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1 珍藏版)

老照片(11 珍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馮剋力 編
圖書標籤:
  • 懷舊
  • 照片
  • 迴憶
  • 珍藏
  • 傢庭
  • 曆史
  • 親情
  • 時光
  • 記憶
  • 老物件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山東畫報齣版社
ISBN:9787807136002
版次:1
商品編碼:10614279
包裝:精裝
開本:大32開
齣版時間:2007-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868
字數:11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一張照片、一段往事,《老照片》正在為人類留下許多珍貴的曆史片段,觀照百多年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迴望這些細節,也就有瞭特殊的意義!每張照片都蘊涵瞭一個真切、感人的故事。在這裏,它們嚮我們傳遞的就是這些現代的我們所不知道一切,這些內容包括有人物經曆、抗日戰爭曆史等,都是些名人名事…… 本書為其第11本係列專著。

內容簡介

《老照片》是一種陸續齣版的叢書,每年齣版六輯。專門刊發有意思的老照片和相關的文章,觀照百多年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書中所登的照片都是20年以前所拍攝的,每一幅或若乾幅照片介紹某個事件、某個人物、某種風物或某種時尚。
《老照片11(珍藏版)》為其第11本係列專著,書中收錄瞭:《白永達我的“譯員生活”》、《李凡匱乏年代的尾聲》、《白蘭獅頭衝裏的一傢人》、《楊瑞生六十多年前的閤影》、《謝介龍五十年前的“劇照”》、《馮剋力舊時傢族的風采》等故事。

作者簡介

馮剋力,1954年生於濟南,服過兵役,做過工,後供職山東畫報齣版社,1996年起受命編輯創辦《老照片》,任執行主編。

目錄

老照片第五十一輯
姚鍾華 姚府軼事
白永達 我的“譯員生活”
田士琪 與歸國僑生們在一起的日子
田貴闊 1957年:我的高考經曆
高信 革命故事宣講隊
張敦誠 我的父親敬遠公
王芝瑜 兩張照片的思念
陳開明 父親的戎裝照
賈德義 我的父親和丹頂鶴
楊眉 告彆十一歲
硃新地 那時候
李凡 匱乏年代的尾聲
蘇仲湘 老照片中的童年
王洲 少年、青年和老年
白蘭 獅頭衝裏的一傢人
孫永勝 我的三姐
徐宗懋 走嚮民間老照片館
徐明 遙望張伯英
陶冶 懷念舞蹈大師戴愛蓮
楊瑞生 六十多年前的閤影
謝介龍 五十年前的“劇照”
顧徵南 1947年:普希金銅像揭幕典禮
馮剋力 舊時傢族的風采
封二 蔣介石與錶演八佾舞的小朋友們閤影(秦風)
中插 百年前的西湖景色(秦風)
老照片第五十二輯
老照片第五十三輯
老照片第五十四輯
老照片第五十五輯
《光影迴溯:百年中國影像誌》圖書簡介 這是一部跨越百年曆史的視覺史詩,一部用鏡頭定格民族命運與時代變遷的恢弘巨著。 《光影迴溯:百年中國影像誌》並非對某一特定主題的深入挖掘,而是一部宏大敘事下的全景式畫捲。它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飽滿的人文關懷,係統梳理瞭自晚清至近現代中國攝影藝術與社會生活交織發展的脈絡。全書以時間為軸,以重大曆史事件和社會風貌為骨架,輔以大量珍貴且首次係統性公開的曆史影像資料,力求展現一個多維度、立體化的百年中國圖景。 【本書核心架構與內容概述】 本書結構宏大,分為六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對應著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並通過影像的語言進行詮釋和闡述。 第一部:遠東的初光——晚清至辛亥革命的圖景(1840s – 1912) 本捲聚焦於中國攝影術的傳入與早期發展。它細緻考察瞭西方攝影師如何帶著他們先進的技術與“他者”的視角進入古老的東方帝國。內容不僅包括那些著名的海關照相館、傳教士鏡頭下的肖像與風光,更深入探討瞭第一批中國本土攝影師的崛起,他們如何利用這一新興媒介記錄宮廷生活、城市變遷以及傳統手藝人的日常。重點分析瞭“留影”在政治宣傳、身份確認和文化焦慮中所扮演的角色。影像風格從早期的僵硬、程式化,逐漸嚮更具生活氣息的紀實方嚮過渡。 第二部:戰火與新生——民國初建至北伐的影像側記(1912 – 1927) 這是一個充滿矛盾與活力的時代。本捲展示瞭新舊交替的社會景象:從軍閥混戰的肅殺,到五四運動的熱情洋溢;從西式建築在上海、天津等通商口岸的崛起,到鄉村的依舊保持著韆百年來的農耕節奏。本書收錄瞭大量反映“新青年”形象、摩登都市女性風貌以及早期實業傢群體的照片。同時,我們也將展示早期新聞攝影的萌芽,記錄瞭直觀反映社會動蕩和民眾抗爭的瞬間。 第三部:山河破碎與民族覺醒——抗日戰爭及國共十年間的影像記錄(1927 – 1945) 這是中華民族最苦難也最堅韌的時期。本捲的影像力量尤為震撼。它分為兩條綫索:一條是記錄城市生活中知識分子、文化精英的堅守與彷徨;另一條是深入前綫和敵後根據地的戰地報道。本書收錄瞭大量來自不同陣營的攝影師作品,力求提供一個更為復雜和多層次的戰爭視覺敘事。特彆關注瞭婦女、兒童在戰亂中的生存狀態,以及救亡圖存的集體記憶是如何被鏡頭捕捉和傳播的。 第四部:奠基與重塑——新中國的初步建立與早期建設(1945 – 1956) 內戰結束與新政權的建立帶來瞭社會結構的劇烈變動。本捲著重展示瞭大規模的社會動員、城市改造和工業建設的初期麵貌。影像風格開始轉嚮集體主義和宏大敘事,突齣瞭“勞動人民”的光輝形象。我們詳細分析瞭官方攝影與民間紀實之間的張力,記錄瞭土地改革、掃盲運動以及早期社會主義建設的宏偉藍圖是如何通過鏡頭轉化為視覺符號的。 第五部:探索與變革——特定曆史時期的社會生活快照(1957 – 1978) 本部分是對特定曆史時期復雜社會景觀的細緻描摹。它超越瞭單一的政治口號,深入探究瞭普通民眾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娛樂方式和人際關係。通過傢庭相冊、工作單位的影像資料以及零星流傳下來的非正式照片,本書試圖還原那個時代更真實、更富有人情味的一麵,展現瞭社會轉型期個體在集體洪流中的掙紮、適應與情感寄托。 第六部:開放的窗口——改革開放初期的影像轉型(1979 – 1990s) 隨著政策的鬆動,影像的錶達也迎來瞭爆發式的自由。本捲記錄瞭中國社會麵嚮世界的初期景象:從第一批“萬元戶”的喜悅,到商品經濟的萌芽;從第一批齣國留學生的身影,到流行文化開始滲透進日常生活。紀實攝影開始迴歸對個體命運和城市邊緣人群的關注。本書細緻分析瞭這一時期攝影器材的普及如何改變瞭普通人的影像生産模式,預示著未來影像時代的到來。 【本書的獨特價值】 《光影迴溯:百年中國影像誌》的價值在於其廣度、深度和批判性。 1. 影像的考古學: 本書不僅是照片的簡單匯編,更是對每一張照片背後的技術、美學選擇、拍攝者意圖以及傳播效果的深入“考古”。它探討瞭技術進步如何形塑瞭我們的“觀看”方式。 2. 多源頭敘事: 我們打破瞭單一官方曆史的敘述模式,納入瞭大量的民間記錄、私人收藏、西方探險者的日記式照片,以及少數在特定時期被“壓抑”的影像,力求構建一個多聲部、多視角的曆史對話。 3. 人文精神的迴歸: 盡管涉及宏大敘事,但本書始終關注“人”本身。那些在時代巨輪下被裹挾、被塑造、最終又以自身力量推動曆史前行的普通人的麵孔,纔是本書最核心的錶達對象。 《光影迴溯:百年中國影像誌》是一扇沉甸甸的、裝滿瞭曆史重量的窗戶。翻開它,讀者將不僅僅是“觀看”曆史,更是與那段崢嶸歲月中的無數個瞬間進行一次深刻的心靈對視。 這是一部獻給所有熱愛曆史、珍視記憶的中國人和世界讀者的視覺人類學巨著。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對那些描繪時代變遷的物件懷有近乎癡迷的熱愛,這本書似乎抓住瞭這種情緒的核心。翻閱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那種撲麵而來的“在場感”。照片裏的人物的神態、衣著,甚至背景中一閃而過的建築風格,都如同時間的切片,精準地定格瞭某個特定的瞬間。比如某張全傢福,那張老舊的沙發、牆上掛著的不知名的花卉圖案,無聲地訴說著上世紀中葉普通傢庭的生活圖景,沒有宏大的敘事,全是瑣碎卻真實的生活痕跡。我甚至能“聞到”空氣中彌漫著的舊式煤油燈的味道,或者感受到那種在老式相機前等待曝光時的略帶緊張的肅穆。這種沉浸式的體驗,遠超一般圖冊能提供的感受。它讓人不禁停下來,去思考自己與這些“他者”之間的時空聯係,引發瞭對“我是誰,我從哪裏來”的哲學式追問,其敘事力量是極其深沉和內斂的。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拿到手的時候,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和復古的封麵紋理,就讓人忍不住想好好摩挲一番。內頁紙張的選擇也極為考究,米白色的啞光紙,既保護瞭視力,又讓那些泛黃的舊照片在印刷齣來後,依然能保留住歲月的痕跡和那種特有的膠片顆粒感。我尤其欣賞它在排版上的用心,每一張照片的留白都恰到好處,沒有那種擁擠感,仿佛每張照片都被賦予瞭獨立的呼吸空間,讓觀者可以靜下心來,慢慢品味它們背後的故事。裝訂工藝也是一流的,書脊平整堅固,即便是經常翻閱,也絲毫不用擔心會散頁。這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影集,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光是放在書架上,都覺得整個房間的格調都提升瞭好幾個檔次。每一次打開它,都像是在進行一場儀式,是與過去的時光進行一次鄭重的對話,對這種對手工質感和細節的極緻追求,我給予最高的贊譽。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驚喜,是它構建瞭一種跨越代際的共情鏈條。我並不是照片中任何一個人物的後代,也從未生活在他們所處的年代,但隨著頁碼的翻動,我發現自己被一種無形的情感紐帶所吸引。我看到瞭自己祖輩身上熟悉的影子——那種嚴肅中帶著一絲不確定性的眼神,那種在特定曆史時期特有的樸素和堅韌。這種共鳴超越瞭單純的懷舊,它讓我意識到,人類情感的基本結構是恒定的,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愛、失落、期待和堅守,都是永恒的主題。讀完閤上書本時,心中湧現的不是傷感,而是一種奇特的平靜和被理解的溫暖。這並非僅僅是一本懷舊畫冊,它成功地完成瞭一次情感的“時間旅行”,讓人在迴顧曆史的同時,也更加珍視眼前的當下。

評分

作為一名對攝影史略知一二的愛好者,我對這本書收錄照片的“稀有度”和“修復質量”非常關注。通常情況下,老照片的翻拍和數字化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很容易丟失細節或産生不自然的色彩偏差。但這裏的每一張圖,都經過瞭極其精心的處理。即使是那些明顯是年代久遠的、邊緣已經模糊的照片,其紋理和灰階層次的過渡也處理得非常自然,沒有那種生硬的數碼銳化痕跡。更重要的是,它似乎囊括瞭一些不常見於公共視野的私人檔案,那種未經修飾、帶著強烈個人印記的瞬間,比那些官方記錄的曆史照片更具震撼力。這種對“非主流”影像的搜集和尊重,顯示齣編者團隊在挖掘和整理上的巨大投入和獨特的眼光,使得整本書的文獻價值和藝術價值都得到瞭顯著提升。

評分

坦率地說,我對很多主題類的影集常常感到審美疲勞,因為它們往往主題集中,但缺乏必要的深度挖掘和上下文語境的補充。然而,這本書在配文的處理上,顯示齣瞭極高的成熟度和剋製。那些文字不是對照片內容的簡單描述,而更像是散落的記憶碎片,或者說,是引導性的詩意提示。它們以一種非常文學化的筆觸,勾勒齣照片背後的氛圍、光影的變幻,以及人物情感的微妙波動,從不喧賓奪主。我喜歡那種隻用短短幾行,就能將一幅靜態的畫麵激活,讓情緒流淌起來的文字功力。例如,對於一張描繪雨夜街景的照片,文字可能隻提到“那盞昏黃的路燈,像一顆不肯熄滅的琥珀”,卻立刻將讀者的感官帶入那種濕冷而又溫暖的矛盾情境中,這份對文字和影像之間張力的拿捏,著實令人佩服。

評分

收藏曆史,品味老照片。

評分

老照片係列,值得珍藏

評分

在京東買書無敵瞭,相當劃算相當劃算

評分

京東買書很方便,物流很快,客服服務好,很多東西要評價,就隨便寫點瞭

評分

這個照片看上去很不錯的我一下買瞭六本值得收藏

評分

在京東買書無敵瞭,相當劃算相當劃算

評分

不錯的一本書,圖書一直都是在京東上購買的。

評分

“逝鴻片羽”、“舊事重溫”、“凝望集”、“故時風物”、“名人一瞬”、“秘聞片影”、“私人相簿”、“環球影存”、“記者手存”、“法國專稿”、“照片考證”、“再品齋”、“事件寫真”……在迴蕩著迴憶的背景音樂聲中,你可以慢慢咀嚼每一個故事、每一張照片、每一個細節,細細體味我們經曆過的或未經曆過的、聽說過的或未聽說過的,任這些雲煙般的往事穿透時空、縈繞在我們的心頭耳邊……

評分

非常喜歡老照片係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