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瑞士简史教程
原价:36.00元
作者:卢铭君,姚宝著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532757305
字数:265000
页码:36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原创、以德语编写、德语原汁原味、易于阅读、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皆可
内容提要
《瑞士简史教程》的作者从瑞士邦联形成前瑞士(至1291年)、联邦的形成和扩展(1291年至1515年马林雅之战)、内战时期(1519-1798)、新旧制度交替时期(1798-1848)、现代瑞士(1848至今)这几个重要转折点对瑞士的历史进行叙述,通篇以德语编写,适合德语教师教学,及德语学习者课外阅读。为了方便读者学习,使阅读顺畅,本书的每个章节开始都附有中文的“导读”,章节之后还有德语单词表、课后练习、大事记表等。书后还有名胜古迹、著名人物等图片,给读者客观的认识。
本书在叙述瑞士历史的同时,还穿插介绍了瑞士的改革和革命(民族英雄威廉·退尔的传说、复辟河反复辟斗争)、社会与人文(如瑞士国际红十字会、20世纪瑞士文学发展)、现代的民主与福利(如失业救济工程、养老及丧偶保险法)、当今的政治和经济体系(如“欧洲政治的大熔炉”的日内瓦、奇妙方案、瑞士的工业化)等方面,巧妙地融合在瑞士历史长河中,与一些干巴巴仅充斥着数据和日期的同类书籍完全不同。
德语学习者在阅读的同时不仅能了解瑞士这个国家,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德语水平。
目录
作者介绍
《瑞士简史教程》是由姚宝教授和卢铭君副教授共同编著而成。
??姚宝?教授从事研究德语国家的历史和国情已有40余年,曾多次受“瑞士文化基金会”的邀请。其著作颇丰,主要的代表作品有《当代瑞士概况》、《当代瑞士社会与文化》、《奥地利简史》等。
??卢铭君副教授是德语界的后起之秀,在读书期间便与姚宝教授合作完成《当代瑞士社会与文化》一书,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瑞士历史方面的论文。
此外,此书的出版还咨询了瑞士本国多名历史学教授的意见,如瑞士著名历史学教授Georg Kreis和PeterZiegler教授,并在校订期间得到多名德语外教的帮助。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有一种沉静而有力的历史厚重感,读起来就像是行走在古老的徽州石板路上,每一步都踏着岁月的痕迹。它没有刻意去煽情或夸大,而是用近乎冷静的笔触,勾勒出明代士大夫阶层那种复杂的生存哲学。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王阳明与同时代名臣、学者的交锋时所展现出的克制。无论是与程朱理学的正统捍卫者们的论辩,还是在朝堂上与权贵的周旋,文字都保持了一种恰到好处的张力。你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这种思想的碰撞并非书斋里的空谈,而是关乎国家命运和个人身家性命的较量。其中关于王阳明被贬谪至贵州龙场的描写,是全书的高潮之一,但作者的处理极其高妙,没有渲染“悲情”,而是着重于环境的艰苦如何反而激发了思想的爆发。那段落仿佛自带光影效果,将人带入蛮荒之地,却又在那片土地上见证了“心外无物”的顿悟。这种将宏大叙事与微观体验完美结合的能力,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历史传记,有了一种近乎史诗般的气韵。
评分《王阳明》这本书,坦白讲,我抱着一种近乎朝圣的心态去阅读的,毕竟“心学”的开创者,其思想的深度和对后世的持续影响,是任何一个关注中国哲学史的人都无法绕开的重量级人物。这本书的叙事非常扎实,它没有像某些传记那样,将王阳明塑造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是将他放在那个波诡云谲的明朝中叶的政治舞台上,细致地描绘了他从一个不得志的书生,如何经历贬谪、困顿,最终在龙场悟道,成就一代心学的宗师。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王阳明军事才能的刻画,这往往是文学作品中容易被忽略的一面。他平定宸濠之乱的果断和谋略,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危机处理。书中对“致良知”的阐释,虽然是哲学核心,但作者用了大量的历史情境来佐证,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可感、可触碰。比如他如何将“致良知”运用到安抚叛乱地区百姓的实际行动中,这种知行合一的实践,比空洞的说教更有力量。整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酣畅淋漓的,它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王阳明形象,一个身处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却始终在探寻“人之所以为人”终极意义的伟大灵魂。读完后,我感觉不仅仅是了解了一个历史人物,更是获得了一次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深刻审视。
评分坦白说,我对哲学类书籍的阅读速度通常很慢,因为很多作品的行文逻辑过于严密,容易让人产生阅读疲劳,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似乎采用了螺旋上升的叙事方式,每一次回顾王阳明的生平片段,都会带着读者对他的核心思想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比如,当你初次接触“心即理”时可能会感到困惑,但当作者通过他平定盗乱、处理民生疾苦的实例来反复佐证时,这个概念就如同被雕刻刀打磨过一般,棱角分明起来。作者在引用古代文献时非常审慎,绝不堆砌晦涩的典籍原文,而是进行精准的提炼和现代化的阐释,确保即便是对明代心学不甚了解的普通读者,也能跟上思路。这种对可读性的极致追求,使得这本书在学术价值和大众接受度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它不是一本高高在上的“圣贤书”,而是一部可以被反复翻阅,每一次都能带来新体悟的智慧之书。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它成功地将王阳明的“内在革命”与他所处的那个“外在动荡”的时代紧密编织在一起。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闻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既有江南文人的雅致,也有边疆卫所的肃杀。作者对于官场的腐朽、士人的迂腐,描写得入木三分,这让王阳明“破旧立新”的举动显得尤为不易和珍贵。很多人读王阳明,只记住了“知行合一”,但这本书细致地展示了“知”是如何从传统儒学中脱胎换骨,变成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比如书中描述他教导士兵如何面对死亡,不是用空洞的口号,而是让他们直面恐惧,从而超越恐惧。这种对教育和实践细节的挖掘,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读完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一个真正的思想家,他的智慧一定是能落到实处的,能够解决当下最棘手的问题。这本书就是一本关于如何将理论武器化,并应用于人生实践的最佳范本。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作者对人物“复杂性”的尊重与呈现。我们通常习惯于将历史人物简单地划分为“好人”或“坏人”,但王阳明的一生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既是朝廷的重臣,又常常被猜忌和排挤;他既是儒家体系的改革者,又始终未曾真正脱离儒家传统。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些灰色地带,反而将其视为人物魅力的一部分。例如,书中对王阳明晚年身体抱恙,却仍坚持讲学、巡视的描写,不是简单的“带病坚持”,而是展现了一种近乎殉道者的精神状态——他仿佛燃烧着自己最后的热量,只为将这份“良知”的火种传递下去。这种对生命末期仍抱有巨大精神动力的刻画,极具感染力。读完后,我感到的震撼,不只是对“圣人之学”的敬佩,更是对一个伟大生命个体如何将痛苦、挫折、荣耀熔铸成不朽思想的深切共鸣。这本传记,读起来更像是一场与智者的深度对话,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可以,可以,可以
评分想看过佛法的三本入门书后再来看,这本书还是很期待的
评分这本书是听完的 感觉非常好 就买来给孩子看看 书的质量还不错
评分一
评分质量还不错
评分很好,应该是正版,好好学习
评分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以几封书信,一场火攻,三十五天内平定了宁王之乱。
评分京东商城,品质保证,物流高效,服务到家,十分给力,超赞一哈!
评分速度快,书质量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