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食品添加剂手册(第2版)

天然食品添加剂手册(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凌关庭 编
图书标签:
  • 食品添加剂
  • 天然添加剂
  • 食品安全
  • 食品科技
  • 食品工业
  • 配料
  • 食品配方
  • 功能性食品
  • 食品保鲜
  • 营养强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31938
版次:2
商品编码:10068229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1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为适应食品添加剂向天然方向迅速发展的趋势,《天然食品添加剂手册》特选收联合国及各国允许使用的天然食品添加剂1100余种。包括营养强化剂、增味剂、乳化剂、防腐保鲜剂、抗氧化剂等类。所收品种不少是由天然原料通过超滤、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色谱分离、生物合成等新技术取得的新制品。因此,本书为生产这些新型的天然食品添加剂提供了参考;也对应用这些天然食品添加剂来开发新型食品及生产加工食品有一些指导作用。本手册对每一种天然食品添加剂除介绍名称、结构、法定编号、性状、制法、质量标准、用途、限量、安全性等基本数据外,还介绍了近期的生产单位、参考价格和参考资料。在每一类天然食品添加剂之前,介绍了他们的共性、进展和经贸情况。书后附有中、英文索引以便检索。
本手册可视作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凌关庭主编《食品添加剂手册》(第三版,2003)的续编,对各种通用测试方法均可套用,本手册不另作介绍。本手册供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科研、设计、教学、应用、检验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食品、化工、医学、卫生、商检、商业、外贸、物资等部门的从业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各类天然食品添加剂概述1
一、营养强化剂1
二、调味剂4
三、甜味剂6
四、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8
五、乳化剂15
六、增稠剂18
七、防腐剂和保鲜剂22
八、抗氧化剂24
九、天然食用色素26
十、香辛料(辛香料)31
十一、天然食用香味料(增香剂)35
十二、其他45
第二部分天然食品添加剂详述(品种目录见后)49
A49
B57
C94
D112
E158
F163
G178
H215
J257
K298
L316
M347
N376
O393
P398
Q413
R418
S437
T469
W489
X497
Y529
Z585
附录620
附录一《GB/T 19630��2—2005有机产品》附录620
附录二生产A级绿色食品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NY/T 392—2000)623
附录三日本现有天然食品添加剂名单(419种)624
附录四日本现有天然香料基原物质名单(612种)632
附录五日本天然添加物之三:通常作为食品也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物质649
附录六韩国准用食品添加剂名单:B天然食品添加剂650
附录七韩国KFDA准用的天然香料物质名单652
附录八GB 2760—2007中“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名单”
中“所例外的食品类别名单”655
第一版通用参考资料656
第二版通用参考资料657
中文索引659
英文索引676

前言/序言


《舌尖上的安全: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科学与应用》 在追求健康与天然的时代,食品安全与品质成为消费者日益关注的焦点。从餐桌上的佳肴到日常的零食,食品添加剂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能够提升食品的风味、色泽、口感,延长保质期,甚至增强营养价值。然而,对于“添加剂”一词,许多人仍怀有顾虑,担心它们是否会对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舌尖上的安全: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科学与应用》正是这样一本旨在拨开迷雾,澄清误解的力作。它不回避公众的疑问,而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天然食品添加剂的方方面面。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化学名词堆砌,而是真正将复杂的科学原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让读者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并非所有的添加剂都等于“不安全”。 本书的开篇,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探索天然物质神奇力量的旅程。从古老的智慧中汲取灵感,我们会发现,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天然食材来改良食品的口感和保存方式,这便是天然食品添加剂的雏形。本书将追溯历史的足迹,介绍那些世代相传的天然防腐剂、天然色素、天然增味剂,揭示它们是如何在不被现代科学命名的情况下,默默守护着我们的餐桌。 接着,本书将进入科学的殿堂,系统地介绍各类主要的天然食品添加剂。读者将了解到,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如胡萝卜素、叶绿素、花青素等,它们不仅为食品增添了诱人的色彩,更常常伴随着抗氧化等健康益处。我们也将深入探讨天然甜味剂,如甜菊糖苷、罗汉果提取物等,了解它们是如何在满足甜味需求的同时,成为糖尿病患者和关注体重人士的福音。 此外,本书还将重点关注天然的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保持食品新鲜度和防止变质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本书将详细介绍天然来源的防腐物质,如迷迭香提取物、维生素E(生育酚)等,解释它们如何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长食品的货架期,从而减少食物浪费,并保障消费者在食用过程中的健康。对于消费者关心的“化学添加剂”问题,本书也将通过科学的对比分析,清晰地阐明天然食品添加剂在安全性、可降解性以及对人体代谢影响方面的独特优势。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详实的科学解读。它将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解释这些天然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例如,为什么某些天然色素能够稳定地呈现颜色?这些天然甜味剂的甜味是如何被舌蕾感知的?天然抗氧化剂又是如何捕捉自由基,从而保护食品免受氧化的?每一个问题,本书都将提供基于科学研究的严谨解答,让读者摆脱盲目恐慌,建立起科学的认知。 除了基础的理论知识,本书还将深入探讨天然食品添加剂在不同食品类别中的实际应用。从烘焙食品、乳制品、饮料到肉制品、糖果,读者将看到这些天然成分是如何在实际生产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我们带来更安全、更美味、更健康的食品选择。本书将通过大量的实例,让读者体会到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舌尖上的安全: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科学与应用》将引导读者如何理性看待食品标签,辨别和选择更健康的食品。本书将教会读者如何读懂成分表,识别哪些是来源可靠的天然添加剂,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消费者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本书的编写团队汇集了食品科学、营养学、化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研究态度,为读者呈现了一部内容权威、观点科学、语言生动的著作。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科研文献和权威报告,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舌尖上的安全: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科学与应用》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书,它更是一把钥匙,帮助我们开启对食品安全更深层次的理解。它鼓励我们拥抱科学,理性消费,共同营造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的食品环境。无论您是食品行业的从业者,还是关心家人健康的普通消费者,亦或是对食品科学充满好奇的学生,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知识和深刻的启迪。翻开本书,让科学的光芒照亮您对舌尖上的安全的认知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在食品科学领域深耕多年的研究者,《天然食品添加剂手册(第2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且系统性的参考框架。在快速发展的食品科技领域,准确、及时地掌握各类食品添加剂的信息至关重要,而本书的第二版,无疑是对这一需求的有力回应。我注意到,书中对于每一种天然食品添加剂的收录,都力求做到详尽和严谨。它不仅列出了添加剂的基本信息,如化学名称、CAS号、分子式等,更重要的是,深入探讨了其理化性质、作用机理、来源以及在不同食品体系中的应用表现。这种细致入微的描述,对于我们进行基础研究、开发新型食品配方,或者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天然”概念的界定,以及对生物合成、酶法生产等工艺的阐述,这在当前食品工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书中对安全性评估的严谨态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引用了现有的安全标准,而是对相关的毒理学数据、流行病学调查以及权威机构的风险评估报告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这为我们进行更深入的风险评估和制定更科学的食品安全策略,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查阅特定添加剂的详细信息,本书的编排结构清晰,索引系统也十分完善,能够帮助我们高效地定位所需内容,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总而言之,《天然食品添加剂手册(第2版)》不仅是一本信息量巨大的工具书,更是我们进行食品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撑,它帮助我们更科学、更规范地运用天然食品添加剂,推动食品工业朝着更健康、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评分

《天然食品添加剂手册(第2版)》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位热衷于健康生活方式的瑜伽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一直致力于追求身心灵的和谐,而健康的饮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石。然而,在现代社会,食品工业的复杂性,常常让我对市面上众多的食品感到困惑,尤其是一些加工食品中声称的“天然添加剂”,我总想了解得更清楚一些。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天然”和“透明”的需求。它以一种非常专业但又不失科普性的方式,深入剖析了各种天然食品添加剂的本质。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每一种添加剂的“出身”介绍,它会详细说明这些添加剂是从何而来,比如是通过植物提取,还是微生物发酵,亦或是动物身上的某些成分。这种“源头追溯”的方式,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很多被误解的“添加剂”,其实是大自然本身所蕴含的宝贵资源。书中对每一种天然添加剂的功能解释也十分到位,它会说明这些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具体作用,是用于改善口感,还是提升风味,抑或是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这种功能的细致划分,让我能够更理性地去理解食品加工过程,不再仅仅停留在“避免添加剂”的层面,而是学会了如何去“合理使用”和“甄别选择”。更让我欣慰的是,书中对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也做了非常严谨的论述。它会引用相关的科学研究数据和权威机构的评估结论,来论证这些天然添加剂在规定使用剂量下的安全性。这让我能够更加放心地去选择那些含有天然添加剂的食品,而不是因为对“添加剂”的模糊恐惧而放弃了它们。这本书,让我对食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能够更自觉地将健康的饮食理念融入到我的生活方式中,从而更好地实现身心灵的和谐。

评分

《天然食品添加剂手册(第2版)》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食品安全的“启蒙读物”,让我这个曾经对食品添加剂“谈虎色变”的人,彻底放下了心中的戒备,转而开始积极地去了解和认识它们。我是一名普通上班族,每天的饮食基本都依赖于外卖或者超市购买的加工食品,我一直都在担心,这些食品里面到底有没有那些“有害的化学物质”?每次看到包装上密密麻麻的成分表,我就感到一阵头晕,很多名字都听都没听过,更别说去了解它们的作用了。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盲区。它没有回避“添加剂”这个话题,而是选择用一种非常坦诚的态度,去介绍那些“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用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解释了每一种添加剂的作用,比如它会告诉你,为什么某些果酱看起来那么鲜艳,原来是使用了来自甜菜的天然色素;为什么饼干吃起来那么酥脆,可能是在烘烤过程中加入了一些天然的膨松剂。它详细介绍了这些天然添加剂的来源,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植物或者微生物,比如来自柑橘的果胶,来自海藻的褐藻胶,以及通过发酵获得的乳酸等。书中最让我感到安心的是,它不仅介绍了添加剂的功能,还非常重视其安全性。它会引用大量的研究数据和权威机构的评估结果,来证明这些天然添加剂在合理使用剂量下的安全性。这让我明白,并非所有的添加剂都是“洪水猛兽”,很多天然的添加剂,恰恰是现代食品工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提升食品的品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能为食品提供额外的营养价值。通过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更理性地看待食品包装上的成分表,能够辨别出哪些是天然来源的、对人体无害的添加剂,不再像以前那样恐慌。它让我对自己的饮食选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能够更安心地享受现代食品带来的便利。

评分

从一个对食品添加剂充满疑虑的普通家长,到如今能够自信地解读食品标签,《天然食品添加剂手册(第2版)》这本书功不可没。我一直都非常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但市面上充斥的各种加工食品,常常让我感到无从下手。那些花花绿绿的包装,以及上面密密麻麻的成分表,总让我担心是否给孩子摄入了不健康的物质。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它并没有回避“添加剂”的存在,而是选择用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来介绍那些“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我惊喜地发现,原来很多我们担心的“化学添加剂”,是可以来源于天然的,比如用来给糖果着色的天然色素,用来给饮料调味的天然香料,以及用来让食物口感更好的天然增稠剂。书中对每一种天然添加剂的介绍,都非常详细,它会告诉你这种添加剂是从哪里来的,比如是从植物的果实、花朵,还是从微生物发酵而来。它还会解释这种添加剂在食品中究竟是做什么用的,是让食物看起来更漂亮,还是让食物吃起来更美味,亦或是让食物更易于保存。最让我感到放心的是,书中对这些天然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也做了深入的阐述。它会引用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权威机构的评估结果,来证明这些添加剂在符合国家标准的使用量下是安全的。这让我能够不再像以前那样“谈添加剂色变”,而是能够学会理性地看待它们,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更明智的食品选择。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更准确地解读食品标签,如何辨别那些真正来源于天然、对孩子无害的食品添加剂,从而能够更放心地为孩子准备健康美味的餐点。这本书,让我从一个焦虑的家长,变成了一个有知识、有判断力的食品把关者。

评分

刚拿到《天然食品添加剂手册(第2版)》的时候,我其实抱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毕竟“添加剂”这个词,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总带着一丝不安全、不天然的色彩。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我是一名对生活品质有较高追求的家庭主妇,我关注的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更重要的是它是否健康、是否天然。我常常会花很多时间去研究食材,但对于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添加剂”,我总是知之甚少,甚至存在很多误解。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用一种非常平和但又充满说服力的方式,为我打开了食品添加剂世界的大门。它并没有回避“添加剂”的存在,而是坦然地告诉我们,在现代食品工业中,添加剂是不可或缺的,但关键在于“天然”和“合理使用”。书中对各种天然食品添加剂的介绍,不是枯燥的化学名词堆砌,而是结合了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比如那些让水果看起来更诱人的果胶,那些让酸奶口感更顺滑的益生菌衍生物,以及那些能够延长面包保质期却又源自酵母的天然防腐剂。它详细解释了这些添加剂的来源,大部分都来自于植物、动物或者微生物,并且对它们的功能进行了清晰的分类,比如着色剂、增稠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等。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天然”的意义,不是说它就一定绝对安全,而是说它的来源更接近自然,其潜在的风险也更容易被我们理解和接受。书中还提到了关于这些天然添加剂的安全使用剂量和相关法规,这让我能够更有底气地去辨别和选择,不再像过去那样盲目地回避所有标有“添加剂”的食品。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理性地看待食品添加剂,如何区分哪些是真正有益于食品加工和保存的天然成分,哪些是需要警惕的。它让我对自己的食物选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能够更自信地为家人准备健康美味的餐点。

评分

我是一位在健康饮食领域有着长期关注的资深美食爱好者,对于《天然食品添加剂手册(第2版)》这本书,我只能说,它简直是我近年来阅读过的最实用的食品类书籍之一。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研究天然食材、健康烹饪以及如何规避不必要的食品添加剂。然而,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各种新型添加剂层出不穷,即使是标榜“天然”的食品,也常常隐藏着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成分。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一信息真空。它并没有像一些科普读物那样,仅仅停留在“要少吃添加剂”的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到每一个具体的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细节中。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每一种添加剂的“身份解读”,它会详细介绍该添加剂的化学名称、CAS号(很多专业人士都需要这个信息)、物理化学性质、生产方法(如果是发酵或提取),以及最关键的——它在食品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提升口感?是改善外观?还是延长货架期?书中的解释清晰明了,并且结合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让我能够立刻联想到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食品。更重要的是,书中对于“天然”的定义和界定,也让我受益匪浅。它区分了哪些是真正来源于自然界,经过简单加工即可使用的成分,哪些是通过生物技术或者化学合成手段得到的,尽管它们可能在功能上与天然物质相似。这种细致的区分,对于我这样追求极致天然饮食的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书中对安全性的论述,也相当严谨。它不会简单地宣称“天然就绝对安全”,而是会引用权威机构的评估报告、毒理学数据,并给出最大使用量等关键信息。这让我能够理解,即使是天然添加剂,也需要遵循科学的用量原则。这本书不仅让我对市面上的食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能够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搭配食材,从而构建更健康、更符合我理念的饮食体系。

评分

《天然食品添加剂手册(第2版)》这本书,简直就是我多年来在食品安全领域探索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一个对食品安全高度敏感的普通消费者,我一直都在努力辨别市面上各种食品的真伪,寻找那些真正“干净”的产品。然而,食品标签上的那些专业术语,常常让我望而却步,很多时候,我只能凭着直觉或者模糊的印象来做选择,这让我感到非常焦虑。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困境。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一种非常清晰、易懂的方式,为我揭示了食品添加剂的神秘面纱,特别是那些“天然”的添加剂。我惊喜地发现,原来很多我们认为“化学合成”的添加剂,其本质是可以来源于天然的,比如一些天然色素、天然香料、天然防腐剂等等。书中对每一种天然添加剂的介绍,都非常详尽,它会从来源、功能、应用领域,到安全性评价,都有深入的讲解。这让我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这些天然添加剂会被使用,它们在食品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以及在什么剂量下是安全的。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会通过大量的实例,来展示这些天然添加剂在实际食品中的应用,比如让果汁颜色更诱人的天然色素,让酸奶口感更顺滑的天然增稠剂,以及那些帮助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天然抗氧化剂。这些生动的例子,让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食品联系起来,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更让我感到安心的是,书中对安全性的评估也非常严谨。它不会简单地认为“天然就绝对安全”,而是会引用大量的科学研究数据和权威机构的评估报告,来证明这些天然添加剂在合理使用剂量下的安全性。这让我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食品添加剂,不再像以前那样“谈虎色变”,而是能够学会辨别和选择。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消费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有知识的食品选择者,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评分

这本《天然食品添加剂手册(第2版)》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名对健康饮食和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的普通消费者,我一直都在寻找一本既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的书籍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市面上琳琅满目的食品。我常常在超市里面对各种包装,上面密密麻麻的成分表让我感到困惑,那些我从未听过的名字,究竟是什么?它们对我的健康到底有没有影响?这些疑问常常萦绕在我心头,让我觉得自己在食品的选择上总是被动且缺乏主动权。当我在书店偶然翻到这本书时,立刻就被它吸引了。书名中的“天然”二字,已经给了我一种安心感,而“手册”则预示着它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它,想看看它能否真正解答我的疑惑。翻阅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编写角度非常贴近普通读者的需求,它并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化学公式,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食品入手,比如那些让孩子爱不释手的饼干、蛋糕,或者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酱油、醋等调味品。它会解释这些食品中可能出现的天然添加剂,并详细说明它们的作用,是用来增色、增香、增稠,还是为了延长保质期。更重要的是,它还会提及这些天然添加剂的来源,比如来自植物的提取物,还是微生物的发酵产物,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原来很多我们所担心的“添加剂”,其本质是来源于自然的馈赠,并非都是“化学合成”的洪水猛兽。书中对每一种天然添加剂的介绍,都力求严谨,但又不失趣味性,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并且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更明智的食品选择。这本书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耐心地为我揭示食品世界的奥秘,让我不再感到迷茫和无措。

评分

作为一位有着丰富烹饪经验的家庭厨师,《天然食品添加剂手册(第2版)》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发,让我对“添加剂”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坚信,最好的味道来源于最纯粹的食材,但随着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普及,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依赖一些加工品。我常常在思考,那些让食物更美味、更易于保存的“秘密武器”究竟是什么?这本书就像是一本“食材宝典”,它不仅揭示了这些秘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很多我们所担心的“添加剂”,其实都可以是“天然”的,并且能够为我们的烹饪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每一种天然添加剂的“出身证明”,它会详细介绍这种添加剂是如何被发现的,它的主要来源是哪种植物、哪种微生物,是如何被提取或者生产出来的。这种“追根溯源”的方式,让我对这些添加剂产生了亲近感,觉得它们并不是冰冷的化学分子,而是大自然馈赠的宝贵礼物。书中的实例也非常贴近生活,它会告诉你,为什么某些果酱可以长时间保存而不变质,原来是利用了天然的防腐剂;为什么有些烘焙食品口感如此蓬松,可能是添加了天然的膨松剂。这些信息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食材的特性,并在自己的烹饪实践中,更聪明地运用这些天然添加剂,来提升食物的风味和质感。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本书并没有鼓吹过度使用任何添加剂,而是强调了“适度”和“合理”的原则。它会解释每种添加剂的功能,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最能发挥其优势,同时也会提及过量使用的潜在风险。这让我能够更有分寸地去运用这些天然的力量,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某些效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烹饪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食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尊重,也让我能够更自信地为家人朋友烹饪出既美味又健康的美食。

评分

作为一名食品行业的从业者,我对《天然食品添加剂手册(第2版)》的评价,更多的是从专业性和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在日新月异的食品科技领域,对各种添加剂的认知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每天都在面对大量的法规更新和产品研发需求,而一本全面、准确、更新及时的参考资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这本书的第二版,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我注意到书中对各种天然食品添加剂的收录非常广泛,涵盖了从常见的到相对不那么普及的,并且对每一种添加剂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生产工艺(如果适用)、在食品中的主要功能、应用范围以及相关的法规标准都有详尽的阐述。这种系统性的梳理,为我们研发新产品、优化现有配方、进行风险评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列举了添加剂的“能做什么”,还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能做”,比如它会对某些添加剂的作用机理进行解释,这对于我们理解其在食品体系中的协同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书中对安全性的评估也相当重视,它会引用相关的毒理学数据和权威机构的评估结论,让我们能够更科学地评估其使用风险,并确保产品符合最新的食品安全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快速查阅特定添加剂的信息,这本书的编排结构清晰,索引系统也十分完善,能够帮助我们迅速定位所需内容,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总而言之,《天然食品添加剂手册(第2版)》不仅是一本信息宝库,更是我们进行食品研发和质量控制的得力助手,它帮助我们更加专业、负责任地运用天然食品添加剂,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食品。

评分

书介绍的还是比较全面的,内部广告不喜欢

评分

常用的知识这里都有。以 一 顶 十。

评分

很有用的书,是正版的。虽然迟了好几天,但也可以。

评分

常用的知识这里都有。以 一 顶 十。

评分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评分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评分

常用的知识这里都有。以 一 顶 十。

评分

送给朋友的,感觉还好

评分

书介绍的还是比较全面的,内部广告不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