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家常菜800例 9787538177428

可口家常菜800例 978753817742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谭阳春 著
图书标签:
  • 家常菜
  • 菜谱
  • 烹饪
  • 美食
  • 实用
  • 易学
  • 快手菜
  • 下厨房
  • 中华美食
  • 健康饮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末桥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77428
商品编码:3013863521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可口家常菜800例

定价:29.80元

售价:17.9元,便宜11.9元,折扣60

作者:谭阳春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3817742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可口家常菜800例》便是利用常见的食材、调味品和烹饪方法,为大家展示出800例家常菜的详细制作步骤。无论是畜肉、禽蛋、水产,还是蔬菜、豆制品,你总能找到你喜欢的菜品。种类繁多的家常食谱、创意无限的诱人食色,为你打造出贴心的私人厨房,心动了吧!那就赶快来秀出你的个人厨艺吧。
  希望广大读者在读过《可口家常菜800例》后,都能吃出快乐,吃出健康!

目录


家常菜烹饪常识
常用名词术语及其含义
家常菜常用烹调方法
烹调常识


蔬菜类
酸辣白菜
椒麻四季豆
葱油白萝卜丝
奶香菠菜
糖醋菜花
回锅冬瓜
姜汁豇豆
八福番茄
炒黄瓜
干煸苦瓜
扒肥肠白菜
白菜烧粉丝
白菜珧柱炖鲜虾
白菜叶汤
菜卷青豆汤
炒肉白菜鲜芸豆
炒白菜三丝
炒爽口辣白菜片
大虾炖白菜
核桃蚝油炒生菜
火腿片炒油菜
椒油小白菜
辣白菜炒肥肠
烂肉白菜
栗子白菜杞子汤
栗子烧白菜
麻辣白菜
焖煮火腿白菜
明珠油菜心
虾肉炒时蔬
培根白菜汤
清汤白菜
肉片面筋炒白菜
三鲜菜心
珊瑚白菜
素炒小白菜
素鸡烧白菜
酸辣大白菜
糖醋白菜
糖醋熘白菜木耳
虾米白菜心汤
鲜菇烧白菜
小白菜炒肝
小白菜粉丝汤
酸包菜炒粉皮
香辣卷心菜
麻辣四季豆
鲜蘑四季豆
香椿四季豆
白萝卜炖蜜糖
白萝卜海鲜汤
红萝卜马蹄汤
红绿双片
胡萝卜炒木耳
清炒魔芋丝
素炒胡萝卜
白干炒菠菜
菠菜拌豆腐皮
菠菜炒双菇
海米菠菜汤
海米烧菜花
香菇烧菜花
芙蓉冬瓜
淮山冬瓜汤
口蘑烧冬瓜
绿豆冬瓜汤
干豆豉炒蕨菜
芥末扁豆丝
辣味干豆角
葱油拌黄豆芽
凉拌绿豆芽
素炒金芽
酸辣银芽
番茄炒卷心菜
卷心素番茄
脆皮黄瓜
番茄拌黄瓜
炝拌黄瓜
银耳拌黄瓜
鱼香黄瓜丁
黄花菜炒肉
小炒黄花菜
干炒茭白
山椒茭白丝
芥蓝爆双脆
芥蓝烧什菌
豆皮炒韭菜
核桃炒韭菜
韭菜炒虾仁
擂辣椒炒韭菜
豆豉苦瓜
苦瓜梅菜
苦瓜瘦肉汤
苦瓜小鱼汤
鱼肚鲜虾苦瓜汤
炒猴头蘑菜心
炒蘑菇白菜片
炒鲜蘑
明虾白菜蘑掂汤
蘑菇板栗炒海螺
蘑菇菜心
蘑菇炒肉片
蘑菇炒莴笋
蘑菇炒鸭血
烧雪冬
杞子南瓜汤
群菌南瓜块
姜汁藕片
什锦藕丁炒虾
酸辣藕丁
糖醋花香藕
小鱼莲藕蓝花汤
玉竹炒藕片
豆瓣茄子
风林茄子
果味茄块
清蒸茄子
一品茄柳
芹菜拌花生米
芹菜马蹄降压汤
肉末炒芹菜
水芹炒千丝
西芹炒百合
银耳拌芹菜
炝炒西蓝花
剁椒西葫芦
辣椒圈拌花生米
青椒炒毛豆
三色蔬菜
烧拌青椒
酸菜炒肉
芦荟玉米粒
南瓜玉米汤
松仁玉米
香酥玉米粒
淮山药南瓜汤
清香小炒
山药炒番茄
山药豆腐汤
百合炖银耳
香菇山药
甜椒炒丝瓜
香炒丝瓜
醋溜土豆丝
翡翠土豆丝
辣炒土豆丝
炝土豆丝
双椒拌土豆丝
油煎土豆
大蒜烧香菇
蒜炒紫茄
蒜泥海带丝
蒜泥茄块
蒜蓉炒茼蒿
蒜蓉生菜
蒜蓉西蓝花
蒜蓉蒸葫芦
蒜香金针菇
蒜香茄子
薏仁大蒜拌茄子
辣炒笋片
凉拌葱油笋丝
四季笋豆
雪菜炒冬笋
双仁拌茼蒿
炒双耳
红枣炒木耳
木耳炒黄花菜
拌金针菇
草菇肉片
炒平菇海带丝
……
第二章畜肉类
第三章禽蛋类
第四章水产类
第五章豆制品类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舌尖上的温暖:家庭烹饪的艺术与实践 图书名称: 舌尖上的温暖:家庭烹饪的艺术与实践 ISBN: 978-7-5381-7743-5 --- 内容提要: 《舌尖上的温暖:家庭烹饪的艺术与实践》是一本专为现代家庭厨房量身打造的烹饪指南。本书深度聚焦于如何将日常食材,通过巧妙的烹饪技艺,转化为既营养健康又充满家庭温情的美味佳肴。我们相信,厨房不应是令人畏惧的战场,而应是充满创造力和幸福感的港湾。本书旨在帮助初学者建立烹饪信心,同时为有经验的烹饪爱好者提供提升技巧、拓宽菜谱视野的阶梯。 全书内容严谨、结构清晰,涵盖了从基础厨房用具的认知、食材的挑选与预处理,到各类烹饪技法的深入解析,再到营养均衡的膳食搭配建议。我们摒弃了繁琐复杂的宴会大菜,将重点放在了高效、实用、美味的家常菜制作上。 --- 第一部分:厨房新手入门——建立你的烹饪基石 本部分是为所有渴望在厨房一展身手的读者准备的“起步指南”。我们深知,对许多人来说,面对陌生的食材和复杂的步骤是最大的障碍。 1. 厨房的“军械库”:工具认知与维护 必备工具箱: 详细介绍了新手必备的刀具、锅具、量具和辅助工具。重点讲解了如何根据预算选择高质量的基础工具,避免盲目采购。 工具的保养之道: 传授科学的清洁和保养方法,确保工具的锋利度和使用寿命,这是做出美味菜肴的前提。 2. 食材的“语言”:挑选、清洗与储存的艺术 食材的“选美标准”: 针对肉类(牛、猪、鸡、鱼)、时令蔬菜、菌菇、豆制品等主要食材,提供了现场辨别新鲜度、品质优劣的实用技巧。例如,如何通过观察肉品的色泽和弹性来判断其新鲜程度。 基础处理流程: 详细演示了“焯水”的科学原理与应用时机、“去腥增香”的常用中式技巧(如米酒、姜片的使用),以及不同蔬菜清洗的最佳方法,确保食材的洁净与营养保留。 科学储存: 讲解了“先进先出”的原则,以及不同食材在冰箱冷藏、冷冻区域的最佳存放方式,最大程度减少食材浪费。 3. 调味品的“交响乐”:认识基础风味 中式调味“五虎将”: 盐、糖、酱油、醋、料酒的基础用法与功能解析。 进阶风味构建: 介绍香辛料(花椒、八角、桂皮等)和复合调味料(豆瓣酱、蚝油)的特性,并提供“一勺/半勺”的精确用量参考,告别“凭感觉放调料”的时代。 --- 第二部分:烹饪技法精讲——掌握火候的秘诀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它将抽象的烹饪术语转化为可操作的步骤,让读者真正理解“火候”与“时间”的微妙关系。 1. 火候的哲学:从大火到微火的转换艺术 油温的判断: 教授“三成热”、“五成热”等传统油温的目测法,以及不同温度下煸炒、滑炒的效果对比。 锅气的奥秘: 深入剖析爆炒类菜肴中“锅气”的形成条件(高温、快速翻炒、原料水分控制),并提供家庭炉灶模拟“锅气”的技巧。 2. 七大核心技法深度解析 本书精选了家庭烹饪中最常用且最能体现中餐特色的七种技法,并配有详细的步骤图解: 滑炒 (Quick Stir-fry): 适用于嫩肉类,保证口感滑嫩。 红烧 (Braising in Soy Sauce): 讲解如何炖煮出酱汁浓郁、肉质酥烂的家常红烧效果。 清蒸 (Steaming): 侧重于海鲜和蔬菜,强调保持原汁原味和最大程度的营养保留。 煸炒 (Dry-frying): 如何通过少油干煸将食材的香味激发到极致(如干煸四季豆)。 熘 (Stir-fry with Sauce Coating): 重点在于芡汁的调制与包裹技巧,使菜肴色泽亮丽、口感滑爽。 炖煮 (Stewing): 如何通过长时间慢炖,使汤汁醇厚,食材软糯。 凉拌 (Cold Mixing): 不仅是简单的混合,更包含如何制作出层次丰富的复合型凉拌汁。 --- 第三部分:主题菜单设计——营养与效率的完美平衡 本部分将理论付诸实践,提供结构化的菜单设计方案,帮助读者规划每日三餐,实现营养均衡。 1. 营养搭配的“黄金三角” 宏量营养素的平衡: 教读者如何在日常菜品中轻松配比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健康脂肪的比例。 “彩虹餐盘”原则: 根据食材的颜色(红、黄、绿、白、黑)来确保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多样性。 2. 针对不同场景的“主题菜单” 工作日快手晚餐(30分钟搞定): 针对忙碌的上班族,设计出“一荤一素一汤”的高效组合。 周末亲子共享餐: 侧重于低油低盐,且造型有趣的菜肴组合。 健康养生系列: 针对需要控制血糖、血脂或注重清淡饮食的家庭,提供特殊的食材替代方案和烹饪调整。 3. “一锅到底”的便捷方案 介绍如砂锅菜、焖饭等“一锅出”的菜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清洗工作量,同时风味融合得更彻底。 --- 第四部分:厨房疑难杂症与进阶挑战 本章旨在解决读者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并提供进阶的“加分项”。 常见失败的“急救”指南: 鱼肉煎散了怎么办?炒菜太咸了如何补救?汤汁太稀无法收汁怎么办?提供即时解决方案。 腌制的艺术: 针对肉类和海鲜,提供不同风味的腌料配方,以及如何通过腌制来软化纤维、提升风味。 自制酱料升级: 讲解如何在家自制高品质的辣椒油、葱油、蒜蓉酱,用自制的风味基础提升任何一道菜的档次。 总结: 《舌尖上的温暖:家庭烹饪的艺术与实践》不仅仅是一本菜谱合集,它是一套完整的家庭饮食哲学。通过系统学习本书内容,读者将能够自信地掌控厨房的每一个环节,烹饪出真正贴合家人口味、充满爱意与健康的每一餐。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拿起这本书的人,都能感受到烹饪带来的持久成就感和生活的美好。

用户评价

评分

从配图的风格来看,这本书似乎刻意避开了那种过度美化的“摆盘艺术”。你很少看到那种主角被各种鲜花或昂贵瓷器包围的画面。相反,照片的构图非常朴实,食物的色彩饱和度适中,看起来就是那种“刚从锅里盛出来,冒着热气”的真实状态。这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给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期望值。很多时候,看到食谱上那种完美得不像人间的成品图,反而会增加自己动手的压力,生怕做出来像“黑暗料理”。这本书的图片传递出的信息是:“看,这就是我们普通人努力一下能做出来的效果,它虽然不完美,但绝对美味可口。”这种坦诚相待的态度,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的心理门槛,让人感觉烹饪不再是一场表演,而是一次充满烟火气的日常交流。

评分

这本书的索引和分类逻辑也值得称赞。很多菜谱的书,要么是按照食材(鸡肉、牛肉、蔬菜)分类,要么是按照菜系(川菜、粤菜)分类,遇到想做一道特定风味或者刚好冰箱里有什么食材时,查找起来都很费劲。我注意到这本书在分类上似乎采用了某种基于“烹饪需求”或“季节性”的组合策略,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摸透,但光是翻阅目录的层级结构,就能感觉到它在努力解决用户在实际使用场景中的痛点。比如,它可能在某一节专门针对“寡淡季节如何增加食欲”的主题进行了菜品整合,而不是简单地把所有“清淡”的菜肴堆在一起。这种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编排方式,显示出作者和编辑团队对目标读者群体的深入体察和尊重。它提供了一种更灵活、更具探索性的查阅路径。

评分

我之前买过好几本同类型的食谱,很多都是图文并茂,但实际操作起来总有种“照猫画虎”的挫败感。比如,某个步骤的火候描述总是模棱两可,或者某个食材的替换建议少之又少。这本书的描述方式,明显是融入了长期烹饪经验的“口述”感。它不会一上来就用复杂的术语吓唬人,而是用一种很接地气的语言来解释为什么需要这样做,比如“这个过程就像给肉做个‘热身’,能让它更好地吸收后续的味道”。这种将理论融入实践的讲解,让人在学习新菜肴的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烹饪直觉。我尤其欣赏它在基础功(比如切菜技巧、高汤熬制)上花的大量篇幅,这部分内容往往是很多食谱为了追求“新奇菜式”而忽略的,但恰恰是这些基础决定了家常菜的成败。感觉作者是那种真正会下厨,并且愿意把自己的“独门秘籍”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别人的前辈。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任何一本菜谱时,最看重的是它对“效率”和“可行性”的平衡。毕竟,我们大多数人下班回家,留给做饭的时间非常有限,不可能像专业厨师那样提前好几个小时准备工作。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到位。我快速浏览了一下“快手晚餐”那一章节的结构,发现它不仅提供了缩短烹饪时间的技巧,还贴心地标注了每道菜从备料到出锅的预估总耗时。更绝的是,它还给出了“一锅出”和“少洗碗”的菜品分类,这简直是为我们这种追求解放双手的现代人量身定制的。我特别期待尝试那些用一个平底锅就能解决问题的菜式,这对于减少洗碗的痛苦指数有着直接的帮助。这已经不是单纯的食谱,更像是一套优化的家庭厨房工作流程指南,非常务实,没有一丝多余的浮华。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挺有意思的,封面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拿在手里感觉很踏实,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廉价感。色彩搭配上,选用了比较温暖的大地色系,初看之下,就让人联想到厨房里那种温馨、烟火气十足的氛围。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字体排版,内页的字号大小和行间距处理得非常舒服,即使是光线不太好的厨房里快速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而且,这本书的开本设计也挺人性化,正好能平摊在料理台上而不会占据太多空间,这一点对于在小厨房里忙活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虽然我还没开始动手做菜,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部分,就能感受到编辑团队在细节上花费的心思。那种对“家常”二字的深入理解,体现在了每一个设计选择上,让人对这本书所承载的实用性和亲切感充满了期待。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美食圣经,更像是一个可以信赖、随时取用的厨房老友。我甚至觉得,光是放在书架上,也能提升整个房间的暖调指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