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最實用、最簡單易行的手邊書。
2、一書在手,養生不求人。
3、養生,每時每刻都可以;健康,舉手投足便可獲得。
內容簡介
我們知道,細節決定健康。養生其實就是“零存”細節,“整取”健康。這就是一本教你如何“零存”細節的書。它把養生細分化,細分到縴毫畢現,從而把養生變得無比簡單,讓你在簡短的瑣碎時間之中,抬抬手、動動腳,就把養生大事輕鬆完成瞭。總之,《養生就是手邊事》隻想告訴您一點——要獲得健康,不過是舉手之勞,就看您是否願意堅持為之。
作者簡介
周蓉靖,多年從事健康書籍寫作,從紮實的中醫理論中汲取豐富的知識麵,將古人的養生與現代生活緊密聯結,運用通俗的語言和現代醫院觀念,讓養生變得不再復雜神秘,使每一位讀者都能從書中受益,提高生命質量,享受健康人生。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我們身體裏有著怎樣的秘密
1.人類生存的根本是元氣 003
2.天地間有三寶,人有精、氣、神 007
3.“同氣相求”是保養身體的精髓 011
4.身體裏有著不可思議的自愈能力 014
5.懂得內求纔能嗬護生命 018
第二章 瞭解身體反射區,健康變成舉手之勞
1.沒事拍拍手也能變健康 025
2.指下有乾坤,找對地方是關鍵 028
3.認識手部重要穴位,可治療全身疾病 032
4.“鳴天鼓”是上韆年的養生良方 034
5.頭部按摩,懂穴位、會手法最重要 037
6.耳為宗脈之所聚,按摩它很重要 040
7.水潤潤的雙眼,靠揉捏耳垂練成 045
8.你忽視的腳底是人體最大的福田 048
9.揉好腳就能解決身體的小問題 051
10.腳上藏著能夠增強免疫力的秘密 054
第三章 讀懂你的身體特質,健康纔能對號入座
1.體質的酸堿變化帶來身體的變化 059
2.先天體質決定我們最應該做什麼 062
3.血型會告訴你吃什麼最健康 065
4.過分“冷血”會讓身體毛病百齣 069
5.疑難雜癥的根源就是身體太纍瞭 072
6.聽“生物鍾”的話就是明智之選 075
7.腳臭可能說明你的脾齣瞭小問題 079
第四章 從經絡下手,大小疾患定點清除
1.沒事按摩脾經,能防突發大病 083
2.脆弱的肺經,更需要加倍嗬護 086
3.揉肝經能直接消解生活的壓力 089
4.揉膽經可消憂解慮,排濕減肥 093
5.看不見的心經其實最生死攸關 096
6.心包經是長在體內的靈丹妙藥 099
7.不想老,就多敲打胃經、大腸經 102
8.嗬護小腸經等於嗬護全身健康 106
9.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 109
10.三焦經是人體最神秘的大經絡 112
11.要想身體好,就得養護好腎經 115
第五章 動手找大穴,身體自然得安康
1.要想健康,足三裏是必須熟悉的穴位 121
2.印堂發亮,不隻福相還保健康 124
3.多按揉迎香、睛明,美麗又健康 127
4.生氣不可避免,得找“消氣穴” 129
5.足三裏和血海,能保肝補血虛 131
6.寒緻百病,勤按太溪最生暖 133
7.閑來捏脊背,包你百病都不得 135
8.減肥最有神效的是天樞、中脘 138
9.多刺激會陰穴,性冷淡跟你說再見 141
第六章 一雙妙手,能幫你趕走疾病
1.頭痛不能忍,找對穴位來止痛 147
2.口臭讓人苦不堪言,髒腑管著它 150
3.暖一暖督脈,感冒很快就好瞭 153
4.血壓升高,就動手找找降壓穴 157
5.情緒不好,自己給自己舒舒心 161
6.胃痛挺復雜,但解決它並不難 164
7.緩解落枕的苦惱,按摩手法多 168
8.肩周炎挺常見,揉一揉也能治 171
9.失眠很煩人,動動手就可改觀 174
第七章 養生就是“零存”細節、“整取”健康
1.十指梳頭,明目又健腦 179
2.上韆年的丹田養護方:唾液漱口 183
3.站樁法是最簡單有效的養生之法 186
4.要想容顔長駐,練叩首法就行 189
5.想洗個舒服澡,水溫按摩很重要 192
6.大便通暢,身體纔通順 196
7.消除“將軍肚”的速效法 200
8.學會睡一個獨一無二的“子午覺” 203
第八章 手腳並用,健康自然來
1.大多慢性病能用“推腹法”治療 209
2.手搓繩可以養護身體的五髒六腑 212
3.堅持觸捏腳底闆,能巧治中風 214
4.推推肚子就能快速製止“打嗝” 217
5.臨睡熱水泡腳,勝過瞎吃大補藥 220
6.揉筋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養生妙法 223
7.神奇的雙腳活動法 226
第九章 辦公室裏的簡便快捷養生法
1.感到疲憊,就交叉掄打肩部和腰部 231
2.多做一做擴胸運動:三擴一舒展 234
3.長時間憋尿會造成人體的血壓猛升 236
4.久坐必然會傷瞭筋骨,還會影響肝 238
5.站在窗前遠眺,趕走白領眼部疲勞 243
6.每天活動一分鍾,脊椎保健好輕鬆 247
7.用簡單提肛法可消除說不齣的尿頻煩惱 251
第十章 時刻自我監測,有病可以早知道
1.要盡量熟悉自己的健康狀況 257
2.自檢一下,你是“三高”嗎 261
3.心腦血管疾病的十大信號 265
4.腦卒中的5個“報警癥狀” 267
5.女性要多多關注乳房健康 269
6.前列腺炎的簡單自檢 272
7.抑鬱癥傾嚮的自我檢測 275
8.惱人的職場倦怠癥自檢 277
9.你患有疲勞綜閤徵嗎 279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我們身體裏有著怎樣的秘密
1.人類生存的根本是元氣
心髒為什麼會跳動?血液為什麼會流動?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都暗藏著一個重要的中醫觀念--就是 "氣"。此中的"氣",就是中醫所說的"元氣,先天之氣",是一種不可見的特殊的物質形式,如同已被人類認識和肯定的經絡。中醫理論認為,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無血不存,血無氣不行,二者相互依存,形成瞭心髒的跳動和血液的流動。
《史記·扁鵲傳》中講述瞭一個故事,說神醫扁鵲周遊列國,有一次路過一個叫虢國的小國。路人紛紛傳說虢國太子在早上雞鳴時分,突然莫名死瞭,因為距當時還不到半天時間,屍體還沒有收殮。然而扁鵲知道太子並沒有死,他請求為太子診治。扁鵲在太子的頭、胸、手、腳等處紮瞭幾針,然後太子就"活轉"過來瞭。一時之間,舉國轟動,人們紛紛傳說扁鵲能將死人醫活。可是扁鵲卻說道:"並非我能起死迴生,其實是他自己救瞭自己,因為他自身尚有元氣,有著自我恢復的能力,我所做的隻是扶瞭他一把而已。"
我們常常聽說,這個人是元氣不足?要補元氣。可究竟什麼是元氣?
元氣是中醫的一個概念,流傳瞭兩韆多年,用現代的西醫語言來描述元氣就是:每個人的生命力是不同的,這個生命力是人體的各髒器功能的綜閤指標。元氣産生於生命形成的同時,來源於父母的遺傳,存在於人體的腎髒。元氣為人體健康的先天之本,是生命的原動力,元氣充裕則身體健康,元氣不足或受損則生病,元氣耗盡則生命終結。在人類的生命過程中,元氣從齣生開始,一直到最後離開這個世界,是一個不斷被消耗的過程。可以說,正是我們身體裏的元氣維持瞭生命的全過程。
中醫學中講元氣,就是"真氣者,所受於天,與榖氣並而充身者也",就是說你受於"天"。簡單理解就是,當每個人生下來以後,我們的身體裏就有爸爸媽媽的先天之氣,被稱為"元氣"。除瞭這種與生俱來的,同時還有後天的呼吸之氣和水榖之氣,通過這些來維持每個人的整個生命過程。人是天地的産物,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是陰和陽的有機結閤,它是一個陰和陽的統一體。在陰氣和陽氣的不斷運動和變化的過程中,逐漸産生瞭"二",形成瞭清陽為天、濁陰為地的陰陽兩極。如果隻有陰和陽,沒有"三",是不會有萬物的。那麼,老子所謂的"三"又是什麼呢?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地氣的上升與天氣的下降,構成瞭一種"運氣"的狀態,這種運動著的氣的狀態,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産生的根本原因。
古人講氣聚則生,氣散則亡。用中國文化的觀點來說:構建整個自然界的一切物體,構成自然界萬事萬物的最小物質就叫做氣。因此,中醫學始終是建立在人和自然和諧的前提下,如果離開瞭人和自然的和諧,就沒法談中醫學的養生。關於元氣,也正是基於這樣的觀念産生的。想一想,當我們還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隻有身體的那根臍帶是跟媽媽通著的,"哇哇"一哭落地以後,我們自身的氣,就和天地之間構成瞭一種特有的相關性。
中醫中素有"正氣存內,邪不可乾"的古訓,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元氣是任何疾病得以根除的根本,清代名醫徐靈胎在《醫學源流論》中就說"診病決死生者,不視病之輕重,而視元氣之存亡,則百不失一矣",意思是說,診病過程中,決定患者生死的不是患病的輕重,而是患者自身元氣的存亡。元氣足,病重也能康復;元氣弱,小病也能要瞭人的性命。
對付疾病的真正勇士,不是醫生,不是藥物,不是現代化的醫療設備,而是你自身既有的元氣!醫生的職責就是點燃患者的元氣,使之返迴正常的狀態,元氣恢復瞭,它就能排兵布陣,揮戈舞戟,將疾病一網打盡,於是,人體就能康復如初。追本溯源,生病是因為元氣損傷所緻,所以康復的根本就在於使元氣恢復正常。
在中醫中,恢復元氣有多種方法,有食療、按摩、針灸、藥療等,方法萬韆該如何抉擇呢?我們應該優先使用食療的方法,而不是像很多人那樣盲目吃補藥,為什麼呢?"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毒",這十分形象地說明瞭"藥皆三分毒",吃進一味藥就給身體帶進一分毒,所以我們應該"多食慎藥",盡量從飲食中攝入一些能量。可吃也不能盲目,而是要有選擇地吃。例如,羊肉要是和西瓜同時吃,那就傷元氣。同樣地,吃雞肉就不要吃芹菜,吃瞭鵝�啄兀�就彆吃雞肉……要想養我們的元氣,像這樣的細節一定不可以忽視。
抗衰補氣小貼士
含兒茶素的綠茶,能抗氧化;
番茄有茄紅素,有助減少心血管病變;
蘋果富含維生素C和果膠,可降低血中膽固醇和血糖;
含大量維生素E的杏仁,有益心髒;
藍莓含花青素,能掃除自由基;
芥菜有維生素A和維生素C,有助男女荷爾濛正常代謝;
深海魚能減少血管阻塞;
番薯是天然女性荷爾濛來源;
小麥胚芽含維生素E;
大豆能預防骨質疏鬆。
2.天地間有三寶,人有精、氣、神
中國人講究天人閤一。在天,有三寶:日、月、星。在地,有三寶:水、火、風。於是結閤大自然最神聖的産物--人類,中醫學把"精、氣、神"視為人生"三寶",認為它們是人體能獲得健康長壽至為寶貴的基本物質。在《紅樓夢》裏,賈母給寶玉選擇妻子時,黛玉和寶釵都是不差上下的,但就是在健康程度上,明顯薛寶釵更勝一籌。黛玉的氣血不暢,憂思傷脾,氣鬱傷肺,這些都在她的容顔上留下瞭不健康的痕?,所以賈母說,恐怕她也是一個不會長壽的人。可見,通過看一個人的外在特徵,可以看齣體內的精、氣、神是不是充足。一個人如果神采飛揚、氣宇軒昂,那多半就說明這個人精氣足,身體也會相當的健康。
什麼是"精、氣、神"?
其實它離我們的生活特彆近。通常我們與人初次相逢,就會通過觀察一個人的相貌對這人的性情啊,人生閱曆啊,或者是人品啊略作推測。這種所謂的"望相"就是最大眾的一種"望神",這種情況下,我們看重的並非是一個人的相貌如何,而是這個人外錶上所錶現齣的"內在"怎麼樣。那麼,帶動這種內?的又是什麼呢?這就是"精、氣、神"。一個人身體越是健康,就會越發顯得有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最容易看齣"神" 的狀態,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錶現在麵部,尤其是眼睛,所以在很多形容人的時候,會用"神采奕奕"這樣的動人詞語。
健康小評判
人體的各髒器功能都有一個健康指標,它包括:
最佳的健康指標--健康指標的上綫;
最低程度的健康指標--健康指標的下綫;
閾值--就是健康上綫和健康下綫中間的值,閾值越大,代錶人的調節能力越強。
一般來說,健康值的上綫越高,往往代錶人的健康越強,人的生命力越強;如果健康下綫程度偏低,並且低過下綫的值,人體就進入瞭亞健康狀態。
一個嬰兒握拳的力量能夠負擔他自身的體重,也就是說,假如你把一根手指放進嬰兒的手中,他就會本能地緊緊握住,這個力量能夠將嬰兒拎起來。想一想,是不是很神奇。其實,這個現象一點也不奇怪。《老子》中說,嬰兒是非常柔弱的,但是他握著的拳頭卻是異常堅固的。《黃帝內經》就說明瞭,嬰兒剛剛降生,根本沒有損耗來自天然的真氣,也就是元精、元氣和元神。所以,嬰兒的肝氣很旺,腎?充足,他們的拳頭就會很有力。也正因為這種"精之至也",嬰兒的小生殖器也會常常勃起,那也就是腎精非常充足的錶現。
人體的"三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互相依存、互相製約的,當這三者處在協調狀態時,則人體就精充、氣足、神全,這樣的人能健康長壽。精、氣充足的人,往往就能夠生神,就好像是水與植物的關係,隻有水分充足,植物纔會枝繁葉茂、欣欣嚮榮。神,是精的産物,沒有精,則神成瞭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必將枯竭凋萎,神是依靠精的滋養而旺盛起來的。但神反過來又會主宰人體的氣,使氣的運動自如,升降齣入正常,不緻亂成一團,這就是中醫所說的"氣機協調"。
精,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的原始物質,每個人體內,不論男女,都有這種物質。《黃帝內經·素問·金匱真言論》指齣:"夫精者,身之本也。"這種基本物質是先天帶來的,是父母結閤之後,遺傳給子女的基本物質。精在人體內是維護人的生命的高級物質,即精液。精有陰精、陽精、元精之分。人吃食物,入胃後,經消化、吸收營養,先化成胃津。胃津送入心的左下耳房(心分四房:左上、下耳房和右上、下耳房)化成紅血,紅血入任脈化成陰精,陰精入睾丸宮化成陽精,陽精內有精蟲。人之五髒?各有其精,故有五髒之精華皆聚於二目之說。
前言/序言
《內經精要:中醫養生智慧與實踐》 導讀 《內經精要》並非一本“養生就是手邊事”的淺顯讀物,它是一部承載著數韆年中華民族健康智慧的經典之作,旨在揭示人體運行的根本規律,闡釋生命的健康密碼,從而指導人們如何通過順應自然、調和自身,達到體健壽永的理想境界。本書以《黃帝內經》為核心,精選其中最精華、最實用、最貼閤個體生命養護的內容,進行深入淺齣的解讀與現代闡釋。它不是教你如何隨意抓取手邊的小物件來達到養生目的,而是引領你走進一個深邃的中醫養生哲學體係,理解“養生”二字背後蘊含的深刻內涵和科學方法。 第一章:生命之本——天地人三者之道 本書開篇即闡述“天人閤一”的宏大哲學觀。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體與天地萬物有著緊密的聯係。自然界的四季更替、氣候變化、晝夜陰陽,無不深刻影響著人體的生理活動和健康狀況。從宏觀的宇宙規律到微觀的細胞運動,從季節的寒暑往來對身體的浸潤,到日夜的晨昏更替對作息的影響,本書將一一剖析。 解讀天地運行規律: 詳細解析春夏鞦鼕四時之氣如何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人體五髒六腑、氣血津液産生的動態影響。例如,春天陽氣升發,如何調養肝髒以順應生發之氣;夏天暑熱當令,如何清心養神以防暑熱侵襲;鞦天肅殺之季,如何滋陰潤肺以應對乾燥;鼕天寒冷閉藏,如何溫補腎陽以安藏過鼕。 理解晝夜陰陽節律: 探討晝夜陰陽消長與人體作息、睡眠、活動之間的關係。強調遵循“日齣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之道,並非簡單的生活習慣,而是關乎生命能量的充盈與損耗。詳細闡述熬夜傷精耗神、晝夜顛倒擾亂髒腑功能等深層原因。 人體的內部宇宙: 將人體比作一個微縮的宇宙,五髒六腑、經絡氣血如同星辰日月,相互製約、相互依存,共同維持著生命的運轉。理解人體內部的陰陽平衡、五行生剋,是掌握養生之道的鑰匙。 第二章:形神一體——探尋健康的身心靈 “形神閤一”是中醫養生的核心理念之一。本書強調,健康不僅僅是身體的強健,更是精神情緒的穩定與和諧。忽視精神層麵的調養,即使身體再強壯,也難以稱得上真正的健康。 情誌養生: 深入分析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對人體精氣神的影響。詳細闡述何種情緒過度會導緻何種髒腑受損,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情緒疏導來達到養生目的。例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等經典論斷的現代解讀,並提供具體的應對策略,如通過音樂、藝術、社交等方式來調節情緒。 “神”的奧秘: 闡釋中醫理論中“神”的概念,不僅僅指意識活動,更是一種生命活力和精神狀態的綜閤體現。解讀如何通過養“神”來鞏固生命之本,保持思維清晰、精力充沛。 形體與精神的互動: 探討身體的形態、姿勢、動作與精神狀態之間的相互影響。強調適度的體育鍛煉不僅強身健體,更能振奮精神,疏通氣血。 第三章:飲食有道——辨證施食的智慧 飲食是維持生命、滋養身體最直接的途徑。本書並非簡單羅列“健康食譜”,而是強調“辨證施食”的原則,即根據個體的體質、季節、疾病狀況等因素,選擇最適宜的食物,並以恰當的方式食用。 食物的性味歸經: 詳細講解食物的“性”(寒、熱、溫、涼)和“味”(酸、苦、甘、辛、鹹)在中醫理論中的意義,以及不同食物如何歸入人體特定的經絡和髒腑,從而産生不同的藥理作用。 辨體質而食: 引導讀者認識自己的體質(如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痰濕、濕熱等),並根據體質特點選擇食物。例如,陰虛體質者應多食滋陰潤燥之品,陽虛體質者則需溫補腎陽。 四季飲食調養: 結閤四季的變化,講解不同季節的飲食側重點。如春季宜升發,多食辛甘之品;夏季宜清淡,多食甘寒之品;鞦季宜滋潤,多食酸甘之品;鼕季宜溫補,多食甘溫厚味之品。 “食飲有節”的藝術: 強調飲食的數量、頻率、進食時間以及進食時的心態都至關重要。講解“過飢傷胃”、“過飽傷神”等道理,並倡導細嚼慢咽、飯後適宜活動等良好飲食習慣。 第四章:起居有常——順應自然的作息法則 “起居有常”是養生實踐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本書深入闡釋如何通過科學、規律的起居作息來維護人體的陰陽平衡,保障髒腑功能正常運行。 睡眠的奧秘: 詳細解讀中醫關於睡眠的理論,包括“臥則血歸於肝”、“眠則神歸於腎”等。強調高質量睡眠的重要性,以及睡眠不足、睡眠不規律對身體造成的深遠影響。提供改善睡眠質量的建議,包括睡前調神、環境營造等。 勞逸結閤的智慧: 探討體力勞動、腦力勞動與休息之間的閤理配比。過度勞纍會導緻氣血虧損、髒腑功能紊亂,而長期閑適則可能導緻氣血不暢、肌肉萎縮。 “動”與“靜”的平衡: 倡導適度的體育活動,如散步、太極拳、八段錦等,以促進氣血運行、增強體質。同時,也強調靜養的重要性,如冥想、靜坐等,以調和心神、安養精神。 順時而息: 再次強調日夜陰陽變化對身體的影響,引導讀者遵循自然的晝夜節律,閤理安排工作、學習與休息時間。 第五章:經絡通暢——生命能量的運行之道 經絡是人體內氣血運行的通道,是聯係髒腑與體錶的橋梁。經絡的通暢與否,直接關係到人體的健康。 經絡的生理功能: 介紹十二正經、奇經八脈等基本概念,以及它們在運行氣血、濡養組織、抵禦外邪等方麵的作用。 經絡的養護方法: 重點介紹通過按摩、艾灸、颳痧、針刺等外治法來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本書將詳細介紹一些簡單易行、安全有效的經絡養護技巧,以及它們對緩解身體不適、提升健康水平的益處。例如,如何通過按摩特定穴位來緩解頭痛、腹瀉等常見癥狀。 “經絡不通,百病叢生”的警示: 闡述經絡阻滯是許多疾病發生的內在原因,通過疏通經絡,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許多健康問題。 第六章:情誌與病——內在衝突的外在錶現 本書將深入探討情誌失調與疾病之間的密切聯係,揭示“情誌緻病”的深層機製。 七情過極的緻病過程: 詳細分析過度的喜、怒、憂、思、悲、恐、驚如何損傷人體的氣血、髒腑,導緻一係列生理功能紊亂。 “鬱”與“滯”的危害: 闡述情緒長期壓抑、鬱結,會導緻氣機不暢,進而引發各種功能性疾病,如消化不良、失眠、頭痛、胸悶等。 “治心”為上: 強調養生最終要落實在“治心”上,即通過各種方式調和心神,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寜靜,是預防和治療許多疾病的關鍵。 第七章:體質養生——量身定製的健康方案 “韆人韆方”,健康之道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需要根據個體的差異進行個體化的調養。 體質的辨識: 引導讀者如何根據自身的身形、性格、生理特徵等,辨識自己的體質類型。 不同體質的養生要點: 針對不同的體質,提供具體的養生建議,包括飲食、起居、運動、情誌調養等方麵的側重點。例如,陽虛體質者如何通過溫補食物和適當運動來增強體質,陰虛體質者如何通過滋陰潤燥的飲食和寜靜的生活方式來改善健康。 “未病先防”的哲學: 強調體質養生是在疾病發生之前進行的預防性健康管理,通過優化體質,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從而達到“不治已病,而治未病”的目的。 結語 《內經精要》的精髓在於其科學性、係統性與實踐性。它並非提供一套簡單的“養生秘籍”或“速效方法”,而是引領讀者深入理解生命規律,掌握一套指導人生長期健康生活的智慧體係。本書的內容涵蓋瞭從宏觀的天地之道到微觀的身體細節,從身體的物質層麵到精神的能量層麵。通過對《黃帝內經》精髓的提煉與現代闡釋,本書旨在幫助讀者建立一套全麵、科學、個性化的養生觀,將健康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讓“養生”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而非刻意為之的負擔。它要求的是智慧的運用,而非隨意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