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1 珍藏版)

老照片(11 珍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冯克力 编
图书标签:
  • 怀旧
  • 照片
  • 回忆
  • 珍藏
  • 家庭
  • 历史
  • 亲情
  • 时光
  • 记忆
  • 老物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ISBN:9787807136002
版次:1
商品编码:10614279
包装:精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68
字数:11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一张照片、一段往事,《老照片》正在为人类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段,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回望这些细节,也就有了特殊的意义!每张照片都蕴涵了一个真切、感人的故事。在这里,它们向我们传递的就是这些现代的我们所不知道一切,这些内容包括有人物经历、抗日战争历史等,都是些名人名事…… 本书为其第11本系列专著。

内容简介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每年出版六辑。专门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和相关的文章,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书中所登的照片都是20年以前所拍摄的,每一幅或若干幅照片介绍某个事件、某个人物、某种风物或某种时尚。
《老照片11(珍藏版)》为其第11本系列专著,书中收录了:《白永达我的“译员生活”》、《李凡匮乏年代的尾声》、《白兰狮头冲里的一家人》、《杨瑞生六十多年前的合影》、《谢介龙五十年前的“剧照”》、《冯克力旧时家族的风采》等故事。

作者简介

冯克力,1954年生于济南,服过兵役,做过工,后供职山东画报出版社,1996年起受命编辑创办《老照片》,任执行主编。

目录

老照片第五十一辑
姚钟华 姚府轶事
白永达 我的“译员生活”
田士琪 与归国侨生们在一起的日子
田贵阔 1957年:我的高考经历
高信 革命故事宣讲队
张敦诚 我的父亲敬远公
王芝瑜 两张照片的思念
陈开明 父亲的戎装照
贾德义 我的父亲和丹顶鹤
杨眉 告别十一岁
朱新地 那时候
李凡 匮乏年代的尾声
苏仲湘 老照片中的童年
王洲 少年、青年和老年
白兰 狮头冲里的一家人
孙永胜 我的三姐
徐宗懋 走向民间老照片馆
徐明 遥望张伯英
陶冶 怀念舞蹈大师戴爱莲
杨瑞生 六十多年前的合影
谢介龙 五十年前的“剧照”
顾征南 1947年:普希金铜像揭幕典礼
冯克力 旧时家族的风采
封二 蒋介石与表演八佾舞的小朋友们合影(秦风)
中插 百年前的西湖景色(秦风)
老照片第五十二辑
老照片第五十三辑
老照片第五十四辑
老照片第五十五辑
《光影回溯:百年中国影像志》图书简介 这是一部跨越百年历史的视觉史诗,一部用镜头定格民族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恢弘巨著。 《光影回溯:百年中国影像志》并非对某一特定主题的深入挖掘,而是一部宏大叙事下的全景式画卷。它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饱满的人文关怀,系统梳理了自晚清至近现代中国摄影艺术与社会生活交织发展的脉络。全书以时间为轴,以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风貌为骨架,辅以大量珍贵且首次系统性公开的历史影像资料,力求展现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百年中国图景。 【本书核心架构与内容概述】 本书结构宏大,分为六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对应着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并通过影像的语言进行诠释和阐述。 第一部:远东的初光——晚清至辛亥革命的图景(1840s – 1912) 本卷聚焦于中国摄影术的传入与早期发展。它细致考察了西方摄影师如何带着他们先进的技术与“他者”的视角进入古老的东方帝国。内容不仅包括那些著名的海关照相馆、传教士镜头下的肖像与风光,更深入探讨了第一批中国本土摄影师的崛起,他们如何利用这一新兴媒介记录宫廷生活、城市变迁以及传统手艺人的日常。重点分析了“留影”在政治宣传、身份确认和文化焦虑中所扮演的角色。影像风格从早期的僵硬、程式化,逐渐向更具生活气息的纪实方向过渡。 第二部:战火与新生——民国初建至北伐的影像侧记(1912 – 1927)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与活力的时代。本卷展示了新旧交替的社会景象:从军阀混战的肃杀,到五四运动的热情洋溢;从西式建筑在上海、天津等通商口岸的崛起,到乡村的依旧保持着千百年来的农耕节奏。本书收录了大量反映“新青年”形象、摩登都市女性风貌以及早期实业家群体的照片。同时,我们也将展示早期新闻摄影的萌芽,记录了直观反映社会动荡和民众抗争的瞬间。 第三部:山河破碎与民族觉醒——抗日战争及国共十年间的影像记录(1927 – 1945) 这是中华民族最苦难也最坚韧的时期。本卷的影像力量尤为震撼。它分为两条线索:一条是记录城市生活中知识分子、文化精英的坚守与彷徨;另一条是深入前线和敌后根据地的战地报道。本书收录了大量来自不同阵营的摄影师作品,力求提供一个更为复杂和多层次的战争视觉叙事。特别关注了妇女、儿童在战乱中的生存状态,以及救亡图存的集体记忆是如何被镜头捕捉和传播的。 第四部:奠基与重塑——新中国的初步建立与早期建设(1945 – 1956) 内战结束与新政权的建立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本卷着重展示了大规模的社会动员、城市改造和工业建设的初期面貌。影像风格开始转向集体主义和宏大叙事,突出了“劳动人民”的光辉形象。我们详细分析了官方摄影与民间纪实之间的张力,记录了土地改革、扫盲运动以及早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是如何通过镜头转化为视觉符号的。 第五部:探索与变革——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快照(1957 – 1978) 本部分是对特定历史时期复杂社会景观的细致描摹。它超越了单一的政治口号,深入探究了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娱乐方式和人际关系。通过家庭相册、工作单位的影像资料以及零星流传下来的非正式照片,本书试图还原那个时代更真实、更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展现了社会转型期个体在集体洪流中的挣扎、适应与情感寄托。 第六部:开放的窗口——改革开放初期的影像转型(1979 – 1990s) 随着政策的松动,影像的表达也迎来了爆发式的自由。本卷记录了中国社会面向世界的初期景象:从第一批“万元户”的喜悦,到商品经济的萌芽;从第一批出国留学生的身影,到流行文化开始渗透进日常生活。纪实摄影开始回归对个体命运和城市边缘人群的关注。本书细致分析了这一时期摄影器材的普及如何改变了普通人的影像生产模式,预示着未来影像时代的到来。 【本书的独特价值】 《光影回溯:百年中国影像志》的价值在于其广度、深度和批判性。 1. 影像的考古学: 本书不仅是照片的简单汇编,更是对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技术、美学选择、拍摄者意图以及传播效果的深入“考古”。它探讨了技术进步如何形塑了我们的“观看”方式。 2. 多源头叙事: 我们打破了单一官方历史的叙述模式,纳入了大量的民间记录、私人收藏、西方探险者的日记式照片,以及少数在特定时期被“压抑”的影像,力求构建一个多声部、多视角的历史对话。 3. 人文精神的回归: 尽管涉及宏大叙事,但本书始终关注“人”本身。那些在时代巨轮下被裹挟、被塑造、最终又以自身力量推动历史前行的普通人的面孔,才是本书最核心的表达对象。 《光影回溯:百年中国影像志》是一扇沉甸甸的、装满了历史重量的窗户。翻开它,读者将不仅仅是“观看”历史,更是与那段峥嵘岁月中的无数个瞬间进行一次深刻的心灵对视。 这是一部献给所有热爱历史、珍视记忆的中国人和世界读者的视觉人类学巨著。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率地说,我对很多主题类的影集常常感到审美疲劳,因为它们往往主题集中,但缺乏必要的深度挖掘和上下文语境的补充。然而,这本书在配文的处理上,显示出了极高的成熟度和克制。那些文字不是对照片内容的简单描述,而更像是散落的记忆碎片,或者说,是引导性的诗意提示。它们以一种非常文学化的笔触,勾勒出照片背后的氛围、光影的变幻,以及人物情感的微妙波动,从不喧宾夺主。我喜欢那种只用短短几行,就能将一幅静态的画面激活,让情绪流淌起来的文字功力。例如,对于一张描绘雨夜街景的照片,文字可能只提到“那盏昏黄的路灯,像一颗不肯熄灭的琥珀”,却立刻将读者的感官带入那种湿冷而又温暖的矛盾情境中,这份对文字和影像之间张力的拿捏,着实令人佩服。

评分

作为一名对摄影史略知一二的爱好者,我对这本书收录照片的“稀有度”和“修复质量”非常关注。通常情况下,老照片的翻拍和数字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很容易丢失细节或产生不自然的色彩偏差。但这里的每一张图,都经过了极其精心的处理。即使是那些明显是年代久远的、边缘已经模糊的照片,其纹理和灰阶层次的过渡也处理得非常自然,没有那种生硬的数码锐化痕迹。更重要的是,它似乎囊括了一些不常见于公共视野的私人档案,那种未经修饰、带着强烈个人印记的瞬间,比那些官方记录的历史照片更具震撼力。这种对“非主流”影像的搜集和尊重,显示出编者团队在挖掘和整理上的巨大投入和独特的眼光,使得整本书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惊喜,是它构建了一种跨越代际的共情链条。我并不是照片中任何一个人物的后代,也从未生活在他们所处的年代,但随着页码的翻动,我发现自己被一种无形的情感纽带所吸引。我看到了自己祖辈身上熟悉的影子——那种严肃中带着一丝不确定性的眼神,那种在特定历史时期特有的朴素和坚韧。这种共鸣超越了单纯的怀旧,它让我意识到,人类情感的基本结构是恒定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爱、失落、期待和坚守,都是永恒的主题。读完合上书本时,心中涌现的不是伤感,而是一种奇特的平静和被理解的温暖。这并非仅仅是一本怀旧画册,它成功地完成了一次情感的“时间旅行”,让人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也更加珍视眼前的当下。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和复古的封面纹理,就让人忍不住想好好摩挲一番。内页纸张的选择也极为考究,米白色的哑光纸,既保护了视力,又让那些泛黄的旧照片在印刷出来后,依然能保留住岁月的痕迹和那种特有的胶片颗粒感。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每一张照片的留白都恰到好处,没有那种拥挤感,仿佛每张照片都被赋予了独立的呼吸空间,让观者可以静下心来,慢慢品味它们背后的故事。装订工艺也是一流的,书脊平整坚固,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丝毫不用担心会散页。这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影集,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光是放在书架上,都觉得整个房间的格调都提升了好几个档次。每一次打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仪式,是与过去的时光进行一次郑重的对话,对这种对手工质感和细节的极致追求,我给予最高的赞誉。

评分

我对那些描绘时代变迁的物件怀有近乎痴迷的热爱,这本书似乎抓住了这种情绪的核心。翻阅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在场感”。照片里的人物的神态、衣着,甚至背景中一闪而过的建筑风格,都如同时间的切片,精准地定格了某个特定的瞬间。比如某张全家福,那张老旧的沙发、墙上挂着的不知名的花卉图案,无声地诉说着上世纪中叶普通家庭的生活图景,没有宏大的叙事,全是琐碎却真实的生活痕迹。我甚至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旧式煤油灯的味道,或者感受到那种在老式相机前等待曝光时的略带紧张的肃穆。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远超一般图册能提供的感受。它让人不禁停下来,去思考自己与这些“他者”之间的时空联系,引发了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哲学式追问,其叙事力量是极其深沉和内敛的。

评分

在京东买书无敌了,相当划算相当划算

评分

非常喜欢老照片系列

评分

京东买书很方便,物流很快,客服服务好,很多东西要评价,就随便写点了

评分

刚收到书,还没看呢,物流速度很快!

评分

在京东买书无敌了,相当划算相当划算

评分

活动的时候购买,价格比较便宜

评分

一下买了12本。每一本都太厚重了,所以封面翻开时容易和书页分裂开来。内容相当有阅读价值,照片后都有详细的介绍,背景、内容,来龙去脉。买得值!

评分

是正版,很好!

评分

很好的休闲书,家人都爱看,长了很多知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