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 论语 孟子
定价:32.80元
作者:(春秋)孔丘 ,《国学典藏书系》丛书编委会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546341767
字数:330000
页码:3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孟子》是记述战国继孔子之后出色的儒学大师孟轲的言行以及他与时人或弟子相互问答的一部典籍,为儒家的重要著作,对后世在思想上、文学上均有重大影响。此外,《孟子》中还蕴藏着不少养生思想,尤其是他所倡导的“善养吾浩然之气”对后世影响很大。
《论语》由孔丘编著,《孟子》由孟轲编著。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手边这本书,是关于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入门读物,但它写得比我预想的要精彩得多。它没有直接去分析复杂的工尺谱,而是从“五音十二律”与自然宇宙观的对应关系入手,解释了古人是如何将音乐视为“和”的体现。作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阶所代表的情感基调和象征意义,这让我对传统戏曲和古琴曲的理解瞬间提升了一个层次。书中穿插了许多关于礼乐制度的阐述,让你明白,在古代,音乐从来不是单纯的娱乐,它承载着教化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任。最吸引我的是其中关于“雅正之音”与“郑卫之音”的辩论,这不仅是音乐风格的差异,更是两种人生态度的碰撞。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要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从听觉的维度去感受它的脉搏。
评分最近沉迷于一本探讨魏晋玄学与清谈之风的书籍,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新颖,它没有把玄学简单地等同于“避世”,而是深入探讨了在汉末政治崩溃后,知识分子如何通过“言谈”构建一个新的精神秩序。作者对竹林七贤的分析,不再是脸谱化的洒脱不羁,而是展现了他们在道与名、自由与责任之间的挣扎与权衡。读到他们对“自然无为”的阐发时,我仿佛也置身于那场场高谈阔论之中,空气中弥漫着竹叶的清香和思想碰撞的火花。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逻辑链条严密,论证过程层层递进,但又丝毫没有学术的枯燥感,反而有一种诗意的流动性。它成功地让我理解了,那个看似“虚无”的时代,实际上蕴含着对生命本质最深刻的追问,是古代思想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
评分最近翻开了一本关于宋代士大夫心性修养的书,实在是让人耳目一新。这本书并没有落入窠臼,去过多地描摹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将笔触聚焦在了个体如何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保持内心的澄明与坚守。作者对理学大家们,比如周敦颐、邵雍他们的生活细节和思想转折点挖掘得非常深入,那种“万物静观皆自得”的境界,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渗透在他们日常起居、诗词唱和之中的点滴积累。特别是其中一段论述了“天理”与“人欲”在士人生活中的微妙拉扯,分析得鞭辟入里,让人不得不反思,我们现代人追求的“效率”与“满足感”,是否也以牺牲了某种更深层次的宁静为代价。装帧设计也十分考究,那种古朴的宣纸质感,拿在手上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重量,阅读体验极佳,让人愿意慢下来,细细品味每一个字句背后的深意。这本书,与其说是史学著作,不如说是一部关于如何安顿灵魂的指南。
评分我刚读完一本关于明代江南园林艺术的画册,简直是视觉上的盛宴。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不仅展示了拙政园、留园那些著名的景致,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大量的园林平面图、意境图以及古代文人的游记摘录,构建了一种“可居、可游、可赏”的立体空间感。不同于那些只罗列名胜的导览手册,这本书强调的是“借景”与“移步换景”的哲学内涵,是如何将天地的自然之美,通过人工的布局,浓缩于一方小小的天地之间。其中有一章专门对比了北方皇家园林的规整与江南私家园林的曲折灵动,语言极为优美,像是品尝着不同年份的佳酿。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叠山理水背后象征意义的解读,那不是简单的堆砌石头,而是文人寄托山水情怀的载体。这本书的印刷色彩还原度极高,那些苔痕斑驳的石墙、水光潋滟的池塘,仿佛触手可及,极大地满足了我对古典美学的想象。
评分最近读了一本关于明清小说中“市民阶层”生活图景的学术专著,这本书的视角非常锐利,它避开了传统上对《红楼梦》或《聊斋志异》的宏大叙事分析,而是聚焦于那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审美趣味。作者大量引用了晚明出现的各类通俗读物、插画以及账本记录,描绘出当时的茶肆酒楼、戏班商行里那些生动的日常片段。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人情世故”如何在这种新兴的市民文化中被精细化、商品化的分析,这让我看到了传统儒家伦理在商业浪潮冲击下的松动与变异。文字风格兼具学术的严谨和故事的趣味性,读起来一点不费力,仿佛跟随作者走进了那个灯红酒绿却又充满算计的市井世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去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社会的活力与复杂性,远比教科书上的描述要鲜活得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