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聯璧全集》是金纓所編的淺近格言另刻之單行本。全書以儒傢修身、齊傢、治國的次第為經,以對所收格言的詮釋為緯,涵蓋瞭人生從讀書修身到處世、理傢、治國、平天下的各個方麵,其內容包括學問、存養、敦品、處事、接物等十篇,條分縷晰,情給理明。該書集先賢警策身心之語句,垂後人之良範,對於青少年修身養性、處事做人、治傢從政具有很好的參考藉鑒價值,讀者也可從中可學到正確適用的生存之道。
《格言聯璧全集》是一部格言書,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鍾之警,以聖賢之智慧濟世利人,以先哲之格言鞭策啓濛。其中不乏為人處世的智慧法則,治傢教子的諄諄教誨,修身養性的至理箴言,字字珠璣,句句中肯,雅俗共賞,發人深省。其說理之切、舉事之賅、擇辭之精、成篇之簡,皆冠絕古今,堪稱立身處世的金科玉律,修心養性的人生智慧,韆古不移的至理名言。
《格言聯璧全集》曾被其跋者稱為“本世事為學問”。意思是說此書是從社會生活的實踐入手,從人情世故中探索正確適用的生存之道。《格言聯璧全集》的這一特色,對於人們入世、齣世有很好的藉鑒價值和指導意義,因此實用性很強。語言準確樸實,含義明晰深沉,極少用典,可稱為雅俗共賞的醒世恒言,令人迴味無窮。
前言
序
學問類
存養類
持躬類
攝生(附)
敦品類
處事類
接物類
齊傢類
從政類
惠吉類
上下五韆年悠久而漫長的曆史,積澱瞭中華民族獨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無數古聖先賢、風流人物、仁人誌士對自然、人生、社會的思索、探求與總結,而且一路下來,薪火相傳,因時損益。它不僅是中華民族智慧的凝結,更是我們道德規範、價值取嚮、行為準則的集中再現。韆百年來,中華文化融入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鑄成瞭我們民族的品格,書寫瞭輝煌燦爛的曆史。中華文化與西方世界的文明並峙鼎立,成為人類文明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凡此,我們稱之曰“國學”,其目的在於與非中華文化相區分。中華民族之所以曆經磨難而不衰,其重要一點是,源於由國學而産生的民族嚮心力和人文精神。可以說,中華民族之所以是中華民族,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因為其有異於其它民族的傳統文化!
概而言之,國學包括經史子集、十傢九流。它以先秦經典及諸子之學為根基,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麯與明清小說並曆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係。觀其構成,足見國學之廣博與深厚。可以這麼說,國學是華夏文明之根,炎黃兒女之魂。
從大的方麵來講,一個沒有自己文化的國傢,可能會成為一個大國甚至富國,但絕對不會成為一個強國;也許它會曇花一現,但絕不能永遠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而一個國傢若想健康持續發展,則必然有其凝聚民眾的國民精神,且這種國民精神也必然是在自身漫長的曆史發展中由本國人民創造形成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華巨龍的躍起騰飛,離不開國學的滋養。從小處而言,繼承與發揚國學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同樣舉足輕重,迫在眉睫。國學之用,在於“無用”之“大用”。一個人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賣乾他的思維方式.而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的成熟亦決非先天注定,它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圍中形成的。國學作為涵蓋經、史、子、集的龐大知識思想體係,恰好能為我們提供一種氛圍、一個平颱。潛心於國學的學習,人們就會發現其蘊含的無法窮盡的智慧,並從中領略到恒久的治世之道與管理之智,也可以體悟到超脫的人生哲學與立身之術。在現今社會,崇尚國學,學習國學,更是提高個人道德水準和建構正確價值觀念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國學熱正在我們身邊悄然興起,令人欣慰。更可喜的是,很多傢長開始對孩子進行國學啓濛教育,希望孩子奠定紮實的國學根基,以此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欣喜之餘,我們同時也對中國現今的文化斷層現象充滿瞭擔憂。從“國學熱”這個詞匯本身也能看齣,正是因為一定時期國學教育的缺失,纔會有國學熱潮的再現。我們注意到,現今的青少年對好萊塢大片趨之若鶩時卻不知道屈原、司馬遷為何許人;新世紀的大學生能考齣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卻看不懂簡單的文言文。這些現象一再摺射齣一個信號:我們社會人群的國學知識十分匱乏。在西方大搞強勢文化和學術壁壘的同時,國人偏離自己的民族文化越來越遠。弘揚經典國學教育,重拾中華傳統文化,已迫在眉睫。
本套“國學經典”叢書的問世,也正是為弘揚國學傳統文化而添磚加瓦並略盡綿薄之力。本人作為一名大學教師,從事中國文化史籍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有年,對國學文化及國學教育亦可謂體晤深刻。為瞭完成此叢書,我們從搜集整理到評點注譯,曆時數載,花費瞭一定的心血。這套叢書集傳統文化於一體,涵蓋瞭讀者應知必知的國學經典。更重要的是,叢書盡量把艱難晦澀的傳統文化予以通俗化、現實化的演繹,並以大量精彩案例解析深刻的文化內核,力圖使國學的現實意義更易彰顯,使讀者閱讀起來能輕鬆愉悅和饒有趣味。雖然整套書尚存瑕疵,但仍可以負責任地說,我們是懷著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深情厚誼和治學者應有的嚴謹態度來完成該叢書的。希望讀者能感受到我們的良苦用心。
拿到這本《格言聯璧全集》時,我並沒有立刻翻開。我喜歡先將一本好書放在手邊,感受它的分量,想象它可能承載的智慧。當我終於展開閱讀時,首先吸引我的並非某一句格言的驚世駭俗,而是那字裏行間流淌齣的溫潤與沉靜。書中的每一句話,都像一顆打磨過的珍珠,光澤內斂,卻蘊含著曆經歲月沉澱的光彩。我並非急於求成地去記憶和背誦,而是嘗試著去理解每一句話背後的意境和情感。有時候,一句看似平淡無奇的話,在特定的情境下,會突然點亮我內心深處某個被遺忘的角落,讓我恍然大悟,又或是感到一股暖流湧過。它不像某些哲學著作那樣,需要艱深的理論和復雜的邏輯來支撐,而是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悄然地改變著我的認知和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停下來,閉上眼睛,迴味咀嚼。那種感覺,就像是在品一杯陳年的老酒,初入口微澀,迴味卻甘甜悠長。這本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在靜靜地與我對話,不疾不徐,卻句句珠璣。它教會我,智慧並非總是驚濤駭浪,更多時候,它就藏匿於尋常巷陌,藏匿於日常的點滴之中,等待著有心人去發掘。
評分這本書的編排方式,給我一種非常獨特的閱讀體驗。它不像一般的格言集那樣,將所有內容雜亂無章地堆砌在一起,而是有著清晰的脈絡和邏輯。我感覺作者在編纂這部《格言聯璧全集》時,傾注瞭極大的心血,不僅僅是為瞭收集文字,更是為瞭構建一種思想的秩序。它讓我能夠係統地去理解某個主題下的不同觀點,或者同一主題下不同角度的論述。有時候,我會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一個主題,然後深入地閱讀與此相關的章節。這種沉浸式的閱讀,讓我能夠更深切地體會到其中思想的精髓,而不是碎片化地接收信息。我尤其喜歡其中一些主題的編排,比如關於修身養性的部分,它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去認識自身的不足,並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這種“引導式”的閱讀,讓我感到自己並非獨自在探索,而是在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的帶領下,一步步走嚮更清晰的認知。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獲得新的啓發,發現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細微之處。它就像一個取之不盡的智慧寶庫,每次打開,都能滿載而歸。
評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智慧,是能夠與生活産生共鳴的。而《格言聯璧全集》在這方麵做得尤為齣色。書中引用的許多格言,都來源於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或者是對生活現象的深刻洞察。這讓我感覺,書中的智慧並非高高在上,遙不可及,而是觸手可及,能夠直接指導我的行為和思考。我常常在遇到問題,或者感到迷茫的時候,翻開這本書,往往能找到恰如其分的警句,給我指點迷津。更重要的是,它不僅僅提供答案,更重要的是,它引導我去思考問題本身,去審視自己的內心。它教會我,很多時候,睏境並非來自外界,而是源於我們自身的局限。這種自我審視的能力,是書中給我帶來的最寶貴的財富。我喜歡它那種不動聲色的力量,它不會強迫你接受任何觀點,而是讓你在平靜的閱讀中,自己去體悟,去領會。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比任何強硬的說教都更加深刻和持久。
評分我喜歡《格言聯璧全集》的一點,是它所蘊含的積極嚮上的力量。即使是討論人生中的睏境和挑戰,也總是能從中找到一種樂觀的態度和解決的希望。它不像某些悲觀主義的哲學,讓人感到沉重和沮喪,而是以一種豁達的態度,引導讀者去麵對生活中的不如意。我常常在感到失落和疲憊的時候,翻開這本書,一句句鼓舞人心的格言,就像一縷縷陽光,驅散我內心的陰霾。它教會我,即使身處逆境,也要保持一顆積極的心,相信總會有轉機。這種精神上的力量,對於我來說,是無價的。它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智慧的傳遞,是情感的共鳴。它讓我明白,生活中的挑戰,往往也是成長的契機,隻要我們懷揣希望,勇敢前行,終將迎來光明。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有一種古典的韻味,卻又不失現代的通俗易懂。我個人比較偏愛這種溫文爾雅的錶達方式。它沒有生僻的詞匯,也沒有晦澀的句式,每一句話都像是精心雕琢的玉石,溫潤而有光澤。我常常在閱讀的時候,會情不自禁地放慢語速,去感受文字的節奏和韻律。這種細緻的品味,讓我能夠更好地體會其中蘊含的深刻含義。它就像一位老朋友,在與你娓娓道來,分享著他的人生感悟。我喜歡它那種寜靜緻遠的感覺,仿佛置身於一個遠離塵囂的清幽之地,與智慧對話。這種閱讀體驗,對於我來說,是一種心靈的洗滌和滋養。它教會我,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放慢腳步,靜下心來,去品味生活的美好,去感悟人生的真諦。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精神的旅程,讓我收獲頗豐。
評分很好
評分挺好的,便宜質量好
評分編寫還行吧東西很好正版的
評分物流很快,質量也不錯
評分包裝不錯,還沒看。
評分常在京東買東西,質量好,服務也不錯。
評分書不錯,經典的格言書
評分讀一讀,挺不錯,強烈推薦
評分很不錯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