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尚書》傳承研究/經典傳承與創新叢書
定價:98.00元
作者:錢宗武
齣版社:湖南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56118144
字數:
頁碼:43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尚書>傳承研究/經典傳承與創新叢書》主要討論《孔傳古文尚書》的成書年代以及傳承過程中的文本變異,在《尚書》學史上提齣《孔傳古文尚書》的成書年代在東漢末年或西晉初年說;通過考論唐寫本《經典釋文》《堯典》的王肅注,提齣王注經過唐人宋人的人為刪改,終導緻王肅古文《尚書》注本的麵目全非;論證華夏文化由漢唐到明清,一直保持著強勁的正輸齣態勢,輻射區域廣,影響力度大;強調瞭研究《書》學文獻的當下價值和現代意義,提倡服務於華夏文化域外傳播的國傢戰略,必須深度利用《書》學文獻等域外古代漢文獻,確立華夏文化的話語權,尋找華夏文化域外傳播的正確途徑和有效方法。
《<尚書>傳承研究/經典傳承與創新叢書》還分析瞭敦煌寫本《尚書》的異文類型及其特點等。
目錄
《尚書》古代傳承述略
先秦引《書》立說傳播形態述論
《史記》援《書》述史研究
《孔傳》或成於漢末晉初
唐寫本《舜典釋文》王肅注考論
敦煌寫本《尚書》的異文類型及其特點
從英譯《尚書》看硃熹的儒傢詮釋學思想對理雅各的影響
論南宋《書》學的思想論爭
《書集傳》撰述的學術背景及其詮釋特點
朝鮮李朝茶山《尚書》學研究——閻毛之爭的評議
論朝鮮朝《書》學文獻的文本狀態及其校勘原則
朝鮮朝《尚書》學文獻異文總錶及其類型研究
《古文尚書撰異》解經的語言哲學觀考論
論日本《尚書正義定本》的學術價值
錢穆《禹貢》訓詁的理念及其方法
《尚書易解》的訓詁成就
激活《尚書》文化基因,弘揚國學正脈的強大正能量——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尚書》學文獻集成與研究”摭談
深度利用域外《尚書》學文獻的話語權意義
《尚書》學經典迴歸的永恒生命張力——《尚書》學文獻整理研究及其當代價值
論《尚書》研究的當代價值
跋一
跋二
作者介紹
錢宗武,教授,享受特殊津貼專傢,揚州大學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字學學科帶頭人。國際《尚書》學會會長,《古漢語研究》《古典學》等學術期刊編委、特約審稿。曾先後赴歐美、日韓、港澳颱等數十個國傢和地區講學和進行學術交流,多次主持外重要學術會議和學術討論。
文摘
序言
《尚書》古代傳承述略
先秦引《書》立說傳播形態述論
《史記》援《書》述史研究
《孔傳》或成於漢末晉初
唐寫本《舜典釋文》王肅注考論
敦煌寫本《尚書》的異文類型及其特點
從英譯《尚書》看硃熹的儒傢詮釋學思想對理雅各的影響
論南宋《書》學的思想論爭
《書集傳》撰述的學術背景及其詮釋特點
朝鮮李朝茶山《尚書》學研究——閻毛之爭的評議
論朝鮮朝《書》學文獻的文本狀態及其校勘原則
朝鮮朝《尚書》學文獻異文總錶及其類型研究
《古文尚書撰異》解經的語言哲學觀考論
論日本《尚書正義定本》的學術價值
錢穆《禹貢》訓詁的理念及其方法
《尚書易解》的訓詁成就
激活《尚書》文化基因,弘揚國學正脈的強大正能量——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尚書》學文獻集成與研究”摭談
深度利用域外《尚書》學文獻的話語權意義
《尚書》學經典迴歸的永恒生命張力——《尚書》學文獻整理研究及其當代價值
論《尚書》研究的當代價值
跋一
跋二
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推動《尚書》研究的普及化和現代化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我注意到,它在文本校勘和版本流變的處理上,顯然下瞭大工夫,每一個細微的字詞變動,背後都可能蘊含著重要的曆史信息,而作者團隊對此都給予瞭充分的關注和解釋,這讓那些對版本學略有涉獵的讀者感到非常欣慰。相較於一些純粹的文獻匯編,本書的優勢在於它構建瞭一個清晰的分析框架,將分散在不同篇章中的思想綫索進行瞭有效的整閤。比如,關於“慎言”與“慎行”的論述,是如何在不同曆史階段被強調和應用的,書中都有跨篇章的串聯分析,這種宏觀的視野讓人佩服。它不僅僅是“是什麼”的解釋,更是“為什麼會這樣”的深入剖析,這種探究精神,正是優秀學術著作的靈魂所在,也讓我對這種中國特有的政治智慧産生瞭更強烈的認同感。
評分拿到這本厚實的著作,我立刻就被它所蘊含的磅礴氣勢所感染。它仿佛不僅僅是在研究一部古籍,更是在梳理一個民族精神氣質的源頭活水。閱讀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作者團隊在麵對《尚書》這部“群經之首”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敬畏與開拓並舉的態度。書中對後世儒傢經典,如《孟子》和《荀子》,如何繼承和發展《尚書》中的政治倫理思想的梳理尤為精彩。這種對思想譜係的追蹤,使得閱讀體驗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建立在一個廣闊的曆史坐標係之上。它讓我認識到,《尚書》的影響力遠超我們想象,它塑造瞭中國人對“德”的理解,對“法”的認知,乃至對“治理”的終極追求。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為專傢學者提供瞭新的研究切入點,更重要的是,它為渴求深度文化滋養的普通讀者,提供瞭一扇通往中華文明核心思想的堅實大門。
評分這本《尚書》研究的典籍,光是書名就透著一股厚重感,讓人不禁對中華文明的源頭産生深深的敬意。我拿到書後,首先被它精美的裝幀吸引,紙張的質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體現瞭齣版方的用心。書中的內容,據我初步翻閱,似乎不僅僅是對古代文獻的簡單解讀,而是融入瞭大量現代學術研究的視角和方法。我特彆關注到它對《尚書》中一些晦澀難懂篇章的重新梳理和注釋,這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很多時候,我們接觸古代經典,最大的障礙就是語言的隔閡和文化背景的缺失,而這本書似乎正試圖搭建一座堅實的橋梁,讓古老的智慧能夠穿越時空,抵達當代讀者的心間。尤其是它在探討“傳承”與“創新”之間的關係時,那種審慎而又充滿活力的論述,讓我對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定位有瞭更深一層的思考。我期待著能沉下心來,逐字逐句地研讀其中的精髓,相信它能帶給我思想上的極大滋養和精神上的升華。
評分說實話,我對古代文獻的閱讀一直抱有一種敬畏又略帶畏懼的心態,總覺得那些文字太過高遠,難以企及。然而,這本研究著作,成功地將那份遙不可及的距離拉近瞭。它沒有采用那種高高在上的學院腔調,而是以一種非常清晰、邏輯嚴密的敘事方式展開論述。特彆是對於《尚書》中涉及的早期天文曆法和祭祀儀軌的闡釋部分,我發現作者在解釋復雜概念時,總能巧妙地結閤生動的曆史場景或類比,讓人茅塞頓開。這不僅僅是一本學術專著,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帶著你一步步走入那個風雲激蕩的洪荒時代。我尤其贊賞書中對“天命觀”的探討,它如何從早期的神授權力,逐漸演變為一種更具人文關懷的道德責任,這種演變過程被梳理得井井有條,極大地拓寬瞭我對中國政治思想史的理解維度。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文治天下”的最初構想有瞭更紮實的理論基礎。
評分拿起這本書,仿佛踏入瞭一條穿越韆年的時光隧道,那些關於堯舜禹湯的傳說,那些關乎國傢治理的宏大敘事,都以一種既古典又新穎的方式呈現在眼前。我喜歡作者那種抽絲剝繭般的分析能力,麵對那些曆代學者爭論不休的疑難點,他們沒有草草瞭事,而是援引多方史料和考證結果,給齣瞭自己獨到的見解。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對於提升我們對傳統經典的認知深度至關重要。我特彆欣賞它在處理“禮製”與“德治”之間的張力時所展現齣的細膩筆觸。在我看來,研究《尚書》不隻是研究一部古籍,更是研究中華民族最早期的政治哲學和社會理想。這本書顯然沒有將自己局限於文獻考據的窠臼,而是積極地將其思想內核與當代倫理道德、治理智慧進行對話,這種跨越時代的連接,使得這部古老的經典煥發齣勃勃生機,讓人讀後深思良久,迴味無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