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信號與係統(高等院校信息技術規劃教材) | 齣版社: 清華大學 | 齣版時間:2011-02-01 |
| 作者:甘俊英 | 開本:16開 | 印刷時間: 2011-02-01 |
| 定價: 28 | 頁數:267 | 印次: 1 |
| ISBN號:9787302240334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1 |
甘俊英編著的《信號與係統》結閤地方高校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對信號與係統的理論知識進行瞭編排。全書共分7章: 第1章為信號與係統的基本概念,第2章為連續時間信號與係統的時域分析,第3章為離散時間信號與係統的時域分析,第4章為連續時間信號與係統的傅裏葉分析,第5章為連續時間信號與係統的復頻域分析,第6章為離散時間信號與係統的z域分析,第7章為係統狀態變量分析。
甘俊英編著的《信號與係統》是高等院校理工科“信號與係統”課程 的教材。全書共分7章,內容包括信號與係統的基本概念、連續時間信號與 係統的時域分析、離散時間信號與係統的時域分析、連續時間信號與係統 的傅裏葉分析、連續時間信號與係統的復頻域分析、離散時間信號與係統 的z域分析、係統狀態變量分析。
《信號與係統》可作為高等院校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動控製 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等專業學生 “信號與係統”課程的教材或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參考書,也可供相關領域 的教師與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第1章 信號與係統的基本概念1
1.1 信號與係統的定義1
1.2 信號的分類與描述1
1.2.1 確定性信號與隨機信號1
1.2.2 連續信號與離散信號2
1.2.3 周期信號與非周期信號2
1.2.4 能量信號與功率信號3
1.3 常用連續時間信號4
1.3.1 實指數信號4
1.3.2 正弦信號5
1.3.3 復指數信號5
1.3.4 抽樣函數6
1.4 階躍信號與衝激信號7
1.4.1 斜變信號7
1.4.2 單位階躍信號7
1.4.3 單位衝激信號8
1.5 連續時間信號的基本運算12
1.5.1 信號的時域運算12
1.5.2 信號的自變量變換14
1.6 信號的分解17
1.6.1 直流分量與交流分量17
1.6.2 偶分量與奇分量17
1.6.3 脈衝分量18
1.6.4 實部分量與虛部分量19
1.6.5 正交函數分量19
1.7 係統的模型及分類20
1.7.1 係統的模型20
1.7.2 係統的分類21
1.8 綫性時不變係統的基本特性22
習題24
第2章 連續時間信號與係統的時域分析26
2.1 引言26
2.2 連續LTI係統微分方程模型的建立和求解26
2.2.1 連續LTI係統微分方程模型的建立26
2.2.2 連續LTI係統微分方程的經典解法28
2.2.3 零輸入響應和零狀態響應31
2.3 衝激響應和階躍響應34
2.3.1 衝激響應34
2.3.2 階躍響應35
2.4 捲積積分及其應用38
2.4.1 捲積積分的定義38
2.4.2 捲積求係統零狀態響應38
2.4.3 捲積運算的圖解法39
2.4.4 捲積運算的性質41
習題46
第3章 離散時間信號與係統的時域分析50
3.1 引言50
3.2 離散時間信號51
3.2.1 離散時間信號的描述方法52
3.2.2 離散時間信號的基本運算52
3.2.3 典型的離散時間信號57
3.2.4 序列的周期性60
3.3 離散時間係統62
3.3.1 離散時間係統的描述62
3.3.2 綫性時不變係統64
3.3.3 穩定係統67
3.3.4 因果係統68
3.4 離散LTI係統常係數差分方程的求解69
3.4.1 迭代法70
3.4.2 經典求解法70
3.4.3 零輸入響應和零狀態響應73
3.5 捲積和與解捲積76
3.5.1 捲積和76
3.5.2 解捲積80
習題81
第4章 連續時間信號與係統的傅裏葉分析84
4.1 引言84
4.2 周期信號的傅裏葉級數84
4.2.1 周期信號的傅裏葉級數展開84
4.2.2 周期信號的頻譜89
4.3 傅裏葉變換93
4.3.1 傅裏葉變換的定義93
4.3.2 常用信號的傅裏葉變換96
4.4 傅裏葉變換的基本性質102
4.4.1 綫性性質102
4.4.2 共軛對稱性102
4.4.3 對稱性質103
4.4.4 尺度變換性質104
4.4.5 時移性質105
4.4.6 頻移性質107
4.4.7 時域捲積定理108
4.4.8 頻域捲積定理109
4.4.9 時域微分性質109
4.4.10 時域積分性質111
4.4.11 頻域微分性質112
4.4.12 頻域積分性質112
4.4.13 非周期信號的能量譜113
4.5 周期信號的傅裏葉變換114
4.5.1 復指數信號和正餘弦信號的傅裏葉變換115
4.5.2 一般周期信號的傅裏葉變換115
4.5.3 傅裏葉級數係數與傅裏葉變換的關係116
4.6 連續時間係統的頻域分析118
4.6.1 係統的頻率響應118
4.6.2 係統頻域分析119
4.6.3 無失真傳輸121
4.6.4 理想低通濾波器121
4.7 連續時間信號的抽樣及重建124
4.7.1 信號的抽樣過程124
4.7.2 抽樣信號的頻譜125
4.7.3 抽樣定理127
4.7.4 連續時間信號的重建128
習題130
第5章 連續時間信號與係統的復頻域分析135
5.1 引言135
5.2 拉普拉斯變換135
5.2.1 從傅裏葉變換到拉普拉斯變換135
5.2.2 單邊拉普拉斯變換136
5.2.3 單邊拉普拉斯變換的收斂域137
5.2.4 典型信號的拉普拉斯變換139
5.3 拉普拉斯變換的性質142
5.3.1 綫性性質142
5.3.2 尺度變換性質143
5.3.3 時域平移性質143
5.3.4 復頻域平移性質145
5.3.5 時域捲積性質146
5.3.6 時域微分性質146
5.3.7 復頻域微分性質147
5.3.8 時域積分性質147
5.3.9 復頻域積分性質148
5.3.10 初值定理149
5.3.11 終值定理150
5.4 拉普拉斯反變換152
5.4.1 分母多項式包含單實根152
5.4.2 分母多項式包含共軛復根153
5.4.3 分母多項式包含重根154
5.5 連續時間係統的復頻域分析156
5.5.1 常係數綫性微分方程的復頻域求解法156
5.5.2 電路的復頻域模型158
5.6 係統函數161
5.6.1 係統函數的定義162
5.6.2 係統函數與微分方程162
5.6.3 係統函數與電路163
5.6.4 係統函數與信號流圖164
5.7 係統函數的零極點分析167
5.7.1 係統函數的零極點定義167
5.7.2 係統函數零極點與衝激響應模式的關係167
5.7.3 係統函數零極點與頻率響應的關係169
5.7.4 係統函數零極點與係統的穩定性173
5.8 係統模擬178
習題180
第6章 離散時間信號與係統的z域分析185
6.1 引言185
6.2 Z變換185
6.2.1 Z變換的定義和收斂域185
6.2.2 常用序列的Z變換190
6.2.3 Z變換與拉普拉斯變換的關係192
6.3 Z反變換194
6.3.1 冪級數法194
6.3.2 部分分式展開法196
6.3.3 留數定理法199
6.4 Z變換的性質和定理202
6.4.1 綫性性質202
6.4.2 序列移位性質203
6.4.3 尺度變換性質204
6.4.4 z域微分性質205
6.4.5 序列反摺206
6.4.6 序列的復共軛206
6.4.7 時域捲積定理206
6.4.8 初值定理207
6.4.9 終值定理207
6.4.10 z域復捲積定理208
6.4.11 帕塞瓦爾定理210
6.5 離散時間信號的傅裏葉變換212
6.5.1 離散時間信號傅裏葉變換的定義212
6.5.2 離散時間信號傅裏葉變換的性質214
6.5.3 周期序列的傅裏葉變換與離散傅裏葉變換220
6.5.4 DTFT、DFT與Z變換的關係226
6.6 離散時間係統的z域分析227
6.6.1 離散時間係統函數及係統特性227
6.6.2 差分方程的Z變換求解法233
習題236
第7章 係統狀態變量分析239
7.1 引言239
7.2 連續時間係統狀態方程的建立241
7.2.1 連續時間係統狀態方程的一般形式241
7.2.2 由電路圖建立狀態方程243
7.2.3 由信號流圖建立狀態方程247
7.2.4 由係統函數建立狀態方程248
7.2.5 由微分方程建立狀態方程251
7.3 連續時間係統狀態方程的求解252
7.3.1 連續時間係統狀態方程的時域求解252
7.3.2 連續時間係統狀態方程的變換域求解254
7.4 離散時間係統狀態方程的建立256
7.4.1 離散時間係統狀態方程的一般形式256
7.4.2 狀態方程的建立258
7.5 離散時間係統狀態方程的求解259
7.5.1 離散時間係統狀態方程的時域解法259
7.5.2 離散時間係統狀態方程的變換域解法262
習題264
參考文獻268
如果一定要用一個詞來概括這本書的風格,我會選擇“平衡”。它巧妙地平衡瞭理論深度和可讀性,平衡瞭對個體內部世界的探索與對外部社會環境互動的關注,更重要的是,它平衡瞭認知科學的嚴謹邏輯與人文學科的人文關懷。我特彆欣賞它在介紹不同流派理論時的公正態度,沒有偏袒任何一傢獨大,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權衡和比較。比如,對行為主義、認知主義、人本主義的介紹,都給予瞭充分的篇幅和恰當的批判性評價。這種多角度、不偏不倚的呈現方式,培養瞭讀者一種開放性的思維模式。我不再認為“隻有一種正確答案”來解釋人類復雜的行為。相反,我開始欣賞心理學作為一個充滿活力、不斷自我修正和融閤的學科的魅力。這本書就像一個優秀的導遊,帶著你遊覽瞭人類心靈這座宏偉而錯綜復雜的迷宮,讓你在安全的前提下,充分體驗瞭探索的刺激與發現的喜悅。它是一本值得反復翻閱的工具書,更是一本值得終身思考的哲學伴侶。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必須用“沉浸式”來形容。它絕非那種讀完就閤上的書。我發現自己常常是讀完一節,就忍不住停下來,對著鏡子或者身邊的伴侶琢磨半天。它對人際關係和情感主題的探討,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情商速成指南”。例如,關於依戀理論的闡述,讓我立刻理解瞭自己童年經曆對成年後親密關係模式的影響。書中沒有指責或評判,隻是冷靜地呈現瞭不同的依戀風格及其錶現,這使得自我剖析過程變得非常平和。此外,它在涉及心理健康和異常心理學的部分,處理得極其審慎和富有同理心。它摒棄瞭過去那種將精神疾病“汙名化”的傾嚮,而是將其置於一個更廣闊的生物、心理、社會模型中去理解。這種全麵、人性化的視角,極大地緩解瞭初學者對某些“可怕”疾病的恐懼,轉而代之以科學的認知和人道的關懷。對於希望幫助身邊受睏擾的人,或者僅僅是想提高情商的人來說,這本書的實操價值無可估量。
評分我接觸過好幾本心理學的入門讀物,但坦白講,很多都停留在“是什麼”的層麵,很少有能深入到“為什麼會這樣”的層次。《心理學與生活》在這方麵做得極其齣色。它構建瞭一個宏大的心理學知識體係,從生物學基礎一直延伸到社會文化影響,邏輯鏈條清晰得令人贊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科學研究方法的強調。書中用瞭很多篇幅講解如何批判性地看待心理學研究,區分真正的科學發現和流於錶麵的僞科學。這對我後來在網絡上接觸到各種“心靈雞湯”或不靠譜的“測試”時,提供瞭一套行之有效的過濾機製。我學會瞭提問:這個結論的樣本量是多少?實驗設計有沒有對照組?統計學意義如何?這種訓練齣的批判性思維,遠比記住某個心理學傢的名字更有價值。它教會我的不是灌輸,而是審視。對於任何一個希望真正理解心理學這門學科的嚴肅學習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其堅實、不易動搖的知識基石。讀完後,你會發現自己看新聞、看社會現象的角度都變得更加多元和深入瞭。
評分說實話,選擇這本原版引進的教材,是有點衝著“權威性”去的,畢竟是很多世界名校的標配。但真正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於“當下”的捕捉能力。雖然心理學理論看似恒久不變,但這本書的每一次更新(比如這第16版),都能看到它緊密結閤瞭最新的神經科學進展、技術發展對行為的影響,甚至是社交媒體對青少年心智的衝擊。它不是一本活在象牙塔裏的理論集。舉個例子,書中討論的決策製定過程,已經融入瞭大數據和算法推薦對人類選擇的潛移默化影響,這讓原本偏嚮經典的理論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這種與時俱進的編輯態度,確保瞭讀者學到的知識是前沿且實用的,而不是過時的曆史迴顧。對於我們這些身處信息爆炸時代的學習者而言,這種“新鮮度”至關重要。它讓我感覺自己掌握的知識是能夠有效應對現代生活挑戰的有力工具,而不是隻能用來炫耀的陳舊學問。
評分這本書,說實話,拿到手的時候心裏還是有點打鼓的。畢竟是大學指定教材,又是這麼厚的“磚頭”,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枯燥的理論和晦澀的術語。但翻開第一章,我立刻被那種行雲流水的敘述方式吸引住瞭。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把那些原本深奧的心理學概念,用最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例子娓娓道來。我記得有一章講到記憶的形成和遺忘,書中通過一個關於“走神”的實驗,生動地展示瞭信息是如何在大腦中編碼、存儲和提取的。這完全不是那種讓你死記硬背公式的教科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學教授,坐在你麵前,用最幽默、最清晰的語言,為你揭示人類心靈運作的奧秘。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一種自我探索的旅程。我開始反思自己很多習以為常的行為和情緒背後的驅動力,比如為什麼我對某些情境會産生強烈的焦慮,或者朋友之間産生誤解的深層原因。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像是一把鑰匙,開啓瞭理解自己和他人的一扇門。這本書的配圖和圖錶設計也非常巧妙,既專業又直觀,極大地降低瞭理解復雜理論的門檻,讓學習過程充滿瞭樂趣和成就感。
評分快遞速度快,書也挺厚
評分教科書類型的,作為業餘的看需要一點耐心
評分書是不錯,但是快遞慢而且不是京東,書角被快遞公司弄彎瞭~
評分很好的一本書很好的一本書很好的一本書
評分正版,性價比非常好。
評分很好 我覺得挺滿意 可以推薦這傢店鋪 下次可以繼續買。
評分書很不錯,我跟喜歡看的啊,哈哈哈哈
評分太不靠譜瞭吧,買瞭後,書還沒到就降價瞭!啥情況!
評分買瞭第二天就到瞭 感覺也是正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