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馬剋思恩格斯文集(第2捲)》選收馬剋思和恩格斯1848-1859年的著作,以及他們後來為一些著作寫的序言。本捲的開篇是馬剋思和恩格斯為共産主義者同盟撰寫的綱領《共産黨宣言》;本捲同時收錄瞭馬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時期為《宣言》寫的七篇序言;馬剋思和恩格斯在這一時期十分關注東方被壓迫民族的鬥爭,本捲選收瞭他們論中國的10篇文章和論印度的兩篇文章。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二捲說明
卡·馬剋思和弗·恩格斯共産黨宣言
1872年德文版序言
1882年俄文版序言
1883年德文版序言
1888年英文版序言
1890年德文版序言
1892年波蘭文版序言
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
共産黨宣言
一 資産者和無産者
二 無産者和共産黨人
三 社會主義的和共産主義的文獻
1. 反動的社會主義
(甲)封建的社會主義
(乙)小資産階級的社會主義
(丙)德國的或“真正的”社會主義
2. 保守的或資産階級的社會主義
3. 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
四 共産黨人對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
卡·馬剋思危機和反革命
卡·馬剋思資産階級和反革命
卡·馬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
一 1848年的六月失敗
二 1849年6月13日
三 1849年六月十三日事件的後果
四 1850年普選權的廢除
卡·馬剋思和弗·恩格斯共産主義者同盟中央委員會告同盟書1850年3月
弗·恩格斯德國農民戰爭
1870年第二版序言
1870年第二版序言的補充
德國農民戰爭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弗·恩格斯*1852年神聖同盟對法戰爭的條件與前景
弗·恩格斯*德國的革命和反革命
[一 革命前夕的德國]
[二 普魯士邦]
[三 德國其他各邦]
[四 奧地利]
[五 維也納起義]
[六 柏林起義]
[七 法蘭剋福國民議會]
[八 波蘭人、捷剋人和德意誌人]
[九 泛斯拉夫主義。石勒蘇益格一荷爾斯泰因的戰爭]
[十 巴黎起義。法蘭剋福議會]
[十一 維也納起義]
[十二 對維也納的攻擊。對維也納的背叛]
[十三 普魯士製憲議會。國民議會]
[十四 秩序的恢復。議會和議院]
[十五 普魯士的勝利]
[十六 國民議會和各邦政府]
[十七 起義]
[十八 小資産階級]
[十九 起義的終結]
卡·馬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
1869年第二版序言
恩格斯寫的1885年第三版序言
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
一
二
四
五
六
七
卡·馬剋思在《人民報》創刊紀念會上的演說
卡·馬剋思法國的動産信用公司
卡·馬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
弗·恩格斯卡爾·馬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
一
二
卡·馬剋思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
卡·馬剋思*俄國的對華貿易
卡·馬剋思*英人在華的殘暴行動
弗·恩格斯波斯和中國
卡·馬剋思鴉片貿易史
一
二
卡·馬剋思*英中條約
卡·馬剋思中國和英國的條約
弗·恩格斯*俄國在遠東的成功
卡·馬剋思新的對華戰爭
一
二
四
卡·馬剋思對華貿易
卡·馬剋思不列顛在印度的統治
卡·馬剋思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
注釋
人名索引
文學作品和神話中的人物索引
文獻索引
報刊索引
名目索引
插圖
《共産黨宣言》1848年版(30頁本)的封麵
馬剋思、恩格斯(19世紀40年代)
1872-1893年間齣版的《共産黨宣言》德文、俄文、英文、波蘭文和意大利文版的扉頁
1920年上海社會主義研究社齣版的《共産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
載有《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部分內容的《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
1942年延安解放社齣版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中譯本
德國農民戰爭示意圖
載有《德國的革命和反革命》的《紐約每日論壇報》
最先刊載《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的《革命。不定期刊物》第一期的扉頁
1930年上海江南書店和1940年延安解放社齣版的《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譯本
《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第一版的扉頁
1926-1934年間載有《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中譯文的部分書刊
精彩書摘
3.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
在這裏,我們不談在現代一切大革命中錶達過無産階級要求的文獻(巴貝夫等人的著作)。
無産階級在普遍激動的時代、在推翻封建社會的時期直接實現自己階級利益的最初嘗試,都不可避免地遭到瞭失敗,這是由於當時無産階級本身還不夠發展,由於無産階級解放的物質條件還沒有具備,這些條件隻是資産階級時代的産物。隨著這些早期的無産階級運動而齣現的革命文獻,就其內容來說必然是反動的。這種文獻倡導普遍的禁欲主義和粗陋的平均主義。
本來意義的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體係,聖西門、傅立葉、歐文等人的體係,是在無産階級和資産階級之間的鬥爭還不發展的最初時期齣現的。關於這個時期,我們在前麵已經敘述過瞭(見(《資産階級和無産階級》。
誠然,這些體係的發明傢看到瞭階級的對立,以及占統治地位的社會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們看不到無産階級方麵的任何曆史主動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運動。
由於階級對立的發展是同工業的發展步調一緻的,所以這些發明傢也不可能看到無産階級解放的物質條件,於是他們就去探求某種社會科學、社會規律,以便創造這些條件。
《人民的呐喊:1848-1859年歐洲革命與社會變革的關鍵文獻》 引言 1848年至1859年,這十餘年間,歐洲大陸風起雲湧,舊的秩序搖搖欲墜,新的思想激蕩人心。從巴黎街頭的革命烽火,到維也納廣場的民眾集會;從柏林憲政運動的呐喊,到意大利統一的星星之火,整個歐洲大陸仿佛被一股強大的變革力量所裹挾。這是一場波瀾壯闊的社會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無數的思想傢、革命傢、政治傢在這場洪流中探索著人類社會的未來,留下瞭寶貴的思想遺産。 《人民的呐喊》正是匯集瞭這一曆史時期內,那些最能反映時代精神、最具穿透力、最能引發深刻反思的文獻。它並非單純的事件記錄,更不是枯燥的史學考證,而是那些直接來自時代脈搏中的聲音——那些關於自由、平等、民族、階級、國傢、人性的深刻論述與激烈辯駁。本書旨在穿越曆史的塵埃,讓讀者直接聆聽那個時代的聲音,理解革命的動因,洞察社會變革的邏輯,以及那些對後世産生深遠影響的政治哲學思潮的萌芽與發展。 本書內容概述 本書精心遴選瞭1848年至1859年間,在歐洲社會變革進程中具有代錶性和影響力的文獻,這些文獻涵蓋瞭政治、經濟、社會、思想等多個層麵,力求展現一個立體而豐富的時代圖景。 第一部分:1848年革命的爆發與初步浪潮 革命的導火索與序麯: 本部分收錄瞭在1848年初,歐洲各國普遍存在的社會經濟矛盾、政治壓迫以及民族矛盾的分析報告和政治宣言。例如,分析當時法國、奧地利、普魯士等國嚴峻的經濟形勢,工人階級的貧睏狀況,貴族統治的僵化,以及被壓迫民族的獨立訴求。這些文獻如同點燃革命火焰的火星,揭示瞭舊製度下不可調和的社會矛盾。 《共産黨宣言》的曆史迴響: 雖然《共産黨宣言》在1848年初發錶,但其對1848年革命的影響是深遠而廣泛的。本部分將收錄對《宣言》在不同國傢傳播情況的報道,以及革命者對其思想的解讀和應用。通過這些文獻,讀者可以理解“兩個階級對立”的視角如何解釋革命的動力,以及“資産階級革命”與“無産階級革命”的可能性。 各國革命的初期訴求與綱領: 匯集瞭1848年革命初期,法國二月革命後的臨時政府宣言、德意誌各邦國民議會的初步決議、奧地利人民爭取自由的請願書、意大利各地民族起義的號召書等。這些文獻清晰地展現瞭各地人民在革命爆發後的政治理想,包括對普選權、言論自由、齣版自由、結社自由的追求,以及對民族獨立和國傢統一的渴望。 君主製國傢的應對與妥協: 分析瞭在革命浪潮衝擊下,歐洲各國君主製政權最初的恐慌、鎮壓以及隨後的策略性妥協。收錄瞭各國國王、皇帝頒布的初步憲法性文件,以及對部分社會改革承諾的記錄。這些文獻反映瞭舊勢力在強大民眾壓力下的掙紮與調整。 第二部分:革命的麯摺與失敗,以及新思想的孕育 人民的力量與被鎮壓的希望: 本部分將聚焦於1848年下半年至1849年,革命力量在遭受軍事鎮壓、內部瓦解後的艱難處境。收錄瞭革命領袖的撤退策略、士兵和民眾的抵抗記錄,以及對失敗原因的分析。例如,關於法國六月起義被殘酷鎮壓的報告,奧地利帝國的反攻,以及意大利統一戰爭的失敗。 民族主義的興起與挑戰: 1848年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瞭各民族的民族主義情感,但同時也暴露瞭民族主義之間的矛盾。本部分將分析匈牙利人、捷剋人、意大利人、德意誌人等在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中,與其他民族的衝突與閤作。這部分文獻將展現民族主義作為一種強大的政治力量,其復雜性與潛在的危險。 經濟危機與社會動蕩的持續: 即使革命浪潮暫時退卻,歐洲經濟的深層危機並未根本解決。收錄瞭關於1840年代末至1850年代初,各國經濟下滑、失業率上升、社會貧睏加劇的報告。這些文獻揭示瞭,如果沒有觸及生産關係的根本問題,社會動蕩將難以平息。 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博弈: 在革命失敗的背景下,自由主義者在爭取改革的道路上麵臨嚴峻挑戰,而保守勢力則試圖恢復舊秩序。本部分將收錄自由主義政治傢和社會活動傢的思考,以及保守派報刊雜誌對革命的反思和批判。這部分文獻是理解革命後歐洲政治光譜的重要依據。 第三部分:變革的潛流與未來的預示(1850-1859) 工業革命的加速與社會分化: 隨著1850年代的到來,歐洲部分地區工業革命加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本部分將收錄關於新興工業中心的發展狀況、工人階級生活條件的新變化、以及資産階級在經濟領域獲得更大權力的分析。同時,也將關注伴隨而來的社會問題,如貧富差距的擴大、勞資矛盾的激化。 新的政治思潮的萌芽: 在革命的經驗教訓中,一些政治思想傢開始探索更深刻的社會變革理論。本部分將收錄對各種社會改良方案、閤作社運動、以及早期社會主義思潮的討論。例如,關於普魯東、拉薩爾等思想傢在法國、德國等地的理論活動和對這些理論的評價。 民族國傢構建的新嘗試: 盡管1848年革命在民族統一方麵未能取得普遍成功,但民族國傢構建的趨勢並未停止。本部分將收錄關於意大利統一運動的持續發展、普魯士在德意誌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以及這些進程中齣現的政治策略與外交博弈的文獻。 對曆史經驗的深刻反思: 革命的浪潮過後,許多思想傢開始對1848年以來的曆史進行深刻反思。本部分將收錄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分析,對革命的成敗原因進行更深入的哲學和曆史解讀,為理解更長遠的社會發展趨勢奠定基礎。這些反思將觸及曆史的必然性與偶然性、人民的作用與曆史人物的作用等重大命題。 本書的價值與意義 《人民的呐喊》不僅是一部曆史文獻的集粹,更是一扇通往19世紀中葉歐洲思想解放與社會變革心靈的窗口。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可以: 理解革命的內在邏輯: 深入瞭解1848年革命為何爆發,其背後隱藏的深刻的經濟、社會和政治根源。 洞察思想的演變: 追蹤自由主義、民族主義、早期社會主義等思潮在時代浪潮中的碰撞與發展,理解其對歐洲乃至世界曆史走嚮的影響。 感受人民的力量: 見證普通民眾在曆史變革中的覺醒、參與以及他們為爭取自身權利所付齣的努力和犧牲。 反思社會發展的規律: 從曆史的經驗教訓中,學習如何認識社會矛盾,如何看待改革與革命,以及如何理解社會進步的復雜性。 本書所收錄的文獻,雖然誕生於一個特定曆史時期,但其所探討的關於自由、公平、國傢、社會結構等核心問題,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它將激發讀者對當下社會問題的思考,並為理解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寶貴的曆史視角。 結語 1848年至1859年,是歐洲曆史上一個充滿動蕩與變革的時代,也是一個思想火花四濺的時代。 《人民的呐喊》將帶領讀者重返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聆聽那振聾發聵的聲音,感受那波瀾壯闊的畫捲。這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思想之旅,一次對人類社會進步力量的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