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竹斋笺谱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开本:宣纸8开
定价:1800元
出版时间:2013年9月一版一印
十竹斋笺谱
中国明代末年版、拱花木刻彩印的画集。辑印。崇祯十七年(1644)刊行。有九龙、上元李克恭序文。共 4卷。卷一有“清供”、“华石”、“博古”“画诗”等72种卷二有“胜览”“入林”“无花”、 “凤子”等 77种。卷三有“孺慕”、“棣华”、“应求”“闺则”等72种。卷四有“建议”“寿征”、“灵瑞”、“香雪”等72种。 线装1函4册 纸本 提要:是书木版水印,纸墨良好,镌印精工,前有郑振铎序。该本是由鲁迅和郑振铎连手的水印木刻笺纸集, 《 十竹斋笺谱》是明代末年拱花木刻彩印画集,堪称明代木刻画中成就高的集大成者。胡正言(1580-1671),明末书画家、出版家,字日从,号十竹,安徽休宁人,擅长篆刻、绘画、制墨等工艺。《十 竹斋笺谱》初印行于明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全书共分四卷,书前有九龙李于坚《小引》、上元李克恭穴叙移。每卷按『清供』『胜览』『孺慕』等专题形式 共汇印了近三百幅笺纸纹饰,内容多样、形式新颖,尤其是印刷《笺谱》所采用的『饾版』『拱花』技术,推陈出新,将传统版画艺术推向更高的境界。
。
该版本是目前一套,收集全,原版制作,装订成册(手工线装),打破了原有的单张程序,也是一套值得收藏,值得学习的范本
2005年5月1日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参观访问上海时,大陆友人将其它类似的《十竹斋笺谱》作为礼物赠送给喜爱书画的连战夫人--连文瑀女士。连战夫人细赏该书并视为至宝。
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明清时期文人生活美学和印刷技术发展史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极其宝贵的资料。我不是专业的艺术史研究者,但从其选材的广度和工艺的精细程度上,就能感受到编者团队付出的巨大心血。它不仅仅是艺术品的集合,更是一部活的历史教材,展示了当时社会对审美的高要求。我尤其喜欢它在不同花卉、动物图案中所体现出的寓意,每一张笺纸背后似乎都隐藏着一个关于君子、气节或隐逸的故事。它促使我去思考,在那个通讯不便的时代,一张精美的笺纸是如何承载和放大情感与思想的重量的。这本书,让人感受到了那种慢工出细活的时代魅力,值得反复品味和研究。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简直是艺术品,光是捧在手里感受那份古朴的质感,就觉得值回票价了。那种厚实的宣纸,带着淡淡的墨香,翻动之间仿佛能穿越回那个精致的年代。封面设计得极其考究,虽然我拿到的是“精”字号,但那种内敛的古典美,比起那些花里胡哨的现代设计高明太多了。尤其是线装的工艺,针脚细密平整,每一页的结合都透露出匠人的用心。我特意找了个光线柔和的地方细细端详,那纸张的纹理,在灯光下隐约可见,摸上去有种微涩的触感,和市面上那些光滑的铜版纸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东西。我本来就对传统手工艺品情有独钟,光是收藏价值和把玩价值就足够让人爱不释手了。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被珍藏的文物仿制品,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时间的重量和匠人的坚持,让人由衷地敬佩。
评分我平日里也收集了一些近现代的画集,坦白讲,很多都流于形式,印刷精美但缺少灵魂。但这部《十竹斋笺谱》给我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它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或许是因为它所呈现的技艺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历史厚重感吧。当我研究那些复杂的拱花工艺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几百年前的技法在当代得以重现。那种浮雕般的纹理,在光线下会产生微妙的光影变化,让原本平面的图案瞬间立体起来。我试着用手指轻轻拂过,那凹凸感清晰可辨,这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触觉上的愉悦。这种跨越时空的交流感,让我对古代匠人的智慧和坚持肃然起敬,也让我对“传承”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之前对中国传统绘画中“饾版”这种技法一直停留在书本上的概念,直到翻开这套书,才有了直观而震撼的认识。那些色彩的堆叠和过渡,居然能达到如此细腻的层次感,简直令人叹为观止。我仔细对比了不同页码之间的色块处理,发现即便是简单的花卉图案,其墨分五色的变化也处理得极其到位,绝非简单的套色印刷可以比拟。特别是那些花鸟题材的特写,羽毛的绒感、花瓣的润泽,都通过这种古老的版画技术表现了出来,那种特有的木刻刀痕与色彩交融的美感,是任何数码印刷都无法复制的“气韵”。我甚至对着其中一幅竹子的描绘看了很久,那墨色的深浅浓淡,完全是活的,仿佛能听到风吹过竹林的沙沙声,这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图像艺术。
评分不得不说,作为一名业余的书法爱好者,我对这套书在“格律”和“章法”上的安排非常欣赏。虽然它主要侧重于版画的展示,但那些留白的处理和整体的布局,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中对于空间哲学的理解。每一页的构图都非常讲究平衡与疏密,没有一处是多余的,也没有一处显得拥挤。在欣赏那些精美的彩印画样的同时,我脑海中自然而然地开始思考如何运用这些精美的笺纸布局自己的诗词稿件。这套书的编排方式,本身就是一堂关于“意境营造”的大师课,它教会你如何让有限的画面容纳无限的想象。那些色彩搭配和主题选择,都透露着一股清雅脱俗的文人气息,让人心神宁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