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淮南子 国学/古籍 书籍 |
| 作者: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 定价: | 33.0 |
| 出版社: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0-08-01 |
| ISBN: | 9787534833984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内容简介 | |
| 《淮南子》一书,是由淮南王刘安和他的宾客门人共同撰著的,问世于西汉前期。《淮南子》是一部奇书,保存了先秦和当时思想的大量材料,它又是一部杂书,糅合了了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等各个派别的思想,试图在一部书里纳入对许多问题的思考和论说。 |
| 目录 | |
| 卷一 原道训 卷二 俶真训 卷三 天文训 卷四 地形训 卷五 时则训 卷六 览冥训 卷七 精神训 卷八 本经训 卷九 主术训 卷十 缪称训 卷十一 齐俗训 卷十二 道应训 卷十三 泛论训 卷十四 诠言训 卷十五 兵略训 卷十六 说山训 卷十七 说林训 卷十八 人间训 卷十九 修务训 卷二十 泰族训 卷二十一 要略 |
| 编辑 | |
| ` |
| 媒体评论 | |
| 《淮南子》其书,牢笼天地,博极古今。 ——唐·刘知几《史通》 《淮南鸿烈》者,淮南王刘安以文辩致天下方术之士,会粹诸子,旁搜异闯以成之。凡阴阳造化,天文地理,四夷百蛮之远,昆虫木之细,瑰奇诡异,足以骇人耳目者,无不森然罗列其间,盖天下类书之博者也。 ——宋·黄震《黄氏日钞》 《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流也。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
| 前言 | |
| 《淮南子》是一部有故事的书。在书内,它记载了许多历史掌故,编撰了不少神奇传说,这些掌故和传说是它在书中讲述的故事。在书外,它更有一个影响巨大的故事,那是一个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悲剧:它的作者们,在一场历史的不幸事件中同时赴死,同死者上万人。这上万的死者并不都是《淮南子》的作者,但《淮南子》的作者都在其中,无一幸免。 那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呢?《淮南子》又是一部怎样的典籍呢?那些写下《淮南子》的思想家们,有过哪些所思所想,所喜所悲呢?他们希冀过什么?向往过什么?又怎样走向了一条不归的死路呢?是他们因为《淮南子》而罹祸,还是《淮南子》因为他们的死而变成了一个传奇? 如果我们了解《淮南子》的时代和它的作者们,对于这些问题当有自己的解答。而当我们了解了《淮南子》的时代和作者,我们在阅读《淮南子》时,还会在它讲述的故事和寄寓在这些故事里的普泛道理中,读出那个时代沉重的历史经验,窥觑到那些不幸作者如幽似明、时隐时现的模糊面影。 |
| 摘要 | |
| ③斫(zhu6):本义为大锄,引申为削。这里指雕刻。④隅差:角。指裁剪衣服形成的曲线斜角。这句话的意思是,衣服用全幅的布缝制,没有剪裁。⑤觚(g0):古代的一种酒器,宽口长身。赢(1u6):蜗牛。理:纹路。⑥周旋:应酬。理文:处理政事。 [译文] 所以,古代修建明堂的规格是,地下的湿气不能到达,天上的雾露不能进入,四方的风雨不能吹袭。土建的墙面不文饰,木制的构件不雕琢,金属的器具不刻镂。衣服没有斜角的剪裁,帽子没有古怪的造型。殿堂的规模能够交际应酬、处理政务就足够了,清洁整齐能够祭祀、礼敬鬼神就行了,以此昭示人民要懂得节俭。……天地生产的财物,根本的东西不过五类。圣人节制五行,政事就不会荒废。 凡人之性,心和欲得则乐,乐斯动,动斯蹈,蹈斯荡,荡斯歌,歌斯舞,舞则禽兽跳矣。①人之性,心有忧丧则悲,悲则哀,哀斯愤,愤斯怒,怒斯动,动则手足不静。②人之性,有侵犯则怒,怒则血充,血充则气激,气激则发怒,发怒则有所释憾矣。③故钟鼓管箫,干戚羽旄,④所以饰喜也。衰经苴杖,⑤哭踊有节,⑥所以饰哀也。兵革羽旄,金鼓斧钺,⑦所以饰怒也。有其质,乃为之文。 |
这本《淮南子》的装帧实在是太精美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种古朴的质感扑面而来,仿佛真的能触摸到两千多年前的智慧的脉络。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这次的排版和注释上下的大功夫。很多古籍在现代阅读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晦涩难懂的文字和跳跃的逻辑,但这本书的校注者显然深谙此道,他们不仅对原文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订,更重要的是,那些关键处的释义精准到位,既保留了古文的韵味,又确保了现代读者能够顺畅地理解其核心思想。我读到其中关于“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的论述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不是随便一本哲学入门可以比拟的。它不像后世的儒家那样强调僵化的礼制,而是更偏向于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的探讨,让人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人世变故时,能找到一个抽离出来、以更高视角去审视问题的角度。特别是那些关于天文、地理、物候的记载,与后来的道家自然思想交相辉映,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又精微的古代宇宙图景,读来令人心驰神往。
评分翻开这本厚重的典籍,一股扑面而来的先秦思辨的空气感就让人欲罢不能。它绝非那种枯燥的、只陈述观点的说教式文本,而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哲学辩论会。淮南王刘安及其门下汇聚了各家学说之长,所以你会看到,它既有黄老之学的清静无为,又有阴阳五行之术的系统框架,甚至还能窥见儒家、墨家的一些影子,但最终都融合成了它独有的“博学于道”的体系。我特别喜欢它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它不把人放在天地的主宰位置,而是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必须顺应其规律才能有所作为。这对于我们今天过度强调“征服自然”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强烈的反思和警醒。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对着注释和译文琢磨半天,那种文字与思想在你脑海中激烈碰撞、最终产生火花的过程,是阅读任何快餐式读物都无法替代的体验。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因为它探讨的始终是那些永恒的主题。
评分我对《淮南子》这部书的兴趣,源于它在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独特地位——它是西汉初期,在诸子百家逐渐定型和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所做出的一次集大成的理论尝试。它不像后来的《道德经》那样孤高冷峻,也不像《论语》那样聚焦于伦理实践,而是带着一种“治世”的宏大抱负。书中对理想政治的描绘,那种强调“虚静”的统治方略,在那个刚刚经历秦末战乱,急需休养生息的时代,简直就是一剂良药。我尤其欣赏它对“修身”与“治国”的辩证关系的处理。它告诉我们,一个卓越的统治者必须首先修炼自己的内心,达到与“道”相契合的境界,才能有效地治理天下,这种由内而外的逻辑关联,非常深刻。读来,我常常会联想到历史上的那些明君贤臣,试着去理解他们治国理念的底层逻辑,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思维框架。
评分购买这本书主要是为了对照研究先秦道家思想的演变脉络。与其他主流道家典籍相比,《淮南子》展现出一种惊人的“兼容并蓄”的特质。它不像早期的道家那样只谈“玄之又玄”,而是将抽象的“道”落实到具体的人事、地理、乃至兵法之中,让道家的理论体系变得更加丰满和可操作。比如,书中关于“形势”和“权谋”的探讨,虽然包裹着道家的外衣,但其对现实政治的洞察力是极其敏锐和冷峻的。这种将形而上的哲学与形而下的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极大地拓宽了道家思想的应用边界。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梳理其中关于“地舆”和“方术”的章节,发现它们不仅是古代朴素的科学记录,更是古人试图通过理解天地规律来指导人类行为的尝试。这本书就像一座思想的熔炉,将那个时代最顶尖的知识和智慧冶炼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非常值得反复品味和钻研。
评分这次入手的这本《淮南子》,其印刷质量简直无可挑剔。纸张的选择偏向于略带米黄色的那种,护眼效果极佳,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在那些密集的文言文字中,眼睛也不会感到强烈的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装订工艺非常扎实,可以看到内页的锁线装订技术,保证了即便是频繁翻阅查找特定篇章,书脊也不会轻易松散或损坏,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研读的古籍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考量。细节之处彰显出品味,扉页的设计也颇有匠心,用了一些与书中涉及的“奇器”、“神物”相关的传统纹样作为点缀,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庄重感。作为国学爱好者,我深知一本好的工具书不仅仅是内容上的准确,外在的载体也必须能够承载这份厚重的文化。这本实体书的触感和观感,完全符合我对一套值得珍藏的古籍的期待。它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符号的存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