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万卷楼国学经典:东坡集(图文版)》
定价:28.80元
作者:(北宋)苏轼,夏华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54701005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26kg
编辑推荐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内容提要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苏轼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轼的诗现存两千七百余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他将北宋诗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对词的革新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苏轼的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为了读者阅读方便,《万卷楼国学经典东坡集(图文版)》对原作进行了精心加工,配以注释及译文,并辅以精美插图,本使全书更具立体感。
目录
词类
浪淘沙
昨日出东城
行香子
一叶舟轻
行香子
携手江春
瑞鹧鸪
碧山影里小红旗
昭君怨
谁作恒伊三弄
蝶恋花
雨后春容清更丽
醉落魄
轻云微月
少年游
去年相送
江城子
凤凰山下雨初晴
虞美人
湖山信是东南美
江城子
翠娥羞黛怯人看
南乡子
回首乱山横
南乡子
凉簟碧纱厨
醉落魄
分携如昨
浣溪沙
缥缈危楼紫翠间
减字木兰花
维熊佳梦
沁园春
孤馆灯青
采桑子
多情多感仍多病
永遇乐
长忆别时
蝶恋花
灯火钱塘三五夜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
南乡子
寒梅满疏篱
减字木兰花
贤哉令尹
一丛花
今年春浅腊侵年
满江红
天岂无情
满江红
东武南城
望江南
春未老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江城子
前瞻马耳九仙山
江城子
相从不觉又初寒
洞仙歌
江南腊尽
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
水调歌头
安石在东海
蝶恋花
簌簌无风花自堕
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
浣溪沙
旋抹红妆看使君
浣溪沙
麻叶层层苘叶光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
浣溪沙
软草平莎过雨新
永遇乐
明月如霜
江城子
天涯流落思无穷
西江月
三过平山堂下
南歌子
山雨萧萧过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
南乡子
晚景落琼杯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收藏价值的角度来看,这套书也是一件值得珍视的物品。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或者消遣读物,更像是一件艺术品。从版式的留白到字体墨色的深浅,无不体现出对传统美学的深刻理解和继承。现代书籍的印刷技术日益精湛,但很多时候却流于冰冷和批量化,缺乏了手工制作的温度感。这本《东坡集》却巧妙地融合了现代印刷的高精度与传统审美的雅致,使得它既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甚至会花时间去感受一下封面材质特有的纹理,这种身体上的接触,反而加深了对内容的精神连接。对于喜爱收集经典善本的朋友来说,这本图文并茂的版本,无疑是现代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它代表着一种对文化载体的最高敬意。
评分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是比较碎片化的,经常是利用通勤时间或者睡前小憩来翻阅。这本书的篇幅设计非常适合我这种“挤时间”的读者。它的每一篇独立性都很强,可以随时拿起,随时放下,不会因为中断阅读而造成理解上的巨大困难。而且,它在章节的划分上似乎也遵循了某种内在的逻辑,使得即使是随机翻阅,也能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和谐与连贯。我试着随机抽取了几篇,发现即便是跳跃阅读,也能从中品味到独立的美感和完整的情绪。这种结构上的弹性,极大地增强了它的实用价值。对于那些希望将国学融入日常生活、而非一次性“攻克”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编排方式无疑是更人性化、更智慧的选择,真正做到了让经典“活”起来,走到我们身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用心了,从封面到内页的排版,都透着一股典雅古朴的气息,让人一上手就觉得心静,非常适合静下心来品读。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阅读体验一下子就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尤其是那种微微泛黄的纸张颜色,仿佛带着历史的温度,让人在阅读那些传世之作时,更能感受到古人的匠心独运。而且,图文的排版处理得非常巧妙,既保证了文字的可读性,又用精美的插图烘托了意境,使得原本可能有些晦涩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堆砌。我特别喜欢它在注释和译文的处理上,做得既不过分繁琐,又精准到位,对于我们这些半路出家的国学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不会因为看不懂生僻字词而望而却步,同时也不会因为过于直白的翻译而失去了对原文韵味的体会。总而言之,这是一次非常愉悦的“开箱”体验,光是看着它摆在书架上,都觉得整个书房的文化气息都浓厚了不少。
评分这本书的编辑团队绝对是下了大功夫的,他们的工作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文本录入和校对。最让我赞叹的是它对一些历史背景和典故的梳理,做得既细致又不喧宾夺主。很多时候,我们读古文,最大的障碍不是文字本身,而是对当时社会环境、人物关系的不了解,导致无法真正理解作者的创作心境。这本书在关键点上嵌入的背景介绍,如同及时的灯塔,瞬间点亮了晦暗的阅读路径。比如,对于一些带有强烈时代烙印的诗词或散文,它能够精准地指出其诞生的时代背景和情感内核,让读者能够从更深层次上去解读作者的情感波动。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地领略到国学经典的魅力,而不是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这种对读者体验的尊重和对文化传承的敬畏之心,在如今的出版界实属难得。
评分说实话,我对传统文化的热情由来已久,但总是苦于没有一本真正能够“领进门”的入门读物,市面上很多版本要么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生畏,要么就是为了迎合大众市场而过度简化,失了原汁原味。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它在选篇上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既选取了那些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篇章,确保了广博性,又在一些小众却极具洞见的文字上有所侧重,展现了作者的独到眼光。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那位伟大的文学家在与我对话,他的旷达、他的真诚、他的愤懑与豁达,都通过这些文字清晰地传递过来。特别是那些关于人生的哲思,在经历了现代生活的诸多起伏后,再回望古人的智慧,竟有种茅塞顿开的顿悟感。这本书不只是文字的汇编,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内心深处的追求与困惑,让人在字里行间找到慰藉与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