导和参考。于作者而言,她实现了由研究生向研究“生”的华丽转身———本书堪称一项硕士毕业论文、有明确问题导向的育儿研究成果。于我而言,我从逻辑学和广告学的学者,转变为儿童教育领域的“学生”,将来我可以把书中的经验用于带孙子(或孙女)啦!
关于本书的特点,我想借用三句歌词来描述。
1.“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这是一本专门为想生二宝的年轻父母及其家人量身定做的育儿指南。作者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有真切而丰富的育儿经验,从生二宝的前期准备(包括物质的、生理的和心理的),到二宝的顺利诞生,再到随之而来的抚养和教育,其间涉及许许多多具体的难点和细节,作者都巨细无遗地向读者呈现了解决办法和处理方式,非常实用和具有针对性,相信会让读者受益匪浅。
2.“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本书作者拥有出色的文字表现力和的叙事能力,尽管涉及诸多柴米油盐等生活琐事,但作者却写得趣味盎然、鲜活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即使是与“生二宝”话题不相干的读者,也可把本书当作“两个孩子的教养经”来读。孩子的童心和想象力,让我们如沐春风、陶醉其中;大人的爱心和耐心,以及作者在忙得焦头烂额的情况下挤时间写书,都令我们感动并感悟。
3.“幸福围绕美妙融合的味道”。世界上有的书可传递知识,有的书能启迪思想,有的书宜开阔视野,而雯雯的这本书在传授怎样培育两个孩子的经验的同时,为我们带来的竟是满满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是美妙融合、和谐相处的结果。本书饶有兴味地向读者展现了大宝和二宝是如何美妙融合的、年轻的父母是如何美妙融合的、一家三代又是如何美妙融合的等。当然达到美妙融合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一蹴而就,但正像一部让人着迷的电视剧,有冲突、有曲折才会有戏剧性和吸引力,重要的是那个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更进一步,我觉得这种美妙融合又延伸到书的构思:情与理的美妙融合,叙事和议论的美妙融合,理论和体验的美妙融合。
愿天下所有的家庭都能拥有这美妙融合带来的幸福!愿所有享有生二宝机会,并愿意养育好两个孩子的年轻父母们,能在此书中获得启发,汲取幸福的能量!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先顺
作为一枚曾经的“独生子女溺爱型”妈妈,怀二宝的心情真是五味杂陈。一方面是期待,另一方面是恐惧。害怕自己无法顾及大宝的情绪,害怕自己精力不济,更害怕自己会手忙脚乱。我一直觉得,带孩子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的学问。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触及我心底,让我觉得“就是它了”的书却不多。这次偶然看到的《带着大宝养二宝》这本书,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真诚和经验,却能直击人心。我特别喜欢作者那种不回避问题,敢于分享自己“踩过的坑”的态度,这让我觉得她不是高高在上的专家,而是和我一样,在育儿道路上摸索前行的伙伴。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处理好大宝的情绪,如何让他在新环境中保持安全感和自信心,以及如何科学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让两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足够的爱。这本书的“轻松育儿经”几个字,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不那么“鸡飞狗跳”的育儿方法,让整个家庭的氛围更加和谐愉快。
评分当我听说要出二胎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欣喜,而是巨大的压力。虽然我之前带大宝的时候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要同时照顾两个孩子,而且年纪还会有衔接,这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总是在想,怎样才能让大宝不觉得被冷落,怎样才能平衡好两个孩子的需求,怎样才能让自己不至于崩溃。我花了很多时间在网上搜索各种育儿文章和论坛,也读了几本相关的书籍,但总觉得不够系统,或者不够贴近我实际遇到的情况。直到我无意中看到了《带着大宝养二宝》这本书。书名就非常吸引人,因为它直接点出了我最关心的问题。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在“带着大宝”的同时,“养二宝”的,而且还要做到“轻松”。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我特别想了解书中是否有关于如何让大宝参与到照顾二宝中的方法,是否有关于如何高效利用时间,保持自己生活质量的技巧,以及如何在两个孩子之间公平地分配爱和关注。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建议,让我能更有信心和底气迎接二宝的到来。
评分我的生活最近因为有了二宝的加入而变得更加热闹,也更加充满挑战。自从大宝出生以来,我就一直是全职妈妈,对他的生活起居、学习成长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现在,小小的二宝又来到了我们身边,我感觉自己的时间似乎被无限压缩,而精力也似乎被一分为二,甚至还要更多。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既想给两个孩子最好的照顾,又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无法平衡。所以,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提供切实指导的书籍,来帮助我应对这个新阶段。当我在书店看到《带着大宝养二宝——二胎妈妈轻松育儿经》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的名字吸引了。我特别希望能从这本书中学习到一些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在喂养二宝的同时,不忽略大宝的感受;如何在处理两个孩子争吵时,找到有效的方法;以及如何在大宝和二宝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父母同等的爱。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减少妈妈们自身压力的建议,让我能够更从容、更愉快地享受这个充满爱的家庭生活。
评分最近我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身份转变——从一位全心全意照顾大宝的妈妈,变成一位即将要同时承担起两个孩子养育责任的“二胎妈妈”。这种转变既充满了期待,也夹杂着不少的迷茫和担忧。我深知,二胎的到来不仅仅是多了一个可爱的宝宝,更意味着家庭成员关系的重塑,以及育儿模式的升级。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指导我如何平稳过渡,并且让整个家庭都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成员加入的书籍。偶然间,我翻阅了《带着大宝养二宝——二胎妈妈轻松育儿经》。这本书的标题非常直接地击中了我的痛点。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能够提供关于如何处理好大宝可能出现的“反抗”情绪,如何引导他理解和接纳弟弟妹妹,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既能高效地照顾好新生的二宝,又能保证大宝获得足够的关爱和陪伴。我也非常好奇,作者所倡导的“轻松育儿”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理念和实践方式,它是否真的能在忙碌的二胎生活中,为妈妈们带来喘息的空间和内心的平静。
评分收到宝贝的二宝,喜悦之余,也伴随着一丝丝的焦虑,总感觉多了一个小小的生命,责任就加倍了。翻遍了各种育儿书籍,想找到一本能真正帮到我的,但很多书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讲得太笼统,总觉得读起来云里雾里的。偶然在书店看到了这本《带着大宝养二宝》,书名就挺接地气的,而且封面设计也比较温馨,就随手翻了翻。书的纸质很舒服,排版也很清晰,不是那种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看起来就不费力。我比较看重作者的真实经历,因为我深信,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给出最贴切的建议。这本书的作者似乎就是一位资深二胎妈妈,分享的都是自己带两个孩子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和解决方案,这一点我非常欣赏。而且,她特别强调了“轻松育儿”,这简直是我的救星!毕竟,新手妈妈本来就够忙碌和辛苦了,如果育儿还能有点“轻松”的秘诀,那真是太棒了。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如何平衡两个孩子的关注度、如何让大宝更好地接纳二宝的建议,还有关于二宝喂养、睡眠的一些实用技巧。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能更从容地应对二胎生活,让全家都幸福快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