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有關物化順逆的描述,為道教內丹反還說提供瞭哲學依據,在中國思想史和內丹理論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此後道教將其列為重要教材,與四子真經相提並論。
內容簡介
分六化,每化為一捲,即道化、術化、德化、仁化、食化、儉化。每化又分若乾章,共一百一十章。主要運用道教哲學思想和儒學倫理觀念,以類推比附的手法,從事物的變化中,闡述修道成仙的思想,探尋社會治亂的因由,指齣實現太平治世的道路。
《化書》本齊物以言“道化”,本虛無以言“術化”,本無為以言“德化”,本道德以言“仁化”,本稅多民飢以言“食化”,三寶之一為儉,本之以言“儉化”。每化多先例舉自然現象如蛇化為龜,雀化為蛤之類,從中分析哲理,以明超生脫死及修身持世之道。此即所謂“君子體物而知身,體身而知道”之意。《道化》、《術化》兩捲,主要論齣生死、入神化之道,為本體觀、自然觀;《德化》、《仁化》、《食化》、《儉化》四捲,主要論修身治世之道,屬政治觀、倫理觀、修養觀。
《化書》以“化”為名,以萬物變化之道而立論,認為化之不間,如環之無窮,皆齣之於道,而以虛無為體。他列舉老楓可化為羽人,朽麥可化為蝴蝶,賢女可化為貞石,山蚯可化為百閤,有情無情,皆可相互轉化。修道之要,唯在師無誌虛,無心閤道,以神使形。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一有無,一死生,一情性,一內外,無實無虛可與道俱。如此則得天地之綱,知陰陽之房,蛻五行,脫三光,召陰陽,役五行,乃至彆構天地,重作日月,無所不化。
其論帝王之道,以道德仁義為本,認為五常之道皆齣於一。君有奇智,則天下不臣,有賞罰之教邪道進,有親疏之分則小人入。唯行仁義中正,能無憂無害。
其論含為民之本、民之急乃至食為五常之本。尚儉均食,則黔黎相悅,仁義自生,天下自治。對使民飢之統治者,則極度力抨擊之,認為此乃不平之甚,不義之甚。
其謂守一道,莫過於儉,儉乃救世之要道,理想的政治。
《化書》有關物化順逆的描述,為道教內丹反還說提供瞭哲學依據,在中國思想史和內丹理論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此後道教將其列為重要教材,與四子真經相提並論。
目錄
譚峭化書的社會思想和哲學思想(代序)
捲一 道化
蛇雀
老楓
耳目
環舞
鉛丹
形影
蟄藏
梟雞
四鏡
射虎
龍虎
遊雲
噦咽
大化
正一
天地
稚子
陽燧
死生
爪發
神道
神交
大含
捲二 術化
雲龍
猛虎
用神
水竇
魍魎
虛無
虛實
狐狸
轉舟
心變
珠玉
蠮々
鬍夫
陰陽
海魚
磵鬆
動靜
聲氣
大同
帝師
琥珀
捲三 德化
五常
飛蛾
異心
弓矢
聰明
有國
黃雀
籠猿
常道
感喜
太醫
讒語
刻畫
酒醴
恩賞
養民
捲四 仁化
得一
五行
畋漁
犧牲
太和
墨魚
神弓
救物
書道
鳳鴟
知人
螻蟻
歌舞
躑躅
止闕
象符
善惡
捲五 食化
七奪
巫像
養馬
絲綸
奢僭
燔骨
食迷
戰欲
膠竿
庚辛
興亡
雀鼠
無為
王者
鴟鳶
捲六 儉化
太平
權衡
禮道
食象
民情
懂號
君民
乳童
化柄
禦一
三皇
天牧
雕籠
禮要
清靜
損益
解惑
附綠
【一】序跋
【二】著綠
【三】考釋
精彩書摘
道之委也,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形生而萬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氣,氣化神,神化虛,虛明而萬物所以通也。是以古聖人窮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虛實相通,是謂大同。故藏之為元精,用之為萬靈,含之為太一,放之為太清。是以坎離消長於一身,風雲發泄於七竊,真氣薰蒸而時無寒暑,純陽流注而民無死生,是謂神化之道者也。
蛇雀
蛇化為龜,雀化為蛤。彼忽然忘麯屈之狀,而得蹣跚之質;此倏然失飛鳴之態,而得介甲之體。斫削不能加其功,繩尺不能定其象,何化之速也。且夫當空團塊,見塊而不見空;粉塊求空,見空而不見塊。形無妨而人自妨之,物無滯而人自滯之,悲哉!
老楓
老楓化為羽人,朽麥化為蝴蝶,自無情而之有情也。賢女化為貞石,山蚯化為百閤,自有情而之無情也。是故土木金石,皆有情性精魄。虛無所不至,神無所不通,氣無所不同,形無所不類。孰為彼,孰為我?孰為有識,孰為無識?萬物,一物也;萬神,一神也,斯道之至矣。
耳目
目所不見,設明鏡而見之;耳所不聞,設虛器而聞之。精神在我,視聽在彼。跰趾可以割,陷吻可以補,則是耳目可以妄設,形容可以僞置。既假又假,既惑又惑。所以知魂魄魅我,血氣醉我,七竊囚我,五根役我。惟神之有形,由形之有疣。苟無其疣,何所不可?
環舞
作環舞者宮室皆轉,瞰迴流者頭目自鏇。非宮室之幻惑也,而人自惑之;非迴流之,改變也,則人自變之。是故粉巾為兔,樂石為馬,而人不疑;甘言巧笑,圖臉畫眉,而人不知。唯清靜者,物不能欺。
鉛丹
術有火練鉛丹以代榖食者,其必然也。然歲豐則能飽,歲儉則能飢,是非丹之恩,蓋由人之誠也。則是我本不飢而自飢之,丹本不飽而自飽之。飢者大妄,飽者大幻,蓋不齊其道也。故人能一有無,一死生,一情性,一內外,則可以蛻五行、脫三光,何患乎一日百食,何慮乎百日一食。
形影
以一鏡照形,以餘鏡照影。鏡鏡相照,影影相傳,不變冠劍之狀,不奪黼黻之色。是形也與影無殊,是影也與形無異。乃知瑚以非實,影以非虛,無實無虛,可與道俱。
蟄藏
物有善於蟄藏者,或可以禦大寒,或可以去大飢,或可以萬歲不死。以其心冥冥兮無所知,神怡怡兮無所之,氣熙熙無所為。萬慮不能惑,求死不可得。是以大人體物知身,體身知神,體神知真,是謂吉人之津。
梟雞
梟夜明而晝昏,雞晝明而夜昏,其異同也如是。或謂梟為異,則謂雞為同;或謂雞為異,則謂梟為同。孰梟雞之異晝夜乎?晝夜之異梟雞乎?梟雞之同晝夜乎?夫耳中磬,我自聞;目中花,我自見。我之晝夜,彼之晝夜,則是晝不得謂之明,夜不得謂之昏。能齊昏明者,其唯大人乎!
四鏡
小人常有四鏡:一名璧,一名珠,一名砥,一名盂。璧視者大,珠視者小,砥視者正,盂視者倒。觀彼之器,察我之形,由是無大小、無長短、無妍醜、無美惡。所以知形氣謟我,精魄賊我,奸臣貴我,禮樂尊我。是故心不得為之君心,王不得為之主。戒之如火,防之如虎。純儉不可襲,清靜不可侮,然後可以跡容廣而躋三五。
射虎
射似虎者,見虎而不見石;斬暴蛟者,見蛟而不見水。是知萬物可以虛,我身可以無。以我之無,閤彼之虛。自然可以隱可以顯,可以死,可以生而無所拘。夫空中之鹿若飛雪,而目未嘗見;穴中之蟻若牛鬥,而耳未嘗聞,況非見聞者乎!
龍虎
龍化虎變,可以蹈虛空,虛空非無也;可以貫金石,金石非有也。有無相通,物我相同。其生非始,其死非終。知此道者,形不可得斃,神不可得逝。
遊雲
遊雲無質,故五色捨焉;明鏡無瑕,故萬物象焉。謂水之含天也,必天之含水也。夫百步之外,鏡則見人,人不見影,斯為驗也。是知太虛之中無所不有,萬耀之內無所不見。則世人且知心仰寥廓,而不知跡處虛空。寥廓無所間,神明且不遠。是以君子常正其心,常儼其容。則可以遊泳於寥廓,交友於神明而無咎也。
噦咽
有言臭腐之狀,則輒有所噦;聞珍羞之名,則妄有所咽。臭腐瞭然虛,珍羞必然無,而噦不能止,咽不能已。有懼菽醬若蝤蠐者,有愛鮑魚若鳳膏者。知此理者,可以齊奢儉,外榮辱,黜是非,忘禍福。
大化
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形化精,精化顧盼,而顧盼化揖讓,揖讓化升降,升降化尊卑,尊卑化分彆,分彆化冠冕,冠冕化車輅,車輅化宮室,宮室化掖衛,掖衛化燕享,燕享化奢蕩,奢蕩化聚斂,聚斂化欺罔,欺罔化刑戮,刑戮化悖亂,悖亂化甲兵,甲兵化爭奪,爭奪化敗亡。其來也勢不可遏,其去也力不可拔。是以大人以道德遊泳之,以仁義漁獵之,以刑禮籠罩之,蓋保其國傢而護其富貴也。故道德有所不實,仁義有所不至,刑禮有所不足,是教民為奸詐,使民為淫邪,化民為悖逆,驅民為盜賊。上昏昏然不知其弊,下恍恍然不知其病,其何以救之哉!
正一
世人皆知莧菹可以剖鱉,而不知硃草可以剖人。小人由是知神可以分,氣可以泮,形可以散。散而為萬,不謂之有馀;聚而為一,不謂之不足。若狂風飄發,魂魄夢飛;屐齒斷蚓,首尾皆動。夫何故?太虛,一虛也;太神,一神也;太氣,一氣也;太形,一形也。命之則四,根之則一。守之不得,捨之不失,是謂正一。
天地
天地盜太虛生,人蟲盜天地生,<蟲營>虰者,腸中之蟲也,<口尃>我精氣,鑠我魂魄,盜我滋味,而有其生。有以見我之必死,所以知天之必頹。天其頹乎,我將安有;我其死乎,<蟲營>虰將安守?所謂奸臣盜國,國破則傢亡;蠹蟲蝕木,木盡則蟲死。是以大人錄精氣,藏魂魄,薄滋味,禁嗜欲,外富貴。雖天地老而我不傾,<蟲營>虰死而我長生,奸臣去而國太平。
稚子
稚子弄影,不知為影所弄;狂夫侮像,不知為像所侮。化傢者不知為傢所化,化國者不知為國所化,化天下者不知為天下所化。三皇,有道者也,不知其道化為五帝之德。五帝,有德者也,不知其德化為三王之仁義。三王,有仁義者也,不知其仁義化為秦漢之戰爭。醉者負醉,疥者療疥,其勢彌顛,其病彌篤,而無反者也。
陽燧
陽燧召火,方諸召水,感激之道,斯不遠矣。高視者強,低視者賊;斜視者狡,平視者仁;張視者怒,細視者佞;遠視者智,近視者拙;外視者昏,內視者明。是故載我者身,用我者神,用神閤真,可以長存。
死生
虛化神,神化氣,氣化血,血化形,形化嬰,嬰化童,童化少,少化壯,壯化老,老化死。死復化為虛,虛復化為神,神復化為氣,氣復化為物。化化不間,由環之無窮。夫萬物非欲生,不得不生;萬物非欲死,不得不死。達此理者虛而乳之,神可以不化,形可以不生。
爪發
爪發者,我之形。何爪可割而無害,發可截而無痛?蓋榮衛所不至也。則是我本無害而筋骨為之害,我本無痛而血肉為之痛。所以知喜怒非我作,哀樂非我動,我為形所昧,形為我所愛。達此理者,可以齣生死之外。
神道
太上者,虛無之神也;天地者,陰陽之神也;人蟲者,血肉之神也。其同者神,其異者形。是故形不靈而氣靈,語不靈而聲靈,覺不靈而夢靈,生不靈而死靈。水至清而結冰不清,神至明而結形不明。水泮返清,形散返明。能知真死者,可以遊太上之京。
神交
牝牡之道,龜龜相顧,神交也;鶴鶴相唳,氣交也。蓋由情愛相接,所以神氣可交也。是故大人大其道以閤天地,廓其心以符至真,融其氣以生萬物,和其神以接兆民。我心熙熙,民心怡怡。心怡怡兮不知其所思,形惚惚兮不知其所為。若一氣之和閤,若一神之混同,若一聲之哀樂,若一形之窮通。安用旌旗,安用金鼓,安用賞罰,安用行伍?斯可以將天下之兵,滅天下之敵。是謂神交之道也。
大含
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形氣相乘而成聲。耳非聽聲也,而聲自投之;榖非應響也,而響自滿之。耳,小竊也;榖,大竊也。山澤,小榖也;天地,大榖也。一竊鳴,萬竊皆鳴;一榖聞,萬榖皆聞。聲道氣,氣道神,神道虛;虛含神,神含氣,氣含聲。聲氣形相道相含,雖鞦蚊之翾翾,蒼蠅之營營,無所不至也。由此知之,雖絲毫之慮,必有所察;雖啾嚓之言,必有所聞。唯大人之機,天地莫能見,陰陽莫能知,鬼神莫能窺。夫何故?道德仁義之所為。
前言/序言
化書舊名齊邱子,南唐時宋齊邱撰。此說見於宋初張耒宋齊邱化書後、馬令南唐書和晃公武郡齊讀書誌。然與宋齊邱同時代之陳搏則以為非。
《化書》分六化,每化為一捲,即道化、術化、德化、仁化、食化、儉化。每化又分若乾章,共一百一十章。主要運用道教哲學思想和儒學倫理觀念,以類推比附的手法,從事物的變化中,闡述修道成仙的思想,探尋社會治亂的因由,指齣實現太平治世的道路。
《化書》本齊物以言“道化”,本虛無以言“術化”,本無為以言“德化”,本道德以言“仁化”,本稅多民飢以言“食化”,三寶之一為儉,本之以言“儉化”。每化多先例舉自然現象如蛇化為龜,雀化為蛤之類,從中分析哲理,以明超生脫死及修身持世之道。此即所謂“君子體物而知身,體身而知道”之意。《道化》、《術化》兩捲,主要論齣生死、入神化之道,為本體觀、自然觀;《德化》、《仁化》、《食化》、《儉化》四捲,主要論修身治世之道,屬政治觀、倫理觀、修養觀。
《化書》以“化”為名,以萬物變化之道而立論,認為化之不間,如環之無窮,皆齣之於道,而以虛無為體。他列舉老楓可化為羽人,朽麥可化為蝴蝶,賢女可化為貞石,山蚯可化為百閤,有情無情,皆可相互轉化。修道之要,唯在師無誌虛,無心閤道,以神使形。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一有無,一死生,一情性,一內外,無實無虛可與道俱。如此則得天地之綱,知陰陽之房,蛻五行,脫三光,召陰陽,役五行,乃至彆構天地,重作日月,無所不化。
其論帝王之道,以道德仁義為本,認為五常之道皆齣於一。君有奇智,則天下不臣,有賞罰之教邪道進,有親疏之分則小人入。唯行仁義中正,能無憂無害。
其論含為民之本、民之急乃至食為五常之本。尚儉均食,則黔黎相悅,仁義自生,天下自治。對使民飢之統治者,則極度力抨擊之,認為此乃不平之甚,不義之甚。
其謂守一道,莫過於儉,儉乃救世之要道,理想的政治。
《化書》有關物化順逆的描述,為道教內丹反還說提供瞭哲學依據,在中國思想史和內丹理論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此後道教將其列為重要教材,與四子真經相提並論。
化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