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培養後勁十足的孩子
定價:32.00元
作者:魚朝霞
齣版社:灕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54075183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培養有主見的孩子》作者的又一嘔心之作,知性母親從胎教到12歲的育兒心經。
2.怎樣激發孩子的主動性?如何培養孩子的性格?怎樣讓孩子愛上學習?怎樣發現孩子的興趣特長?……本書旨在尋找培養後勁十足孩子的**方案,既不耽誤孩子,也不誤導、苦瞭孩子,使孩子的每一步都踩在快樂的音符上,乘著歌聲的翅膀飛翔。
3.教育是從情感開始,*後又迴歸情感的;拋棄情感奢談教育,那是的。我們的教育有多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與孩子的情感有多深。因為養孩子,我們纔發現自己和孩子身上蘊藏著多麼大的能量。如果沒有孩子,這些能量就像掩藏在沙子中的金子,永無閃光、發亮的那一天。是孩子讓我們看到瞭一片遼闊無邊的新天地。
內容提要
這是一部知性母親從胎教到12歲的育兒心經!
怎樣激發孩子的主動性?
如何培養孩子的性格?
怎樣讓孩子愛上學習?
怎樣發現孩子的興趣特長?
……
本書重點關注孩子的思想情感、生活學習、人際交往、興趣特長、綜閤素質能力培養等問題,同時還涉及傢長們關心、睏惑的問題,諸如,怎麼認識孩子,怎麼發現孩子,怎麼解放孩子,怎麼調動孩子的主動性、自覺性等。
書中自始至終貫穿瞭一條主綫,即從小輻射到老,從老追溯反觀其小。關注從孩子齣生一直到青少年時期的成長發展讓父母能從長遠,從未來,從發展的後勁來關注孩子現今的生活、學習、不讓孩子在思想上、品質上、素質能力上留有短闆或漏洞。
本書旨在尋找培養後勁十足孩子的*方案,既不耽誤孩子,也不誤導、苦瞭孩子,使孩子的每一步都踩在快樂的音符上,乘著歌聲的翅膀飛翔!
目錄
序言 教育需要來迴反思追問
一、0-2歲教養指南
1. 什麼時候適閤要孩子?
2. 這樣的胎教有用
3. 怎樣上好孩子的課?
4. 父母的犧牲值得嗎?
5. 怎樣培養孩子的秩序感?
6. 如何練就孩子的眼力?
7. 怎樣的聽覺培養有效?
8. 訓練孩子的嗅覺、味覺
9. 放手讓孩子去運動
10. 說話問題,不可小視
11. 如何用“心”愛孩子?
12. 孩子是父母的恩人嗎?
二、3-5歲教養指南
1. 如何選擇好的幼兒園?
2. 孩子的成長,從玩開始
3. 讓孩子在四季中感悟自然
4. 怎樣應對孩子的提問?
5. 正確看待孩子的好動
6. 如何培養孩子好的性格?
7. 讓孩子學著做事
8. 如何使孩子學得輕鬆愉快?
9. 怎樣培養孩子的興趣特長?
10. 用給孩子的交往畫圈嗎?
11. 為什麼要對孩子說“不”?
12. 如何教孩子學文明禮貌?
13. 怎麼為孩子上學做準備?
三、6-9歲教養指南
1. 孩子為何而學?
2. 孩子學習不積極,怎麼辦?
3. 情感教育,有沒有用?
4. 學和玩,哪個更重要?
5. 怎樣發展孩子的興趣特長?
6. 動腦動手能力,如何培養?
7. 怎樣的課外閱讀閤適?
8. 親子矛盾如何化解?
9. “誇”的學問與“打”的講究
10. 怎樣給孩子做好榜樣?
11. 讓孩子生活得自然、簡樸
12.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13. 怎樣避免興趣培養的誤區?
四、10-12歲教養指南
1. 怎樣做好中學前的準備?
2. 送孩子什麼樣的禮物?
3. 孩子情緒不好,怎麼辦?
4. 多運動,有哪些好處?
5. 如何幫孩子認識社會?
6. 孩子虛榮心強,怎麼辦?
7. 如何從容應對競爭?
8. 孩子怎樣纔能自立?
9. 性教育,這樣健康
10. 怎樣纔能交到好朋友?
11. 生命教育從父母做起
五、好父母成就後勁十足的孩子
1. 孩子叛逆一點並非就是壞事
2. 父母成就瞭自己,就成就瞭自己的孩子
3. 孩子的前行靠的是內力,而不是父母的外力
4. 尊重孩子纔能成就孩子
5. 協助孩子做好自身的目標定位
6. 職業媽媽未必就是好媽媽
後記
作者介紹
魚朝霞
(筆名蕭於),女,1964年6月生。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主辦原《希望月報》雜誌執行主編,華東交通大學母親教育研究所特邀記者。
長期關注中國傢庭教育問題,緻力於傢教問題的采訪報道,與眾多教育傢進行過近距離交流。其采訪報道大量發錶於《傢庭》《少年兒童研究》《婦女生活》《中華傢教》《中國校外教育》 《傢庭與傢教》 《傢教指南》 《婚姻與傢庭》《現代女報》《女報》等與傢庭教育有關的雜誌。
作為傢教領域的記者,她對中國傢庭教育的現狀與問題有著非常全麵的瞭解。曾精心采訪過李開復、淩誌軍、周國平、魏書生、王極盛、李鎮西、霍懋徵、畢淑敏、李子勛、薛湧、硃永新等多位教育傢、心理學傢、作傢及傢教專傢,為廣大父母解決一個個具體的教育問題,提供瞭具有很強針對性、實用性的傢教理論和實踐操作指導。在此基礎上,采寫瞭《培養有主見的孩子——李開復等18位專傢成功教子之道》《中國傢教高端訪談:傢長必修的21堂教育課》《中國傢教高端訪談②:好父母勝過好老師》等書。
文摘
序言
這本書,我實在是不知從何說起,因為它帶給我的感受實在是太復雜瞭。我原本抱著一種“看看人傢是怎麼培養孩子的”的心態去翻開它,期待著一些立竿見影的秘籍或者一套完整的操作指南。然而,讀完之後,我發現我錯瞭,大錯特錯。這本書並沒有給我提供那些現成的答案,相反,它更像是在我心頭拋下瞭一顆顆種子,然後任由它們在我腦海中發芽、生長,最後長成一片我意想不到的森林。 它沒有給我直接的“怎麼做”,但它讓我開始深刻反思“為什麼”。我開始審視自己與孩子的互動方式,那些看似平常的日常,背後隱藏著多少我未曾察覺的慣性思維和固有模式。我意識到,我一直在用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去教育孩子,總想著盡快達到某個目標,卻忽略瞭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的體驗和感受。這本書讓我看到,培養“後勁”並非一蹴而就,更不是一場短跑衝刺,而是一場漫長的馬拉鬆,需要耐心,需要理解,更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去試錯、去跌倒再爬起來。這種“無為而為”的教育理念,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卻異常艱難,它挑戰著我內心深處對“效率”和“結果”的執念。
評分我承認,一開始我確實有些失望。翻瞭幾頁,沒看到那些具體到“每天早上8點叫醒孩子,然後閱讀30分鍾”這樣的操作手冊,也沒有那些“三步法讓孩子愛上學習”的炫酷標題。我的腦子裏瞬間閃過“這本書是不是有點太理論化瞭?”的念頭。我曾經設想過,能夠拿到一本,像武功秘籍一樣,照著練就能速成。但是,當我沉下心來,細細品味書中的文字時,我纔發現,它給我的,遠比速成的秘籍來得更寶貴。 它不像一本工具書,而更像是一位睿智的長者,坐下來,娓娓道來。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也沒有生硬的道理堆砌。書中的每一個觀點,都像是從生活的細微之處提煉齣來的,既有深刻的洞察,又不乏溫暖的共鳴。我反復咀嚼那些關於“好奇心”、“自主性”、“韌性”的論述,感覺自己內心深處某個被遺忘的角落被喚醒瞭。我開始明白,真正的“後勁”並非來自外部的強製灌輸,而是源於孩子內在的驅動力和對世界的獨特認知。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原來教育的本質,是喚醒,是引導,是嗬護,是讓孩子擁有足夠的力量去麵對未知,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
評分我一直認為,教育孩子最難的部分,就是如何避免將自己的焦慮傳遞給他們。市麵上充斥著各種“雞娃”指南,仿佛不這樣教育,孩子就會輸在起跑綫上。然而,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它沒有販賣焦慮,反而像一股清流,讓我重新審視瞭“後勁”的真正含義。 它讓我明白,所謂的“後勁”,不是指孩子有多麼超前的技能,而是指他們內在的驅動力、對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在麵對挑戰時的韌性。書中的觀點,不是那種生硬的理論說教,而是充滿瞭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感悟。我讀到那些關於如何激發孩子內在興趣、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部分時,深有同感,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一些教育方式。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教育,是引導,是陪伴,是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去探索,去犯錯,去成長。它讓我明白,與其一味地追求短期成績,不如著眼於孩子的長遠發展,培養他們一生受用的能力。
評分我得說,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像在我的教育焦慮癥候群中注入瞭一劑強心劑,但它並非那種立竿見影的神藥,更像是一種溫和的療愈,讓我逐漸放下瞭對“完美孩子”的執念。我曾經以為,培養孩子就是要讓他們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要讓他們在各個領域都齣類拔萃,總是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孩子會落後於人。然而,這本書讓我看到,那些所謂的“後勁”,並非是那些外在的光鮮亮麗,而是孩子內在的某種精神氣質。 它並沒有給我提供諸如“如何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之類的具體方法,而是更多地探討瞭如何去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最重要的——麵對睏難時不屈不撓的精神。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反思自己和孩子之間的互動模式,那些我曾經不以為然的小事,在作者的筆下,竟然都可能影響孩子“後勁”的養成。我開始更加關注孩子的感受,嘗試去理解他們的想法,而不是簡單地用成人的標準去評判他們。這本書讓我明白,教育的最高境界,或許就是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成為父母期望中的樣子。
評分坦白說,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抱有多大的期待。市麵上關於孩子教育的書籍太多瞭,大多是韆篇一律的說教,或者是一些過時的理論。我本以為這本書也會是如此,但翻開之後,我被它所呈現齣的獨特視角深深吸引瞭。它沒有急於給齣“解決方案”,而是更側重於引導我們去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書中對“後勁”的定義,不是簡單的成績優異或者技能齣眾,而是指孩子在麵對挑戰時的勇氣、在經曆挫摺時的韌性,以及在探索未知時的熱情。這些看似虛無縹緲的東西,卻是孩子一生發展中最寶貴的財富。作者沒有給我們一套標準化的培養模闆,而是鼓勵我們去發掘孩子身上獨特的閃光點,去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去與孩子建立一種平等、尊重的關係。我從中看到的,不隻是關於如何教育孩子,更是一種關於如何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智慧。它讓我意識到,教育不是單方麵的給予,而是一個雙嚮互動的過程,需要父母的智慧、耐心和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