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圣才教育:潘祖仁《高分子化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修订版)(赠送电子书大
定价:48.00元
作者:圣才考研网
出版社:中国石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11446800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n
本书是《高分子化学》(第5版)(潘祖仁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学习辅导书。本书遵循第5版的章目编排,共分为9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为课(章)后习题详解,对第5版的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精选名校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目录
章 绪论(1)
n1.1 复习笔记(1)
n1.2 课后习题详解(4)
n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10)
n第2章 缩聚和逐步聚合(13)
n2.1 复习笔记(13)
n2.2 课后习题详解(19)
n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40)
n第3章 自由基聚合(46)
n3.1 复习笔记(46)
n3.2 课后习题详解(54)
n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82)
n第4章 自由基共聚合(91)
n4.1 复习笔记(91)
n4.2 课后习题详解(94)
n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105)
n第5章 聚合方法(110)
n5.1 复习笔记(110)
n5.2 课后习题详解(113)
n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122)
n第6章 离子聚合(124)
n6.1 复习笔记(124)
n6.2 课后习题详解(128)
n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139)
n第7章 配位聚合(144)
n7.1 复习笔记(144)
n7.2 课后习题详解(146)
n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153)
n第8章 开环聚合(155)
n8.1 复习笔记(155)
n8.2 课后习题详解(156)
n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160)
n第9章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162)
n9.1 复习笔记(162)
n9.2 课后习题详解(166)
n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174)
n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对“笔记”的理解,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学习者自己做的课堂笔记的范畴,它更像是一份经过精心提炼和升华的“知识浓缩精华”。它不是简单地抄录了潘祖仁教授讲课的逐字稿,而是系统地整理了他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最容易混淆、最容易失分的核心知识点,并用一种结构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例如,在涉及到高分子分子量测定方法时,它没有平均地介绍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而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如凝胶渗透色谱法与光散射法)设置了对比表格,并明确指出了每种方法在处理特定分子量范围和支化度问题上的局限性。这种“对比-分析-应用”的笔记结构,效率高到令人发指。我感觉我像是拥有了一位全职的“知识过滤器”,它帮我滤掉了大量冗余信息和次要细节,直接将我推到了高分子化学这门学科最核心的知识矩阵中央。对于时间紧张,需要高效掌握重点并应对高难度考试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无可替代,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论。
评分说实话,我对考研真题的解析部分尤其看重,因为这才是检验我是否真正掌握知识的关键。很多所谓的“真题解析”,无非是把题目抄一遍,然后给出一个标准答案,顶多加上几句“此题考察的是……”这种敷衍了事的评语。然而,这本笔记和习题详解的处理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不仅仅给出了最终答案,更重要的是,它像一个解题思路的“导航仪”。对于一道涉及到复杂热力学计算的题目,它会明确指出:首先,你需要确定哪个阶段是平衡状态;其次,你需要选择合适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公式;最后,它会详细展示所有中间变量的代入和有效数字的取舍。更绝的是,它还会针对那些容易“踩雷”的地方进行特别标注,比如在哪里需要考虑熵变的贡献,或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忽略高分子链的末端效应。这种细致入微的解析,远超出了一个普通习题集应有的范畴,更像是一位全程陪伴的私人导师在帮你“debug”思维定式。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了一位懂得命题人思维的“内线”在指点迷津。对于任何想在考研中取得突破的考生来说,光是冲着这部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这本书的价值就已经完全体现出来了。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在自学高分子化学路上摸爬滚打的苦行僧量身定做的救命稻草!我之前买过好几本号称“详尽解析”的参考书,结果拿到手才发现,要么是理论讲得云里雾里,跟教科书一个德行,要么就是习题答案只有寥寥几步,根本不知道中间的推导过程是怎么冒出来的。潘祖仁老师这本书的名头本来就响亮,加上这是经过“修订”的版本,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入手了。拆开快递包装,厚厚的一本拿在手里就觉得沉甸甸的,分量十足,这至少说明内容是充实的,不是那种注水严重的“薄本”。我尤其欣赏它对基础概念的梳理方式,不是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耐心地把每一步逻辑链条都给你捋顺了。比如在讲到聚合反应动力学的时候,很多书会直接给出一大堆微分方程,让人望而生畏。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是,先从宏观的现象入手,然后逐步引入速率常数的意义,再用清晰的图示来解释“拟一级反应”是如何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快速建立起对复杂反应机理的直观理解。可以说,它填补了我之前学习资料中,对“深度解析”那一环的巨大空白,简直是我的学习效率倍增器。
评分这本书的修订版带来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覆盖面和实时性上。高分子化学这门学科,随着新材料和新合成方法的不断涌现,知识体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我注意到,这次修订在一些前沿热点,比如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如ATRP、RAFT)相关的习题和解析部分,明显加大了比重,而且解释得相当到位,不再是那种老旧的、只关注传统自由基或逐步聚合的框架。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紧跟学科前沿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很多旧版资料对这些新技术的介绍往往只是蜻蜓点水,甚至有些错误信息。但在这本修订版中,相关理论的引入非常自然流畅,它没有生硬地把新技术当作孤立的知识点抛出来,而是将其巧妙地嵌入到现有的聚合动力学框架下进行对比和深化。阅读这些章节时,我能感受到编者对学科发展脉络的深刻把握,他们不是简单地修补旧内容,而是真的在更新知识的“数据库”。这让我的学习目标从“通过考试”提升到了“理解学科全貌”的高度,确实让人受益匪浅。
评分与其他参考书相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和排版设计也体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我讨厌那种黑白印刷、字体拥挤、图表模糊不清的书籍,它们读起来就像是在啃一本枯燥的法律条文。而这本《高分子化学》的笔记部分,虽然内容密度很大,但通过合理的版面设计和恰当的字体粗细区分,使得重点信息一目了然。它在讲解复杂理论时,会适当地穿插一些简短的、富有启发性的总结性语句,这些小小的“金句”往往能瞬间点亮我思维中的某个盲点。例如,当解释高分子链构象统计力学时,它用了一个比喻,将自由转动和受阻转动比作“轻松散步”与“拥挤人群中的挪步”,这个形象的比喻极大地降低了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这种将深奥的科学原理与生动的日常经验相结合的叙事方式,让阅读过程变得不再是煎熬,而是一种享受。它仿佛在告诉我,学习科学不一定非要板着脸,幽默和清晰的逻辑同样可以并存,这无疑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持续学习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