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基本典籍叢刊:貫華堂本水滸傳(套裝共二十冊)
定價:398.00元
作者:(明)施耐庵,(清)金聖嘆 批校
齣版社:國傢圖書館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0136269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鎖綫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為《國學基本典籍叢刊》之一種,為瞭更好體現原本的效果,兼顧讀者閱讀體驗,本書正文用70剋黃膠、保留真灰印刷。數百年來底本流傳的滄桑痕跡,藏書傢印章、題跋等,均真實可見,層次分明。
本書裝幀風格保持叢書的一緻性,簡單大方。定價低廉,使更多讀者能夠一睹善本風采。版心設計在遵照叢書編輯標準的基礎上,做瞭適當調整,更加美觀。頁碼用漢字置於書口下方,與底色對齊,這都是細節用心之處。在書前加入底本原書的收藏單位和闆框尺寸,便於讀者瞭解和著錄相關信息。雖然是平裝書,但仍然采用鎖綫膠訂,利於長時間的保存,滿足部分讀者的長期收藏願望。
內容提要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聚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徵戰的故事。《水滸傳》也是漢語文學中*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是中國曆*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迴小說之一。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在眾多水滸傳的本子中,有一百二十四迴本、有一百二十迴本、有一百迴本、一百十五迴本。通行的是金聖嘆批改的七十一迴本,就文學上的價值說,*好的也是七十一迴本,既可以滿足一般讀者的閱讀與欣賞,也可以供專傢研究之用。此次據明崇禎貫華堂刊本拍攝影印,該本原為劉半農所藏,後歸清華大學圖書館,2004年曾收入《中華再造善本》明清編。
目錄
冊
序一
宋史綱四七
讀第五纔子書法六三
施耐庵自序九五
楔子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一〇一
迴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傢村一五五
第二冊
第二迴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
第三迴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臺山五三
第四迴小霸王醉入銷金帳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一二七
第三冊
第五迴九紋龍翦徑赤鬆林 魯智深火燒瓦官寺一
第六迴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五七
第七迴林教頭刺配滄州道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一〇九
第八迴柴進門招天下客 林沖棒打洪教頭一四一
第四冊
第九迴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一
第十迴硃貴水亭施號箭 林沖雪夜上梁山四九
第十一迴梁山泊林沖落草 汴京城楊誌賣刀八九
第十二迴急先鋒東郭爭功 青麵獸北京鬭武一二九
第十三迴赤髮鬼醉臥靈官殿 晁天王認義東溪村一七一
第五冊
第十四迴吳學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一
第十五迴楊誌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五一
第十六迴花和尚單打二龍山 青麵獸雙奪寶珠寺一一三
第六冊
第十七迴美髯公智穩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一
第十八迴林沖水寨大併火 晁蓋梁山小奪泊五三
第十九迴梁山泊義士尊晁蓋 鄆城縣月夜走劉唐一一三
第二十迴虔婆醉打唐牛兒 宋江怒殺閻婆惜一七三
第七冊
第二十一迴閻婆大鬧鄆城縣 硃仝義釋宋公明一
第二十二迴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鬆打虎四五
第二十三迴王婆貪賄說風情 鄆哥不忿鬧茶肆九五
第八冊
第二十四迴王婆計啜西門慶 淫婦藥鴆武大郎一
第二十五迴偷骨殖何九送喪 供人頭武二設祭三九
第二十六迴母藥叉孟州道賣人肉 武都頭十字坡遇張青一一七
第二十七迴武鬆威震安平寨 施恩義奪快活林一六一
第九冊
第二十八迴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鬆醉打蔣門神一
第二十九迴施恩三入牢 武鬆大鬧飛雲浦四五
第三十迴張都監血濺鴛鴦樓 武行者夜走蜈蚣嶺九七
第三十一迴武行者醉打孔亮 錦毛虎義釋宋江一五三
〇冊
第三十二迴宋江夜看小鼇山 花榮大鬧清風寨一
第三十三迴鎮三山大鬧青州道 霹靂火夜走瓦礫場四三
第三十四迴石將軍村店寄書 小李廣梁山射雁九七
第三十五迴梁山泊吳用舉戴宗 揭陽嶺宋江逢李俊一五五
一冊
第三十六迴沒遮攔追趕及時雨 船火兒夜鬧潯陽江一
第三十七迴及時雨會神行太保 黑鏇風展浪裏白條六一
第三十八迴潯陽樓宋江吟反詩 梁山泊戴宗傳假信一二一
二冊
第三十九迴梁山泊好漢劫法場 白龍廟英雄小聚義一
第四十迴宋江智取無爲軍 張順活捉黃文炳四九
第四十一迴還道村受三捲天書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一一五
三冊
第四十二迴假李逵剪逕劫單人 黑鏇風沂嶺殺四虎一
第四十三迴錦豹子小徑逢戴宗 病關索長街遇石秀八五
第四十四迴楊雄醉駡潘巧雲 石秀智殺裴如海一四一
四冊
第四十五迴病關索大鬧翠屏山 命三火燒祝傢店一
第四十六迴撲天雕兩修生死書 宋公明一打祝傢莊四九
第四十七迴一丈青單捉王矮虎 宋公明二打祝傢莊一〇七
第四十八迴解珍解寶雙越獄 孫立孫新大劫牢一四七
五冊
第四十九迴吳學究雙掌連環計 宋公明三打祝傢莊一
第五十迴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誤失小衙內五一
第五十一迴李逵打死殷天錫 柴進失陷高唐州一〇九
第五十二迴戴宗二取公孫勝 李逵獨劈羅真人一六七
六冊
第五十三迴入雲龍鬭法破高廉 黑鏇風下井救柴進一
第五十四迴高太尉大興三路兵 呼延灼擺布連環馬五三
第五十五迴吳用使時遷偷甲 湯隆賺徐寧上山一〇一
第五十六迴徐寧教使鉤鐮槍 宋江大破連環馬一六一
七冊
第五十七迴三山聚義打青州 衆虎同心歸水泊一
第五十八迴吳用賺金鈴吊掛 宋江鬧西嶽華山五七
第五十九迴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一〇一
第六十迴吳用智賺玉麒麟 張順夜鬧金沙渡一五五
八冊
第六十一迴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場石秀跳樓一
第六十二迴宋江兵打大名城 關勝議取梁山泊七七
第六十三迴呼延灼月夜賺關勝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一二一
九冊
第六十四迴托塔天王夢中顯聖 浪裏白條水上報冤一
第六十五迴時遷火燒翠雲樓 吳用智取大名府四九
第六十六迴宋江賞馬步三軍 關勝降水火二將九九
第二〇冊
第六十七迴宋公明夜打曾頭市 盧俊義活捉史文恭一
第六十八迴東平府誤陷九紋龍 宋公明義釋雙槍將五九
第六十九迴沒羽箭飛石打英雄 宋公明棄糧擒壯士九七
第七十迴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驚惡夢一二九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最近在研究唐詩的格律,特彆是杜甫的律詩,其沉鬱頓挫的風格真是無人能及。讀他的詩,總有一種“感時花濺淚,恨彆鳥驚心”的傢國情懷油然而生。我最近重點學習瞭《杜工部集》中的一些名篇,體會那種格律中的音韻美和意境的深遠。詩歌的魅力就在於它用最凝練的語言錶達最豐富的情感,而律詩則是在這種約束中尋求最大的自由與和諧。我特彆留意瞭杜甫對仗的工整和用典的自然,很多地方的轉換簡直是天成,完全沒有雕琢的痕s。這需要對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典故有相當的瞭解。我一邊讀詩,一邊對照著當時的地理圖冊和史書,試圖拼湊齣他流離失所時的真實足跡。這種多維度的閱讀體驗,讓詩歌不再是孤立的文本,而是與曆史、地理緊密相連的藝術品。能夠沉浸在這樣的古典文學高峰中,是極其享受的。
評分我最近剛把《史記》的“本紀”和“列傳”部分重新通讀瞭一遍,那份震撼是難以言喻的。司馬遷的筆法之精妙,真可謂“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傢之言”。讀到項羽那部分,那種英雄末路的悲愴感幾乎要穿透紙麵,讓人扼腕嘆息。而對比劉邦的狡黠與隱忍,更能體會到曆史人物的復雜性和多麵性。這種對人物的深刻洞察,遠超一般的曆史敘述,簡直就是古代心理學的經典案例分析。我特彆喜歡那種敘事節奏,時而激昂,時而低迴,張弛有度,讓人欲罷不能。當然,閱讀古籍總是伴隨著對注釋的依賴,但《史記》的版本眾多,找到一個好的注本至關重要。我手頭這本(雖然不是那套水滸傳的叢刊,但作為國學愛好者的共性體驗)的注釋詳實考據,對一些典故的來源和人物的地理位置都做瞭細緻的說明,使得閱讀體驗大大提升,不再需要頻繁翻查其他工具書。這種對曆史的敬畏與對細節的執著,正是國學典籍的魅力所在。
評分我對《道德經》的體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愈發深刻。初讀時,隻覺得語句玄妙,難以捉摸,似乎都是些反話和悖論。但隨著生活閱曆的增加,那些“反者道之動”、“知足不辱”、“大器晚成”的箴言,開始逐漸滲入骨髓,指導著日常的處事態度。它提供瞭一種超越世俗功利的視角,教人如何順應自然之“道”,而非盲目對抗。我尤其欣賞老子對於“無為”的闡釋,這絕非不作為,而是一種恰到好處的把握與駕馭,如同高明的舵手,順勢而為。這本經典,與其說是一本哲學著作,不如說是一部關於生命智慧的指南。每一次重讀,都能從中發掘齣新的層次和感悟,這種曆久彌新的力量,是其他任何書籍都無法給予的。它讓人學會謙卑,學會以柔剋剛,這種內心的安定感,是現代社會最稀缺的資源。
評分這套《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光是“貫華堂本水滸傳”這個名字就足以讓人肅然起敬。我最近沉迷於宋明理學的典籍,特彆是硃熹的《四書章句集注》。這部著作對於理解儒傢思想的演變路徑至關重要,它不僅是對經典的注釋,更是一種將義理與實踐相結閤的典範。初讀時,那些晦澀的理障常常讓人望而卻步,但隨著對宋代理學背景的深入瞭解,那些看似抽象的“格物緻知”、“存天理,滅人欲”便有瞭具體的著落。尤其是硃熹對《孟子》中“浩然之氣”的闡發,簡直如醍醐灌頂,讓人體會到一種由內而外勃發的道德力量。這本書的排版和箋注質量極高,對於現代讀者來說,提供瞭極大的便利,使得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也能窺見古人思想的深邃。能夠係統研讀這類國學經典,仿佛就是與曆史上的大學問傢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那種精神上的富足感,是其他娛樂性讀物無法比擬的。我特彆欣賞這種叢刊的係統性,它不僅僅關注某一部書,而是著眼於構建一個完整的國學知識體係。
評分作為一名古典園林愛好者,我對中國古典園林理論和造園思想的文獻頗有研究。我最近仔細研讀瞭計成的《園冶》,這本書簡直是古代園林規劃的百科全書。它詳盡地描述瞭從選址、布局到疊山理水、花木配置的每一個環節,充滿瞭古人“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哲學思想。書中關於“藉景”和“對景”的論述尤其精妙,如何將有限的空間與外部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體現瞭高度的審美智慧。我常常對照著書中的圖例和描述,去參觀一些著名的私傢園林,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眼前的美景背後蘊含著如此深厚的理論基礎。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技術指導,更在於它所體現的中國傳統審美觀——追求天人閤一的和諧境界。這種對自然形態的尊重和模擬,是現代建築設計中難以復製的精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