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購買~~~
評分哥本哈根學派認為語言關係主要有三種:一是相互依賴關係,即兩個語言成分相互依賴,互為規定;二是決定關係,即語言成分A可規定語言成分B,但語言成分B卻不能規定語言成分A;三是並列關係,即語言成分既不互相規定,也不互相排斥。
評分還沒有看,希望能早點看完!
評分哥本哈根學派不僅對語言符號感興趣,而且對其它符號,如交通信號、電報代碼等,也十分重視。因為他們認為語言形式與實體是沒有關係的,語音實體可以用任何其它符號體係來代替。他們否認自然語言是其它非語言符號體係的基礎,並試圖用形式語言來代替自然語言。雖然這些主張並非人人都同意,但對各種人工語言的建立是有一定意義的。
評分弗斯贊同馬利諾夫斯基關於語言與社會的關係以及意義就是語言在語境中的功能等觀點。雖然他最具特色的研究成果是韻律音位學,但在他的整個語言學研究生涯中,他特彆重視語言的社會功能,重視語境等方麵的研究,並試圖把馬林諾夫斯基的學說發展成為一套語言學的理論體係。弗斯在進行這一嘗試時所麵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如果語言項目的意義依賴於語境,那麼,首先就必須建立一套能夠將語言材料與語境聯係起來的語言範疇。為解決這一問題,弗斯提齣,任何語言活動的描述都應包括下列範疇
評分買它是因為學習語言要有所瞭解,希望對學習有所幫助
評分買它是因為學習語言要有所瞭解,希望對學習有所幫助
評分英國的共時語言學研究始於語音學和音位學研究。斯威特(1845-1912年)是19世紀下半葉用共時描寫方法研究語音學的傑齣代錶。他在1877年齣版的《語音學手冊》中把音素分為能區彆意義和不能區彆意義的兩大類。不能區彆意義的音素之間的差異是由語音環境造成的。盡管他沒有使用“音位”這一術語,但其概念卻是十分明瞭的。D. 瓊斯(1881-1967年)繼承和發展瞭斯威特的理論和學說,並用“寬式音標”和“嚴式音標”來代替斯威特的區彆意義和不能區彆意義的兩類音素。他在1914年齣版的《英語語音學綱要》和在1917年齣版的《英語發音詞典》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時至今日仍擁有眾多的讀者。
評分京東活動買書 相當實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