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雨樓隨筆(卷三)》
作者: 高伯雨
出版社: 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有限公司
出版日:2012/05
ISBN: 9780193970632
語言:中文繁體
頁數: 256頁
裝訂:平裝
定價:88元
內容簡介:
《聽雨樓隨筆(卷三)》
很難簡單概括高伯雨先生的寫作。牛津大學出版社在高伯雨先生逝世二十周年之際,分十卷每卷近
四百頁隆重出版高伯雨系列,實是香港文化出版的一件大事。
高先生留學英倫有年,遊學東洋日本,上海北京。一九三二年開始在香港寫作,編雜誌編書翻譯談
掌故,一直到一九九二年,六十多年流傳於世的文字有數千萬字,堪稱香港多產的作家之一,更
被譽為廣東香港淵博的掌故家。
高先生為文如其為學,為學如其為人。其為人,溫而毅,直而婉;不信不言,不果不行;其文其
學,博而不雜,精而不執;深而不刻,淺而不薄;大而不無當,泛而不無歸。
高先生寫隨筆,以廣泛的興趣見稱,上知天文,下識地理,旁及巫醫星相。於學無所不窺;從政
治、經濟、社會、教育以及各部門的文學,甚至金石書畫,他都有濃厚的興趣。文字深入淺出,雅
俗共賞。
掌故家瞿兌之:「在中國的史書中,往往只看見興亡大事的記載,或者官式的表面記錄,而當
時人們實際上是怎樣活動的,只有從其他的來源中才能體會到。這就使得從事掌故學的人要負起相
當重的責任了。我翻閱高先生的聽雨樓隨筆,覺得字字精采,至今不厭重讀。」
羅孚先生更認為:「高伯雨對晚清及民國史事掌故甚熟,在南天不作第二人想。」
盧瑋鑾:「高先生筆下的香港社會文史掌故,特別是講他家族在南北行發展的故事,幾十年與無數
留港文化人的交往,這都是難得而應保留香港歷史。」
作者簡介:
高伯雨 (1906–1992)名秉蔭,又名貞白,筆名高適、林熙、溫大雅、秦仲龢等逾十個。祖父楚
香、父親舜琴經營名號元發行、元章盛、元得利等南北行生意。家底豐厚,高伯雨不愁衣食,跟名
家習書畫、學篆刻,遊學英國。在上海與唐雲笙(唐大郎)、王辛笛等往來,開始從事寫作。編過
報紙副刊,五十年代開始為報紙寫專欄「望海樓雜筆」「聽雨樓隨筆」「適廬隨筆」「彊廬瑣
記」,一寫就是五十多年。譯寫有《英使謁見乾隆記實》《紫禁城的黃昏》一九六六年三月,創辦
《大華》半月刊,一九六八年停刊後,一九七○年一月復刊為月刊,並印行黃秋岳遺著《花隨人聖
酓摭憶》補篇、包天笑《釧影樓回憶錄》等書。
我对于繁体中文书籍一直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电子阅读日益普及的今天,能够拥有一本精心排版、墨香四溢的繁体书籍,仿佛是一种与过往的对话,一种对文化传承的尊重。这本《聽雨樓隨筆(卷三)》恰恰就给我带来了这样的感受。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出版质量一直是业界公认的,从这次的装帧细节来看,他们也的确没有辜负我的期待。书页的边缘处理得十分平整,触感温润,阅读时不会有任何不适。而繁体字本身,就自带一种娟秀之美,读起来仿佛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着的韵味。我一直觉得,学习和欣赏繁体字,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汉字的演变和文化脉络。这本书作为港版繁体,我想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语言风格,可能会与内地的简体中文书籍有所不同,也更让我期待其中的独特之处。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窗口,让我能够窥见更广阔的文化视野,也让我能更细腻地品味语言的魅力。
评分我喜欢那些能够让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文字。市面上充斥着太多快餐式的阅读内容,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碎片化的信息裹挟着,很难找到真正能够沉淀心灵的东西。而“随笔”这种文体,恰恰是我最欣赏的。它没有严谨的学术论文的束缚,也没有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更多的是一种随性的抒发,一种由感而发的情怀。从书名《聽雨樓隨筆》中,我似乎就能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仿佛作者在细雨霏霏的日子里,倚窗而坐,任思绪在文字间翩跹。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读到作者对生活、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对人生百态的独到见解,以及那些触动人心的情感流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生活中的一处避风港,在我疲惫的时候,给予我慰藉和力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知己,能与我分享心事,共鸣生活。
评分我对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都抱有一种探索和学习的态度。这本书的标题“聽雨樓隨筆(卷三)”,光是听名字就觉得很有画面感,似乎能让人想象到一种闲适而又富有诗意的场景。作者高伯雨,虽然我对他了解不多,但“随笔”这两个字,通常意味着作者会以一种比较自由、比较真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不同的精神世界,让我看到作者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不一定是宏大的叙事,也许是一些生活中的小片段,一些情感的细腻描摹。我更看重的是文字本身的力量,它能否触动我的内心,能否引发我的思考。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出品,本身就带有一种信誉保证,我期待着这本书的排版、印刷都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准,给我一个良好的阅读体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有所收获,无论是情感上的共鸣,还是思想上的启迪,都能让我在阅读之后,对生活有更深的感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气质,淡淡的素雅色彩,搭配着细致的烫金字体,一眼望去就让人心生喜爱。拿在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十分舒适,不是那种廉价的印刷品,而是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厚实感,让人感觉很安心。我一直对古籍类的书籍情有独钟,总觉得它们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那些引人遐想的书名,就足以勾起我无穷的兴趣。听说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在文学界颇有造诣的前辈,他的文字功底是毋庸置疑的。我一直认为,好的书籍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精神的启迪。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寻找到触动我心灵的文字,能够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去领略那些被时光沉淀下来的智慧。这本书的装帧和纸质,无疑为我的阅读体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开启一段美好的阅读旅程。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跨越时空的智慧之言深感着迷。高伯雨这个名字,在我脑海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符号,但这并不妨碍我对这本书的兴趣。有时候,一本好书带来的惊喜,恰恰在于它的“未知”。我喜欢去探索那些尚未被我了解的作者,去发掘他们文字中蕴含的独特魅力。从“牛津大学出版社”这个名字,我便知道这本书的出版质量会有一定的保证,而“港版繁体”则让我对其中蕴含的地域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充满了好奇。我希望在这本书中,我能够遇到那些能够启发我的思想,能够拓展我视野的内容。不一定是惊世骇俗的观点,也许只是对日常生活细微之处的洞察,也许是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与作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交流,能够从中汲取养分,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盈。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