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业年鉴2008

中国渔业年鉴200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增胜,柳正 著
图书标签:
  • 渔业
  • 水产养殖
  • 渔业经济
  • 统计年鉴
  • 中国渔业
  • 农业
  • 海洋
  • 行业报告
  • 数据分析
  • 2008年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30333
版次:1
商品编码:1013073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10-01
页数:31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NULL

内容简介

  《中国渔业年鉴2008》是一部反映中国渔业年度基本情况的专业性资料工具书,每年出版一卷。本年鉴所载资料全部截止到2007年底。本年鉴包括:特载;发展综述;渔业管理;渔业科技与推广;各地渔业;全国渔业重点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法律、法规、文献;渔业经济统计;领导讲话;专题论坛;渔业大事记和索引等栏目。

精彩书评

  NULL

目录

特载
发展综述
渔业管理
渔业科技与推广
各地渔业
全国渔业重点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
法律 法规 文献
渔业经济统计
领导讲话
专题论坛
渔业大事记
索引

前言/序言


《中国渔业年鉴2008》 概述 《中国渔业年鉴2008》是一部全面、详实的年度统计报告,忠实记录了2008年度中国渔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部年鉴不仅是渔业行业内部重要的信息参考工具,更是国内外研究机构、政策制定者、市场分析师以及对中国渔业发展感兴趣的各界人士不可或缺的案头巨著。其内容涵盖了2008年中国渔业的宏观经济形势、行业结构、生产情况、资源状况、环境保护、科技进步、政策法规、市场流通、国际合作等各个重要维度,力求呈现一幅立体、动态的中国渔业发展全景图。 内容结构与重点分析 本书的编写遵循严谨、科学的统计学原则,力求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其主要内容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核心板块: 一、 综合篇: 行业概况与发展环境: 本部分深入分析了2008年中国渔业发展的宏观经济背景,包括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渔业的影响、国内外市场形势、以及影响渔业发展的其他社会经济因素。详细阐述了2008年中国渔业在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等方面的总体表现。 统计数据汇总: 提供了2008年中国渔业各项主要统计指标的年度汇总数据,例如总产值、总产量、从业人员数量、固定资产投资等,为读者提供最直观的行业规模认知。 年度大事记: 梳理了2008年中国渔业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政策出台、技术突破、灾害事件等,帮助读者把握年度渔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和重要转折。 二、 生产篇: 水产养殖业: 这是《中国渔业年鉴2008》的核心内容之一。详细列举了2008年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的各项统计数据。 海水养殖: 涵盖了主要养殖品种(如虾、贝类、海藻、鱼类等)的养殖面积、产量、产值、亩均产量、主要养殖区域分布、养殖模式(如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滩涂养殖等)以及不同品种的养殖技术进展和存在问题。特别关注了2008年主要海水养殖品种的市场价格波动、病害防治情况以及可持续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 淡水养殖: 同样详细分析了各种淡水养殖品种(如鲤、鲫、草鱼、鲢、鳙、罗非鱼、鳗鲡、甲鱼、虾、蟹等)的养殖情况。包括养殖面积、产量、产值、单位产量、重点养殖区域、养殖模式(如池塘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工厂化养殖等)以及技术水平。特别对2008年淡水养殖业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病害防控以及绿色养殖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剖析。 捕捞渔业: 海洋捕捞: 提供了2008年全国海洋捕捞的总产量、总产值,并按主要渔区(如黄海、渤海、东海、南海)和主要捕捞品种(如带鱼、鱿鱼、黄花鱼、马鲛鱼等)进行了细分统计。详细分析了2008年海洋捕捞业面临的资源衰退、禁渔期制度执行情况、渔船结构、捕捞能力以及远洋渔业发展等关键问题。 内陆捕捞: 涵盖了2008年内陆水域(河流、湖泊、水库等)的捕捞产量、产值,并关注了内陆渔业资源保护、禁渔措施的落实以及对渔民生计的影响。 三、 资源与环境篇: 渔业资源状况: 详细介绍了2008年中国主要渔业资源的监测结果,包括重要经济鱼类、虾蟹类、贝类、海藻等资源的种群数量、分布区域、年龄结构、生物量等数据。特别关注了渔业资源承载能力、过度捕捞的影响以及资源增殖和保护的措施。 渔业生态环境保护: 深入分析了2008年中国渔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和面临的挑战。包括渔业水域的污染状况、赤潮灾害发生情况、增殖放流活动、海岸带生态保护、以及推动绿色渔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实践。对渔业养殖面源污染的治理和可持续性渔业发展模式的探索进行了重点阐述。 四、 科技与投入篇: 渔业科技进展: 总结了2008年中国渔业科技在育种、养殖技术、病害防治、资源保护、加工保鲜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和推广应用情况。介绍了国家和地方在渔业科技研发、技术推广、成果转化方面的投入和成效。 渔业经济与投入: 提供了2008年渔业经济运行的各项指标,包括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利润、税收等。详细分析了渔业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以及渔业保险、信贷支持等金融服务对渔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五、 市场与流通篇: 水产品市场分析: 详细分析了2008年中国水产品市场的供需状况、价格走势、消费结构变化。涵盖了主要水产品种的市场销售情况、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进出口数据。 水产品加工与流通: 介绍了2008年中国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包括加工能力、主要加工产品、技术水平以及加工企业数量。同时,也分析了水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冷链物流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在水产品流通中的作用。 消费者需求与市场趋势: 探讨了2008年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求变化,包括对品质、安全、健康、便捷性等方面的要求,以及由此引导的市场趋势。 六、 政策与管理篇: 渔业法律法规与政策: 详细列举了2008年中国在渔业管理方面出台的重要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对现有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情况。包括渔业资源管理、渔政执法、渔业补贴、渔业对外合作等方面的政策导向。 渔业管理体制与改革: 介绍了2008年中国渔业管理体制的运行情况,以及在管理职能、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等方面的改革进展。 渔业国际合作与交流: 记录了2008年中国在渔业领域的国际合作项目、参加的国际组织和会议、以及与其他国家在渔业技术、资源管理、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情况。 七、 区域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统计: 这是年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表格和简要文字的形式,详细展示了2008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渔业生产、资源、经济、环境等各项统计数据。这为深入了解区域渔业发展差异、特色和潜力提供了翔实的依据。 《中国渔业年鉴2008》的价值与意义 《中国渔业年鉴2008》以其权威性、全面性和系统性,为解读2008年中国渔业发展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平台。 历史记录: 它忠实地记录了中国渔业在2008年度的发展轨迹,为后人研究中国渔业的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决策参考: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年鉴中的详实数据和分析能够为制定和调整渔业政策、规划行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行业指导: 对于渔业企业、科研机构而言,年鉴提供了市场行情、技术动态、资源状况等关键信息,有助于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 学术研究: 对于国内外渔业经济、海洋科学、环境科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学者而言,年鉴是开展深入研究、撰写学术论文的重要数据源。 公众认知: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年鉴能够帮助他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渔业的发展状况、面临的挑战以及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中国渔业年鉴2008》是一部集统计、分析、信息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著作,它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未来发展的指引者,其价值和意义深远而广泛。

用户评价

评分

书评三:历史的横切面,需要静心品味的文本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种“审视”。它像一个被冻结在2008年的时间胶囊,向后人展示了一个特定历史节点上,国家重要基础产业所处的复杂境遇。文本的行文风格偏向于宏观叙事与官方报告的结合,语言精确、克制,却也因此蕴含着巨大的信息张力。通过研读其中关于渔业安全、劳动力结构变化的部分,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时代转型期所带来的社会压力——老旧渔船的更新换代、年轻一代对渔业劳动的意愿降低,这些都是在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传统产业必须面对的内在矛盾。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要求读者具备相当的耐心和对宏观经济脉络的初步认知,否则很容易迷失在密集的数字和专业术语之中。但一旦沉浸其中,便能体会到这种冷静叙事背后,所蕴藏的磅礴的生产力与不断演进的社会结构。

评分

书评四:它超越了渔业本身,触及了生态文明的命题 我之所以对这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因为它不经意间触及了更深层次的生态文明和资源伦理问题。尽管定位是行业年鉴,但阅读2008年的数据,我们能够预见到资源过度捕捞的风险在当时已经初露端倪。书中对休渔期执行情况、禁渔区划定和水域环境质量的描述,虽然措辞官方,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海洋生态承载力的忧虑。那些关于渔获物结构的变化记录,实际上是海洋生物多样性变化最直接的“体温计”。这本书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前的状态。它不仅记录了“捕获了多少”,更间接提出了“我们还能捕捞多久”的尖锐问题。对于环保工作者而言,这本书是了解行业历史脉络、制定未来干预策略的不可或缺的背景资料。

评分

书评二:专业性极强的行业百科全书,数据洪流中的灯塔 作为一名关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非专业人士,我原本以为这类年鉴会是晦涩难懂的。然而,《中国渔业年鉴2008》以其惊人的资料密度和严谨的结构,成功地构建了一座令人信服的行业知识高塔。它对当年全国范围内的水产品产量、进出口情况、渔船数量及能功率的梳理,达到了令人咋舌的细致程度。例如,对于特定经济鱼类(如大黄鱼或带鱼)的捕捞量变化趋势分析,它结合了当年的气候异常和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了一个多维度交叉审视的框架。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使得任何想要深入了解2008年中国渔业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研究者,都无法绕开此书。我尤其赞赏其在技术进步方面的记录,例如新型养殖技术的推广速度和对传统捕捞方式的替代效应,这些都是衡量一个产业活力的关键指标。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无可替代的原始信息和时间锚点,它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石。

评分

书评一:深邃的海洋故事,时代的缩影 读完这本关于中国渔业的巨著,我仿佛跟着那艘艘渔船一起驶向了广阔无垠的东海、南海。它绝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统计资料汇编,而是一部生动的、带着咸湿海风气息的时代编年史。作者(或者说编撰者们)显然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去捕捉那些在风浪中搏击的渔民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和他们赖以生存的海洋生态。书中对不同海域的渔业资源分布、捕捞技术的发展脉络,乃至渔业政策的细微调整,都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梳理。我特别欣赏它那种近乎人类学田野调查式的记录方式,那些关于特定渔村经济结构和渔汛习俗的描述,让人能够真切感受到传统渔业文明的坚韧与美丽。那些详尽的数据图表背后,跳动着的是无数家庭的生计和一代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智慧。这本书的厚重感,不仅仅来源于纸张的重量,更在于它所承载的,一个重要产业在特定年份所经历的转型与阵痛。它为研究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变迁,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微观的切口。

评分

书评五:检索的艺术与细节的魅力 这本书的排版和结构设计,体现出一种典型的、以实用信息检索为导向的专业工具书的风格。它更像一本字典或是一部工具箱,而不是一本可以从头读到尾的小说。我最常做的事情是利用其详尽的目录和索引,快速定位到我感兴趣的某一省份、某一年度或某一特定产品线的变化。例如,我想对比研究A省份在2008年远洋渔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这本书能够迅速提供所有必要的量化指标,从燃料消耗到外派船只数量,一应俱全。这种高效率的知识获取能力,是它最大的优点。不同于网络资料的碎片化和时效性缺失,此书提供了一个完整、统一的、经过官方验证的“定格”状态。它要求使用者掌握检索的技巧,一旦掌握,它便能成为研究中国特定年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强大武器,其价值在于其无与伦比的系统性和可靠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