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建党伟业
定价:45.00元
作者:何虎生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043791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爱国主义教育读本,红色经典必读之作
“共和国三部曲史学读本”是2017年重点主题出版物,是向党的献礼之作,是由中影股份授权,并参考作品改编而来的史学读本,内容真实严谨、描写翔实生动。《建党伟业》是其中之一,重温红色历史,铭记党的宗旨,缅怀革命先烈,以史实读本的形式真实还原中国党建党历程,精彩再现中国党党员的风貌,讲述*、李大钊、陈独秀、等中国党员在兵戈抢攘的动荡年代为国家出生入死、奋不顾身的传奇故事。
这是一部青春和热血的史诗,这是一部值得党员阅读的建党伟业之书。内容提要
本书是以中影股份领衔出品的电影《建党伟业》为依据,用翔实的史料,记录了皇城北京的觉醒、革命薪火的传递、南国盛开花、党组织的诞生、掀起工人运动*次高潮等重要历史事件,生动地反映了我党成立前的社会状况、各地党组织建立的过程和主要活动。本书作为爱国主义教育读本,增强了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家国情怀,坚定了青少年积极进取、热爱祖国的理想信念。
目录
章 中华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 4
一、辛亥革命与袁世凯窃权 4
1、苟利国家生死以——近代中国人的救亡图存 4
2、汉家还有烽火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创立 8
3、狼子野心夺共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11
二、政党政治和民国政局 14
1、风雨过多春已空——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 15
2、悠悠帝梦骤然碎——袁世凯的复辟闹剧 17
3、城头变换大王旗——北洋军阀的黑暗年代 20
三、反对北洋军阀,维护革命成果 23
1、国父悼亡起遗甲——宋教仁遇刺与二次革命 24
2、临危改制铸新魂——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 26
3、壮士断腕再呼号——护国与护法运动 29
第二章 十月革命和中国民众的觉醒 34
一、新文化运动下的中国 34
1、革故鼎新师德赛——陈独秀与《新青年》 34
2、文坛新风别旧韵——胡适与提倡白话文运动 38
3、兼收并蓄向自由——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40
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42
1、一夜春雷百蛰空——撼动世界的十月革命 43
2、必是红旗现环球——十月革命对中国人的启迪 45
三、 五四运动滚动春雷 48
1、漫卷诗书喜欲狂——中国成了战胜国 49
2、九州飘摇学子怒——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51
3、学工联动开天地——改变中国的五四运动 53
4、日出江花红胜火——五四运动后新思潮的传播 57
第三章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60
一、上海的早期党组织 60
1、风雨欲来上海滩——上海的革命形势 60
2、黄浦江畔汇群英——上海早期党组织的 64
3、万里奔波党初成——维经斯基帮助建党 69
二、北京的早期党组织 71
1、晨钟惊醒紫禁城——北京的革命形势 71
2、青春校园荡新风——北京早期党组织的 74
3、亢慕义斋谱新篇——北京大学图书馆建党 81
三、京沪两地早期党组织的活动 84
1、震荡九州传心声——宣传马克思主义 85
2、红旗一举千里明——组织工人运动 87
3、五月风来成花海——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91
第四章 早期党组织的建立 94
一、长沙的早期党组织 94
1、三湘大地赤焰燃——湖南的革命形势 94
2、革命志士聚星城——长沙早期党组织的 97
3、湘江两岸塑新民——秘密发展的长沙党组织 101
二、 武汉、广州、济南的早期党组织 103
1、滚滚浪潮起江城——武汉早期党组织的创立 104
2、羊城先锋承斗志——广州早期党组织的创立 108
3、革命曙光耀泉城——济南早期党组织的创立 113
三、海外的早期党组织 116
1、一寸丹心图报国——旅法早期组织的创立 117
2、革命火炬传东瀛——旅日早期组织的创立 121
第五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25
一、各地代表聚上海 125
1、出入江山多险阻——国际代表来华 125
2、排难历险齐聚首——各地代表抵达上海 129
3、惟憾独缺二先生——陈独秀、李大钊没有出席 132
二、 阶段会议在上海召开 136
1、千里革命行跬步——大会正式召开 136
2、奈何节外又生枝——会场闯进的陌生人 140
3、力图大业暂离沪——代表们决定转移 144
三、 中国革命的航船开始启航 147
1、泛舟南湖言壮志——在嘉兴的闭幕会议 148
2、一唱雄鸡天下白——宣告中国党诞生 150
3、星火燎原赤县天——焕然一新的中国革命 154
第六章 完成建党伟业 156
一、二大的召开 156
1、思想成熟重国情——陈独秀认识的转变 156
2、革命增筑民族魂——制定党的低纲领 159
3、同舟共济万里航——酝酿次国共合作 163
二、掀起工人运动次高潮 168
1、缜略运筹起盛事——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168
2、云开月明见薄光——取得胜利的罢工 172
3、暴雨疾风事堪无——京汉铁路工罢工遭 177
三、开展农民、青年、妇女运动 183
1、千年沃土耀星火——将农民发动起来 183
2、书生意气斥方遒——将青年组织起来 186
3、巾帼解放亦栋梁——把妇女动员起来 189
结语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194
参考书目 195
后 记 197
作者介绍
何虎生,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史、当代中国史和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出版《建国大业》、《洪流纪事》、《伟人*》、《中国党的宗教政策研究》等十余部著作,在*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文摘
序言
装帧设计和排版也为这部作品增色不少,虽然是文字为主,但出版社在细节上看得出是用心了的。纸张的质感,字体的选择,都让人在长时间阅读后感觉较为舒适,这对于一部需要沉下心来细读的作品来说至关重要。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文献资料的运用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许多看似信手拈来的情节,背后想必是做了大量的考证工作,使得故事的真实性得到了坚实的支撑,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它成功地平衡了文学的想象与历史的严谨,让读者既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又能从中获得准确的历史认知,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处理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张弛有度,该磅礴处气势如虹,该沉静时又娓娓道来,让人在阅读时不觉疲惫,反而像是在跟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穿梭于历史的迷宫之中。语言风格方面,作者似乎驾驭了多种文体,时而如史诗般庄严,时而又融入了民间故事的生动与诙谐,这种多变的风格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思想碰撞的描写,那种不同观念激烈交锋的场面,写得非常有张力,没有简单的褒贬,而是力求呈现出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每次读到关键情节,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细细回味作者是如何通过巧妙的布局,将看似零散的事件串联成一个完整而有力的叙事链条。
评分与其说这是一本历史题材的书,不如说它是一部关于“信仰的力量”的深刻探讨。作者没有停留在简单的事件复述,而是深入挖掘了驱动那些历史人物前进的精神内核。读完后,我被那种超越了个人的、为了一个宏大目标而献身的精神深深震撼。书中对于早期组织者们在艰苦条件下如何维持信念、如何进行思想动员的描绘,尤为引人入胜,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光辉,但也夹杂着现实的残酷,使得这份信仰显得更加真实可贵。这种对精神世界的执着描摹,使得整部作品的立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再是平面化的叙事,而是具有了深刻的思想穿透力,让人在合卷之后仍久久思索。
评分这部小说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尤其欣赏他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那种在理想与现实、责任与情感之间的挣扎与抉择,读来令人感同身受。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咂摸出新的滋味,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充满激情与苦难的岁月。书中的细节处理得极其到位,无论是场景的布置还是人物的对话,都透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让人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它不仅仅是一部作品,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着那个时代复杂的人性与深刻的社会变革。阅读的过程,也是一场与历史的深度对话,让人在感叹逝去时光的同时,也对当下的生活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成功地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普通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让人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能脚踏实地感受到泥土的芬芳与艰辛。那些组成历史洪流的普通成员,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家庭琐事、他们的爱恋与离别,都被作者赋予了应有的重量。我印象最深的是几段关于平凡人在重大历史关头所做出的抉择,这些选择往往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挣扎,比那些高高在上的“伟人语录”更具有感染力。这种由小见大的叙事策略,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年代数字,而是由无数个有血有肉的生命共同铸就的鲜活记忆,极大地拉近了当代读者与历史现场的距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