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齐娅·库菲,阿富汗历史上**位女议长,也是著名的妇女儿童权益活动家。目前,她是2014年阿富汗总统大选的主要候选人之一,曾接受过英国广播公司、《时代》杂志、《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加拿大《环球邮报》等多家世界知名媒体的采访。2009年,库菲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被授予“全球青年领袖”殊荣。现居住在喀布尔,育有两女。
就在给两个女儿写第一封信的那个上午,我正准备出去参加巴达赫尚省的一场政治会议。我是阿富汗国会议员,代表巴达赫尚省。这是阿富汗最北的一个省份,与中国、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接壤,也是阿富汗最贫穷、最偏远、文化最保守的地区之一。巴达赫尚省的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是世界上最高的——这归咎于当地交通闭塞、居民极端贫穷,也与当地重传统轻妇女健康的文化有关。
男人几乎从来不会把妻子送去医院治疗,除非她已经明显病人膏盲、危在旦夕。等妻子忍着临盆前的剧痛,骑着驴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着到达医院时,通常为时已晚,母亲保不住,孩子也没了。那天,有人警告我不要前往巴达赫尚,因为据可靠消息称,塔利班分子计划在我的车子底下放一颗炸弹取我性命。塔利班不喜欢看到妇女在政府部门占据像我这么重要的位置,更憎恨我对他们的公开指责。
他们经常想要杀了我。
最近,这帮人比以往更猖獗了。他们威胁到我住所的安全,跟踪我上下班,企图在我的必经之路上埋下炸弹,炸毁我的车子,甚至还组织杀手袭击被派来保护我的警卫队车子。有一次,这样的袭击持续了30分钟,两名护卫警察当场牺牲。我当时待在车内,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活着出去。塔利班分子和那些一心想堵住我嘴巴,不让我抨击阿富汗政治腐败和骄横领导阶层的人们,看到我就不爽,除非我死了。可是那一天,我根本不去理睬这样的威胁,就跟平常无数次的出行一样。如果不这样我就无法正常工作。但是,我能感觉到自己正受到威胁,而且心里也害怕。我经常如此。威胁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惯用这种手段的人深知这一点。那天早上6点,我轻轻地唤醒才12岁的大女儿莎啥扎德,告诉她说,如果我这次出去几天后还没有回来,请她把这封信读给10岁的妹妹舒拉听。莎啥扎德与我四目对视,眼神里满是疑惑。我把一根手指贴到她的双唇上,接着吻了吻她和睡得正香的舒拉的额头,然后悄悄离开房间,把门带上。
离开孩子们,真是依依不舍。我知道,一出去就很可能被人谋害。但是,代表阿富汗最贫穷地方的人们的利益,是我义不容辞的工作职责。这份使命,再加上把两个漂亮的女儿抚养成人,是我毕生的追求。那一天,我不能让自己所代表的人们失望,也永远不会令他们失望。
2010年9月
20世纪90年代初,种族隔离制度在南非已经结束了,柏林墙也倒下了,庞大的苏联帝国也开始解体,冷战也接近尾声。
读完《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 [LETTERS TO MY DAUGHTERS]》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位母亲对女儿们最深沉、最真挚的爱与嘱托,是一份跨越时空的灵魂对话。从信件的字里行间,我仿佛能看到一位母亲坐在灯下,提笔蘸墨,心中怀揣着对女儿们未来的无限期许和一丝丝不舍,将人生阅历、感悟与智慧,娓娓道来。她没有回避生活中的残酷与艰难,反而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力量,去引导女儿们如何面对挑战,如何在跌倒后重新站起,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字里行间的“不希望你死于一事无成”并非是对成就的功利性要求,而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体悟——希望女儿们活出自己的人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世俗的眼光所束缚,去探索、去热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每一封信都像一颗饱含深意的种子,蕴含着生活的哲学,关于爱,关于成长,关于勇气,关于自我认知。作为一名读者,我被这种坦诚和深刻所打动,仿佛也收到了来自一位智慧长者的指引,让人忍不住反思自己的人生选择和价值取向。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远不止于情节的起伏或文字的华丽。它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关于生命意义的深度探索。作者以极其细腻的情感,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化为一封封饱含智慧的告别信,写给即将踏上人生旅途的女儿们。信中的每一句话,都仿佛经过了岁月的沉淀,闪烁着人生的光芒。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一事无成”这个词的解读,它并非狭隘地指代世俗意义上的功名利禄,而是更深层次地指向一种精神上的贫瘠,一种未能充分发挥潜能、未能活出真我的状态。这种超越物质层面的定义,让这本书具有了更广阔的普适性。读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每一个观点,反问自己是否也做到了。例如,关于独立思考的部分,作者是如何引导女儿们摆脱外界的干扰,形成自己的判断?关于面对失败,她又传递了怎样的乐观与韧性?这些都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充满故事性和温度的分享,让人感同身受,仿佛也能从字里行间汲取力量。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和启发,就像一位永远不会枯竭的智慧源泉。
评分《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 [LETTERS TO MY DAUGHTERS]》这本书,用一种非常独特且动人的方式,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感。它不是一本传统的书籍,更像是一位母亲,将自己人生中最珍贵的感悟和最深沉的爱,凝结成了一封封跨越时空的信件,送给即将展翅高飞的女儿们。我特别被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所打动。她并没有刻意去描绘一个完美的人生剧本,而是用一种极其坦诚的态度,去探讨生活的本质,去引导女儿们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书中的每一封信,都像一颗饱含着智慧的种子,播撒在读者的心中,引发着深刻的思考。我反复咀嚼着作者关于“一事无成”的独特见解,它远非物质上的匮乏,而是精神上的贫瘠,是未能真正认识自我、实现价值的遗憾。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生命真正的价值在于其过程,在于我们如何去体验,如何去成长,如何去爱。这本书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是对女儿们的告别,更是对所有读者的一次深刻的启迪,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并勇敢地去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评分《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 [LETTERS TO MY DAUGHTERS]》这本书,真的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励志书,更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成功的工具手册。它更像是一位母亲,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对生命的理解、对女儿们最深沉的爱,凝聚成了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告别信。我惊叹于作者在文字中所展现出的那种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力。她没有用说教的口吻,而是用一种陪伴、一种引导的方式,去和女儿们分享人生的经验。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到女儿的角色,去感受母亲的爱,去思考她所提出的那些关于人生选择、关于自我价值、关于如何爱与被爱的议题。书中那些看似平淡却充满力量的文字,让我看到了一个母亲对女儿们最真挚的期盼:希望她们能够独立地思考,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被困难打倒,不被世俗的眼光所束缚,活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了亲情、人生和自我。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不同于市面上大多数的励志书籍,没有生硬的理论,没有空洞的口号,而是以一种极其真诚和温暖的方式,通过17封饱含深情的告别信,向我们娓娓道来。作者仿佛是一位坐在我们身边的智者,用她的人生阅历和智慧,为我们勾勒出一条通往内心丰盈的道路。我特别欣赏她对“一事无成”的定义,它不是简单地对功名利禄的否定,而是对生命活力、对自我实现、对精神世界的深刻关照。信中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对女儿们未来生活的无限关怀,也是对她们独立人格的期盼。她鼓励女儿们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去拥抱生活中的美好,去勇敢地面对挑战,去在每一次跌倒中汲取力量。阅读这本书,我仿佛也收到了来自一位母亲的告诫,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获得多少,而在于如何去活,如何去感受,如何去爱。这本书不仅是写给女儿们的,更是写给我们每一个渴望活出真我、活出精彩的人。
评分在看,写的很好
评分给朋友买的书,一直都在京东上买书,这次因为双十一做活动,所以在自营店买的,以前都是在文轩店买的,非常好,书也没有破损,是正版的,运送的也快!
评分从一个女人的人生里了解阿富汗的血泪史,读完了再来评价的,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的一本好书,有时慷慨激昂,有时候低迷沉沦,有时会黯然拭泪,有时会喜笑颜开,在女性地位不及一只牛马羊的国度读自一篇女政治家的自传真的感触良多,映射眼下生活及整个时代,建议女性同胞共读!
评分在育儿方面,一直在努力。
评分一般般,不怎么喜欢
评分可以当了解阿富汗的一个窗口。
评分图书质量和装订都不错 内容还没看完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正版图书,很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