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 論語 孟子
定價:32.80元
作者:(春鞦)孔丘 ,《國學典藏書係》叢書編委會
齣版社:吉林齣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齣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546341767
字數:330000
頁碼:31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9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論語》是名列世界十大曆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傢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論語)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經典語句,箴言,“論語”即是論纂(先師孔子的)語言。《論語》成於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
《孟子》是記述戰國繼孔子之後齣色的儒學大師孟軻的言行以及他與時人或弟子相互問答的一部典籍,為儒傢的重要著作,對後世在思想上、文學上均有重大影響。此外,《孟子》中還蘊藏著不少養生思想,尤其是他所倡導的“善養吾浩然之氣”對後世影響很大。
《論語》由孔丘編著,《孟子》由孟軻編著。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最近翻開瞭一本關於宋代士大夫心性修養的書,實在是讓人耳目一新。這本書並沒有落入窠臼,去過多地描摹那些宏大的曆史敘事,而是將筆觸聚焦在瞭個體如何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裏,保持內心的澄明與堅守。作者對理學大傢們,比如周敦頤、邵雍他們的生活細節和思想轉摺點挖掘得非常深入,那種“萬物靜觀皆自得”的境界,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滲透在他們日常起居、詩詞唱和之中的點滴積纍。特彆是其中一段論述瞭“天理”與“人欲”在士人生活中的微妙拉扯,分析得鞭闢入裏,讓人不得不反思,我們現代人追求的“效率”與“滿足感”,是否也以犧牲瞭某種更深層次的寜靜為代價。裝幀設計也十分考究,那種古樸的宣紙質感,拿在手上仿佛能感受到曆史的重量,閱讀體驗極佳,讓人願意慢下來,細細品味每一個字句背後的深意。這本書,與其說是史學著作,不如說是一部關於如何安頓靈魂的指南。
評分我手邊這本書,是關於中國古代音樂理論的入門讀物,但它寫得比我預想的要精彩得多。它沒有直接去分析復雜的工尺譜,而是從“五音十二律”與自然宇宙觀的對應關係入手,解釋瞭古人是如何將音樂視為“和”的體現。作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瞭“宮、商、角、徵、羽”這五個音階所代錶的情感基調和象徵意義,這讓我對傳統戲麯和古琴麯的理解瞬間提升瞭一個層次。書中穿插瞭許多關於禮樂製度的闡述,讓你明白,在古代,音樂從來不是單純的娛樂,它承載著教化和維護社會秩序的重任。最吸引我的是其中關於“雅正之音”與“鄭衛之音”的辯論,這不僅是音樂風格的差異,更是兩種人生態度的碰撞。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要真正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必須從聽覺的維度去感受它的脈搏。
評分最近讀瞭一本關於明清小說中“市民階層”生活圖景的學術專著,這本書的視角非常銳利,它避開瞭傳統上對《紅樓夢》或《聊齋誌異》的宏大敘事分析,而是聚焦於那些“小人物”的生存狀態和審美趣味。作者大量引用瞭晚明齣現的各類通俗讀物、插畫以及賬本記錄,描繪齣當時的茶肆酒樓、戲班商行裏那些生動的日常片段。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人情世故”如何在這種新興的市民文化中被精細化、商品化的分析,這讓我看到瞭傳統儒傢倫理在商業浪潮衝擊下的鬆動與變異。文字風格兼具學術的嚴謹和故事的趣味性,讀起來一點不費力,仿佛跟隨作者走進瞭那個燈紅酒綠卻又充滿算計的市井世界。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全新的維度去重新審視中國古代社會的活力與復雜性,遠比教科書上的描述要鮮活得多。
評分最近沉迷於一本探討魏晉玄學與清談之風的書籍,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新穎,它沒有把玄學簡單地等同於“避世”,而是深入探討瞭在漢末政治崩潰後,知識分子如何通過“言談”構建一個新的精神秩序。作者對竹林七賢的分析,不再是臉譜化的灑脫不羈,而是展現瞭他們在道與名、自由與責任之間的掙紮與權衡。讀到他們對“自然無為”的闡發時,我仿佛也置身於那場場高談闊論之中,空氣中彌漫著竹葉的清香和思想碰撞的火花。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具有感染力,邏輯鏈條嚴密,論證過程層層遞進,但又絲毫沒有學術的枯燥感,反而有一種詩意的流動性。它成功地讓我理解瞭,那個看似“虛無”的時代,實際上蘊含著對生命本質最深刻的追問,是古代思想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轉摺點。
評分我剛讀完一本關於明代江南園林藝術的畫冊,簡直是視覺上的盛宴。這本書的精妙之處在於,它不僅展示瞭拙政園、留園那些著名的景緻,更重要的是,它通過大量的園林平麵圖、意境圖以及古代文人的遊記摘錄,構建瞭一種“可居、可遊、可賞”的立體空間感。不同於那些隻羅列名勝的導覽手冊,這本書強調的是“藉景”與“移步換景”的哲學內涵,是如何將天地的自然之美,通過人工的布局,濃縮於一方小小的天地之間。其中有一章專門對比瞭北方皇傢園林的規整與江南私傢園林的麯摺靈動,語言極為優美,像是品嘗著不同年份的佳釀。我尤其欣賞作者對疊山理水背後象徵意義的解讀,那不是簡單的堆砌石頭,而是文人寄托山水情懷的載體。這本書的印刷色彩還原度極高,那些苔痕斑駁的石牆、水光瀲灧的池塘,仿佛觸手可及,極大地滿足瞭我對古典美學的想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