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四书 (全彩印刷 图解版)
定价:68.00元
作者: 孔子 等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1363725
字数:
页码:46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四书”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核心载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他们修身、齐家、治国、立德都以“四书”为根本依据。现代人要想真正了解中华国学传统文化经典,就必须阅读“四书”。所谓“四书”,是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这四本书,它们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n★现代手法解读 插图形象直观 图解简洁漂亮 人人都能看懂
n★趣味性强 随翻随读
n1. 本书定位为传统文化经典的普及本,加以注释、翻译,促进理解阅读古代文化经典。将传统经典以一种新的方式诠释。
n2. 书中配有大量彩色图片,逼真生动,图文集合,声情并茂。
n3. 本书全新讲解,全新编排,全新包装,新颖的装帧,为读者呈现一套高品质的国学读物。
n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大学》
n【原文】
n大学之道a,在明明德b,在亲民c,在止于至善d。
n知止而后有定e,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f。
n物有本末g,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n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h。
n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n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i。
n其本乱j,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n【注解】
na道:指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主张和思想体系。b明明德:前一个“明”为动词,使明显。明德,就是美德,光明的德行。c亲民:亲,当作“新”,动词,使革旧更新。民,天下的人。d止:达到。至善:指善的高境界。至,极。e止:所到达的地方,作用名词,指上文所说的“止于至善”。f得:获得。g本:树的根本。末:树梢。h致知:致,达到,求得。知,知识。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i壹是:一切。j乱:紊乱。这里指破坏的意思。
n【译文】
n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们的美德得以显明,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们达到善的高境界。
n知道所应达到的境界是“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志向,有了确定的志向,而后才能心静不乱,心静不乱而后才能安稳泰然,安稳泰然而后才能行事思虑精详,行事思虑精详而后才能达到善的高境界。
n世上万物都有本有末,万事都有了结和开始,明确了它们的先后次序,那么就与道接近了。
n在古代,想要使美德显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他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首先要整治好他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家庭的人,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想要提高自身品德修养的人,首先要使他心正不邪;想要心正不邪,首先要他自己意念诚实;想要意念诚实,首先要获得的知识;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就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
n只有将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到极处,而后才能地了解事物,只有地了解事物,而后才能意念诚实,只有意念诚实,而后才能心正不邪,只有心正不邪,而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养,而后才能整治家庭,只有整治好家庭,而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治理好国家,而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n从天子到老百姓,都要以提高自身品德修养作为根本。
n自身的品德修养这个根本被破坏了,却要家齐、国治、天下平,那是不可能的。正如我所厚待的人反而疏远我,我所疏远的人反而厚待我,这样的事情是没有的。
n【原文】
n《康诰》曰a:“克明德b。”
n《太甲》曰c:“顾天之明命d。”
n《帝典》曰e:“克明峻德f。”皆自明也。
n【注解】
na《康浩》:是《尚书·周书》中的篇名。周公在平定三监(管叔、蔡叔、霍叔)武庚所发动的叛乱后,便封康叔于殷地。这个诰就是康叔上任之前,周公对他所做的训辞。b克:能够。明:崇尚。c《太甲》:是《尚书·商书》中的篇名。d顾天之明命:这是伊尹告太甲的话。顾,回顾,这里指想念。,是,此。明命,即明德,古人认为是天所赋予的,故称为明命。e《帝典》:即《尧典》,《尚书·虞书》中的篇名,主要记述尧、舜二帝的事迹。f峻:大。
n【译文】
n《康诰》中说:“能够崇尚美德。”
n《太甲》中说:“经常想念上天赋予的美德。”
n《尧典》中说:“使大德能够显明。”这些都是说要使自己的美德得以发扬。
n【原文】
n汤之盘铭曰a:“苟日新b,日日新,又日新。”
n《康诰》曰:“作新民。”
n《诗》曰c:“周虽旧邦d,其命维新e。”
n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f。
n【注解】
na汤:即商汤,商朝的建立者。盘:青铜制的盥洗器具。铭:是镂刻在器皿上用以称颂功德或申鉴戒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b苟:假如,如果。c《诗》:指《诗经》。是我国部诗歌总集。这里所引得两句诗,出自《诗经·大雅·文王》,这是一首歌颂周文王的诗。d周:指周国。邦:古代诸侯封国之称。e命:天命。f君子:这里指统治者。极:尽头,顶点。
n【译文】
n商汤在盘器上镂刻警辞说:“如果能在一天内洗净身上的污垢,那么就应当天天清洗,每日不间断。”
n《康诰》中说:“振作商的遗民,使他们悔过自新。”
n《诗经》中说:“周国虽是一个旧的诸侯国,但由于文王初守天命除旧布新,所以它的生命力还是旺盛的。”
n所以,那些执政者在新民方面,没有一处不用尽心力,达到善的高境界。
n序言
老实说,我购买这本《四书》的初衷,其实是想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理清儒家思想脉络的工具书。市面上同类书籍汗牛充栋,但大多要么过于学术化,充满了晦涩的考据和引注,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过于简化,为了追求通俗而牺牲了原著的精髓。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找到了一种绝妙的平衡点。它没有一味地追逐“快餐式”阅读,而是用一种近乎匠人精神的态度,去重新构建和呈现这些经典。我发现它在解释“格物致知”这类概念时,不仅仅是罗列前人的注解,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的逻辑链条,一步步引导读者去体悟孔孟老庄(虽然这里是四书,但其思想的关联性被很好地梳理了)的思想发展脉络。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和古代的智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那种思想上的碰撞与启发,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经典,是能够经受住时间洗礼,并以最恰当的方式与后人沟通的。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让人眼前一亮了!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精美的装帧吸引住了。那种油墨的清香,加上封面那种温润的质感,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细读。我通常对这种经典文献的重印本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觉得很多版本只是徒有其表,内容上的解读往往老生常谈,缺乏新意。然而,这本书在版式设计上花了不少心思,字体的选择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透露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气韵。尤其是那些穿插其中的插图和图解,不再是那种生硬的、教科书式的示意图,而是充满了艺术美感,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时代,让你在轻松愉悦的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吸收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核心概念的处理方式,不仅仅是简单的注释,更是结合了现代的语境进行阐发,使得那些看似遥远的古代思想,忽然间变得鲜活起来,触手可及。这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简直是一座宝库,让我不再畏惧那些艰涩难懂的古文。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图解”上的创新性应用。我原以为“图解版”充其量就是在文字旁边配几张简单的示意图,用来辅助理解那些历史事件或人际关系。然而,这本书里的图解设计得极为巧妙和富有创意。它们并非简单的插画,而是融入了思维导图、时间轴甚至是一些逻辑推理图示。例如,在解读《孟子》中关于“性善论”的论证过程时,它用了一种层层递进的图形结构,将孟子的辩论逻辑清晰地可视化了,这比单纯阅读文本要直观得多。我花了好些时间去研究这些图示是如何设计的,可以看出设计者对原著的理解是多么深入,他们真正做到了“用视觉语言讲述思想”。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对复杂哲学体系的畏惧感,甚至能让一些只满足于泛泛了解的人,都能快速抓住核心要义,从而产生深入研读的兴趣。
评分我通常习惯于在睡前阅读一些能让人静心思考的书籍,以帮助整理一天的思绪。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但不是以传统方式——那种需要集中精力去“啃”文字的方式。相反,由于其优美的排版和详尽的辅助图示,它提供了一种更为流畅、更具沉浸感的阅读体验。它像一个温和的向导,牵引着我的心绪缓缓进入那个充满智慧与哲思的世界。我发现自己不再是带着“我要学到什么”的目的去阅读,而是沉浸在一种“与古人对话”的愉悦之中。这种由内而外的平和感,让我对生活中的许多小事有了新的视角和更宽容的理解。对于那些在快节奏生活中感到迷失,渴望重新找回内心定力的人来说,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补给,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滋养和安抚,是近年来我读过的最令人身心愉悦的典籍版本之一。
评分我是一个对细节有强迫症的读者,对印刷质量的要求极高。坦白讲,许多出版社在涉及“全彩印刷”时,往往色彩失真,墨点粗糙,给人一种廉价感。但这本书的印刷质量,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良。色彩的饱和度和层次感处理得非常到位,无论是描绘古代场景的淡雅水墨,还是用于区分不同注释体系的彩色编码,都显得沉稳大气,毫无浮躁之气。这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尤其是在对照不同篇章的注释和图解时,眼睛丝毫不会感到疲劳。更值得称道的是,纸张的选择也很有讲究,那种略带哑光的手感,既能很好地承载油墨,又避免了过度反光带来的阅读障碍。可以说,从物理层面来看,它完全称得上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载体。这种对实体书制作的敬畏之心,在当下的出版界已经非常罕见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