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联璧全集》是金缨所编的浅近格言另刻之单行本。全书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的次第为经,以对所收格言的诠释为纬,涵盖了人生从读书修身到处世、理家、治国、平天下的各个方面,其内容包括学问、存养、敦品、处事、接物等十篇,条分缕晰,情给理明。该书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对于青少年修身养性、处事做人、治家从政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读者也可从中可学到正确适用的生存之道。
《格言联璧全集》是一部格言书,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警,以圣贤之智慧济世利人,以先哲之格言鞭策启蒙。其中不乏为人处世的智慧法则,治家教子的谆谆教诲,修身养性的至理箴言,字字珠玑,句句中肯,雅俗共赏,发人深省。其说理之切、举事之赅、择辞之精、成篇之简,皆冠绝古今,堪称立身处世的金科玉律,修心养性的人生智慧,千古不移的至理名言。
《格言联璧全集》曾被其跋者称为“本世事为学问”。意思是说此书是从社会生活的实践入手,从人情世故中探索正确适用的生存之道。《格言联璧全集》的这一特色,对于人们入世、出世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因此实用性很强。语言准确朴实,含义明晰深沉,极少用典,可称为雅俗共赏的醒世恒言,令人回味无穷。
前言
序
学问类
存养类
持躬类
摄生(附)
敦品类
处事类
接物类
齐家类
从政类
惠吉类
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古圣先贤、风流人物、仁人志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而且一路下来,薪火相传,因时损益。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集中再现。千百年来,中华文化融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铸成了我们民族的品格,书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中华文化与西方世界的文明并峙鼎立,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凡此,我们称之曰“国学”,其目的在于与非中华文化相区分。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重要一点是,源于由国学而产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因为其有异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文化!
概而言之,国学包括经史子集、十家九流。它以先秦经典及诸子之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观其构成,足见国学之广博与深厚。可以这么说,国学是华夏文明之根,炎黄儿女之魂。
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国家,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国甚至富国,但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强国;也许它会昙花一现,但绝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一个国家若想健康持续发展,则必然有其凝聚民众的国民精神,且这种国民精神也必然是在自身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本国人民创造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巨龙的跃起腾飞,离不开国学的滋养。从小处而言,继承与发扬国学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同样举足轻重,迫在眉睫。国学之用,在于“无用”之“大用”。一个人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卖干他的思维方式.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成熟亦决非先天注定,它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国学作为涵盖经、史、子、集的庞大知识思想体系,恰好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平台。潜心于国学的学习,人们就会发现其蕴含的无法穷尽的智慧,并从中领略到恒久的治世之道与管理之智,也可以体悟到超脱的人生哲学与立身之术。在现今社会,崇尚国学,学习国学,更是提高个人道德水准和建构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学热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令人欣慰。更可喜的是,很多家长开始对孩子进行国学启蒙教育,希望孩子奠定扎实的国学根基,以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欣喜之余,我们同时也对中国现今的文化断层现象充满了担忧。从“国学热”这个词汇本身也能看出,正是因为一定时期国学教育的缺失,才会有国学热潮的再现。我们注意到,现今的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时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新世纪的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这些现象一再折射出一个信号:我们社会人群的国学知识十分匮乏。在西方大搞强势文化和学术壁垒的同时,国人偏离自己的民族文化越来越远。弘扬经典国学教育,重拾中华传统文化,已迫在眉睫。
本套“国学经典”丛书的问世,也正是为弘扬国学传统文化而添砖加瓦并略尽绵薄之力。本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从事中国文化史籍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有年,对国学文化及国学教育亦可谓体晤深刻。为了完成此丛书,我们从搜集整理到评点注译,历时数载,花费了一定的心血。这套丛书集传统文化于一体,涵盖了读者应知必知的国学经典。更重要的是,丛书尽量把艰难晦涩的传统文化予以通俗化、现实化的演绎,并以大量精彩案例解析深刻的文化内核,力图使国学的现实意义更易彰显,使读者阅读起来能轻松愉悦和饶有趣味。虽然整套书尚存瑕疵,但仍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是怀着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情厚谊和治学者应有的严谨态度来完成该丛书的。希望读者能感受到我们的良苦用心。
我喜欢《格言联璧全集》的一点,是它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力量。即使是讨论人生中的困境和挑战,也总是能从中找到一种乐观的态度和解决的希望。它不像某些悲观主义的哲学,让人感到沉重和沮丧,而是以一种豁达的态度,引导读者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我常常在感到失落和疲惫的时候,翻开这本书,一句句鼓舞人心的格言,就像一缕缕阳光,驱散我内心的阴霾。它教会我,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一颗积极的心,相信总会有转机。这种精神上的力量,对于我来说,是无价的。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智慧的传递,是情感的共鸣。它让我明白,生活中的挑战,往往也是成长的契机,只要我们怀揣希望,勇敢前行,终将迎来光明。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有一种古典的韵味,却又不失现代的通俗易懂。我个人比较偏爱这种温文尔雅的表达方式。它没有生僻的词汇,也没有晦涩的句式,每一句话都像是精心雕琢的玉石,温润而有光泽。我常常在阅读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放慢语速,去感受文字的节奏和韵律。这种细致的品味,让我能够更好地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它就像一位老朋友,在与你娓娓道来,分享着他的人生感悟。我喜欢它那种宁静致远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清幽之地,与智慧对话。这种阅读体验,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心灵的洗涤和滋养。它教会我,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去品味生活的美好,去感悟人生的真谛。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精神的旅程,让我收获颇丰。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给我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它不像一般的格言集那样,将所有内容杂乱无章地堆砌在一起,而是有着清晰的脉络和逻辑。我感觉作者在编纂这部《格言联璧全集》时,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不仅仅是为了收集文字,更是为了构建一种思想的秩序。它让我能够系统地去理解某个主题下的不同观点,或者同一主题下不同角度的论述。有时候,我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主题,然后深入地阅读与此相关的章节。这种沉浸式的阅读,让我能够更深切地体会到其中思想的精髓,而不是碎片化地接收信息。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主题的编排,比如关于修身养性的部分,它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去认识自身的不足,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这种“引导式”的阅读,让我感到自己并非独自在探索,而是在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的带领下,一步步走向更清晰的认知。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发现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细微之处。它就像一个取之不尽的智慧宝库,每次打开,都能满载而归。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智慧,是能够与生活产生共鸣的。而《格言联璧全集》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书中引用的许多格言,都来源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或者是对生活现象的深刻洞察。这让我感觉,书中的智慧并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是触手可及,能够直接指导我的行为和思考。我常常在遇到问题,或者感到迷茫的时候,翻开这本书,往往能找到恰如其分的警句,给我指点迷津。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提供答案,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去思考问题本身,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它教会我,很多时候,困境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源于我们自身的局限。这种自我审视的能力,是书中给我带来的最宝贵的财富。我喜欢它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它不会强迫你接受任何观点,而是让你在平静的阅读中,自己去体悟,去领会。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任何强硬的说教都更加深刻和持久。
评分拿到这本《格言联璧全集》时,我并没有立刻翻开。我喜欢先将一本好书放在手边,感受它的分量,想象它可能承载的智慧。当我终于展开阅读时,首先吸引我的并非某一句格言的惊世骇俗,而是那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温润与沉静。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像一颗打磨过的珍珠,光泽内敛,却蕴含着历经岁月沉淀的光彩。我并非急于求成地去记忆和背诵,而是尝试着去理解每一句话背后的意境和情感。有时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在特定的情境下,会突然点亮我内心深处某个被遗忘的角落,让我恍然大悟,又或是感到一股暖流涌过。它不像某些哲学著作那样,需要艰深的理论和复杂的逻辑来支撑,而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然地改变着我的认知和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停下来,闭上眼睛,回味咀嚼。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入口微涩,回味却甘甜悠长。这本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在静静地与我对话,不疾不徐,却句句珠玑。它教会我,智慧并非总是惊涛骇浪,更多时候,它就藏匿于寻常巷陌,藏匿于日常的点滴之中,等待着有心人去发掘。
评分读一读,挺不错,强烈推荐
评分书不错,经典的格言书
评分囤货的
评分买着看看还好的,每天都看一点点
评分宝贝真的很好啊!老师让买的,很满意。
评分宝贝真的很好啊!老师让买的,很满意。
评分送货挺快递,书也不错 值得好好看看!
评分买着看看还好的,每天都看一点点
评分送货挺快递,书也不错 值得好好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