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理论史(从大卫·休谟至今)(精)》首 先介绍了1870年之前研究经济增长的经济学者,作者 W.W.罗斯托比较了大卫·休谟与亚当.斯密,马尔萨 斯与里卡多,约翰·密尔与马克思。接着作者介绍了 1870年至1939年的经济学理论家,包括熊彼特、科林 ·克拉克、库兹涅茨和哈洛德,并且分析了战后经济 增长的三种模式。作者以**的论点阐释了经济增长 领域中未解决的几大问题,并描述了未来几十年中可 能出现的五种经济领域的任务。本书提出的问题和任 务至今仍构成对当代经济学家的挑战,很有前瞻性。
W.W.罗斯托,美国经济史学家、发展经济学先驱之一。从1940年开始,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奥斯汀得克萨斯大学任教授,讲授经济史、经济学与历史。先后担任过欧洲共同体执行秘书助理、总统**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帮办、国务院政策计划委员会顾问和主席、总统**安全事务特别助理等。 主要著作有:《十九世纪英国经济论文集》、((经济增长过程》、《经济成长阶段》、《政治和成长阶段》、《这一切是怎样开始的:近代经济的起源》、((世界经济:历史与展望》、((1868—1896年英国贸易的波动》等等。
**章 绪论
目的
本书的结构
分析性的视角
与经济史的关联
个性有关系吗?
**部分 六个古典经济学家:从大卫·休谟到卡尔·马克思
第二章 大卫·休谟与亚当·斯密
背景
大卫·休谟(1711—1776)
亚当·斯密(1723—1790)
第三章 马尔萨斯和李嘉图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1834)
大卫·李嘉图(1772—1823)
第四章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卡尔·马克思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
卡尔·马克思(1818—1883)
第二部分 增长理论的边缘化(1870一1939)
第五章 导言
第六章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
基本增长方程
人口与劳动力
资本和技术
经济周期
相对价格
增长的阶段与极限
非经济因素
第七章 人口和劳动力
人口的统计分析
人口和经济增长理论:先进工业**
人口与发展
本章小节
……
第三部分 1945年以后的经济增长分析:令人眼花缭乱的年代
第四部分 问题与展望
附录:经济增长模型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后记
我一直对经济增长背后的“动力”充满好奇,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求知欲,而且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作者在回顾不同经济学家对“要素投入”的看法时,非常清晰地展示了经济学界是如何从最初的土地、劳动、资本,一步步扩展到人力资本、技术知识等更为复杂的要素。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制度经济学”的讨论,特别是对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和政府治理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强调,这让我意识到,再好的技术和理论,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支撑,也很难发挥作用。书中对“新制度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联系分析,让我看到了理论研究如何与解决现实问题紧密结合。我之前对经济增长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生产函数”的层面,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图景,它将经济增长置于人类文明进步的宏大背景下进行审视,让我看到了经济增长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增加,更是人类智慧、制度演进和社会变革的综合体现。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阅读的最具启发性、最能拓展视野的图书之一。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场跨越几个世纪的经济学辩论现场,而这本书就是这场盛宴最权威的导游。作者在处理宏观经济学家之间的思想交锋时,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平衡和深度。我一直对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之间的争议感到困惑,但在这本书里,这些复杂的理论被抽丝剥茧,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对二战后经济快速增长的研究,以及对“黄金时代”的分析,让我对“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实现持续繁荣,而另一些国家却停滞不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不同学派的批判性继承,他不仅介绍他们的观点,更指出了他们理论的局限性,以及后来的经济学家是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和发展的。例如,书中对“内生增长理论”的介绍,让我看到了经济增长研究如何从关注外在因素转向对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和创新等内在动力的探索,这无疑是经济学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经济发展驱动力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再仅仅依赖于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而是更加重视知识和创新的作用。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思想的宝库,让我对经济增长的理解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一直以为经济增长是一个相对现代的概念,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早在几个世纪前,哲学家们就已经在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了。大卫·休谟,这位启蒙时代的巨匠,他对财富积累、贸易扩张以及国家繁荣的分析,读起来一点也不过时,反而充满了洞见。他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讨论,让我联想到了现代的产业升级和全球化,这其中蕴含的逻辑是如此清晰,即便放到今天依然适用。书中对亚当·斯密《国富论》的阐述更是让我受益匪浅,自由市场、看不见的手这些耳熟能详的理论,在历史的语境下被赋予了更深厚的底蕴。我过去只是机械地记住这些理论,现在我能理解它们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孕育而生的,又如何一步步影响了经济思想的发展。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观点,而是巧妙地将不同经济学家的思想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展示了经济增长理论是如何从一个模糊的朦胧概念,逐渐演变成一套严谨的学术体系。这本书让我对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它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和模型,更是人类对自身如何能过上更富裕生活的永恒探索。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和视角实在是太独特了,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史,没想到读起来却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历史学者在娓娓道来。作者在介绍索洛模型时,并没有止步于对公式的讲解,而是生动地描绘了模型如何帮助我们理解收敛性假说,以及它在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上的重要作用。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不同经济学家之间的学术争论,反而将这些争论的过程和火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使得整个理论发展史读起来充满戏剧性和吸引力。我甚至能感受到,在每一个理论的背后,都凝聚着经济学家们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思考和探索。书中对“周期性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探讨,也让我对经济的内在不稳定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理解了为什么经济政策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感到震撼,它不仅梳理了主流的经济增长理论,还兼顾了许多被忽视但同样重要的思想流派,让我对经济增长的理解变得更加全面和立体。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对经济增长理论本身的梳理,它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人类社会进步的逻辑轨迹。我过去对经济学,尤其是经济增长理论,总觉得有些抽象和遥远,但这本书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枯燥的学术名词与现实世界的变化紧密联系起来。作者在讲述熊彼特“创新理论”时,那种对企业家精神和颠覆性创新的高度赞扬,让我深受感染,也理解了为什么他被誉为“经济学中的维特根斯坦”。书中对“技术奇点”、“知识溢出”等概念的深入剖析,更是让我看到了经济增长背后那股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用史料和案例时的严谨性,他并没有简单地将理论套用到历史事件上,而是深入分析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使得每一个理论的提出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读到后期,当讨论到可持续发展、全球贫困问题时,我更是觉得这本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解答了“为什么会增长”,更引发了我对“如何才能实现包容性、可持续的增长”的深入思考。
评分年前终算寄到了
评分可以,物流很快
评分可以,物流很快
评分年前终算寄到了
评分年前终算寄到了
评分可以,物流很快
评分可以,物流很快
评分年前终算寄到了
评分年前终算寄到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