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3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沃纳姆 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组 译
图书标签:
  • 世界近代史
  • 剑桥世界史
  • 新编剑桥史
  • 历史
  • 西方史
  • 近代史
  • 剑桥大学出版社
  • 学术著作
  • 史学
  • 欧洲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0424963
版次:1
商品编码:10161714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1999-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6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版的世界通史分为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三部。近代史由阿克顿爵主编,共14卷,本世纪初出版。经过几十年后,到50年代,剑桥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由克拉克爵士主编的《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新编本仍为14卷,共约800万字,论述自文艺复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即自1493至1945年间共四百多年世界历史。国别史、地区史、专题史交错论述,由英语国家著名学者分别执笔。新编本反映了他们最新研究成果,有许多新的材料,内容也更为充实,代表了西方的较高学术水平,有较大的影响。

内容简介

  新编本仍为14卷,共约800万字,论述自文艺复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即自1493至1945年间共四百多年世界历史。
  国别史、地区史、专题史交错论述,由英语国家著名学者分别执笔。新编本反映了他们最新研究成果,有许多新的材料,内容也更为充实,代表了西方的较高学术水平,有较大的影响。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1559—1609年间的欧洲经济

第三章:敦皇,天主教的改革和基督教的传播

第四章:新教思想与宗教斗争

第五章:以西欧为曲型的社会结构,官司职和政治

第六章;国际外交和国际法

第七章:陆军、海军与军事艺术

第八章:1559——1569年间的不列颠问题

第九章:西欧与西班牙的势力

第十章;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和帝国

第十一章:1566——1617年间的奥斯曼帝国

第十二章:波兰和立陶宛

第十三章;瑞典和波罗的海

第十四章:教育和学术

第十五章:科学

第十六章:政治思想以及宗教宽容的理论与实践

第十七章:欧洲以外地区殖民地的扩张和国际的搞衡索引

精彩书摘

首先谈物价与工资问题。从一开头就应指出,这种包括两个侧面的、传统的史学甚至在过去近30年左右的时间里进行了大量研究之后,也还未能充分解释这一多样化的欧洲经济发展过程。对工资水平总的来说还没有充分精确的了解;有时工资以实物支付,有时又以货币支付,这样就难于估量其真正价值。而且,物价系列代表着供求之间的平衡点的系列,由于没有掌握所有的情况,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只能从推论中得知。根据现有的材料,将物价与工资的历史结合起来研究所提出的问题,比有希望能解决的问题要多得多。这样说并不过分,这种研究至多不过是对不断演进中的经济现实做初步的估量,而这种估量大家已经比较熟悉。在从1559年到1609年的这一时期里,物价和工资都是逐渐上升的。虽然在16世纪中叶以前的一个世纪左右,物价就是一直上涨的,但在16世纪50年代以后,上涨的速度快得多,也明显得多。这使当时面临长期经济困难的人们有着深刻的印象。
猛然认识到那些现实情况,实际上是这一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而且历史学家们已经正确地运用16世纪的“经济学家们”的反响来说明这种缓慢的通货膨胀。新大陆的贵金属(首先是黄金,1519年以后又加上白银)通过西班牙首次进入欧洲,而西班牙则首先遇到了这一难题。随着该世纪中叶以后白银涌入的新浪潮的到来,持续通货膨胀的影响就特别明显了。马丁·阿斯皮利奎塔·德·纳瓦罗于1556年发表了《论利息》。这位萨拉曼卡学派的学者,很可能是把通货膨胀原因直接归之于输往欧洲的贵金属的第一个人。问题的症结在于贵金属太多。在1566-1568年,即阿斯皮利奎塔的论文发表10年以后,法国爆发了西厄尔·德·马尔斯特罗瓦(Siewrde Malestroit)与让·博丹之间的那场著名论战。前者坚持的论点是,虽然按账面货币额来看物价上涨了,但按黄金和白银来计算物价实际上仍旧保持不变。博丹在他所写的《答辩》一文中,巧妙地推翻了对手的逻辑。他在该文的1568年的版本中说道:“我认为,我们所见到的高涨的物价,是由三个原因造成的。主要的而且几乎是惟一的原因(这一点至今还没有一个人提到),乃是金银太多,在这个王国里,今天的金银数量比400年前要多……物价高涨的第二个原因,部分地来自于垄断。第三个原因是物资短缺,而物资短缺的引起,既来自于贸易,同样也来自于掠夺。最后一个原因是国王和大贵族的奢侈,这种奢侈使得他们所喜爱的那些物品的价格上涨。”在英国,出现了《关于英格兰王国公共福利的对话》,该文显然是在1549年秋天写成,但发表于1581年。内容是关于同类问题的对话。
[商人说]我感到,我们不是更富了,而是更穷了;这种情况要延续多久,我说不清楚,因为所有的东西都短缺,我从未见到过那样一种普遍的匮乏,不只是本国产的东西短缺,而且我们从海外买来的所有其他商品,诸如丝绸、酒、油脂、大料、茜草、铁、钢、蜜蜡、亚麻、亚麻布、麻纱布、绒料、床单、地毯;以及各种挂毯和缀锦、各种香料、各种杂货,如白色和棕色的纸,以及玻璃饮器、镜子和用于玻璃窗的玻璃;钉、针、刀子、短剑、有檐帽、无檐帽、凸花织品、纽扣和花边等等,全都短缺。
……

前言/序言


 



《启蒙之光:18世纪欧洲的思想风暴》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探讨了18世纪欧洲波澜壮阔的思想变革——启蒙运动。我们聚焦于这场影响深远的知识与文化运动如何塑造了现代世界的政治、社会和哲学基础。通过对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康德等核心人物思想的细致剖析,本书描绘了一幅充满理性、自由与人权光辉的欧洲图景。同时,我们考察了启蒙思想如何在不同国家和阶层间传播,以及它们如何催生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本书不仅梳理了思想的脉络,更着力展现了启蒙思想家们在面对专制、宗教束缚和传统权威时所展现出的勇气与批判精神。 第一部分:理性时代的黎明 1. 背景与酝酿: 18世纪的欧洲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科学革命的成果初步显现,为理性思维提供了坚实的工具。本书首先描绘了路易十四统治末期法国的社会矛盾,以及英国光荣革命后形成的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这些都为思想的勃发提供了必要的土壤。我们探讨了洛克、牛顿等前驱者对启蒙思想家产生的直接影响,特别是经验主义和机械论世界观的普及。 2. 启蒙的中心:沙龙与百科全书: 巴黎成为欧洲思想的中心。沙龙作为精英知识分子交流思想的场所,其运作机制和对社会舆论的影响被详细阐述。重点分析了狄德罗和达朗贝尔主持的《百科全书》的编纂历程。这部巨著不仅仅是一部知识的汇编,更是一场系统性的、挑战传统知识权威的运动。我们考察了其中哪些条目体现了对教会和君主专制的隐晦批评,以及它如何成为启蒙思想传播的里程碑。 3. 伏尔泰与宽容的呼唤: 伏尔泰(Voltaire)作为启蒙运动的旗手,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的精神被置于核心地位。本书剖析了他对宗教不宽容、司法不公的尖锐讽刺,特别分析了卡拉斯事件(Calas Affair)如何激发了他为司法公正而战的热情。同时,探讨了伏尔泰对开明君主制的复杂态度,以及他如何巧妙地运用文学形式(如哲学故事)来规避审查。 第二部分:社会契约与人民主权 1. 孟德斯鸠:权力制衡的蓝图: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被视为政治哲学的里程碑。本书详细解析了他提出的“三权分立”理论——立法、行政、司法相互制衡的思想。我们考察了这一理论的理论渊源,特别是他从英国政治制度中获得的灵感,以及该理论如何在后世成为现代宪政国家的基石。书中也探讨了其“地理决定论”的局限性。 2. 卢梭:公意与个人自由的张力: 卢梭是启蒙运动中最具争议性的思想家之一。本书将重点对比分析《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社会契约论》。我们深入探讨了“天赋人性(自然状态)”的概念如何被用来批判当时的社会结构,以及“公意”(General Will)是如何被定义为集体利益的体现。关于“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论断,将作为理解卢梭政治哲学的关键切入点。如何调和个人自由与公意的主导地位,是本章探讨的重点。 3. 经济学派的兴起:重商主义的挑战者: 启蒙运动不仅关注政治,也关注经济。本书介绍了魁奈(Quesnay)及其追随者发起的重农学派。分析了他们如何基于自然法则的概念,主张土地是财富的唯一来源,并呼吁“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的经济政策,这对亚当·斯密后来的经济学思想产生了铺垫作用。 第三部分:启蒙的扩散与实践 1. “开明专制”的尝试: 启蒙思想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深刻影响了现实中的君主。本章聚焦于腓特烈大帝(普鲁士)、叶卡捷琳娜大帝(俄国)和约瑟夫二世(奥地利)等推行“开明专制”的统治者。我们分析了他们采纳启蒙改革(如教育推广、宗教宽容有限度的实施、法律改革)的动机,以及这些改革最终受制于君主自身权力的局限性而未能完全实现启蒙理想的内在矛盾。 2. 启蒙与宗教:自然神论的崛起: 面对教会的强大影响力,启蒙思想家采取了多种策略。本书详细探讨了自然神论(Deism)在知识分子中流行的原因。他们接受一个“钟表匠”式的上帝创造了宇宙,但拒绝启示宗教中的奇迹、预言和繁复的教义。这种温和的、基于理性的宗教观是如何动摇传统信仰根基的。 3. 启蒙的边缘与反思: 启蒙思想并非铁板一块。本书也探讨了被主流思想所忽视或边缘化的声音。例如,女性主义的先驱者如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对“理性”在界定性别中的狭隘性的挑战。同时,也审视了启蒙思想在殖民地和美洲所引起的独特反应,以及启蒙理想在面对奴隶制度时的内在虚伪性。 结论:遗产与未竟的事业 18世纪的启蒙运动最终以激烈的革命形式爆发。本书的最后部分总结了启蒙思想对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的直接影响,这些文件确立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然而,我们也指出,启蒙运动留下的“未竟事业”——如种族平等、社会福利等问题,至今仍在持续塑造着现代社会的政治议程。这场思想风暴的遗产,既包括了我们珍视的自由与理性,也包括了其自身逻辑推演中产生的潜在危险。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思想性上来讲,这本书提供的视角是极其新鲜和具有批判性的。它没有满足于讲述“发生了什么”,而是深入追问“为什么会这样”以及“这对我们今天意味着什么”。作者似乎有意打破了一些约定俗成的历史框架和民族主义的叙事套路,敢于挑战那些被奉为圭臬的“历史定论”。这种批判性的视角,并非是单纯的颠覆或哗众取宠,而是建立在扎实的论据之上,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历史的进程真的是线性的、注定的吗?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现代观念,在历史的镜子下是否显得如此脆弱?这本书像是一剂清醒剂,它迫使读者走出舒适区,用一种更具包容性和多元性的眼光去看待过去,这对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来说,价值无法估量。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手法实在太引人入胜了,仿佛作者是一位历史的亲历者,用他那支生花的妙笔将我们带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重大历史事件时的那种细腻和深刻。他不仅仅是罗列事实和时间线,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挖掘了事件背后的社会心理、文化思潮以及权力博弈的微妙之处。比如,在讲述某个关键转折点时,作者并没有给出简单的“对”或“错”的评判,而是展现了当时各方人物的复杂动机和局限性,这使得历史的肌理更加丰满和真实。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那个时期的理解不再是平面化的,而是拥有了三维的立体感。书中的人物塑造也极为成功,那些曾经只存在于教科书上的名字,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有血有肉,他们的挣扎、胜利与失败,都让人感同身受。这种将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交织的叙事能力,是许多历史著作所欠缺的,也是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地方。

评分

这本书的史料挖掘深度,绝对是顶尖水准。我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平时也阅读了不少相关著作,但这本书在引证和细节考据方面,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严谨性。它显然不是基于二手资料的简单拼凑,而是扎根于大量的原始文献、私人信件甚至是不为人知的档案记录中。这种“实证主义”的写作风格,让每一段论述都显得掷地有声,充满了无可辩驳的力量感。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去查阅作者脚注中提到的那些陌生的原始资料名称,那种感觉就像是跟随一位经验老到的考古学家,亲手拂去历史尘埃,触摸到真实的纹理。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充满争议的历史节点时,作者没有回避矛盾,反而将其作为深入探讨的契机,平衡地呈现了不同学派的观点,使得结论的得出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学术的魅力和说服力。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雅致而不失力量,兼具文学性和学术性。它不像某些严肃的历史著作那样,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使得普通读者望而却步;但它也绝非那种肤浅的“通俗读物”。作者的遣词造句精准到位,许多描述性的文字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特别留意了它对特定文化现象或政治氛围的描绘,比如对某个特定时期贵族阶层生活细节的刻画,或是对革命前夜民众情绪的捕捉,都展现出极高的文学素养。读起来的感觉,就像是品尝一杯陈年的佳酿,口感醇厚,回味悠长。这种高水准的文字表达,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让历史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一项负担,这在同类著作中是极为罕见的亮点。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节奏控制得非常巧妙,张弛有度,绝不拖沓。对于一部涉及时间跨度如此之大的历史著作来说,保持读者的持续兴趣实属不易,但这本书做到了。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安排叙事的“高潮”和“低谷”。有些章节如同激昂的交响乐,充满了冲突和戏剧性,紧紧抓住读者的心弦,让人不忍释卷,甚至会因为某个突发事件而心跳加速;而另一些章节则会转入对社会结构、经济变迁等更为宏观议题的冷静分析,如同为前述的激情注入了理性的深度和广度。这种叙事节奏的精心设计,让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进程读起来竟然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畅快感,完全没有那种传统学术著作常有的枯燥和沉闷,非常适合希望深入了解但又担心被细节淹没的读者。

评分

剑桥史学的经典力作,再流行个百八十年不成问题.唯一不足是以欧洲为中心,称世界史有点目光短浅。不过剑桥的品质是有保障的。

评分

可以,不过这本书是1998年1月的,离现在差不多有20年了,好在书保存的还可以。

评分

值得购买。。

评分

在京东一直消费,最主要是方便!在京东一直消费,最主要是方便!在京东一直消费,最主要是方便!在京东一直消费,最主要是方便!

评分

论述自文艺复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即自1493至1945年间共四百多年世界历史。国别史、地区史、专题史交错论述,由英语国家著名学者分别执笔。新编本反映了他们最新研究成果,有许多新的材料,内容也更为充实,代表了西方的较高学术水平,有较大的影响。

评分

等待第四卷。。。。。

评分

专业书籍,值得收藏。不错哦。

评分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3,价格尚可,品相不错。

评分

代朋友下单~希望她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