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东洋“波尔多”--日本山梨县的葡萄酒
定价:78.00元
作者:熊杰,(日)山本博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1221724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对山梨县的葡萄酒状况作了详细的描述,不仅对当地重要的酒庄和酒品进行了较详尽的介绍,而且从葡萄品种、加工工艺、相关的研究机构、产业机制、生产销售战略等方面都有较详细的介绍,是一部系统描述日本葡萄酒中心产区的著作,既是葡萄酒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参考书,也是葡萄酒深层爱好者的知识汲取宝库,还是葡萄酒行业管理人员的重要借鉴途径。
目录
章 山梨县葡萄酒产业的现状
地理上的葡萄酒产地 / 002
葡萄酒的消费和山梨县的市场占有率 / 003
葡萄——特定品种的国际化 / 005
日本的特殊性 / 006
杂交种的发达 / 006
葡萄品种的开发与改良 / 008
山葡萄 / 010
欧洲的葡萄酒用葡萄品种 / 011
白葡萄酒用品种 / 012
霞多丽 (Chardonnay) /012
长相思 (Sauvignon Blanc) /012
赛美蓉(Semillon) /013
白皮诺(Pinot Blanc) /013
其他白品种 /013
红葡萄酒用品种 / 013
赤霞珠(Caber Sauvignon) /013
梅乐(Merlot) /014
黑比诺(Pinot Noir) /015
席拉(Syrah) /015
其他品种 /016
甲州 / 016
县行政山梨大学国产葡萄酒评选会 / 022
县地方行政 /022
山梨大学 /025
国产葡萄酒评选会 /030
第二章 山梨县的葡萄酒厂
葡萄酒厂的经营形态 / 034
个人家族经营型 /035
跨行业经营型 /038
地域共同经营型 /041
个人家族经营的葡萄酒厂 / 043
中央葡萄酒(格雷司葡萄酒) /044
三泽葡萄酒(中央葡萄酒) /048
胜沼酿造 /051
白百合酿造(洛里昂葡萄酒) /054
丸藤葡萄酒工业(鲁拜亚德) /058
旭洋酒(索丽优葡萄酒) /063
新卷葡萄酒 /065
阿尔卑斯葡萄酒 /066
池田葡萄酒 /068
甲斐葡萄酒厂 /070
金井酿造场(卡娜葡萄酒) /072
机山洋酒工业 /075
北野吕酿造(维也纳葡萄酒) /077
五味葡萄酒 /079
佐渡屋(萨朵亚) /081
铃兰酒造工业 /084
苍龙葡萄酒 /086
钻石酒造 /090
原茂葡萄酒 /092
博培萨久 /094
丸木葡萄酒 /096
大和葡萄酒(德丽安) /098
山梨葡萄酒 /100
鲁米爱尔 /102
外界资本参加的葡萄酒厂 /105
梦帝酒造 /106
胜沼庄 /110
本坊酒造 ( 山梨马尔斯葡萄酒厂 ) /113
富士科葡萄酒厂 /116
夏朵丽泽胜沼葡萄酒厂 /119
夏朵丽泽贝尔弗雷葡萄酒厂 /122
酒折庄葡萄酒厂(木下商事) /124
纯庄 /127
盛田甲州葡萄酒厂(香茉莉葡萄酒) /129
江井之岛酒造 山梨葡萄酒厂(夏尔曼葡萄酒) /131
一酒造(欧里凡葡萄酒) /133
德梅奴 Q(株式会社胜沼) /135
地域共同经营型葡萄酒厂 /138
岩崎酿造 ( 虹骄葡萄酒) /139
大泉葡萄酒 /142
锦城葡萄酒 /146
笛吹葡萄酒 /150
领军日本葡萄酒行业的大企业 /152
美露香 /153
三得利 /164
万寿葡萄酒 /174
札幌葡萄酒 /182
朝日啤酒 /190
三德耐玖葡萄酒(朝日啤酒) /192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关于山梨县葡萄酒的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去了一趟深入的、私人的品鉴之旅。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晦涩的酿酒技术,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这片土地与葡萄酒之间那种微妙的、几乎可以说是血脉相连的关系上。作者的文字功力非常扎实,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反而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酒庄主娓娓道来他与葡萄园的故事。特别是对于当地特有风土的描绘,简直是栩栩如生。你仿佛能闻到清晨山谷里带着露水的泥土气息,感受到阳光如何一点点渗透进歌珥藤(Koshu)的果实之中。书中对“东洋波尔多”这个称号的解读,也很有启发性,它并非简单地模仿波尔多,而是在吸收了西方酿酒精髓后,找到了属于日本自身的、内敛而优雅的表达方式。读完之后,我立刻就想订一张去甲府的火车票,亲眼去看看那些被精心呵护着的葡萄藤,去品尝那些带着独特矿物感的佳酿。这本书成功地将一个地理概念,转化为了一种可触摸、可感知的文化体验,远超我对一本地区葡萄酒指南的预期。
评分我通常对这种带有“产区百科全书”性质的书籍抱持着审慎的态度,因为很多时候它们要么流于表面,要么过于专业以至于普通读者难以消化。但这本书在平衡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巧妙地穿插了历史的脉络和现代酿造的革新,让你在了解山梨县如何从默默无闻到如今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的同时,也能理解支撑这份成就的底层逻辑。例如,书中对于特定土壤结构如何影响佳美(Gamay)产出独特酸度的分析,虽然深入,但叙述方式极其流畅自然,没有那种刻板的说教感。最让我惊喜的是,作者似乎对“失败”和“挑战”也毫不避讳,坦诚地记录了早期酒庄在引进国际品种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如何通过不断的试错和本土化调整,最终找到出路的历程。这种真实感,让整个叙事充满了张力,让人忍不住想知道下一页会揭示什么样的酿酒哲学。它不仅仅是本介绍书,更像是一部日本小众产业的奋斗史诗。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给我的感受,那便是“惊喜的深度”。我原本以为它会停留在对特定品种如霞多丽或黑皮诺的介绍上,但它真正挖掘的是本土品种歌珥藤(Koshu)的潜力与困境,以及日本独有的“风土论”在亚洲高湿环境下的独特演绎。作者对酿造中的湿度控制、酸度管理,以及如何让这种传统白葡萄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其“矿物感”而非仅仅是“果味爆炸”的论述,展现了极强的专业洞察力。更妙的是,它不仅仅是技术性的分析,还巧妙地将这种“平衡之道”与日本的禅宗美学、侘寂(Wabi-Sabi)的哲学内核联系起来。这种跨学科的融合,让原本严肃的葡萄酒主题变得富有诗意和哲学思辨的空间。它不是一本让你“知道”山梨葡萄酒是什么的书,而是一本让你“理解”山梨葡萄酒为什么是这样的书,是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本身就透露着一种匠心独到的日式美学。虽然我在这里无法描述具体的图片细节,但可以肯定的是,选用的摄影作品极具品味,它们捕捉到的不是那种奢华的、程式化的酒庄照片,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季节更迭的瞬间——比如,雪后覆盖在酿酒桶上的霜花,或者酒农在崎岖梯田间劳作的背影。这种视觉语言与文字是高度统一的,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专注的氛围。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放松。它教会了我如何用更慢、更细致的眼光去欣赏一瓶酒的诞生过程,不再仅仅是追求口感的轰鸣,而是去聆听其背后的“寂静之声”。对于那些寻求心灵栖息、厌倦了快节奏信息轰炸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避风港。它让你明白,伟大的事物往往需要时间沉淀,而山梨的葡萄酒,正是时间的馈赠。
评分我不得不提的是,作者在讨论当地的“人”这一要素时,展现了极高的敏感度和尊重。很多介绍特定产区的书籍,往往只关注产品本身,而忽略了塑造产品的人。然而,这本书里描绘的那些世代传承的家族故事,那些年轻一代带着先进理念回归故土的激情,读来令人动容。特别是那些关于如何说服年长一代接受新技术的桥段,写得简直像小型社会学田野调查报告,充满了人情味的冲突与和解。通过这些人物的侧面烘托,山梨的葡萄酒不再是抽象的“产品代码”,而是具体承载着家庭荣耀与地方情怀的载体。这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我感觉自己仿佛是受邀参加了一场私密的晚宴,听着主人讲述他们如何将祖辈的土地记忆酿入杯中,那种对家乡土地的深沉眷恋,是任何高科技手段都无法复制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