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生活中的艺术
定价:48.00元
作者:(意) 罗伯特·莫杰斯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3449860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 中国绘本画家朱成梁老师倾情推荐。作者用将大师作品中的元素抽离出来,还原到生活场景中。并添加妙趣横生的人物或者场景,配上适合孩童阅读的语言,让原本离生活很远的现代艺术,变得有趣和亲近起来。
2. 解析八位艺术大师(康定斯基、克利、杜斯伯格、鲍迈斯特、毕加索、马列维奇、德劳内、马蒂斯)的作品、生平等。并罗列出大师的生平简介、名言名句、代表作品、艺术风格、赏析指南。
3. 随书附赠艺术课程教案《艺术体验手册》,由儿童美术教育家潘坚编写并解读,带领小朋友用单色绘画加拼贴的手法绘制保罗?克利《教堂的花园》。 手册配有八张场景图,附赠八位艺术大师的贴纸元素。引导孩子在涂涂、贴贴中还原书中的场景;鼓励原场景上的再次创作,让孩子在勾线、涂色、拼贴中感知艺术魅力。
内容提要
生活中的艺术》是一本引进意大利的儿童美术创意课程。介绍了现代艺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八位艺术大师及其代表作品,带孩子学习康定斯基、克利、杜斯伯格、鲍迈斯特、毕加索、马列维奇、德劳内、马蒂斯的艺术风格,让他们懂得:原来,大师作品的元素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目录
作者介绍
芭芭拉·博奇尼 童书作家和插画家,在意大利出版社工作。她也从事广告业,设计产品包装、印刷品,宣传册和明信片等。 赵文伟,青年翻译家,精通英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曾留学意大利。已出版的童书有《几点了》《史密斯大街》《生活中的艺术》等。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在城市中打拼多年的“现代人”,我常常感到一种莫名的焦虑和方向感的缺失,好像生活被各种待办事项推着走,失去了自主权。这本书带来的最直接的冲击,就是让我停下来,重新审视“效率”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它并没有倡导完全的“躺平”或逃离现实,而是提供了一种内在的重构方法。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艺术感并非只存在于博物馆的高阁之上,而是渗透在日常选择的品质中——你如何对待你的餐食,你如何规划你的独处时间,你如何与自然建立连接。这种重塑日常价值体系的过程是缓慢而深刻的,它像一把精细的刻刀,帮助我削去那些被社会标准强加的“应该”和“必须”,从而挖掘出真正能滋养灵魂的“渴望”和“悦然”。这带来的不是短暂的兴奋,而是一种持续的、内在的安稳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匠心独运,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微微泛黄的米白色调,不仅保护了视力,更营造出一种古典而宁静的阅读氛围。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深度,那种留白的处理恰到好处,让人在匆忙的生活中,仿佛被轻轻地拉入一个可以沉思的角落。尤其是字体排版的考量,字号的选取、行距的把控,都体现出出版方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我可以清晰地想象到,设计者在每一个细节上倾注的心血,这不仅仅是一本书的“外衣”,更像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引子”,引导着读者去探索其内在的智慧。我甚至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摩挲和欣赏这个物理实体,它本身就构成了一种“生活中的艺术”的体现,让人在翻阅的每一次动作中,都能感受到一种仪式感,远超一般快消类读物的粗糙处理,这种对物质美学的尊重,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度和收藏价值。
评分书中呈现的观点之间,那种微妙的关联性和逻辑递进,展现出极高的学术修养和跨学科的广博视野。我注意到,作者在论述一个看似纯粹的“美学”概念时,会自然而然地引申到心理学、社会学乃至历史的演变。这种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使得全书的论述立体饱满,绝非肤浅的“心灵鸡汤”可以比拟。更难得的是,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平衡理论的深度与读者的接受度,每一次深入的探讨之后,都会立刻回归到可实践的层面,给出清晰的思考路径。我感觉像是在跟随一位顶尖的策展人,他不仅展示了展品,更细致地讲解了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对话,让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智力上的满足感。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在我看来,简直像一位温文尔雅、知识渊博的长者,在壁炉旁,用最细腻的笔触,为你缓缓道来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却又常常忽略的生命哲理。它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以一种极其贴近生活的故事性叙事展开,仿佛信手拈来的生活片段,却在不经意间,揭示出深刻的洞察力。语言的运用精妙至极,时而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时而又似突然迸发的灵感,精准地击中你内心深处的某个盲点。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对细节的捕捉能力,能够将一个日常的场景,比如清晨的阳光投射在咖啡杯上的光影,或者通勤路上陌生人的一瞥,转化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体验。读完一个章节,我常常会停下来,不是因为困惑,而是因为需要时间去消化那种被温柔点醒的感觉,仿佛重新校准了自己感知世界的光谱仪,变得更加敏锐和丰富。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慢下来”的哲学支撑,而非简单的“慢生活口号”。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大脑习惯了高频刺激和即时反馈,而这本书恰恰要求你放慢阅读速度,去体会词语之间的张力,去想象作者描绘的场景。它训练的不是你获取信息的速度,而是你体验生活深度的能力。例如,书中对于“专注”的探讨,不再是教你如何设置番茄钟,而是深入剖析了心流状态的本质及其与个体幸福感的联系。这种对内在心智模式的深度探索,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普通的生活指南,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的指南。每一次重新拿起它,我都能发现自己因为阅历的增加而产生了新的共鸣点,显示了其极高的耐读性和持久的影响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