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跟名师学阮课》由基础知识、学阮三十课和经典阮曲三部分组成。“学阮三十课”是按照技术难度和技巧分类,本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编写的,适用于初学者,并使其能掌握基本阮演奏技术和各种演奏技巧。其中每一讲是由演奏技巧简介、练习曲、乐曲三部分组成,尽量融它们于一体,为学习者提供多方面的学习。考虑到不少年龄较小的学习者,在学习阮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和熟悉与演奏有关的知识,为此,书中为他们的老师撰写了“基础知识”部分,目的是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必要的文字参考。考虑到基础练习的重要性,教材汇集了大量的练习曲供学习者使用。 徐阳 编著 著作 徐阳,有名阮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器乐曲博览·阮曲谱》编委,民族乐器演奏考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靠前届阮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青少年艺术大赛靠前届民族乐器独奏比赛评委。自幼学习琵琶,1980年以后,先后随阮名家庞玉璋、林吉良、宁勇研习阮。1976年考入河南省戏曲学校,1981年毕业留校工作;1985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1989年毕业留校任教;1998年到中央音乐学院执教至今。曾先后赴欧洲、东南亚等国演出、讲学。1980年以来多次在重大民族器乐比赛中获奖。1984年演奏的阮曲专辑《满江红》、《花会》等由中国靠前广播电台录制并播于海内外。1986年创作的阮曲《小牧民》由等我尝试着将这本书的内容与我过去几年积累的其他学习资料进行对比,发现它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拥有独特的优势。其他书籍往往将不同的音乐元素——比如节奏、和声、曲式——视为相对孤立的模块进行讲解,读者需要自己花费大量精力去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而这本书的叙事线索非常强,它似乎在构建一个宏大的音乐宇宙地图,让所有知识点都自然而然地落入其应有的位置。你学习某个和声技巧时,会立刻明白它在曲式结构中的作用;当你分析一个节奏型时,也会联想到它如何服务于整体的情感表达。这种系统性、融会贯通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避免了知识点零散、难以整合的弊病。它更像是一本打通任督二脉的武功秘籍,让人在掌握基础的同时,对整个音乐世界的运作规律有了更宏观、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音乐爱好者,我最大的痛点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多教程会给我一套固定的练习模式,但我总觉得在机械地模仿,缺乏创造性的火花。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强调“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发展”。它并没有提供一套标准答案,而是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思维框架。书中引导我们去分析大师作品的内在结构,去理解他们做出某种选择背后的逻辑动机,而不是简单地复制他们的音符。这种引导方式非常高明,它教会你如何去“看”音乐,如何去“听”音乐,从而构建起属于自己的音乐语汇。我尝试着运用书中的分析方法去解构我平时听的一些曲子,立刻发现了很多以前忽略掉的细节和层次感。这种从“接受者”到“思考者”的转变,对于任何一个想在音乐领域走得更远的人来说,都是无价的财富。
评分我最近正在攻克一个困扰我很久的乐理难关,市面上很多书籍讲到这块知识点时,要么是干巴巴的公式堆砌,要么就是过于侧重历史背景而忽略了实际操作的指导。这本书在这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平衡感和深度。它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理论,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娓娓道来,先从最基础的逻辑框架入手,层层递进,像剥洋葱一样,将原本看似庞大的知识体系解构得井井有条。最让我惊喜的是,它总能在关键时刻提供一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那些不是写在标准教材里的“潜规则”或者“捷径”,但却是实战中最管用的技巧。比如对于某个和声进行,它不仅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还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听起来更舒服,这种对“美感”的捕捉和引导,是其他技术书籍难以企及的。读完一个章节,我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好像之前打结的地方一下子被理顺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太棒了,封面那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烫金的书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专业和严谨的气息。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教材,没想到内页的排版竟然如此清晰流畅,字体大小适中,段落间的留白也拿捏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一点都不觉得累。更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穿插的那些插图和示意图,简直是点睛之笔,它们并非那种生硬的教科书式图解,而是充满了设计感和艺术性,将那些复杂的理论概念用直观、优美的方式呈现出来,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我甚至愿意把它放在书架上,仅仅是欣赏它的外观和触感。这无疑是一本从内到外都充满了诚意的作品,看得出作者和出版团队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这种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在如今的图书市场中是越来越少见了,让人由衷地感到物有所值。
评分坦率地说,我购买这本书之前是抱有一丝疑虑的,毕竟市面上的“名师”光环很多时候只是营销噱头。然而,这本书的作者(或内容汇编者)所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耐心,完全超越了我的预期。我特别欣赏其中几段关于“情绪表达”和“听觉训练”的探讨,那些描述极其细腻生动,仿佛能通过文字直接感受到音符的情感张力。这种深度剖析,让我意识到,技术层面的精进固然重要,但最终决定音乐灵魂的,是对情感的精准拿捏。书中提供的那些针对性的听力练习方法,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们不是枯燥地重复音高或节奏,而是巧妙地将复杂的听觉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可实现的小目标,循序渐进地提高我的辨识力和敏感度。这种教学设计,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教学经验和对学习者心理的深刻洞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