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好孩子不是惩罚出来的---家长的教育方法
定价:29.80元
作者:郭志刚著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56393674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你还能用惩罚来教育孩子吗?
不用打骂,你的孩子也能成才平心静气地教育,你的孩子更听话
不动气、不发怒,轻松培养出好孩子!
内容提要
想要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家长就要放下手中的棍棒,耐心引导孩子慢慢前行。家长可以从了解教育、了解孩子、了解社会人手,为自己的孩子量身打造出一套科学的非惩罚性的教育方式,比如,如何让孩子改掉坏毛病、怎样培养孩子的正能量、怎么让孩子亲近家长,等等。
虽然我们现在强调非惩罚性教育的作用,但并不代表教育中就没有批评。教育专家认为,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同样,没有惩罚的教育也是有缺陷的。很多时候,家长需要适当地批评一下孩子,这样能够加深孩子对错误的认识,也有利于帮助孩子积极改正。
《好孩子不是惩罚出来的:家长的教育方法》有大量的典型事例,是家长们常见的家教难题,围绕这些事例,向家长们介绍了多种教育妙招,让家长们不惩罚也能教育出好孩子来。如果家长们在为如何平心静气地管教孩子发愁,那就翻开《好孩子不是惩罚出来的:家长的教育方法》吧,相信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目录
章 为什么家长们都会惩罚孩子
孩子是否真的“不打不成器
“大吼大叫”使亲子关系更僵化
好孩子真不是“吓”出来的
好父母不把孩子当作“出气筒
“唠叨教育”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家长的不能滥用
第二章 放下棍棒,真正赏识你的孩子
孩子的闪光点需要家长用心去发现
不抛弃、不放弃,让孩子陕乐地成长
孩子有“破坏力”,父母应该感到高兴
男孩适当流泪,更利于成长
男孩的成长也需要经常夸奖
做一个善于激发孩子潜能的好家长
教育孩子慎用“比较法”
第三章 每个孩子都是的,因材施教效果好
孩子内向,父母不用担心焦虑
告诉男孩,要像男子汉一样生活
叛逆的孩子要这样管教
孩子撒泼,家长需要刚柔并济
家有乖孩子,父母的教养要更上心
多管齐下让“慢性子”的孩子快起来
外向的孩子好教养
第四章 亲子沟通越融洽,孩子越好管教
好父母常听孩子的心里话
贴心父母善于读懂孩子的情绪变化
不再打骂,亲子沟通从了解开始
家庭和谐,孩子和父母更亲近
父母怎样说话,孩子才更听话
亲子沟通,多种方式齐上阵
第五章 塑造孩子的良好习惯,省却很多惩罚性教育
孩子懒惰,家长是该责骂还是反思
聪明的父母引导孩子拒做“三只手”
不动怒也能制止孩子说脏话
不责备、不惩罚,让孩子轻松改掉“说谎癖
用智慧劝导孩子做个节约“小专家”
不用惩罚,孩子也能有计划地学习
孩子学习,养成好习惯胜过打骂教育
第六章 激发孩子的正能量,胜过惩罚和说教
不吵不骂,更易于培养出乐观的孩子
孩子有梦想,家长才更欣慰
告诉孩子“你能行”,让孩子不再自卑
孩子的正能量需要父母用“爱”激发
孩子不虚荣、不攀比,家长会省心
孩子的自信不是打骂出来的
第七章 多次责骂不如让孩子体验一次“撞南墙
别让孩子跨不过“困难”这道坎
鼓励胜于批评,让孩子跌倒后自己站起来
聪明的父母会和孩子一起体验社会
遇到挫折,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
锻炼孩子承受力,从爱好人手更见效
第八章 规则教育,让孩子明白不能随心所欲
让孩子遵守家规,不能仅靠打骂约束
家规条是做个有责任心的人
用心教育,让孩子更有责任感
让孩子明白遵守规则是一个人的本分
不惩罚,让犯错误的孩子勇敢承担责任
告诉孩子“成大事者必须拘小节
第九章 说一万遍,不如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孩子的好性格是向父母学来的
纠正孩子的坏脾气,父母要从改变自身做起
换位思考,父母的家教“好帮手
知错就改的父母更能赢得孩子的尊重
父母勤快,孩子才不懒惰
父亲不近烟酒,孩子远离恶习
第十章 非惩罚性教育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不惩罚更不能溺爱孩子
激励孩子不能单靠奖赏
不打骂孩子不等于过度保护
表扬很重要,但批评也不能缺少
教子不能心急,慢养更利于孩子成长
隔代抚养对孩子成长的不利之处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和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它没有给我灌输任何“必须做什么”或者“绝对不能做什么”的硬性规定,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发人深省的分析,引导我独立思考,去发现适合自己家庭和孩子的教育方式。书里关于“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这一点,是我感触最深的。我过去总喜欢直接给孩子贴标签,比如“你就是个固执鬼”,却从来没想过,这种“固执”背后,可能是孩子在坚持自己的原则,或者是在寻求一种自主权。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而且,它并没有回避亲子关系中的难题,而是直面问题,并给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建立规则”的讨论,它不是强调家长如何制定严苛的规则,而是如何与孩子一起建立相互理解和尊重的规则,让规则真正成为约束,而不是枷锁。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育的“艺术性”,它需要耐心、智慧和爱,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调整。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持续的付出和反思。
评分我一直觉得,家庭教育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的学问,而这本书就像是一本教科书,而且是一本非常实用、非常贴近生活的教科书。它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用非常平实的语言,讲述了很多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且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孩子和父母顶嘴怎么办?书里都有深入的分析和细致的指导。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沟通技巧”的部分,它教会了我如何倾听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与孩子达成共识。很多时候,亲子矛盾的根源就在于沟通不畅,而这本书提供了一套非常有效的沟通工具。我尝试着在生活中运用书中的一些方法,比如用“我”开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用“你”来指责孩子,发现效果真的很好。孩子不再那么抗拒,反而愿意和我分享他们的想法。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次“合作”,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它让我重新找回了教育的乐趣,不再是疲惫和焦虑,而是充满了爱和希望。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我一直认为,对孩子严格一些,施加一些压力,是为了让他们将来有出息。但这本书打破了我固有的认知,它让我看到了“惩罚”这个教育手段的局限性,甚至是破坏性。作者用严谨的论证和丰富的案例,揭示了惩罚是如何让孩子变得胆小、撒谎、甚至产生习得性无助的。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教育行为,发现很多时候,我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却是糟糕的”。书里提出的“积极教育”理念,让我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它不是鼓励溺爱,而是强调如何通过理解、尊重和引导,去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部分,它不仅教家长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更重要的是,如何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他们的情绪。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和情商,是至关重要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卸下了很多心理包袱,不再焦虑于如何“管住”孩子,而是开始思考如何“陪伴”孩子,如何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一个积极的支持者。它改变了我对“好孩子”的定义,不再是那个听话、顺从的孩子,而是那个独立思考、有责任感、懂得爱与被爱的孩子。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样“新手上路”的家长量身定制的。我之前总觉得,孩子不听话就得“管”,管不好就得“罚”,似乎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都在用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孩子出现“问题行为”,背后都有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沟通不畅,可能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甚至可能是家长自身的一些无意识的反应。书里特别强调了“理解”的重要性,它不是让我们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视而不见,而是让我们学会去探究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我特别喜欢书里关于“自然结果”和“逻辑结果”的讲解,这比直接的体罚或责骂,更能让孩子理解行为与后果之间的联系,也更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例如,孩子不收拾玩具,自然结果就是找不到自己想玩的,或者需要花更多时间去寻找,这比我大吼大叫“你怎么这么懒”要有效得多。而且,书中也多次提到,家长自身的榜样作用有多么重要,我们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面对压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性,一种更温和、更有效、也更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可能性。
评分读完这本《好孩子不是惩罚出来的---家长的教育方法》,我最大的感受是,很多时候我们作为家长,习惯性地用“定论”去框住孩子,比如“你就是个懒惰鬼”、“你就是个粗心鬼”。这本书恰恰提醒我们,这些标签化的语言,往往会成为束缚孩子成长的枷锁。它深入剖析了惩罚和奖励这两个看似有效的教育工具,在长期使用下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扼杀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让他们变得只为了奖励而行动,或者因为害怕惩罚而产生逆反心理。作者用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家长在沟通中的一些常见误区,比如在孩子犯错时,我们往往急于指责和说教,却忽略了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书中提出的“关注行为而非人”的原则,以及如何通过积极倾听和共情来引导孩子,让我受益匪浅。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发现很多时候,我并没有真正地“看见”孩子,而是用自己的期望和标准在衡量他们。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用温和却坚定的语气,带领我走出教育的误区,重新审视亲子关系。它不是那种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可操作性的建议,让我能立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尝试和实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