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茶经:全彩解读版
定价:68.00元
作者:【唐】陆羽,移然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184150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忠于原著,经典。忠实于原著,经典文白对照,茶界专家解读。
★畅销茶书《轻松茶艺全书》《零起点茶艺全书》作者团队全新力作,内容,有相当的读者基础
★装帧精美,全彩插图。几百幅经典彩插,实用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的内容,收藏的。
★将《茶经》的实用性进行*程度的开发。本书将强化《茶经》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单辟版块,讲一些实用性强的茶相关知识,这也是同类书所不具备的。
★脉络清晰,3分钟掌握《茶经》精髓,10分钟了解茶经全貌;实用性强,一本书读懂茶经,更教你学会用《茶经》!
★书中放置视频二维码,扫描可以观赏茶礼、冲泡等方面的短视频,这也是同类书所没有的。
★附赠《茶经》原文注音版小册子。《茶经》里有许多生僻字,辅以注音的形式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的内涵。
内容提要
本书是对陆羽《茶经》的全新解读,体例和内容忠于原著,并进行了精准的注释、解读,同时围绕章节主题进行了一些关于古今演变、人文趣事及现代茶、茶席茶礼等的趣味延伸。本书的另一大特点是,将《茶经》的实用性进行*程度地开发,加大实用性茶知识的比重。此外,随书附赠的注音版小册子,能让读者通过诵读更好地理解原著内涵;扫描书中二维码,观看实操短视频,可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操作,优化阅读体验。
目录
茶经·卷一
茶 之 源:南方有嘉木
经典解读
趣味延伸
中国茶之别称、美名
茶人:嗜茶成癖,茶史留名
皎然:茶事上人
陆羽:茶仙、茶圣、桑苎翁
卢仝:玉川子、亚圣
白居易:别茶人
蔡襄:茶痴
许次纾:茶癖
实用指南
辨茶:中国十大名茶
1. 西湖龙井
2. 洞庭碧螺春
3. 信阳毛尖
4. 君山银针
5. 黄山毛峰
6. 武夷岩茶
7. 安溪铁观音
8. 都匀毛尖
9. 祁门红茶
10. 六安瓜片
辨茶:慧眼识茶小技巧
辨茶:如何辨别新茶与陈茶
茶经·卷二
茶 之 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经典解读
趣味延伸
茶诗中的茶具与茶道
唐代茶诗中的茶道
唐代茶诗中的饮茶妙处
实用指南
现代茶生活:采茶、制茶和藏茶工具
现代制茶工具
现代藏茶工具
茶经·卷三
茶 之 造:盈锅玉泉沸,满甑云芽熟
经典解读
趣味延伸
中国制茶工艺发展史
一、制茶之始:从食鲜叶到烤茶
二、从蒸青造型到龙团凤饼
三、团饼茶到散叶茶,蒸青到炒青
四、现代制茶:素茶到花香茶
实用指南
茶之藏:老茶的收藏价值
黑茶的收藏要点
白茶的收藏要点
乌龙茶的收藏要点
茶经·卷四
茶 之 器:器为茶之父,壶中日月长
经典解读
趣味延伸
中国茶器文化演变史
茶器萌芽:汉晋时期的缶与青瓷
繁荣发展:精美的唐宋茶器
鼎盛发展:明清瓷器和紫砂的诞生
现代茶器: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实用指南
茶与茶器的搭配
一、不发酵茶和茶器如何搭配
二、发酵茶和茶器如何搭配
三、再加工茶和茶器如何搭配
茶经·卷五
茶 之 煮:濡墨好问道,汲水巧煮茶
经典解读
趣味延伸
精茗蕴香,借水而发:品茶与选水
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
真源无味,好水饮好茶
实用指南
无水可不与论茶:古今择水技巧
古人择水五字诀
今人择水科学
如何控制泡茶水温
如何搭配茶叶与水的比例
茶经·卷六
茶 之 饮: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
经典解读
趣味延伸
洗尽古今人不倦:中华茶礼、茶俗
中国传统茶礼、茶俗
文人茶礼“六境”
实用指南
君但倾茶碗:现代饮茶礼仪
现代茶礼
友邦茶礼
茶经·卷七
茶 之 事:且将新火试新茶
经典解读
趣味延伸
墨韵茶香:古典文学名著之中的茶
《红楼梦》中的茶韵馨香
《镜花缘》中的茶事探讨
《水浒传》中的英雄茶情
实用指南
茶为万病之药:养生饮茶
茶为万病之药
避免饮茶养生误区
茶经·卷八
茶 之 出:欲知天下茶,风采照百城
经典解读
趣味延伸
茶乡寻味:碧山深处绝纤埃
白茶之乡:福鼎
黑茶之乡:安化
铁观音之乡:安溪
碧螺春之乡:苏州
实用指南
《茶经》名茶:跟着陆羽选茶
山南道:茶
浙西道:顾渚紫笋
浙东道:余姚仙茗
黔中道:湄潭翠芽
茶经·卷九
213 茶 之略:烹茶无客至,得味有诗来
经典解读
趣味延伸
“夺得千峰翠色来”:茶具之中的时代之美
唐茶文化与越窑青瓷茶具
宋茶文化与建窑黑盏
明茶文化与紫砂茶具
清以来的盖碗茶具和工夫茶具
实用指南
壶中乾坤大:新手如何选茶壶
现代茶壶种类
选择茶壶标准
紫砂壶选购
茶经·卷十
茶 之 图:舌底朝朝茶味,画中处处诗题
经典解读
趣味延伸
一盏清茗,千秋墨色:茶画中的千年茶韵
唐代茶画:《萧翼赚兰亭图》
宋代茶画:《文会图》《撵茶图》
元明茶画:《陆羽烹茶图》《事茗图》
清代及现代茶画:《山窗清供图》《新喜》
实用指南
一片青山入座,半潭秋水烹茶:茶文化空间设计
茶席组成
茶席设计流程
作者介绍
陆羽,唐代茶学家和鉴赏家,被尊为“茶圣”。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等,以著世界部茶学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
移然,青年作家,中国雅文化推崇者。
文摘
序言
最近几年,我对“慢生活”和“仪式感”的概念越来越着迷,而茶文化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市面上不乏介绍茶道的书籍,但大多侧重于某一特定茶类的冲泡技巧,或者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养生层面。然而,这本《茶经:全彩解读版》的深度和广度显然超越了这些。它不仅讲述了“如何饮茶”,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为何饮茶”,触及了古代士人与自然、与器物、与自我精神层面的复杂关系。我特别喜欢它对“茶之源”的追溯,那种对自然万物规律的尊重与顺应,让人在浮躁的时代里找到了一丝安宁。读着那些关于山川土壤、采摘时辰的描述,我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和初春新芽的清香,这是一种远超普通阅读体验的沉浸式感受,它重塑了我对“一杯茶”的认知。
评分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抱着敬畏但又常常感到难以亲近的人,总觉得那些老东西隔着一层厚厚的时光滤镜。然而,拿到这本书后,这种疏离感一下子烟消云散了。它的解读方式非常贴近生活,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更像是与一位茶道前辈的私下交流。作者似乎非常清楚现代人可能会在哪些地方产生疑惑,并且提前准备好了清晰的“地图”。比如,对于一些古代特定的计量单位和器皿名称,不再是简单地在旁边标注一个冰冷的对应词,而是用精美的图示来还原其形制和用途。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原本枯燥的文献学习过程变成了一场充满发现的探险。可以说,这本书成功地搭起了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让“茶之源流”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名词,而是可以真切感受到的生活哲学。
评分坦白说,我买过不少号称“权威解读”的版本,但往往失望而归。很多时候,所谓的解读,不过是生硬的文字替换,缺乏真正的洞察力。但这本让我眼前一亮的地方在于,它在“解读”上做到了真正的“贯通”。它不仅解释了文字本身,更将陆羽所处的时代背景、当时的社会风貌、乃至技术条件都考虑在内,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知识网络。这种全景式的扫描,让读者在理解某一个术语或某一个章节时,不再是孤立地看碎片信息,而是能将其放入整个历史长河中去审视。这种体系化的构建,非常适合想要系统学习茶文化精髓的严肃读者。它传递出的信息密度之高,令人赞叹,也意味着,即使是多次翻阅,也总能从中挖掘出新的层次和理解,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经典重释。
评分这套书的排版布局真是做到了雅俗共赏的极致。我翻看了几个章节,发现它在处理传统古籍与现代解读之间的平衡上做得非常巧妙。一方面,原著的文字依然保持了应有的尊重和古朴感,让人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另一方面,穿插的注释、图解和现代语境的对照,又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我过去接触过一些古代典籍的现代版本,很多要么过于学术化,生硬得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过度解读,冲淡了原著的味道。但这本不同,它像是一位耐心且知识渊博的向导,在你迷茫时轻声点拨,让你在理解历史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人的匠心。尤其是那些全彩的配图部分,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文字描述的有力补充和生动诠释,使得那些抽象的制茶、饮茶的流程变得可视化、可触摸。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里,首先被它的装帧设计深深吸引住了。封面那种典雅又不失现代感的色调搭配,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内蕴的文化气息。纸张的选择也相当讲究,那种略带纹理的质感,握在手里有一种踏实的重量感,翻阅起来声音都带着一种书卷气,完全不是那种廉价印刷品能比拟的。我一直觉得,一本好书,从外在的触感到内在的排版,都是对阅读体验的尊重。这本《茶经:全彩解读版》显然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内页的印刷色彩极为细腻饱满,即便是复杂的插图或古代的拓本,也能清晰地展现出细节,这一点对于深度阅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让人在阅读之余,也能享受到视觉上的愉悦。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在文字和图像构建的那个茶的世界里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